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系列五(完结篇)∶一生服事上帝,死囚变传道员


剪报(联合日报)



所谓皇天不负苦心人,要在社会中找工作,在当时来说或许是希望渺茫,但基督国度的子女们却不忘彼此守望相助,一位教会中的长老将百友介绍到另外一位张姓长老的洋货店工作。

张长老二话不说,直接让他第二天开始上班,但却言明在先,800令吉的薪水比之前冷藏公司仓库管理的工作少了400令吉。

这些对百友根本不重要,因为他只想找正当的工作,靠自己过每天的生活,就这样以800令吉开始了另外一个生活。

由始至终,百友都觉得上帝对他非常恩待,不仅赐予爱他的双亲及家人,还有成群教会的弟兄姊妹在后面形成了强力的后盾。

“以前每月350令吉只需2、3天就花光了,现在薪水800令吉,每个月给父母400令吉,自己还能有一些储蓄。”




投身教会
兑现对上帝的承诺

就这样,他在张长老的洋货店工作了大概9个月时间,碰巧新山和平长老会训练学院开始办课程,当时弟兄姊妹们非常支持他接受3个月的训练。

他向张长老表达自己想去上课的意愿,后者对他的决定非常鼓励。

“其实我对上帝的承诺,我曾经祷告上帝,上帝,如果你真的让我出去,我用这一生来服事你,我要虔诚的服事你。”

百友一直盼望可以做一个关怀社会的传道者,长老们对于眼前这名如此有负担的年轻人很是欣慰,就继续鼓励他到长老会训练学院接受一年的装备。

他以优越的成绩完成一年的课程,之后回到教会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教会干事实习,除了整年多的服事表现非常好之外,跟教会的弟兄姊妹及领袖们都有非常好的配搭。

后来,神进一步领导他,他有了“感动” 并想进一步的装备自己,教会很全然接受并支持他前往位于巴生的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接受4年的神学教育,对他来说是非常积极的鼓励。

在4年学习过程里,百友全神贯注装备自己,中间也拿假期回教会实习,成长得非常的快。

他于2004年7月1日正式担任传道员,也在同年11月6日出席了毕业典礼。




现任和平关怀协会会长

目前,除了在和平教会做牧养工作之外,百友也担任和平教会属下“和平关怀协会” 的会长,该协会现在有戒毒及反毒事工,以及边缘青少年事工。

说明戒毒事工的重点在于帮助中心内一班面对毒品捆绑的弟兄时,他坦言,这个工作在所有服事是最艰辛的工作,使命挣扎也最为强烈。

虽然如此,他认为这是上帝给予的一项使命,而他本身也真的盼望透过自己的经历,帮助吸毒者和边缘青少年。

对他来说,边缘青少年及在堕落的朋友们是因为迷路和失去方向,当他们想找回路的时候却又被恶习及罪恶所拦著,很多时候毒品和经历对他们造成强迫性的影响。

“无论是边缘、被毒品捆绑等的朋友们,一定要拿出信心和勇气来,踏出第一步,因为你们未来的人生一定要脱离这些毒品,这样才能有一个美丽的人生。”

询及各项事工未来的发展,他透露目前正在申请一片更大的土地,盼望能够把这事工更扩展及帮助更多人,因此企盼政府会拨地给他们来发展这些事工。

除了边缘青少年和戒毒反毒工作,百友也盼望有一天能够将事项范围扩大,包括孤儿、单亲家庭的孩童、单亲妈妈,甚至是老人的工作。

身为过来人,他认为戒毒者需要真心实意地改变,才能给予社会信心,当然也希望社会能够给予他们一个重见光明的机会,不要一直戴有色眼镜看这一群人。

“现在有些戒毒中心会帮助戒毒者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就是因为在很多时候,有些戒毒者就算经过特别训练,但在出来之后还是走回头路。因此,我们在他们信仰上扎根,以信仰为基础,让他们更积极面对人生,若有必要也协助他们找工作。”




边缘青少年跟进工作非常重要

虽然因时间关系而无法亲身前往青少年中心一游,但我也抓紧机会向百友进一步了解边缘青少年的课题。

目前正积极对边缘青少年进行辅导工作,他认为,要从教育角度着手处理身在“牢所”的边缘青少年,恐怕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在品格及人格方面皆已出轨,因此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与心灵的改造应该并重。

“对这些青少年来说,他们需要在社会寻求出路,并且面对社会接纳他们的问题,而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程度通常会视个案来决定,一般上若是吸毒的,愿意接纳他们的场所始终非常有限。”

据他所说,从牢所出来的之后的青少年们面对另一项大问题,就是生活的环境,而跟进工作在这时候就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谈及跟进工作,他指出需要跟进的工作有许多,比如出来之后学了什么手艺,在投入工作之后会认识到哪一类的朋友、生活环境是否理想、适合等等,都需要多加注意。

若缺乏跟进,就算有了工作又如何?因为朋友、社会及家庭都是他们需要面对的大难题,也会令他们迷惘。

由此看来,朋友、家人的关怀与社会的环境,都将决定“重新做人”的青少年们是否可以真正重新投入社会中。

“有些青少年的家庭环境也不是很健康,这也相当困难,就算有了手艺装备,出来之后又该怎么做呢?就算回到社会,他们仍然非常须要有人领导,才能更自信、更实在地走。”

百友盼望,政府能够尽量协助边缘青少年,比如让他们有机会进入手艺机构与中心,助他们重建生命及塑造人格。

他也希望,政府能够通过适合的管道,让这些青少年出来之后,可以被学院接纳并学习手艺。




背后的女人∶范淑珍

告别了死亡幽谷,百友迎接晨光之后,不但生命有了新方向,连生命中的另一半也在他读完神学之后而遇上。

百友与妻子范淑珍是在教会认识,即是他在4年半训练时期,在开始时的1、2年有到女方的教会,也因此结识。

双方坠入爱河,并在2002年1月1日结婚,目前有2名活泼的儿子。

我非常有幸在今次采访中与淑珍见面,听她亲口说出自己与百友的罗曼史,看着2名孩子活泼奔跑的情景。

据淑珍所说,当时她本身的教会是在吉隆坡,而百友在念神学时,必需到外面某个教会实习,就这样在教会认识。

虽然身在吉隆坡,但淑珍其实也是柔佛人,只是搬到吉隆坡已久。

在教会实习两年,一开始她并不知道有关百友的故事,直到后者在分享见证时才知道,当时两人还未走在一起。

或许本身是基督徒的关系,除了对眼前这个男人的经历深感惊讶,淑珍的内心在瞬间有了一种感动,觉得上帝要自己照顾这个男人。

之后,双方因为谈得来,就进一步的发展,虽然感觉不错但也感到挣扎,因为淑珍知道百友将来会是传道人,因此难免有些压力。

她的家人不但没有反对两人交往,还很支持她的决定,甚至认为百友已经改过,是个重生的生命,只要她自己喜欢就可以,并告诉她这是上帝的意思,因此淑珍对主非常感恩。

认识两年之后,他们在第三年结婚,到了今天也有两名分别4岁及1岁的孩子,大的叫黄世楷,小的就叫黄世惟,这名字是由百友所取。

看着两名活泼的孩子,整个过程跑来跑去,父母接受采访,孩子也好像接受采访似的,但来来去去不断重复自己的话语,似乎未得到认同就不停口,非常有趣。

听着百友分享孩子名字的背后原由,才知道“世” 是辈字,而“楷”及“惟” 的意义,主要来自基督徒生活。

“楷” 是盼望孩子有好的品格,亦即楷模,“惟” 则是指唯一的意思,亦即上帝给予最特别祝福。




黄春艳牧师∶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道理,但是他需要的是真理

曾经采访负责卫理青少年中心行政的黄春艳牧师有关边缘青少年的课题,悠然记得她说过一句话∶通过活动塑造人格及生命观,根绝青少年入感化院、扣留所及监狱的“机会” 。

谈到边缘青少年的问题,她认为这始终离不开家庭教育,而家庭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说真的,我有数名担任教师的同学都感叹如今的父母忽略了子女,忙著赚钱以物质满足孩子,却没时间注意孩子的品格塑造,有些甚至发现子女打人,还沾沾自喜,觉得很威风,更甚者认为子女很出众。

黄春艳牧师认为,当无法用学问、教育与物质满足青少年的心理与情绪时,就需要回到根本,确实去思考到底什么东西真的可以满足他。

她指出,基本上边缘青少年可以分成两大类,首先就是条件好、考获状元、家境方面也很好,父母将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且从不打骂,为何他们仍然会做出不寻常的行为,引起社会注意?!

另外一种就是什么都没有的孩子,由于缺乏各方面的的满足,因此有了“什么都要有”的表现,而这两种孩子可说在品格与心理方面皆大有问题。


需要培养及塑造正确人生观

黄春艳牧师认为,政府其实可以着手与更多社团及非政府机构联合主办各种生活营,给予学生们更多塑造品格的机会,比如激励课程、学习人际关系、通过活动及游戏让他们学习面对各种诱惑与挑战。

“最好想办法避免他们进去牢所,塑造正面的人生观非常重要,最根本的基础需要够强壮,否则容易就跨了。若不培养及塑造正确的人生观,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

她强调,处理青少年的问题仍然需要从“根本”着手,不是说他们歪路走到一半,建桥让他们通过,而是应该将他们拉回原点,让他们重新出发。




边缘青少年问题根源一篓筐

一位曾在学校打工的李姓小姐对我说过,自己发现校内问题学生们的家长都很年轻,才30岁出头子女就已经上中学,而且家长们以前也是这个样子,因此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

当时,李小姐就在想,若每位家长都这副德性,那该怎么办?婚姻到底意味著什么?他们又能教育孩子什么?”

她认为,时下青少年的想法非常难以了解,许多时候并不如自己所想像般,真的是令人捉摸不定,而现在有太多青少年表里不一,简直是具备了“完美”的双面特性,外表或许没什么,但内心却很恐怖。

“以前我也阅读了不少的例子,了解这些人回到社会之后的确走得非常辛苦,还发现那些愿意接纳及雇用这些人的雇主,通常都是在早期也有相似的背景。若以普通雇主来说,他们雇用的巴仙率仍然比较低,基本上都不愿意冒险。”

李小姐也指出,有些家长不理自己身在边缘的子女们,甚至还脱离关系,连父母都做到这种地步了,还能要求社会做什么?

或许就如李小姐所说,时下青少年不断寻觅自己真正要的“东西”,也只有确实了解他们寻觅的到底是什么,才是解决青少年问题的根本。




采访手记总结

今日,与毒品息息相关的资讯垂手可得,为甚么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新一代之中,仍然有人被毒品诱入虚假的天堂?在迷幻乐园中享受极为短暂的罪中之乐,却长期身陷万劫不复实况,从此活在残酷的地狱中。

到底生活在万劫不复的地狱,是否真该成为这群沉沦毒海者的报应?是他们自尝恶果?我曾经打从心底认为,这是他们自找的,活该!

但,从事记者行业的时间越长,听到的故事也越多,再采访了多名成功戒毒及仍在戒毒者之后,这种想法也渐渐有所改变。

随着想法的改变,我现在反而觉得论罪行的话,社会上有许多假仁假义者、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者、整日使心计让人含冤莫白却不断自喊冤枉且不眨眼的谎话连篇者,甚至唯恐天下不乱而终日到处挑拨离间及搬弄是非者,却是连这群人都比不上。

吸毒者往往是因为一时的情绪冲动、生长环境、家庭背景复杂等理由而接触毒品,就算是原本了解毒品危害的,在刹那间的痛苦及刺激下选择一时逃避而掉入毒海。

但,另一群擅于掩饰外表而将极度丑陋的内心层层掩盖者,完全了解自己的行径已离经叛道得离谱,但还是为了一己私欲而牺牲许多无辜者。

他们丝毫不为旁人的苦心配合及耕耘所动,只想著如何让愿意分担者扛下一箩筐的责任,却未察觉自己将人逼迫到一种境地,反而不断施展令人心灰意冷的毒舌功。

或许,这就是一种人人皆有的生存本能,差别只在于自己属哪层阶级罢了。

但,反观我在完成采访后,发现有多位曾经在毒海沉沦者,当初是因为所谓的讲义气而遭人利用,想起来真是非常大的讽刺,两者之间的出发点与结果竟然是天壤之别的相对立。

庆幸的是,吸毒者仍有机会得到上帝垂怜而施展的奇迹,让他们有重回社会的一天。

最后,希望社会人士也能仔细斟酌,若内心腐败却有金玉般表面者可以过著风光旖旎的日子,那诚心诚意改邪归正的吸毒者,从戒毒所“毕业”之后,社会何妨给他们一个重生的机会呢?!

终于完成“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的系列报导,希望这些过来人的亲身经历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省思,也能成为更多青少年的借镜,更能让许多父母了解子女们是多么渴望双亲关怀的事实。

(完)



青少年们的情绪困扰其实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面貌,
包括叛逆、药物滥用等,
而不只是以嘴巴说出来的“情绪”呈现。


黄百友抱著小世楷、太太范淑珍则抱著小世惟,
令人忍不住微笑的温馨照片。


身著毕业袍的黄百友与爱妻范淑珍
携同刚出世不久的长子世楷合影,
小婴孩的大眼睛相当灵活呢!

2008年12月28日星期日

“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系列五(中)∶监狱里活死人生活,死囚惶恐度日如年


剪报(联合日报)



1987年,百友刚被关入监狱3年多,就患上了精神忧郁症。

面对死亡的压力,加上监狱内囚犯之间的距离有50尺远,需要用喊的才能听到,再加上每天出来的时间只是清洗、拿饭盒而已,其他时间都关在自己的牢房里。



患精神忧郁症
过于痛苦自杀不遂

百友因为生活在恐惧及死亡压迫感之中,整天都在胡思乱想,导致精神忧郁症最终演变成精神分裂,更被送到吉兰丹精神病院治疗。

一切都那么无奈,精神病院的治疗并无助于他去面对死亡的压力。

回到监狱之后,他开始有幻听,听见蚊子说话,又因为没吃东西、没洗澡,整个人又饿又邋遢。

其实,接受治疗后,百友在回程途中因感觉太痛苦、胃痛、精神有压力、幻觉与幻听,就慢慢从椅子上蹲起,往巴士窗口外跳,却被窗口挡住反弹回来。

此时此刻,同行的长官才知道他想自杀。

之后,他再次被带去法庭时,法官见到他的样子,就叫人带他去柔佛的精神医院接受治疗,3个月后终于逐渐康复,可惜当他再回到法庭受审,就被判了死刑。




1989年被判死刑
宗教成绝望中的曙光

21岁,许多人刚完成学业,开始自己绚烂的人生,但百友在1989年满21岁之后就被判了死刑。

1月3日还是新年初始,人人都在规划著自己的未来目标,但这对他来说毫无意义,他已被判死刑,未来的下场只有一个-死。

回忆被判死刑时,他的脑海一片空白,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内心的感受,直到后来回想了,才了解内心除了恐惧以外还是恐惧。

走到了这一步,其实与走到了人生尽头没有两样,就算还有上诉机会,但对他们这些被判死刑的死囚来说,要上诉到联邦法庭,机会始终非常渺茫。

当时,百友想起了哥哥是佛教徒,也想到了哥哥对他讲到关于宗教的信念,就想到既然自己在现今社会被淘汰了,甚至可能已经走到人生的尽头了,唯有寻找宗教的出路。

因此,在那段时间内,宗教成为他在绝望中的一片曙光。

在思考过程中,他发现到自己得不到答案,直到有一天他知道不能再浪费自己的生命,因为不知道自己何时会被行绞刑,就跪下来说∶救主,如果你存在的话,就告诉我,你真的存在。




死亡恐惧笼罩雪州加影死囚室

1990年,百友从吉兰丹的死囚室移送到雪兰莪州加影的死囚室,也因此完全地体会到死亡的威胁及压力。

每个星期,他看着囚友们吃“最后晚餐” 后在翌日凌晨行绞刑,看到尸体经由车载走,一幕幕的情形让他感到非常大的压力。

“在死囚室,感受到的只有死亡气息,仿佛死神手握镰刀随时索命,人人都笼罩在死亡恐惧下。”

当时,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人被送去绞死,人人都等著自己那一刻的到来,内心万般痛苦。

当百友从吉兰丹监狱被调往加影监狱,在加影死囚室有犯下各种案件的死囚,各种类型的死囚合计有300多位,其中有一班基督徒死囚的行为,被当时的他归类为精神不正常。

原来,当这班死囚见到他的时候,就会说“耶稣爱你” ,然后他们更会接着说“我也爱你, 我们也爱你” 。

据百友称,在监狱里面男性与男性之间会成为性幻想的对象,或是有类似的企图,亦即性事会因为监狱的生活被扭曲,所以他当时非常抗拒这班死囚。

“当我在监狱内时,因为面对死亡的压力,很多死囚都用毒品来麻醉自己,我也不例外,就是家人来看我的时候,买给我的东西我全部换毒品来抽。”

看着一个个死囚上诉失败,甚至向最高元首、苏丹申请特赦失败,又看着他们一个个被带离开,见了家人最后一面,吃了最后的晚餐,凌晨大概5、6点就会被吊死,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恐惧感在众多死囚当中造成了无形的压力,毒品就成了唯一麻醉自己的管道。




面对死亡,基督徒死囚
仍有信心、盼望,甚至爱别人

说到了死囚们因为受不了死亡气息的恐惧感,纷纷以毒品来麻醉自己,但百友却发现了先前提到“精神不正常” 的基督徒死囚们却没这样。

某日,看不过眼的狱官就跟他说∶你每天都这样,你看你家人带给你的东西都换毒品抽,每天吃白粥配盐,没有东西吃,所以整个人像行尸走肉般、活死人一样。

当时,狱官叫他去听一听那班基督徒死囚们到底在说些什么,他在别无选择的情形下就去了。

虽然答应去了,但百友仍然不忘记跟狱官谈条件,就是“你给我的自由时间需要比我去的时间更长,比如我去那边半个小时,我自由的时间就要一个小时” 。

打从一开始,他的信念中就没有上帝的存在,更没有造物这的存在。

尽管对那班死囚们依然那么抗拒,但他却发现自己完全无法否认他们生命力的见证。

百友看到他们的生命力是如此的强,就算上诉失败而仍需要面对死亡,他们仍然有信心、盼望,甚至还可以去爱别人。

这些基督徒死囚们也常常在一起祷告,而且一大班的男人在祷告时也是嚎啕大哭,有一些就在流泪,这一切都让他感到不可思议。




上帝赐予前所未有的平安
死囚室内重塑价值观及思想

看着成群流泪哭泣的基督徒死囚,有一些以前是国际贩毒份子,有黑社会老大,也有一尸两命的谋杀者,他们怎么会在人面前流泪?!

当时,他甚至有些轻视这些人,一直到他回到属于自己的空间,面积8x10尺的小房间。

当四周完全陷入一片漆黑时,百友内心中最真实的一面也浮现出来,不得不承认,那班基督徒死囚具备他心灵所欠缺的东西。

“我面对死亡的时候恐慌、恐惧,活在绝望黑暗内,这班基督徒同样面对死亡,但是他们有信心、有盼望,甚至还能去爱。”

不断面对心灵的煎熬,面对独处的挣扎,有一天他终于跪下来祷告,祈求上帝让他真的相信其存在,而当时百友用自己的思想去分析所有过程。

当他说“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的时候,内心就涌流出一种真实又让他非常兴奋的平安感,是他从来未曾体验过的。

那个时刻的百友是多么想与人分享,毕竟他经历到上帝存在的事实,就马上和其他基督徒死囚们分享,说自己真的经历到了他们所信仰的,原来都是真的。

从1989年被判死刑以来,百友第一次发自内心的笑了。

他重新有了新的盼望,他就好比外边世界的人一样需要主,也如同监狱里面其他等待绞刑死刑的死囚一样需要主,只因主的爱能够为任何人带来新生命及新盼望。

身处死囚室,其他有信仰主的死囚总是不断将信仰与他分享,也因为这信仰协助黄百友克服了死亡的恐惧,戒掉所有毒瘾。

询及基督福音如何在监狱传递,他道出,原先曾经有牧师进去死囚室传福音,而众死囚当中有一个人信主后,就由那个人带领,将福音传给其他死囚。

在等待的过程里面,虽然在监狱内的生活每天都一样,但是耶稣基督确实把他的价值观、整个思想都改变,慢慢的不断对他进行塑造。




两度上述失败
致函登州苏丹获得特赦

百友曾经在1991年11月上诉失败,在1996年2月,他再次上诉到联邦法庭,希望能够翻案,结果还是失败。

两度失败,但他在面对第二次失败时就很坦然,因为已有心理准备,且此时此刻的他相信耶稣就在心中。

后来,百友就写信给登州苏丹申请特赦,他在信函中告诉了苏丹有关自己的成长环境、贩毒的前因后果,并表示作为基督徒的自己现在已经悔改,并告知若苏丹愿意给他一次重生机会,他愿意用余生对社会尽一点棉力。

另一方面,黄爸爸也从未间断为儿子找门路疏通,希望至少可以保住儿子的命,但来来回回被人骗了不少钱,甚至为了替他上述而连唯一的胶园都卖了,作为雇用律师及其他相关开销用途。

也是上帝恩典的安排,当百友把信寄出去之后,他的父亲很快就认识了登州宽赦委员会内的一位拿督,有关拿督二话不说就表态自己愿意去帮助百友这个孩子。

终于,在1998年4月29日,登州苏丹华诞当天,百友与另一名马来人获得特赦,要获得这种特赦的机会非常渺茫。

过后,他去拜访曾经极力协助自己的拿督以表谢意时,该名拿督告知苏丹在看了他的信件之后也深受感动,甚至流下眼泪,并表示愿意给他机会。




14年2个月又8天的监狱生活
当庭释放与双亲泪眼喜重逢

百友绝对相信,主耶稣的爱和恩典拯救了他,因为在当时要获得特赦不容易,很多人获得特赦都是从死刑改为终身监禁,或者是把过去服刑的日子扣除假期再重新服刑一次。

若以百友的情况来说,就是把过去13年的再服刑一次。

在监狱待了14年2个月又8天,他得到的特赦却是“当庭释放” ,怎不令他及家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没想到自己会得到特赦的他,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踏出死囚室的刹那,感觉恍如隔世。

当时,他才发觉父母真的老了,年迈双亲开心到哭,而他自己感动又激动。

自从被关入监狱之后,除了信仰之外,百友的双亲也是协助他克服恐惧的重要人物,而他能够拥有今天的生活,双亲及兄姊们都功不可没。

为儿四处奔波劳碌的黄爸爸与黄妈妈,如今已经回到上帝的国度,但那都是发生在百友开始新生命之后的事,对双亲来说也着实了无遗憾。




14年空白期
觅职四处碰壁

从死囚室获得特赦之后,百友前后却有14年的空白期,真的是名符其实的“新生” ,但在找工作时却总是被人排斥。

在一次面试中,原本对方要雇用他为仓库管理员,但在第二天突然要他说出家庭背景,之后请他回去。

由于人地生疏,他刚开始找工作都是通过每日翻阅报纸,希望能够看到工厂聘请工人之类的,一旦有机会就去问,甚至边问边搭巴士去找。

虽然过去14年都是一片空白,但他却执守一个信念,就是身为基督徒绝对不能够欺骗,除非对方本身不问。

就这样,每次前往应征、填表格时,因为14年的空白期而令他也在表格上剩下一个空格,当然许多时候都被拒绝。

直到有一天,百友应征冷藏公司仓库管理的工作,原本已经被经理接受并在翌日开始上班,这对他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

当天夜晚,他就开心地把好消息告诉父母,而他本身长这么大,也是首次为找到工作而那么兴奋,还向双亲保证自己要开始脚踏实地、堂堂正正的工作,二老也为孩子感到高兴。

“之前还没有关监牢之前,我看到工作就觉得烦,还要去做,很游手好闲,现在为了找到一份工作那么兴奋,而且薪水才1200块。”

满怀希望的他翌日就报到,其中一名员工帮他填写名字之后就吩咐他去打卡,谁知道刚打了卡要准备工作时,被经理叫进了办公室。

原来,经理知道他曾在关丹某校念书,就要他坦白告知是否有案底。

或许是太单纯,也或许是因为太坦白,百友据实告诉那名经理,自己曾是一个死囚并坐过牢。

对方听后,表示要致电总经理并请他在外等候,之后又请他进去并告知由于他有案底,因此无法被聘用。

一夜之间的转变?!如何面对父母?怎么告诉父母?!

遭遇挫折的百友再度感谢上帝的恩典,也了解为何自己在1991年信上帝之后,耶稣为何没有马上把他放出来,反而还用8年度的漫长时间来塑造他,就是因为上帝知道他需要的是甚么。

“就是这8年多,上帝在监牢的生活里塑造我,使我面对这样的考验时,我对上帝的信心仍然完全不动摇,再加上家人的门永远打开,家人的接纳、关怀、支持、鼓励都让我可以站起来,有勇气继续面对这个社会。”

(待续)



黄百友在参加神学院的毕业活动时与友人合影。

“踏出死囚室的刹那,感觉恍如隔世。
我面对因过度欣喜而老泪纵横的年迈双亲,
才发现他们真的已经老了。
看着他们,我的内心激动不已。。。”
~黄百友~


多么温馨的照片,父母对孩子的爱怜之情表露无疑。

各式各样的毒品样本,希望青少年可以好自为之,
不要因为一时的迷惑而身陷万劫不复之地。

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

“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系列五(上)∶太自由碰毒品毁前程,死囚徘徊鬼门关


剪报(联合日报)



“百友。。。百友。。。我的孩子,你一定口渴了,喝这杯水。。。妈喂你喝。”

1989年1月3日,当登州最高法庭宣判死刑之后,脑袋一片空白、双手被扣在背后的黄百友在自己被带离法庭时,满头白发的黄妈妈哀凄地拿著一杯茶在法庭的走廊等候著,伤心透顶的她一见到孩子就不理旁人的目光,将茶倒在黄百友口里给他喝。

这一刻,直到今天还是让百友印象深刻,因为他在那个时候,才知道父母的爱是何等伟大。

在那之前,他虽然在被关在监狱5年,但所谓的后悔懊恼都是为著自己还没有赚够钱,自己还这么年轻就被关在监狱里,白白浪费青春。

直到母亲老泪纵横喂自己喝水的那一刻,百友才真正体会,自己自从被判刑那天开始,一路走来约5年的时间,到这一刻仍然那么支持自己的,原来就是自己的父母,其他的人都离开了自己。




从希望到失望和绝望
再重拾盼望


出于好奇与过度自由而接触大麻,随后又因羡慕贩毒者物质上的风光而以身试法,终于在1984年被捕,在未满21岁就面对死亡控状下的情况在牢里坐了5年,但这些都无法让他醒悟。

百友确实曾经为此懊恼悔恨不已,为的却是替年轻的自己无法继续赚更多钱而惋惜,并未因本身荒唐行径将家人带入痛苦深渊而不安。

经过了5年,他在1989年被登州高等法庭判死刑,在1990年从吉兰丹的死囚室移送雪州加影的死囚室,一个让他终日受死亡恐惧气息折磨的深渊。

作为死囚,相信没有人比他更明白死亡的恐惧,尤其是每星期看着身旁的囚犯被带离监狱执行绞刑,那种触目惊心也同时致使压力、恐惧、无助、绝望感袭遍了全身的神经。

十余年在鬼门关边缘徘徊的滋味,令他几近疯狂。

曾经被我国政府宣判死刑的百友,在监狱中是如何从希望到失望,进而到绝望?后来他又是因为甚么事,经历了重拾人生盼望的喜悦呢?

死囚,说到底就是死路一条,就算获得特赦仍然被判个终身监禁,或者其他仍然堪称重刑的刑罚,还有甚么希望、喜悦可言?

终日感受到死神镰刀随时落在自己颈项的窒息感,他在绝望之余,内心在自己处于黑暗之际,倒也“诚实” 地将渴求真神的愿望表露无疑。

终于,他感受了上帝的恩典是如何驱散了内心的恐惧。

在福音及亲情的沐浴下,他克服了孤单及死亡的恐惧。

似乎冥冥中注定他为主传福音,在死囚室内度过十余年光景,百友最后得到了登州苏丹的特赦而死里逃生,而且是“当庭释放” 。

纵使人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又或者大丈夫流血不流泪,但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有血有泪。

面对著老泪纵横的年迈双亲,百感交集的百友在那一刻流下了充满“希望”的泪水。

肯认错、面对自己人生及社会,更是真正的大丈夫。




获新生
终身为主尽力当好牧者一职


百友随后在教会的支持下受训,成为正式传道员,从此以自己的经验与人分享生命事迹,以信仰为基础从事社会关怀工作。

由于是教会,主要是访问及关怀基层(父母及青少年),因为处于基层的父母及青少年面对较多的教育问题。

其中最主要原因在于父母本身受教育不多,又终日忙于工作,且他们本身也不懂得该如何教育子女,因此有许多吸毒问题都在这里开始衍生。

“我们主要是以信仰为主,使他们有比较好的价值观,更积极地面对人生。”

现在,他除了肩负传道的责任,也是柔佛新山和平教会属下的和平关怀协会会长,并且致力推动戒毒及反毒事工,同时进行边缘青少年事工,更希望在未来能够发展孤儿、单亲妈妈及孩子,甚至老人事工。

百友传道(文中直称百友)的经历记录在系列五,也是“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的最后系列,我也衷心感激他协助安排之前四篇系列的访谈对象。

因为他的缘故,和平长老关怀协会终于成立,也进行了戒毒及反毒事工,让毒海中沉沦的羔羊有机会藉著福音戒毒,重塑自己的生命,让自己及家人能够迎向朝阳。

初次见到百友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西马的朋友特地协助寻找联系方式,终于成功联络了他,看着面目慈善,温文尔雅的百友,很难想像他曾经有着如斯荒唐的过去。




成长环境扭曲生命价值观

来自登嘉楼的北加小渔村,百友在1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么,自小就非常自由。

由于出世在比较贫穷的家庭,他的家乡又是所谓比较偏僻的新村,家户之间的距离也颇远,大约都在100尺左右,而且村庄也距离市区蛮远。

与父母及11名兄住在胶园,双亲因为工作总是早出晚归,而他本身在小时候的生活和其他小孩一样,由于不太懂事遂也不懂得去比较生活。

直到慢慢成长之后,他才发现到自己家和其他家不同,同样身为孩童却在物质上有天壤之别,譬如别家小孩家中有黑白电视,自己家中却没有,还得经常到他们家里看电视。

另外,由于其他家庭的小孩有零用钱,但他却因为没有钱而感到钱特别重要,再加上父亲虽然努力赚钱,但钱还是很少。

就连兄姊们也一样用劳力所赚的钱,与他们本身所付出的努力根本不成正比,差别极大。

看着家人的努力,加上生活中的物质条件不如人,百友从小就有一个心愿,就是长大后绝对不会像家人一样。

换言之,就是自己一定会赚很多钱,但是却不要太辛苦,而这就是他从小开始建立的价值观。

视钱为一切的观念原本就不健康,最糟糕的是左邻右舍之间非常盛行“赌” 的风气,基本上听到的都是发横财之类的话语。

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他认为人生有时候需要碰运气,就是所谓的“赌一把” ,原先错误观念再来个深刻的烙印,让这些歪理在他小学时就完全印在脑海里。

除了生长的环境之外,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心理也让百友自小对大人世界的“比较” 甚为排斥。

在新村,他小时候的家乡甚少出现大学生,但在他念小学时却出现一位大学生,所以每个家庭都以他为榜样,盼望有一天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像他一样的人物。

但,处于稚龄的百友却百思不解为何自己非得像那位大哥哥,也不明白为何爸爸妈妈一直喜欢用别人来做比较,甚至要自己像别人。




随二哥到关丹
朋友影响入黑社会


就这样,百友在年龄小小的就开始感到了无形的压力。

原本功课相当不错的他,发现了自己不喜欢被当作比较,就在小学毕业之后,由二哥带到关丹生活,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因为离乡背井到哥哥那里之后就渐渐疏远。

到了关丹,二哥二嫂因为忙碌著工作,因此他无法得到家庭温暖而整日想著往外跑,就这样误交了一班损友,功课也越来越差。

其实,百友本性并不坏,只是在关丹求学时在学校经常被人欺负,为求自保且年青爱出威风,再加上电影的影响,认为原来在这个社会中,一个人聪明不一定要读书,因为聪明也要有实力、金钱、能力,才能够闯出一片天地。

就这样,他在14、15岁左右,受朋友影响而加入黑社会,

“我记得当时的电影无论是香港、台湾都好,我会以黑社会为偶像,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像他们一样,结果就越来越堕落了,电影的影响再加上这班朋友,就开始逃学、吸烟、喝酒,常常打斗、收保护费、勒索,所以这种环境就根本不可能在学业上有太好的发展。”

难道二哥二嫂完全没有发现到他的转变?依据他所表达,虽然当时大家在一起生活,但他在外边是一个样,回到家又是另一个样儿,因此并未被人没发现。

尽管如此,当时的百友,其实内心真的渴望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自己走到今天的地步并非自己要过的生活。

他的心灵深处迫切等待著别人的关怀及关心,甚至愿意尝试去了解自己内心想些甚么,无奈自己却不懂得如何与人分享。




姐姐带回瓜拉登嘉楼
认识吸毒朋友


直到后来,他也开始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非常危险。

他在参与黑社会打斗时,感受到随时被人打死的危机,因此在中三毕业之后,就被二姐接回瓜拉登嘉楼继续中四、中五。

原本为了他而效法孟母三迁,可惜他虽然脱离了之前的环境,心境却早已严重扭曲及荼毒,在成长过程中被朋友、电影及环境塑造成叛逆、游手好闲的个性,连想法也清一色是负面的。

就这样,在心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百友重回错误的原点,再度交上了另外一群损友,也是带他走向灭亡道路的黑暗使者。

说到孟母三迁,百友在12岁之前曾经分别与婆婆及父母住一段时间,而长辈们也没有时间去管教他,之后他就小学毕业随二哥到关丹住,在17岁又随着姐姐回到瓜拉登嘉楼。

如此说来,前后搬迁也刚好是3次,而且家人也同样是为了他好而不断带著他迁移住处,不同的是他搬迁多次却同样在非常自由的环境中生活。

或许应该说是物以类聚,就如百友自己所说,他在当时已经学坏,自然有着较为邪恶的气息,因此很快又遇到另一班同学,虽然不是黑社会,但是喜欢去夜总会、开舞会、吞药丸及吸大麻等。

不过,百友自从回到登嘉楼后,就没有再与早期黑社会朋友来往。




两班朋友先后荼毒思想
行恶最乐


或许是最小的孩子,他享有无与伦比的自由,也因此容易被朋友影响,本身好奇又好胜的个性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可惜,百友就是因为好奇及过度的自由而在17岁就接触大麻,原因就是他回到瓜拉登嘉楼之后,受到新朋友群所怂恿及诱惑。

“物以类聚,我交到的是同样一班游手好闲、不喜欢读书的朋友。这班朋友虽不是黑社会,却是吸毒的,很喜欢抽大麻、药丸这些,那我就受他们影响,慢慢接触这些毒品。”

吸大麻的感觉到底如何,他非常清楚,也坦言吸大麻能令人感到飘然不已,似乎无忧无虑,但却很颓废,身边的朋友们也一样。

之前当边缘青少年时就打架、勒索、收保护费等恶事做尽,在接触毒品之后变本加厉,不仅整个人越来越消极,连人际关系也越来越恶劣。

颓废的生活加上终日浑浑噩噩地打发时间,结果,他因考不上中五而出社会开始工作。

当时,他找到了月薪350令吉的工作,但2、3天时间就被自己挥霍一空,才发现出来工作确实不容易。

本身的情况与小时候所要达到的心愿根本就是相对比,他遂告诉自己∶好啦,既然我的心愿是赚大钱,就得想一些办法。

认为自己用劳力及聪明都无法达到目标,他就想到了打抢,也认为这就是最快的钱,因为身边的朋友都是同一类人,坐牢、吸毒、打枪等。

因此,他把心一横去打枪,但最终还是没成功。




贩毒被捕面对死刑控状

后来,百友在17、18岁,即吸毒不久之后就认识了一班毒贩,也经常与他们混在一起。

由于从小在物质方面很缺乏,当他见到那班毒贩有钱又风光,对此非常向往,也就开始受到影响而贩毒。

这种害人害己的快钱,对当时的他来说,显然令他非常惊奇及着迷。

慢慢地,百友发现到赚快钱的生活并不如想像中地好,除了很快花光且没得储蓄之外,身为贩毒的他还得每天过著恐慌的日子,尤其是看见警察的时候,就算警察不知道自己贩毒,但他本身还是会做贼心虚。

上得山多终遇虎,自认安排天衣无缝,却不知道自己被警方跟踪了数个月,甚至在交易地点布下天罗地网,让他插翅难飞。

终于,他在1984年2月21日被捕,当天晚上他正想把一包海洛英递送给顾客,赚个数千令吉的时候,没料到警方已经埋伏著,一见到他现身就即刻逮捕。

“起初我以为这么做没有人会知道,包括警方在内,但是警方已经跟踪了我几个月我都不知道。”

失策被捕的百友,到警察局时自然懊恼得很,可惜他懊恼的是自己还赚不够钱,却不是懊恼说自己会让家人担心、伤心,甚至自己的处境又如何。

当时,他就算知道自己处境非常危险,但却一直在懊悔钱赚不够,甚至当自己被关在警察局的时候,还在一直想著怎么找门路来为自己疏通。

黄爸爸在一个月之后才知道儿子被捕,在携同家人前往探望时,就问他为何那么迟才通知家人。

其实,百友真的不想让家人知道自己在外头的非法勾当。

后来,百友就被送到吉兰丹监狱,当时的他也未满21岁。

(待续)



黄百友从黑暗迎向晨光之后,
于1999年所拍的全家大合照。


“进监狱到判死刑,直到被特赦,
总共14年2个月又8天。死囚室内的死亡气息是那么地
令人不寒而栗,被恐惧感无时无刻压迫的感觉令人窒息。
差不多每个星期都有人被送去绞死,其他死囚也一样,
在这种环境下,终日被压力及恐惧所笼罩。”
~黄百友~


难得的黑白照,
左边的是与母亲合照,右边的是与祖母合照,
当时的小百友身著条纹上衣配合短裤。

2008年12月26日星期五

“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系列四(番外篇)∶爱情受挫吸毒麻痹,家庭爱让“宝”成功戒毒

剪报(联合日报)




其实,除了颜敬丰之外,我在之前还遇到另一位成功靠着信仰戒毒的年青人。

根据我探听到的最新消息,他非常经得起考验及诱惑,魔鬼的蛊惑已经无法影响他。

得知他的信仰如此坚定,我也为他开心,这为被我称为“宝”的男性,原本就是被亲情所感动而决心戒毒,而他的故事也适合当做时下年青人的借镜。

与我在系列二所提到的“明”一样,“宝”的故事是真人真事,但为了保护其隐私,我只将其故事写下,至于身份则保密。

“如果有一天你弟弟死在外头,有什么是我们还没为他做的?我永远记得父亲对我姐姐说过的这句话,深深包含了一位不善表达但爱子心切的父亲,对儿子的爱及关怀”。

这句话,就是他当初对我说的。




爱是双面刃

“宝”提到了父亲的爱,相信读者们也都知道,世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爱,包括朋友的爱、父母的爱、男女之间的爱、家庭的爱等。

这些爱之中,有一些因脆弱而难经得起考验。

观赏电视剧时,许多女主角因爱成恨,最后酿造了悲剧,又或许奸人因爱而洗心革面,这些剧情就是现实社会的写照,相信没有人会反对“爱有医治力,但同时具备强悍破坏力”的说法。

好的家庭可以医治孩子在各方面所受的伤害,但不健康的家庭却可对孩子造成非常大的杀伤力。

“宝”虽然为男女之爱所伤,因此染上毒瘾,但他却有家庭的爱及上帝永恒的爱,上帝的爱有足够的力量扶持他面对各种具杀伤力的负面能量。

在看见许多年轻人因为失恋而吸毒、抽烟喝酒来麻醉自己,一名牧师曾向我表示自己非常心痛,也因此让他了解今天的年轻人本身非常脆弱,也需要许多爱。

就以“宝”的经历来看,牧师所言非虚。

回想当初因感情骤变而接触毒品,之后上瘾而对父母及姐妹苦口婆心的劝导听若无闻,被送入戒毒所后亵渎神灵、大吵大闹,直到成功解除毒瘾,重新投入社会怀抱,“宝”恍如做了一场梦。

值得庆幸的是,他所做的梦,结局是美好的。

梦醒之后的他将更积极的面对一切,更珍惜身边的人,尤其是陪他走过最痛苦日子,终日为他操心的父母及姐妹。




朋友影响染毒瘾
行尸走肉浑噩人生


“宝”的身边有一班吸毒的朋友,刚开始他本身并未接触毒品,甚至经常纳闷他们为何如此将钱花费在毒品上。

后来,情海生波,感情骤变使“宝”受伤,为了麻醉自己而开始吸毒,就这样上瘾,在1999年至2003年之间与毒品为伍,包括做一些毒品买卖。

回忆当时的他,就像行尸走肉般地过日子,其父母也因而发现他吸毒,更在他身上搜到毒品。


心不甘情不愿进戒毒所

“爸妈苦口婆心劝我入戒毒所,否则也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横尸街头。在在2002年,我姐姐带我进加略山关怀福音戒毒忠心,我当然是心不甘情不愿,一方面不了解父母的苦心,只想到既然父母要我这么做,就完成他们的心愿。”

“宝”曾经挣扎过,在戒毒所的那段时间也一直大吵大闹。

住了两个星期后,父母接他出来,当时的他长胖了许多,脸色也好看许多,一颗心却没改变。

其实,原本“宝”已承诺自己会改,但朋友说了之后,又开始慢慢接触毒品,短期内又开始消瘦且双眼无神。


决心重新做人

出来一年之后,“宝”又重新回去以信仰为基础的戒毒中心。

首次进戒毒中心时,他就有接触到信仰,但是不会太认真,当时只是敷衍了事,而且当时的他只是为了敷衍父母,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在戒毒中心待了两个星期。

后悔且心情复杂,亵渎神灵皆成了他当时在戒毒中心的家常便饭。

第二次进去,“宝”的思想已经改变,觉得自己受够毒品的折磨,而且父母也已经看累了,因此就安份地正式在戒毒中心过一段日子,也经常祷告。

“宝”发现在许多时候,当内心有疑惑时,上帝总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事件、灵感来给予他启示。

他自称“毕业”之后仍不间断地祷告,且一直靠著信仰及福音,加上世界太花,若非信仰与福音,很容易受影响并栽跟斗。

成功戒毒之后,他也对当初影响自己吸毒的朋友们说明本身情况。

尽管他当初是受那一班朋友影响而吸毒,但同一班的朋友知道他已经开始新的生活之后,不仅未多加阻碍,反而非常支持他,从此也不再找他,以免干扰他的生活。

最令“宝”开心的,就是在同一班的朋友当中,有许多已经改过自新,而且大部分都是靠自己的意志力戒毒。




有感而发 ~ “爱”

曾经有牧师对我说过,尽管现今的社会发展迅速、科技越来越发达,且世界的距离和空间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不再亲密,人们面对的就只是电脑、物质与资讯罢了。

我对牧师的看法颇有同感,今天的社会无论在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或友情领域都越发疏远,可以说整个社会迫切需要爱。

一个人会做坏事,就是因为心中没爱,若这个人找到爱,他就会爱自己、爱别人,甚至爱整个社会,如此一来就能影响其他人及整个社会的趋势,转变为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

还记得那位牧师说过∶认为年轻人可以变得非常强,但他们却因为本身非常脆弱,在失去了爱之后就只剩下怨恨、杀伤力与无止境的破坏,才会做出许多伤害自己与他人的事情。

如此说法,“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已经是人之常情,不能加以谴责,因为这根本就是社会观念。除非先让社会产生爱人爱己的观念,否则无法改变社会中的人灵。

听着采访对象们所说的,上帝的爱一直以来都在教导我们应该爱这个社会及国家。

若缺乏上帝的爱,人人都会变得自私且终日担心自己受伤害,最终决定在自己受伤害之前先去伤害别人,这些都是悲剧的起源。

也许就如这些过来人所说:只有上帝的爱能够改变并教导、改变人类与社会。

(完)

2008年12月25日星期四

“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系列四(下)∶家庭爱功不可没,为妻女毅然断毒根


剪报(联合日报)



谈到妻子及女儿,敬丰总是不断在笑,满脸的幸福表情。

较早前,新山和平关怀协会会长黄百友传道也告诉我,敬丰有今日,其妻及女儿功不可没,令我对他背后这名女性感到非常好奇。

与敬丰的采访进行到尾声,突然想起他在结婚后再次跌到,就问他有关其妻在发现真相后的反应,谁知他给得答案,真的是即粗鲁又幽默,不过却也非常经典!

“太太要跟我离婚噢!当时我讲她一句,之前我们在众人的面前结婚时,我们怎样宣告的?不管是贫穷是富裕是健康或是疾病,你要一生一世敬重我、爱我,对吗?现在我要戒毒,你不可以这样子,离婚是不可以的,你可以离开我,回去娘家住,直到我改了,还是要回来。”

哇靠,相当大男人主义!这种情况下还能对妻子发出这种命令,而能够面对这种男人的女人,到底又是何方神圣?

终于,在我的要求下,敬丰欣然安排妻女到中心。




典型贤妻良母型
婚后上帝赐“恩惠”


与吴燕媚访谈,其实也感到相当压力,因为敬丰也在现场。

当我听着燕媚谈到自己在一开始对敬丰有多厌恶时,心中暗叫不妙,深怕夫妻两因为采访而搞到不愉快。

终于,忍不住试探性地问敬丰,是否稍后会因此动怒,直到他不断笑着重复“没关系,我们实话实说罢了”,心中大石才落下。

好了,重回两人的恋爱发展史吧!

敬丰与燕媚是在马六甲的加略山教会认识,当时两人碰巧都在那边做同工,只是负责的工作不同,燕媚是负责祷告。




男有情女无意
爱情无法萌芽


虽然在同一个教会,或许是燕媚知道敬丰的背景,所以一直以来从来没有对他产生“喜欢”的感觉,尽管牧师不断说他的为人多好,有多爱主之类的,她都没有任何所谓的“感动”。

那厢的燕媚有自己想法,敬丰在这厢倒展开一连串的追求,就算搞到心上人觉得厌恶及反感不已,仍然没有放弃。

两人就这样,男的就追个不亦乐乎、女的就继续对他没好感,甚至不断地祷告问神,眼前者位男性是否属于自己的。

听她回忆当时的情景,那种语气真是令我想痛快地狂笑一番,但只能忍住。

“我一直对他没有好感,但他又一直没有放弃过,几个月之后我很反感咯。。。然后,我就请牧师叫他停止,并且转达我对他很反感,甚至已产生憎恨的感觉,牧师也照着把话传给他。”




姐妹劝说不要放弃祷告
请求上帝带领心生好感


后来,燕媚一位身在加拿大的姐姐患病,她就随大姐过去一个月,并将自己的情况与当地的一位姐妹分享。

当时,她的姐妹就认为是上帝要她学习爱这一类型的人,并劝她不要放弃祷告。

“OK咯。。。”回答了姐妹之后,她在某个夜晚就跟上帝说“神啊,这个是不是你给我的?如果是你给的,你要把你的爱放在我身上来爱他,不然我很难去爱他。”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祷告内容,看着她轻松地说着,一旁的敬丰不断逗着女儿,还满脸笑容。

看来,这些内容并不是秘密,倒令人羡慕起这对夫妻能够如此坦诚相对。

经过了一个月之后,燕媚回到教会后,就开始对颜敬丰有好感,这倒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发展。

由于一直对他没有好感,所以当自己感觉改变时,燕媚很快就察觉到,而且本身对敬丰有了一种“感动”及好感,两人就这样开始交往,而她在婚后半年怀孕。




丈夫“栽倒”女儿健康不佳
心力交瘁痛不可耐


或许是上帝给予她的试炼,敬丰在婚后又开始接触毒品,而当时刚出生的婴孩也有许多健康方面的问题(庆幸现在健康成长),导致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锥心之痛。

“那个时候,我真的很憔悴,也不懂得祷告,只知道自己到了很痛、很痛的地步,全身都是无力感,慢慢地,花了整年的时间才又逐渐开始向神祷告。”

当时的燕媚也曾想过要分开,对于这点,较早之前敬丰已提过,所以我就问她是否因为丈夫说了结婚宣言之类的话才取消念头。

听着我的问题,她一时无法会意,只听一旁的敬丰再将内容重复了一次,才听见她“噢。。。噢。。。”,在场的我也被眼前这对夫妻逗得不断偷笑。

停顿了一下,燕媚坦承自己的生命从来没有起过如此大的波动,或许当时接二连三的事件令她信心大跌,同时面对两个最亲的人发生事情,令她难以接受,思想瞬间就变成极度负面。

后来,敬丰就重新戒毒,而她本身就继续留在马六甲。

除了自己祷告,教会的弟兄姐妹们也为她祷告并不断给予鼓励,使她慢慢重新接受戒毒中的丈夫,并不断主动打电话鼓励丈夫。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脱口说出“除了传道之外,怪不得你丈夫会说自己能有今天的一切,太太跟女儿扮演了很重要的推动力,原来还有这样的故事”。

燕媚听了之后难掩笑容,接着向我表示,这一切都得感谢主,因为她确实曾经因为屡次劝丈夫戒毒都无效,令自己心烦意乱,决心不理他。

可以说,她也是慢慢藉着祷告及亲近神,慢慢地就想到这一切或许就是神想让她学习的,至于娘家方面对这些事情全不知情,因为她从不向家人提起这些事,就自己一个人面对。




颜恩惠
上帝赐予的恩典


整个采访过程,敬丰都在逗着女儿,眼前6岁的小女孩在面对我这“庞然大物”时,似乎不太敢靠近,真是。。。

小女孩叫做颜恩惠,最初听到名字,就大概猜着意思,后来敬丰边疼着坐在膝盖上的女儿,边说道“她是上帝给我的恩典”。

看着忽而往母亲怀里躺,忽而又行色匆匆地向父亲靠近,我随口问了一句“爸爸妈妈哪个爱你多一些啊?你爱哪个多一些啊?”

只见原本对我问题充耳不闻的小恩惠,轻声细语又略带害羞表情地回答“两个都一样爱我,我也一样爱他们两个”,听得一旁的父母乐开怀,真是温馨的一幕啊!




采访手记

看着敬丰与燕媚怀抱中的小恩惠,我不禁想,家庭教育的成败确实会影响到子女们的人格发展。

自出世到学会叫人,最先叫的就是“爸爸、妈妈”,可见父母与子女彼此间的地位是无法被取代的,一旦父母忽略了,小孩就会感到空虚、寂寞,甚至造成性格上的别扭与扭曲,脾气也会越来越乖张。

家庭一旦失和,就会自动地导致孩走上歧途,再顺势发展,未来的变数可大可小。

在家庭失和之前,是否先想一想,家长与子女之间每天的相处时间究竟有多少?子女需要的关怀是否被满足了?是否除了围绕在子女功课打转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共同的话题了?

再回想一下,父母对子女使用“孩子”的称呼,距离最后一次至今到底有多久了?子女们呼唤“爸”、“妈”或者与家长沟通时,又是什么语调呢?不情愿?还是不耐烦?

的确,现在的亲子关系越来越难经营,但为人父母者,无论多艰辛都需要对自己的孩子行径及成长负责,也需要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灌输他们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的“爱”心。

毕竟,一切都是由家庭开始。

( 完)



颜敬丰的毅力,终于赢得芳心归,
两人终于步上了红地毯。


两人的婚照,洋溢着幸福的芬芳。

抱着婴孩时期的小恩惠,
看颜敬丰笑得多灿烂。


一家三口和乐融融。

贤惠的吴燕媚与可爱机灵的颜恩惠,
都是颜敬丰生命的推动力!

2008年12月24日星期三

“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系列四(中)∶以生命作为见证,携手度过困难戒毒期


剪报(联合日报)



前文提要∶

尽管福音戒毒中心只剩下一名同工,已经进入第三及第四阶段的蓝、红牌学员也可辅助中心,而中心会在学员们毕业之后协助安排工作,学员们当然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中心成为训练同工。




灵性及品格塑造期
决定戒毒学员是否能进入最后阶段


我对构造图始终不了解,就请敬丰详细说明颜色牌及课程构造的关系,包括是否有分等级之类。

待对方说明之后,对于整个构造大概有了基本的认识。

刚进入第一阶段的学员(6个月)是属黄牌,之后就每隔6个月晋升一级至青、蓝色,最后是红色,也就是学员可以选择外出做工的阶段。

中心首先会问学员的目标并加以分享,倘若学员决意外出工作,中心就会在最后阶段为其安排工作,让他们慢慢回去社会、慢慢适应自己的工作。

当有关学员完成了最后阶段的6个月并顺利毕业,中心也会协助安排他就业。

说起来,整个福音戒毒课程构造,确实为学员设想得非常周到。

就如敬丰之前所提到的,学员可以选择白天外出工作并在晚上回到中心睡,但学员若是就业之后不想住在中心,他们也有安排了住所给毕业生和就业者居住。

当然,毕业的学员们也可以选择留下,以自己的经验去帮助其他人,以自己的生命作为见证去影响其他的生命,这些毕业生就会被训练成同工。

课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强调学员的复健及适应,随着就是灵性塑造期、品格塑造期,还有最后的社交联系期,而课程阶段其实是由延伸关怀进入了生命改造,最后进入生活情感。

顾名思义,第一阶段的复健适应期着重于学员在身、心、灵的康复。

戒毒的工作不单单是一方面,要进入灵性塑造期之前,首先需要将吸毒期间被荼毒得一团糟的健康取回。

至于强调生命改造的课程构造,则以灵性塑造期率先开跑。

或许是福音戒毒的特别之处,首先让福音及信仰为学员建立稳固的基础,才真正去塑造他们的品格,若缺乏圣经的话当指引,他们就无法用真理去面对自己的问题。

因此,学员们需要将自己在灵性塑造期及品格塑造期所习的种种学以致用,而中心也在这两个阶段,观察学员的言语行为及一举一动。

“我们所教的,还有用生命来辅导的种种,学员在一整年的日常生活里有没有学以致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否能够勇敢面对,还是选择像以前那样逃避?这些我们都会知道。”

当然,品格及灵性的复健及塑造,倘若学员无法学以致用的话,就会被中心扣住而无法继续进入最后一个阶段。

不同阶段的学员们,每个星期都得接受中心评估。

谈到学员评估项目,基本上还分为涵盖读经生活、祷告生活、聚会态度、书籍阅读、属灵操练的“属灵追求”,以及包含情绪表现、言谈举止、与人分享、解决冲突、合作协调、同工相处、家人相处、异性态度在内的“人际关系”。

此外,由谦卑顺服、诚实可靠、承认过错、自我价值、个人纪律、工作责任、积极进取、思想健康所组的“个人态度”及注重爱护公物、奉公守法的“公德”,每个项目还列有许多的范围。




中心领袖需要经常与学员分享

身为福音戒毒中心主任,作为领袖的敬丰需要每隔2个星期至1个月,就找学员分享生命事迹,进一步鼓励他们说出所遇到的问题,包括人际关系、工作等。

虽然课程有本身的构造,但中心内的学员有许多都是文盲,这些学员若一直面对功课及文字,就会产生这方面的压力。

因此,他必需想办法去开解及帮助这些学员,否则对于不会分享的学员,一味地强迫只会让他半途而废。

就拿该中心来说,有许多名学员已经超过50岁,而且不认识字的也有许多,因此敬丰就视乎个案来处理,并非只按照规则。

毕竟,辅导因人而异,并非一支钓杆钓全部的鱼,这种观念不对。

虽说采用个案处理方式,但规矩始终是规矩,学员们万万不可触犯中心的条规,否则在中心给予两次警告之后,就会施予惩罚,若再不受教则会被开除。

“因为我们做这种工作是生命的建立,你若没立下戒毒的心,就不要浪费我们的时间,我们也不想浪费你的时间。我们是真正在做,所以我们要看生命的改变,这才是我们的重点!”

一般上,中心学员都是本身要意愿才会选择前往福音戒毒中心,一些则是家人前往寻求协助,或者戒毒者本身通过其他管道联络他。

整体来说,自己前往中心的比家人要求的多。

身为过来人,敬丰声称吸毒者会自愿戒毒,都是因为本身已吸到完全没有任何意义,每天只找金钱及毒品,没人关心之余,人格也非常低而永远无法在人前抬头,因此对生命感到绝望。




缺乏跟进工作
无法结出真正的果子


目前,在新山有7间戒毒中心是以福音作为基础,全部都是4个阶段,但据敬丰所知,也有戒毒所只准备3个阶段。

也就是说,学员们因为少了最后的阶段而在18个月之后就可算毕业。

对此,我深感不解,因为继灵性及品格塑造期之后,最后的阶段就是训练同工及安排就业、进一步对学员进行教会生活及融入社会之后种种跟进的社交联系期。

既然如此,跟进工作的阶段为何未被安置在课程构造?!

敬丰显然看出我的困惑,主动道出,缺乏最后一个阶段将导致完全的失败。

他还透露。戒毒中心的学员多,但是真正的果子并非很多,难听的说法就是等到离开尘世那天,才能说入土作准为真正成熟的果子。

“以我们的情况,毕业生的成功率是20%,但这些尚不能够完全作准,因为有些在3、5年之后,还是会走回以前的路,一切都得看他跟上帝的关系。我所指的20%是还留在教会、中心内事奉的,若没有在我们监督之下自己到外边做工,统统都是失败的。”

为何到外边工作就会失败?若是由中心安排就业,照理说应该没有歧视的事件发生。

话是没错,但他指出,一些学员并不听劝,想自己当老板、自己找工作、自己去外面闯之类的。

如此说来,情况的确不同,诚如敬丰所说,社会对他们的接受程度非常有限,而且他们在遇到挫折时也没有人从旁鼓励。

这种时候,倘若再遇到家里人不了解又讲一些闲言闲语,结果就非常不乐观。

“吸毒背景的人是非常敏感的,若听到闲言闲语,再加上工作遇到压力,整个人的心灵就会空虚,何况以前体验过得毒品感觉始终还存在,所以很难说不会走回头路。。。”

听他的语气也颇为无奈,幸亏教会方面也知道,中心并非以数字作为成功的标准,而且也看见了福音戒毒中心努力建立生命的工作。

总归来说,问题始终出于被建立起来的生命,本身需要经得起风吹雨打,还有各种严峻考验及魔鬼四处设下的诱惑。

或许就是这个原因,整个戒毒课程才有了一定的系统,为的就是能够让学员们经过几个阶段的分享及生命建立之后,出去才经得起风吹雨打。

到目前为止,除了福音戒毒之外,他本身每个星期四都到政府戒毒所,跟里面的华人戒毒者分享各种问题,包括为何对方无法戒掉毒品的原因等。

话题转回跟进工作,敬丰指有吸毒背景的人,一点风吹草动,就会看出不一样,就会通过进行辅导在第一时间将其扶起拉回,否则一旦陷得很深,有时候回头就必需付上很大的代价。




先福音才戒毒
个人能力无法跟毒品宣战


如同福音戒毒中心般,其他戒毒中心的负责人都是像敬丰这类过来人才能领导。

除了信仰之外,还得以生命影响生命,因此,他们对于吸毒者在进入中心戒毒时所经历的种种挫折都有经验,才能分享自己如何走过。

由于敬丰本身有“没有耶稣基督,我们没有办法成功,不能跟毒品宣战,肯定失败”的想法,才会毅然做福音戒毒。

他相信,先福音然后才戒毒,将中心内的学员引导到能够遵守圣经的教导,他们就一定可以成功戒毒,而且不需要再跟进。

他能如此信誓旦旦,就是因为这类学员毕业之后,遇到事情时就懂得依照上帝的教导去面对、饶恕人之余,也会以见证慢慢让家庭成员看到自己真正的改变,让家人能够真正地重新接受。

换言之,若无法做到遵守圣经教导去面对世界,就算回到家,家人一点话语就可以让他想到“就是你们逼我”,继而把箭头指向别人。

“自己跌到了,是自己的生命并非真正的强,经不起引诱却又将箭头指向别人,说别人没有给他机会、看扁他、看低他等等,所以一定要引导他遵守圣经的教导。”




戒毒中心事工
需要清楚自己的目标


在戒毒中心,需要24小时付出,即从学员一开始生活,整个课程一开始的时候,领袖及同工们的监督执行就必需很强,绝对不可以放松。

譬如说,学员们的一举一动,甚至是抹桌子之类的动作,同工都需要去观察他们的言语行为,包括脸上的表情。

说到以生命影响生命,敬丰举例,自己会在学员们大吵的时候安排同工一人带一个学员,将自己当初进到中心时所获得的教导直接传下去。

他说明,这就是所谓的门徒训练,当初人家怎样带自己、爱自己及鼓励自己,现在就以同样的爱去鼓励新的人并观察他们。

听敬丰说了这么多,戒毒中心真的不容易操作,就连他本身也是因为有点底,所以一早知道要投入这个事工,就必需要有目标,并非像打空气一样浪费力气及时间,一定得打对的地方,有了目标才知道怎么做。

“我们是过来人,知道没有这样是不行的,但是对他们来说,就算两年之后毕业、离开之后又如何?遇到一点点的打击,就真是不堪一击!”

当我问及毕业生出去之后的信心水平时,他再次强调了最后六个月(社交联系期)课程的重要性,就是为了让学员慢慢适应,因为若一下子就将让他融入社会,他们根本无所适从。

因此,学员在第四阶段时,中心会协助找一份工作,而学员在工作之后就回到中心继续照著课程走,继续参与敬拜等,而中心也将在六个月时间内,观察有关学员是否能够适应外边的生活。




许多吸毒者怀“利用中心”避风头心态
短期内离开


敬丰在采访期间,向我透露进出中心者的数量,有许多都是在短期内就离开。

当我向他查询学员通常是在哪一关卡住,继而选择离开时,得知会离开的学员们,其实还是放不下外面的价值观,也有者拒绝福音,有者甚至是利用中心,躲在中心内一、两个月罢了。

怪不得他会说必需设定自己的目标,照这种情况来看,倘若自己不清楚目标及方向,确实很容易就心灰意冷。

对于这点,敬丰强调,中心内的领袖及同工们抱著自己的理想,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了解社会上有许多忘恩负义者。

不过,既然自己是中心的一员,只要对方是吸毒者,就是他们的对象,就算明知道对方只待一个月就离开,还是照样收。

除了希望能够让对方改变,他相信,这些人都是上帝给中心的对象。

(待续 )



代表学员目前处于那个阶段的黄、青、蓝、红牌。

在戒毒所内,所有学员就像家庭成员般,
合力让中心运作顺畅。


一些原本什么都不会的学员,
反而在中心内学到了生活技能。


看这名学员认真工作的样子,
后来才知道中心也有制作家具噢!


一颗颗圣灵的果子,福音戒毒中心盼望的
就是毕业生能够拥有圣灵果子般,
聚正面个性于一身。

2008年12月23日星期二

“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系列四(上)∶不想浑噩过一生,戒毒重塑生命色彩


剪报(联合日报)



曾听过这么一句话∶有人说政府立法对抗毒品,是指标不治本的办法,也有人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此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纪律,通过创造快乐人生、创造幸福家庭及创造温馨社会,才能阻止毒品滥用。

这句话没错,虽然政府立法以防止滥用毒品,但最重要的还是看个人的心态。

个人如何自律、如何自我醒觉,并通过各种训练、教育等管道来提高自觉性,更是最为重要。

为了自己、父母及家庭,青少年们包括在籍学生应该懂得怎么照顾好自己,千万不要偏离正轨,并时时铭记“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话。

说到青少年们的情感及情绪,话题又重归家庭温暖及父母的角色。

家庭是快乐的泉源,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孝、爱、慈、严、教、育,只要拿捏得好,就可以创造快乐的家庭,赋予子女更正面的能力去抗拒不良的风气及习性。

快乐家庭的孩子,会认为自己让父母引以为荣,为自己与父母负责,更加不会忘记自己的本分。

通常在接触毒品之后,人的性格及脾气会产生非常大的起伏,因此父母与子女间需要好的沟通。

另外,父母也需要留意围绕子女身边的朋友,并不时讨论毒品话题,观察子女的反应,就大略知道子女是否已涉及毒品滥用事项。

子女吸毒,其中的主因是受朋友逼迫或诱惑,其他原因不外是结识到一群甚少受到家长关心及监督的朋友,抑或这些朋友当中,有部分是来自涉及滥用毒品的家庭。

父母得了解事情的原委,有时子女是因为受到朋友的压力,在别无选择之下接触毒品,而父母需要在了解实情之后协助子女,给予子女信心去打生命中最艰难曲折的一战。

若上述情况发生,做父母的也是时候自我检讨一番,是否自己平时嗜酒及药物,严重影响子女!

根据研究报告显示,在一切能够影响孩子生活的因素中,包括朋友、家人、运动、电视,甚至宗教和文化传统,父母的话和行动的影响力名列榜首。

研究报告还显示出,能够从父母处得知毒品危害的子女们,尝试毒品的机率可以减少一半。

有些父母很难想像孩子会有尝试毒品的风险,他们甚至认为药物滥用及去预防,是一种软弱的表现,这是非常可笑的想法。

由此看来,并非只有问题儿童的家长需要进行毒品教育,实则上所有家长都应当多了解相关症状和影响,以便能够保护孩子。

惟,无论是父母或学校,还得记住一种现象,就是在面对处于人们所谓叛逆期的青少年及国中生时,长篇大论的道理对他们来说,似乎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塑造健康及正面的价值观仍旧需要从小开始。




“不良少年” 定义需认真思考

采访了多名对象,无论是直接或间接地都好,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名对象不是因为家庭背景的关系而与毒品沾上边,一些年龄较大的同工确实是因为缺乏毒品危机意识而走错路,但较为年轻的又如何解释?!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如今政府采取许多措施及反毒醒觉运动,照常理来说,如今的青少年应该知道毒品的可怕,既然如此,为何他们仍然去接触毒品?!背后的故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要随便给叛逆期的青少年套上一个“不良少年”的罪名是何其容易的事。但,试问不良少年的定义到底在哪里?这需要认真思考。

举一反三,口无遮拦地指著别人宣判罪名时,先想想自己又做了什么,也许,我们就会尝试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给予成功戒毒者一个机会。

进入了“福音戒毒,重塑生命”系列四,读者们或多或少也了解毒品是如何摧毁大好生命,令多少人有家归不得,更甚者连命都赌上。

虽然有人认为,这是他们自己不懂得洁身自爱的下场,咎由自取。说真的,我也曾经如此想过。

但是,在今次的采访之后,听了如此多的经历,真的能体会当初他们怎么会选择一条艰难无数倍的人生路。

家庭、朋友、生活圈子及习性,一切的因素是那么巧妙地安排他们站上那个舞台,“完美”地演好自己的角色。

无奈,他们在演完戏剧之后,仍旧只能在重复唱不完的悲凄哀歌,直到信仰及福音进入生命,慢慢将他们引向上帝的怀抱,让上帝的恩典洗去他们心中难以磨灭的苦及痛。

最近没日没夜地赶稿,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望着墙上的时钟,已经接近凌晨三点,每当我整理这个系列的稿件,心情总是起伏甚大。

回想著他们受访的表情及他们经历的噩梦,衷心希望他们可以真正从噩梦中醒来,让一切的黑暗真正过去,也成为自己和社会的祝福,成为更多青少年引以为戒的例子。




火拼避警藏身胶园尝毒上瘾
恶魔使者今为毒海羔羊挑明灯


我将在系列四与读者们分享颜敬丰的经历,他就是系列一至系列三,一众成功戒毒及尚在戒毒者口中所说的“福音戒毒中心主任”。

其实,我作梦都没想过,中心的负责人会是敬丰,因为我在数年钱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当初,我也是顺应朋友的安排,前往福音戒毒中心的前身“重耕团契戒毒中心” 采访,当时的他仍然在戒毒中。

记忆中的敬丰与眼前看到的有极大出入,或许是不再受毒品这么的原因,他比之前壮硕了许多。

他在完成了塑造课程之后,就留在中心内服务,直到现在。

回想第一次见面的交谈,当时的他说到自己因为毒瘾太深,不听兄姊们的劝告,完全不受教也不改,令兄姊们灰心失望之余也不再理会他,由得他自生自灭时,语气还一度哽咽。

我还记得,那是我首次出现“原来他们这么痛苦” 的想法。

颜敬丰在中二第一个学期就辍学,当时父母也没方对,就让他入社会工作,谁知道他离校后就抽烟、参加私会党。

在一次的火拼事件中,他与10余人为了躲避警方而躲进树胶园的小亭。

由于每天都无所事事的,其中一个有吸毒的朋友就拿海洛英,他也因为尝试之后就吸到上瘾。

他曾经因贩毒及吸毒而数次进出监狱,政府戒毒所当然也不例外,还因为毒瘾太深而只顾找毒品,最后连工作都保不住。

敬丰贩毒、吸毒,为了赚快钱而心甘情愿成为恶魔的使者,可惜所赚到的钱并不够买毒品,而毒瘾也越来越严重。

后来,他他见到有许多朋友在戒毒所成功戒毒,就决定自己到重耕团契戒毒中心(福音戒毒中心前身)戒毒,由零开始重新塑造。

看着眼前的他,我的脑海不禁想起,当初敬丰自称受够毒品折磨,不愿意再混混噩噩过一辈子的神情。

没想到,他不仅成功戒毒,还成为中心的负责人,以自己的生命去影响更多的生命。




必须突破,愿意在众人面前发言分享

像敬丰这类能够成功戒毒者,主要是因为能够与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只有如此才能够突破自己。

他有一名由自己亲自跟进的对象,已经到福音戒毒中心戒毒两次,但两次都没有完成课程,大概一年时间就会离开。

然而,或许有人跟进的关系,有关对象虽然不算成功的例子,庆幸目前没有吸毒且好好做著自己的工作,也一直没有闹事。

那名对象的问题就是不愿意分享,无法突破自己在众人面前讲话。

敬丰一直给他机会,令人惋惜的是,他到最后还是没办法突破,因此敬丰就在外面找人帮助,为他找了一份工作。

今次与敬丰见面,谈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当初首次会面时,他其实已结婚且已有一名女儿。

当时,他还在马六甲工作,为了戒毒而前往福音戒毒中心的前身“重耕团契戒毒中心” ,至於太太仍旧留在马六甲,一直等他完成课程之后才搬来同住。

由于敬丰19岁就染上毒瘾,所以我对于他成家一事颇为好奇,再说他也是我这一趟首位访谈的对象,问题也多了一些。

原来,他在进入重耕团契戒毒中心之前,也曾经靠自己的力量成功戒毒,而且是在那之后才结婚,可惜始终没有信仰的力量,在一、两年之后重遇“老朋友”,就这样重新回归黑暗。

之后,教会的弟兄姊妹们就帮助他,在2003年将他送到福音戒毒中心,接受两年的生命重塑,在2005年毕业之后就留下当同工。

经过两年的同工之后,他在2007年2月正式担任中心的主任。




福音戒毒中心属于教会
戒毒者面对更严格条件


主任室内,敬丰分享著自己的经历,我专心地听着他的故事,偶尔有整群人的歌声传进耳朵。

他在采访期间曾一度离开主任室,我也四周“扫瞄”一番,始终还是眼前桌面上的几句对联较特别,另外也注意到一张类似课程进度的说明。

记忆中,重耕团契戒毒中心同样以信仰及福音为基础,如今被唤作福音戒毒中心,我对两者之间的分别颇感兴趣。

由敬丰那里得知,前者不属于教会,但福音戒毒中心因为属于教会而有不同的做法。

由于教会有长老们与传道们对福音戒毒中心进行监督,所以中心内的一切操作全部要附和圣经的教导且绝对不可乱来。

也就是说,戒毒者会面对更严格的条件,建立更强、更稳的生命!




为避免影响其他人
中心拒收精神有问题者


福音戒毒中心目前共有20名华裔戒毒者,尽管所接触的毒品类型繁多,但全员状况还算正常,并未有精神方面的问题。

福音戒毒中心拒接收被毒品侵蚀到出现精神问题的戒毒者,倘若被送往中心的戒毒者有精神方面的病症,他就会跟其家人声明并对他进行观察,在必要的情况下会将他送往精神辅导处,在对方安定之后才接回中心。

看着我纳闷的表情,他补充说明,吸冰、嗑他命,有时吸了会伤到脑神经,潜意识里会产生精神方面的症状。

照敬丰这种说法,中心其实也并非不收精神状态欠佳者,只是会先行安排进行精神辅导及治疗,避免他们在走课程的时候,在行为方面影响到其他人。

“这些人在情绪方面的波动很高,有者遇到一些事情就可能引发肢体冲突,所有我们为预防这种案件才这么做,有精神问题的有时候很会打架,我们帮不到,也顾不到。”

声称中心内的打架情形很少,但敬丰坦言偶尔还是会发生,因为吸毒者的情绪波动大,有时候原本好好的却因为一句话罢了,就可以导致两人口角,继而就会引发暴力及打架事件。

所以,中心内的负责同工就有重大责任,必须24小时戒备,一发现状况就得马上调解。




学员牌以黄、青、蓝、红分阶段

和平关怀协会除了福音戒毒中心之外,还有少年中心。

由于少年人需要的同工人数较多,因此福音戒毒中心现有的同工就被调了3名过去少年中心。

尽管福音戒毒中心本身只剩下一名同工,即系列二的许俊华,不过其他已经进入第三及第四阶段的戒毒者也可辅助中心。

目光随着敬丰所指方向看去,见著四种颜色的牌做底色的人头照,正想开口请他说明,他已主动对课程内容及构造做进一步的解释。

一般来说,要进入福音戒毒中心还得先经过面试,让前来戒毒者能够了解中心内的情形及要求,只有在对方同意及认同之后,才可以让他进入中心成为学员。

进入中心之后,戒毒者在首两个星期会被安置在祷告房,待他从祷告房出来之后,才正式跟随为期2年的4个课程,即每个课程6个月。

中心会在他们完成课程后协助安排工作,若完成课程后想继续留在中心,则将接受训练当同工。

另外,中心对毕业生都会保持监督跟进,以确保他们有去教会、参加教会的生活。

另外,敬丰也告知,有毕业生选择出去工作,但晚上会回到中心睡,可以同时协助中心的操作。

(待续)



颜敬丰解说着福音戒毒中心的课程构造。

任何人一进主任室,
坐下就先看到这几句极有寓意的话。


颜敬丰仍在戒毒时,
因懂得电脑操作而协助中心处理文字工作。


戒毒期间的颜敬丰,也与弟兄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中心内的学员,除了戒毒、信仰,还学会了废物利用呢!

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

“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系列三(下)∶叛逆心智接触毒品,吴鼎民渴望亲情温暖


剪报(联合日报)



处於叛逆期的青少年,脾气性格都特别刚烈,又处於热血冲动的年龄层,往往开口闭口都与朋友称兄道弟。

或许是希望被朋友团所接受及承认的关系,青少年在许多时候都“朋友至上”,偏离正轨的危机率也因此大大提高。

与毒品似乎有着不解之缘,到底是青少年群的心智未成熟,还是别有内情?

难道真如人所谓的瞬间冲动,就算知道吸毒后果的严重性,但在那一刻根本顾不了那么多,一心像著折磨自己?处罚自己?还是麻醉自己?

其实,孩子们的叛逆有不同的理由,许多事都收在心底。

然而,这股气无从发泄,因此到了学校就闹事等,对这类喜欢在校园内滋事的学生,需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

但,这类学生通常都是落得遭校方施予停学处分,最终被开除的下场。

在科技的发达及社会不断追求繁荣进步之下,人性品行方面的成长反而被忽略。

就拿“成绩代表一切”的观念来说,造成只懂得纸上谈兵的书呆子在社会层出不穷,否则就是大量生产目中无人、自视过高甚至性格乖张偏激者。

当一切都以成绩为前提时,“完整的人”所需要的各种价值观及人生观就逐渐被忽略。

成功考得文凭者自然是皆大欢喜,起码有文凭在手,日后求职容易些。

但,对於整天生活在压力之下,努力付出却仍旧无法考获佳绩的青少年,由於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不为人所承认,在意志消沉之际容易就被影响,慢慢地偏离轨道而去。




为图享受一切需重来
再次戒毒拒重历恶梦


与吴鼎民谈话,觉得他属于较一丝不苟的类型,谈话期间的表情比其他受访者严肃许多。

暗自操心该如何发问,庆幸他主动地分享自己的经历,而且配合度颇高,令我松了一口气。

鼎民其实“曾经毕业”,还因为表现不错而被挽留协助中心管理层。

如今回想起来,他自觉当时除了年龄的关系,导致他离开的主因其实源自本身无法割舍的贪念。

他首次进戒毒中心是因为在外有软性毒品的问题,而且已经到了一个星期进两次医院的严重地步,所以家人就将他带到福音戒毒中心,接受了两年的生命重塑工程。

他自称小时候叛逆好玩,每逢星期六就会跟着整班的朋友去娱乐场所。

后来,他参加了私会党,在14、15岁开始接触了毒品,就越来越爱夜生活。

两年的塑造期,中心领袖及教会的传道就不断向他提起本身有恩赐的事,并希望他能够以自己的才干帮助中心的管理层。

无奈,他本身始终认为,年轻人该在外头闯。




孤身离开保护层
贪念促走回头路


对戒毒者来说,福音戒毒中心就好比保护他们的环境。

鼎民的情况也大同小异,在中心内的表现堪称理想,孰知一回到外边原本的生活圈子,就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走回头路的迹象。

原本在中心内的家庭成员是共同进退、共同抵抗毒瘾并互相扶持地完成生命重建阶段,但他在离开之后,或许是缺乏跟进,身边少了一些互相勉励、互相提醒的弟兄,就为了找钱而再次堕落。

他说,通常在中心内生活了一年半之后,中心就会安排工作,让戒毒者慢慢重新适应外边生活。

他也因为中心的安排,在教会一位弟兄的复印厂从事维修工作,是一份非常正当的工作,薪资也上千令吉。

自从回到家,他就因为路程的关系,慢慢连复印厂的工作都辞了,之后自己又找到一份不再属于教会弟兄的工作。

离开了中心,鼎民在初期还会每个礼拜去崇拜,但慢慢就感觉本身的贪年越来越重,不断想着要赚更多的钱,渐渐地将中心内各种教导抛诸脑后,当然也慢慢地离开了教会。




贪图享受从事偏门勾当
家人关系彻底破裂粉碎?!


我原先以为他会不断想着赚钱,或许是家里的环境所致,但鼎民却毫不隐瞒,自称是因为本身贪图享受的生活,也承认问题根源在于他本身。

他也道出因为家境不错而从小开始过享受的生活,谁知随着年龄长大而越来越依赖那种享受,甚至为了维持自己继续享受生活,不断寻找更多金钱。

就这样,鼎民就慢慢地重新回归不好的生命。

虽然没有再接触毒品,但他了解这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因为自从脱离及离开教会之后,他就开始重新染上不好的习惯及行为。

另外,他所谓的新工作就是赌球、下注马票等。

尽管他本身形容这些是“网上偏门勾当”,却因为本身的贪念而继续过着24小时对着电脑(除了睡眠时间)的生活,完全没有跟家人沟通。

当我问他,家人是否知道他出去之后的行径,他坦白承认,自己重回复印戒毒中心的原因,就是因为跟家人的关系彻底破裂。

刚与家人团聚时,鼎民在家人的眼中确实是一个完全改好的成员,不抽烟、不喝酒,也不碰毒品,可惜他后来因本身又做非法勾当,为了不让家人知道真相而搬到外边住。

或许因为之前吸毒的背景,当他没有住在家里的时候,家人担心及怀疑他又接触不好的东西,就导致了彼此关系渐行渐远、越来越僵。

听着他的经历,我慢慢同意了他的说法∶问题确实在于他自己身上,因为家人担心他并没有错!

原本想把这种想法告诉他,但从他的谈话内容来分析,他其实非常了解家人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好,但表达方式包括不信任的态度及带着责备语气的话语,令他感受到许多压力。

尤其是“你是不是又走回旧路”这句话,更对他造成很大的伤害。

听他这么一说,反倒提醒了我本身终究是局外人,始终不了解他与家人之间的真实情况,只能把到了嘴边的话重新吞回。




享受之余也有悔意
无奈歹念占尽优势


因为要享受生活,他努力赚钱,甚至不惜走旁门左道。

然而,鼎民在称心如意地享受生活时,偶尔也会有瞬间后悔的心情。

他也不止一次问自己,为何会过着这种“好象很高兴,每天看电影又唱卡拉OK,跟不同的朋友一起享受生活,但内心始终存在着不安感觉”的生活。

谈到家庭成员,他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目前二人都在吉隆坡念大学及学院,一有假期或者得空就会回家,但他与乖巧的弟妹也同样没什么话题。

“我真的很在乎家人,可是我们没有办法沟通,有代沟。”

否认父母对子女偏心的说法,鼎民重申一切完全归根于他本身的问题。

倘若硬要说父母的问题,他的感觉就是父母使用了“错误的爱”,就是父母分别以白脸、黑脸来面对子女。

的确,家庭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父母在管教子女时不一致,不仅让管教无效,还会令其中一方尽失家长的威信。

他的父亲是有求必应,但母亲总是扮演凡事都NO的反对角色。

鼎民当然知道母亲也很疼爱他,但次次要求都NO的时候,明知母亲的爱,却怎么样都无法经营出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人近亲齐齐劝告
认真思考始回中心


之前已提到鼎民是第二次进戒毒中心,但这次并非因为毒品的关系,而是与家人商量的结果。

虽然他认为关系破裂,但听着整个事情的发展,他与家人之间的感觉根本无法切割,所以所谓的关系破裂,大概只是形容较为不当的说法。

由于双方的关系基本上就是电话联络,他回到家也没与家人谈话。

由于大家的关系已经很僵,而且每次回家就只想着洗澡后能够休息,松弛外面紧张生活带来的压力,惟总是跟母亲你一言我一语吵架收场,每次吵架后他就扬长而去。

他的父母认为如此下去不是办法,也因为过度担心他走回旧路,因此从家乡把他的祖父、祖母,甚至叔叔都请出来,之后致电要他回家跟大家见面。

他一边说着家人不尊重他,召开会议像审犯人般对待他,一方面又在言语中不断吐露着自己对家人的情感。

最后,鼎民终于承认,自己与家人都是彼此在乎,纯粹是沟通方面出现问题。

他终究还是说出“说是破裂,其实他们盼望我、等著我回去,可是我不能回去,因为我在家也是可以上网,而且我这次进来就是因为不要再过那种生活”这句话。

看来,他确实也在贪念与亲情之间不断挣扎。

因此,当他被家人叫回去时,自己也非常认真地思考,一方面家人不断劝告,一方面他也了解当时的生活若继续下去,就真的无法再回头。

虽染,他仍未真正回到过去的黑暗生活,其实已没多大区别,因为自己正一步一步往会走。

因为贪图享受,鼎民开始回到娱乐场所,虽然一直跟自己说“不要紧,我去,只要不碰那些东西就行”,但始终是跟以前的朋友在一起,要坚持己念并不简单。

之后,他也向我透露,自己毕业之后就抱着去影响旧朋友的心态去相处,可是凭他一个人的能力根本是飞蛾扑火。

慢慢地,他感觉自己反而又重新被对方所影响。

“我对他们的影响是那么少,但他们对我的影响是那么快,因为我们每天在一起,就拿香烟来说,我慢慢就会再度开始抽烟了。”




一年时间重新装备
不负家人由主引导


想到自己再次栽了个小跟斗,鼎民相信,这与他离开教会有密切的关系。

他曾经因为睡迟而首度缺席主日崇拜,到了第二个星期就告诉自己“没关系,上个礼拜也没去”,之后就开始想着该用什么理由,向跟传道解释之前缺席的原因。

他不断想着理由而选择逃避,但缺席的次数越多,反而无法再面对。

就这样,他跟两年生命重建时期所碰到的人、事、物隔绝。

鼎民了解,传道们会问他缺席的理由,出发点是善意的,但与其说自己当时害怕不能解释,实则上时他的内心已经开始犯罪。

诚如他所言,刚开始有去主日崇拜,后来重新跟旧朋友来往之后,慢慢又受到他们影响。

他本身希望,自己今次真的能够放下,可以学习更多东西,并帮助同样经历的人。

重回中心,他了解家人也是因为迫切盼望,才会做出把近亲都请出来的决定。

至于他自己的内心,其实也不断出现“不可以再这样下去”的声音,因此才会在几经挣扎后,下决心重回福音戒毒中心,把自己的经历与领袖及同工们分享。

中心的领袖与同工们要求他用一年时间再次装备,而他们也会在一年里面协助他,让他更沉稳,并劝他让神来指引未来的路,亦即留在中心,以自己的经历来帮助其他的皆毒者。

“盼望过了这一年,我可以真的放下那个心,希望这次的离开是一个教训,让我学习更多,也让我看到更多自己的需要。”




采访手记

时代进步,社会也不断进步,许多年轻家长都事业有成且曾接受高等教育,可惜许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幅度却在进步的声浪中越来越大,亲子关系也越走越远。

或许你我并未察觉,有时候,就算是与家人处在同一个空间,彼此的沟通几乎等于零,包括当时大家都做著相同的事情,例如观赏电视节目。

家长与子女之间的谈话,几乎都绕著子女的功课、在学校的表现、学术成绩等沉重的话题打转,对子女的一个拥抱、一个抚摸的动作却越来越少。

日子久了,家长对子女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子女因为害怕父母责备而开始选择性地告诉父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物。

在父母尚未来得及察觉之前,许多为人子女的已经开始在身边筑立起一座厚墙,逐渐封闭自己的心,抗拒及反叛心理随著年龄越大而越见明显。

当然,由於在家中的“乖孩子”形像已深入家长的意识,他们自然不相信子女在外的德行会令自己蒙羞,也因此在事情发生之后,双方只会不断地起冲突。

到底谁是谁非?家长怒吼责怪子女不理解为人父母的辛劳,子女喊冤高呼只要爸妈多一份关怀,不屑一直收到昂贵礼物。

像鼎民的情况,其实令人难以想像他有吸毒的风险。

倘若家长们能够团结一致,组成一个团体来寻求有效的方式,共同解决及预防子女接触毒品或涉及滥用毒品活动,彼此支持与激励,将形成一股意想不到的力量,效果肯定比单独作战强得多。

预防胜於治疗,令人惋惜的是,许多家长总是在子女接触毒品后才开始采取行动,为时已晚。

(完)



吴鼎民生日,双亲为他庆生。

在戒毒中心内,吴鼎民也参与不同的活动。

我就是在这座美观的亭内采访吴鼎民,
亭子是由他在中心内的弟兄们合建。


“我了解家人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好,但他们的表达方式
令我感受到许多压力,尤其是带着责备语气说
‘你是不是又走回旧路’
这句话更对我造成很大的伤害。。。我真的很在乎家人,
可是我们没有办法沟通,有代沟。。。”
~吴鼎民~

2008年12月21日星期日

“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系列三(中)∶吸毒间接害死亲生女,积极悔改兑现承诺


剪报(联合日报)



前文提要∶

向上帝做出承诺的古进财,在与妻儿重逢并重新开始与妻子交往之后,生活有了改善,痛苦也越来越少。

可惜,他也因此慢慢偏离了上帝的话,直到后来岳母再度下令离婚。。。



偏离上帝走回旧路
无奈烂脚重回中心


满怀希望及信心,无奈美梦再次成为泡影,进财感到心烦之余又开始软弱,最后竟然为了逃避现实而再次选择吸毒,哪怕一时忘却痛苦及烦恼也好。

走到这一步,他开始想起自己向上帝许下的承诺,又想到自己生活好转后,就忘了自己与上帝的种种,生活中又开始抽烟、喝酒。

他不禁自责偏离上帝,所以自己的祷告不再为上帝所垂听,若一直遵循上帝的教导好好过日子,或许不会落得眼前的田地。

但,经过连串事情的发生,他知道一切的事都证明上帝一再给予机会。

“我知道上帝还是选回我,因为当我离开老板时,我的脚就肿胀不能行走,甚至进了医院。我老板就说要带我回中心,而当时的我确实也只能回到中心。”

进财的老板对他非常好,除了向他岳母力证他的改变,还在新年给了大红包。

就算到后来知道他又走回吸毒的旧路,仍然一直劝他到中心重新塑造,否则只好请他离开。

虽然三番五次给予机会,进财最终还是选择离开老板,而小腿肿胀就是在离开之后发生。

最后,肿胀部分溃烂,他没其他法子,还是进了福音戒毒中心,再次向上帝立下承诺,而且有了明确的目标,与首次成功戒毒的情况已大不相同。




不负责任累女儿遭虐而死
锥心之痛仍无助他断毒根


进财是由受访者之一,也是和平关怀协会会长黄百友传道向我介绍的对象。

大概听过他的遭遇之后,我对他愿意接受采访一事,并没什么信心。

果然,他被唤进主任房间时,原本对於接受采访一事沉默不语,但听说自己的经历可以成为社会的祝福时,终於点头。

一开始,我知道他的女儿遭虐而亡一事,却从头到尾没问过一句,怕引起他的伤心回忆。

但,之后想到黄百友传道有提及,进财对女儿被虐而死的意外耿耿於怀,甚至经常在提起时会伤心落泪,不禁开始疑惑为何他会谈到孩子跟着去教堂之类的话题。

终於,忍不住试探性地问了他一句“听传道说,你女儿的。。。。被虐待。。。?”

进财静下来了,我对自己的莽撞无礼深感内疚。

正要道歉时,他从短暂的沉默中眨了眨眼,似乎下了决心去谈这个无法磨灭的伤痛。

原来,进财有个没注册、没举行婚礼的前妻,就只是拍了结婚照罢了,而目前20多岁的妻子是真正有注册行婚礼的合法妻子。

惨遭虐待而死的小女孩,其实是他的前妻所生。

进财的前妻也是因为毒品而离开他,双方分手后,他就将大概16个月大的女儿给别人带,导致女儿在1991年被虐待至死。

回忆痛苦的过去,进财纬纬道出,自己认识一个舞女,两人是俗称的“姘头”关系。

当时,他们二人连同舞女的朋友,全部都是吸毒者,而舞女就将小娃儿给朋友顾,就这样被她的朋友及丈夫虐待死。




舞女内疚怀孕为赎罪
无奈流产母子赴黄泉


“我们也不懂小孩被虐待,那个男的整个星期都用打火机去烫、烧我的女儿。可怜我的女儿被送去医院时,身体有些部分都焦了。。。小孩子哪里忍得了这种痛?送到医院时,她已经奄奄一息,最后还是救不活,当时她在16个月啊。。。”

前往医院替女儿收尸时,一本西马杂志曾访问过他,而那件事情对进财造成非常大的打击。

虽然吸毒,但他却对女儿疼有加,因此女儿的死令他难过又痛苦。

尽管如此,他仍然无法回头,或许另一种据他自己所说的“不能悔改”。

我随著问他,对方是否受到法律制裁,他感叹地表示,由於双方的背景一样,他没有办法控告对方,因此对方被施以6年10鞭的刑罚。

至于所托非人的舞女,继进财的女儿於1991年被虐待而死之后,在1992年也因流产而死,但舞女朋友的下落,他就不清楚。

“我本来把女儿带回来给姘头顾,她顾了就觉得很烦,就建议不如给她朋友顾。他们两公婆也是吸毒的,可能对方在抽毒之后因为孩子吵,就用打火机烫她。”

话题转回舞女因难产而死的事件,他声称因为自己的孩子没了,内疚的舞女因为想赎罪而萌生为进财生孩子的念头,谁知道怀孕之后因不够月而流产,导致母子两人都保不住。

进财说著舞女的下场,语气尽是感叹及嘘唏,虽然小孩间接因她而死,但她也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最终连自己的命都赔上。

也许是想到舞女同样坎坷凄凉的命运,恩恩怨怨实就此随死者长埋地下,他无法再憎恨她。




将一切交托上帝内心不再迷惘
上帝赋予智慧需用于神之国度


再谈到有真正注册结婚的妻子,大概两年前也为古进财生下了孩子。

自他从中心出来之后,双方原本开始又有来往,但岳母要聘请律师办离婚手续,就算他再无奈也不能做任何事。

较早前,他的岳父、岳母要他与妻子离婚,今次甚至聘请律师来办离婚手续。

不过,由于进财在要签字之前就已重回中心,因此女方家长虽然口口声声要他们离婚,他至今还未在离婚纸上签名。

对上帝奇妙恩典有信心的他,毅然将一切都交托给上帝,因为经历了如此多的事,他深信上帝会帮他预备好必须走的路。

有关未来的计划,刚从生活营回来的进财,其实在我采访中心内其他对象期间,已先跟中心主任颜敬丰,还有前来中心与我会面的黄百友传道交谈,并将自己的体会及改变向二人报告。

由於10多岁就在外闯天下,他在建筑领域习了不少学问,包括看图、石膏之类的工作都难不倒他,而他本身在中心内所做的一切也已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他向主任与传道表达自己想为教会奉献能力的心愿,并建议教会注册及组织一间由教会掌管的装修工厂,而他就负责到外面接洽工作。

如此一来,进财在毕业之后就可以继续带领中心内的弟兄,包括毕业的弟兄们若无处可去或不为社会所接纳,或者害怕无法抵抗花花世界的诱惑力,都可以归入这个保护层。

除了毕业的弟兄们之外,他也考虑到中心内较为“年幼”的弟兄,到了黄牌、青牌的塑造期,就可以开始学习一门手艺。

如此一来,当他们晋升蓝牌时,就几乎可以将手艺学到七七八八。

进财的建议及想法,总归来说就是类似一个“宗徒之家”,只要让大家都能够在中心内做工,就不会远离神的话,大家也会因为身在保护层内而比较稳定。

至于他所建议的事工,主任与传道等人都会努力向上帝祷告,希望可以从一个小团体开始越做越大,而这个为上帝事工的团体自然还是归入教会,让神来使用。

除了自己的经历,他也看到一些弟兄出去之后,因没工作而在短期内又走回头路,就想到大家都缺乏一个保护层的事。

他也坦言,若以个体的姿态离开,他们很难与外边世界的诱惑对抗。

以自己为例,他在外面常常都是孤独一个人,就会因为自己“曾经有过”而不断回想,抵抗不住魔鬼的诱惑,很快就重新投入那个世界的怀抱。

“我们到外面就不一样了,完全是两个世界,魔鬼给你留下第一步(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无法再战胜了。我怕,不敢出去,就决定在毕业之后留在教会,做之前向主任及传道提及的事工,弟兄们也能有一个工作。”

如此说来,进财确实已有明确的展望及目标,决定在完成两年戒毒课程之后,继续留在教会内事奉,为上帝服务。




采访手记

在采访中,真的可以感受到进财对妻子有非常深的感情,不断寻找机会尽自己为人丈夫的责任。

对於夫妻之间的结婚周年日以及新年、母亲节等节日,他都非常留意,而且以一种爱屋及乌的心态去面对妻子娘家的家人。

虽然岳母不断下令他与妻子离婚,但从他的语气中,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愤怒,或许如他所说,他将一切交托上帝安排,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女儿被人虐至死,还有进财与舞女之间的事迹,听在耳里,也对这像电影情节的内容难以消化。

悲哀的事情始终太多了,到底怎么才能让这群生活在黑暗角落的可怜人,真正接受阳光的洗礼?

人总是唾弃他们,认为他们是寄生虫,又有几人了解,黑暗中的他们或许仍然存在讲情义的同伴,而真正愿意拉他们一把的人,到底有几人?

听了数名对象的经历,他们也有清醒的时候。

然而,这或许也是他们最难面对自己的时候,多么悲哀的角色,就这样继续活在堕落及悔恨中,任由如蝼蚁般脆弱的生命自生自灭。

进财在早期的负面性格及人生观,可以说是源自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处之道,尤其是从小就没母亲,由祖母带大,几乎没正式感受过双亲的爱。

他在少年期及青少年期就开始走向堕落,这似乎是吸毒者的共有历程。

家中失去温暖而待不住、感情有问题、心中有障碍却无处宣泄,青少年有的选择自甘堕落,为解忧而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心态去接触毒品,有的就加入党派,有些则选择出外飙车等。

总之,各种各样受千夫所指的的形式,他们都一一去做。

以他们十余岁的年龄来说,到底是少年,还是不良少年?若社会认同他们是少年,不是有责任包容他们的过错、导正他们,给予他们一个重头开始的机会吗?!

然而,如果社会对他们的结论是他们是本性为恶的不良少年,这里有一个问题有待回答∶不良少年是谁造成的?!

婴儿出世虽哇哇啼哭,却惹人百般怜爱,若以正确的方式教导,由模仿大人行为开始身心发展的他们,又怎会成为令人发指唾弃的对象?

曾几何时,许多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不知不觉不断亲手抹杀他们对家庭及社会的责任感。

吸烟、喝酒、赌博、吸毒,谁不知是违法伤身的行为?然而为什么止不下来?或者,父母师长应该给孩子多一些关怀与爱,敞开心胸倾听孩子的心声。

(完)



“以前上帝给我们智慧、恩典,我们常常是用在自己身上,
要不然就是给魔鬼使用。我在生活营的时候,
从上帝那里得到了启示,要把智慧用在神的国度,
让上帝来使用”
~古进财~


古进财(右2)与一班弟兄们互相扶持,
靠主的恩典学习走出黑暗角落。


同是毒品受害者,必须以群体方式,
在教会的保护层之下才能战胜毒魔,
孤军上场只会反被吞噬。


目前学生能在反毒醒觉运动中目睹各种毒品的实物,
早期的就没这么幸运了。

2008年12月20日星期六

“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系列三(上)∶隱瞞毒癮結婚,古進財為婚姻戒毒


剪报(联合日报)



在一場配合反毒運動而舉辦的座談會上,主持人在總結時,強調了父母保護子女遠離毒品的重要性,我聽了頗有同感。

根據本身與多位曾在毒海中沉淪的對象談話之後,容我對天底下的爸爸媽媽們說一句我的總結論∶父母確實是保護子女遠離毒品的頭號人選!

為人父母不容易當,教育子女也不是簡單的工程。

父母對子女的關懷、指導及了解,都是塑造子女品性及價值觀的要素。

甚至可以這麼說,子女們對毒品及社會各種不良誘惑的免疫力及抗衡能力是強是弱,父母角色絕對處於關鍵性的立場及位置。

我曾聽過一名年輕媽媽向其年邁母親抱怨孩子們難管教,原以為隔幾年生育一個孩子會讓自己輕鬆許多,誰知道現在大兒子處於叛逆期,剛上小學的小女兒偏偏大小姐脾氣又愛頂嘴。

原本以為湊了個“好” 字,誰知一男一女幾乎每天都“頂心頂肺”,令她有苦無處訴。

老母親不愧是經驗豐富,回答了女兒一句非常經典的話∶“當然啦,不然你以為母親好當?當初你們不也一個樣兒?養育你們也是讓我費盡心力,還有,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祝福和恩典,不要整天埋怨,否則哪一天老天要收回去,你就算哭死也沒用了!”

很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含义卻深遠,這句話,我到今天都清楚記得。

雖然是偶然在校園聽到的對話,卻令我對上一代人的智慧,重新有了不同的想法。

賢妻良母是由古流傳至今的名言,女性一直以來都能夠在非常時期獨力撐起整個家,卻又不失與生俱來心思慎密的本能,對丈夫、子女的微妙變化都能留意並給予適時的協調。

這些屬於女性的特性,相信沒有人會否定,至於一個女性是否願意將這些能力奉獻給家,則又是另外一個話題。

令我疑惑的是,賢妻良母的精神到了今日講究物質社會的年代,到底還剩下多少的存在率?

上述老母親就如同我們平時所說的“沒受過什麼教育”,但她憑著本身的經驗及環境的磨練,了解生育子女的責任絕對不簡單,反而打扮時髦的女兒只有一男一女,就被“整”得苦不堪言。

或許,這也怪不了那位年輕的媽媽,相信她與許多家長一樣,一心好好保護及教養孩子,可惜新時代女性的重任並不容易勝任。

知易行難,四處潛伏的危機及誘惑一直伺機侵蝕年輕一代,許多家長皆為職業一族,凡事比较的心態也導致“成績至上”這種極不健康的家庭觀作祟,子女倍感壓力及空虛感而更容易行差踏錯。

在採訪系列三的兩名戒毒者之後,我的心情起伏其實相當大。

系列三的古進財和吳鼎民,原本都已成功戒毒,可惜因本身心態及生存環境的種種因素,導致他们的生活破綻百出,再度讓魔鬼有机可趁,他們終究還是沉淪了。

再次栽了跟斗,進財和鼎民回到中心重新塑造。

二人再次墮落的原因及情況完全不同,雙方所經歷的心歷路程自然也沾不上邊。

整理了他們的資料,我相信鼎民的經歷可以為貪圖享樂的青少年帶來啟示,至於進財的經歷,我暫且在這裡賣個關子,還請大家親身感受他的經歷所帶來的火花。


還記得系列一的喜中嗎?若談到身世及人生遭遇,他至今都未敢與家人見上一面,處境可以說是非常令人同情,我深深地認同這一點。

而今,我將在系列三與大家分享有關進財的故事,他的處境同樣淒涼,令人淌淚。

老實說,與進財的訪談結束之後,我就在筆記本記錄下了“古進財 - 悲情人物”。

他的人生路真可說是非常地崎嶇不平,小起大跌的命運堪稱坎坷,要我用文字來表達他的慘痛經歷並不容易,我只能儘量表達採訪時的意境。

希望他的現身說法能夠與其他弟兄一樣,為社會更多人帶來祝福。

或許是冥冥中的安排,與進財的訪談原本並不在計劃中,只是剛巧我當時在尋求額外採訪對象,適逢他在中心處理一些事情,又碰巧與我接洽的傳道也剛到中心與我會面,就這樣建議我將進財列為採訪對象之一,並告訴我其遭遇非常坎坷。

在我同意之後,進財被帶進了戒毒中心的主任室,原本在知曉我有意採訪之後,顯得支支吾吾卻又不好意思開口拒絕的他,經傳道一番溫和地說明後,終於點頭接受了採訪。

之後,因為他需要到樂齡人士療養中心幫忙,因此我們就約好將採訪地點改在療養中心,況且那也是我此番採訪的最終一站。

原本時間並不充足,我就較為直接地問他與毒品“交流”的過程,誰知他只回答了自己跟朋友加入私會黨,之後似乎不知該怎麼往下接著回答。

原本,我打算延遲回吉隆坡的巴士。但,由于和喜中、金輝和水生的访谈并沒耗費多少時間,一切就依據原定計劃進行。

為了避免雙方的訪談只帶出個“沒頭沒尾”的結局,我就讓進財先对自己的身世做一些說明,才談到如何會與毒品結緣,又怎麼會因毒癮而落得如斯田地。




小小年齡吸煙入私會黨
中學離鄉吉隆坡染毒癮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進財十分了解缺乏母愛的滋味,因為在他18個月大的時候,就因為父母離婚而交由奶奶帶大。

父親在他8歲那年再婚,繼母進門之後誕下4名子女,但他與繼母的關係並不是很好,叛逆的個性也就越發地表露無遺。

進財12歲就開始吸煙及參加私會黨,14歲才升上中學,但只唸了半年左右,就被校方退學。

輟學並不會令他感到不安,既然在家中感受不到任何歸屬感,他在被校方退學後就離開家鄉前往吉隆坡,並在新環境中認識了另外一班“自由自在”的朋友。

沒經過多久的時間,进财就因過度自由沒人管而染上了毒癮。

對於他的背景,我其實有些好奇,雖說繼母與他關係不好,但他與父親之間也有鴻溝?

聽了進財的解釋,才知道他在14歲那年因為一些事情被抓,東窗事發之後就被父親逐出家門。

當時,怒火中燒的父親甚至揚言不認進財這個兒子,更不准他在外邊說自己是某某人的孩子,卻不知道孩子在吉隆坡因過度自由,再次參加當地的私會黨,甚至因此接觸到毒品。

然而,這並不是最糟的劇情發展,他在入私會黨之後,就開始了勒索、搶劫等行為,直到在一次的勒索行動中被警方逮捕,那年他17歲。

回想那個時候的自己,進財無奈又不好意思地低著頭,自我挖苦當時不但天不怕地不怕,甚至還覺得自己很威風,可以說是名符其實“不知死字寫法”的小混混。



隱瞞毒癮組織家庭
東窗事發岳母逼分


之前聽說他是因為犯錯,被父親趕出家門並揚言斬斷父子親。

老實說,我一度認為其父親是因為繼房生了數名子女,因此不太在意前妻所生的進財。

但,聽到他繼續說著父親在自己17歲那年被逮捕之後所做的一切,我倒覺得其父親是嘴硬心軟,心裡其實還是掛念著這個被自己逐出家門的孩子。

知道進財被逮捕之後,他的父親就賣掉了羅厘,聘請律師為他打官司。

這些真相,是前往保釋他的叔叔,在他出獄之後才告訴他。

雖然被保釋,但他仍然需要每個月簽到,直至滿18歲為止。

18歲之後,进财再次選擇離開家鄉。

問他聽到父親為自己做了這些犧牲之後有何感想,他卻只字不提,我也不好多問。

畢竟,進財的“家經”挺難唸,其中的情感交錯複雜,搞不好連他與父親都不了解自己真正想法。

像其他癮君子一樣,他當然也不斷嘗試自己戒毒,不僅三次進出監獄,也三度進出政府戒毒所,可惜沒有一次成功,而歲月也就這樣在他又吸又戒期間流逝。

還記得系列一的水生嗎?他的太太是在知道丈夫吸毒的情況下嫁給他,沒想到毒品不離手的進財同樣曾組織家庭。

我聽了之後,自作聰明地認為他的遭遇與水生相同,卻沒想到他是在隱瞞自己吸毒的情況下與太太步上紅地毯。

夫妻兩的年齡差距甚大,進財的妻子未滿21歲就嫁給了他,現在也只不過25歲罷了。

不知如何得知女婿是癮君子,進財的岳母在他與愛妻結婚後,下令夫妻分手,因此他的婚姻只維持了短短兩年。

對他來說,與妻子分離之後就什麼都沒了,連車輛都沒辦法再供,可說是真正的一無所有。

與妻子走到分手這一步,對進財來說是非常無情的打擊。

他完全失去了人生的目標,每天都如行尸走肉般過著潦倒又落魄的生活,不是到別人家裡偷煤氣桶,就是潛入住家拆一些“不三不四”的物品去變賣。




日復一日地墮落生涯
癮君子主前承諾改變


每天都是相同的痛苦經歷,人生除了一片黑暗之外,他就只能感受到無盡的恐懼感,四面八方地侵襲自己的每根神經。

終於,在某次如常地偷了煤氣桶變賣後,进财躲在一間購物中心後面,不斷地思考自己的未來。

當時,身體及精神的疲憊足以都讓他了解,如此下去不是辦法,他本身確實已疲憊不堪。

之後,一名抱著同樣想法的毒海友人就建議到基督教的戒毒所嘗試,二人在商量之後就致電一名傳道,後者也非常快就前往會面,並載他們前往加略山門徒的重耕之家。

可惜,他只逗留了7個月,還沒畢業就離開。

雖然他選擇離開,但仁慈的上帝並沒有捨棄這個可憐人,之前載他前往重耕之家的傳道,在得知他離開後就即刻聯絡牧師,再由牧師聯絡一名老闆,為的是讓他走回上帝的路。

虽然身在戒毒中心,自己卻對上帝存有疑惑,進財自稱自己看見許多人在做見證時都向上帝承諾,至於他本身則是在閱讀一則故事之後被深深吸引,因此也在心里做了一個承諾。

那則故事的作者原本同樣不相信耶穌的存在,儘管朋友給他聖經,身為科學家的他卻完全不多予理會。

直到有一次,化學室爆炸導致雙眼失明後,他才在痛苦及絕望中想到了被自己棄之一旁的聖經。

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科學家就向上帝禱告,若上帝能讓他眼睛復明,他就相信上帝的存在。

上帝的恩典發生在科學家身上,他的眼睛的确稍微復明。

尽管双眼仍然一直流眼淚且視線模糊,但主治醫生卻認為,科學家的遭遇已是一項奇跡。

科學家再度向上帝禱告,承諾若能夠讓他真正復明,他將一生跟隨上帝並為其寫見證。

科學家在後來能夠寫下自己的故事,自然是因為上帝的大能再次在他身上顯奇跡。

進財被科學家的故事吸引,遂也在心里做了一個承諾∶上帝,只要你不讓我跌倒,讓我跟隨你的旨意尋求你的真理,我任勞任怨、無怨無悔。

當時,他身上尚有幾宗打搶案件有待上庭審訊,就不斷向上帝禱告,請求上帝給他一次機會。

也許是上帝垂聽了他的禱告,他雖然被控上庭,但事主卻連續三天缺庭,因此案情就此了結。



妻拒絕聽電話苦悶禱告
主示做好本份終感動妻


再次從戒毒中心畢業出來,已重塑生命的進財滿心歡喜地致電告訴妻子這個好消息。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妻子一聽到自己的聲音就馬上掛線,顯然連他的電話也不願意接听,让他感到異常苦悶。

當時的他非常辛苦,就不斷向神禱告,之後似乎聽到腦海中有聲音告訴自己∶現在我太太如果回到我身邊,我連一杯茶也沒有辦法請她,不如不要想太多,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能夠每個月寄錢給她。

懂得如此想之後,他豁然開朗,也決定抱著這種想法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同年母親節時,他請牧師幫忙把錢寄到妻子的戶口,並向老闆預支800令吉,在5月30日結婚週年紀念當天,送一條鏈送給妻子。

令進財感到意外的是,經過上述事件之後,妻子就主動傳短訊告知需要600令吉,他當然又請牧師幫忙寄錢,而他與妻子之間仍舊未曾通電話,雙方就只以短訊維持聯繫。

“上帝的安排的確很奇妙,我被老闆調到一個地方工作,辦公室旁邊有間服裝店,我太太竟然在那邊打工。有一個弟兄就跟老闆提起我太太,剛好對方也認識我老闆,我太太就請我老闆幫忙傳話,讓我在放工時過去找她一會兒。”

老闆將話帶給進財,並安排一位弟兄帶他到妻子那裡。

經過一番交談後,其妻子就讓他晚上接她回家,夫妻兩就這樣重新開始走在一起。

這一切美好的事,對他來說都是上帝奇妙的祝福。

自此以後,進財每逢星期六晚上都接妻子與孩子回家,翌日(星期日)就一家三口齊去教堂參加崇拜。

他清楚知道,這一切都是上帝給予的恩典,也時時記著自己對上帝所做的承諾。

當時,他已經月入1千多令吉,而其妻子則幫人看顧孩子,每個月也有600多令吉的收入,再加上明白事理的老闆也會加薪,基本上他已不需要再為妻兒的生活費太過擔心。




忘記上帝話語重嗜煙酒
岳母拒接受苦惱回舊路


一個人處於逆境或絕境時,為了達到自己的願望,就會不顧一切地給予承諾、發誓。

可惜,當他逐漸行好運之後,先前所許下的承諾也一一地不再那麼記掛在腦海,本身也開始故態復萌,過去一切不好的惡習再次操控自己,完全忘了所受過的教訓。

進財因為上帝的恩典而再次與妻兒相聚,每個星期到教會崇拜,依循上帝的旨意走人生路,一切也越來越順利。

然而,隨著一切越來越順心,他也開始不再將上帝的話當一回事。

“一個人就是這樣,當你沒有痛苦的時候,當你豐衣足食的時候,就沒有再想到上帝的話,開始嗜煙嗜酒,慢慢偏離了上帝的話。”

注視著進財似笑非笑地說著這些話,表情極為複雜,或許是自嘲吧?

他原本的工作是算日資,並沒有花紅,或許是老闆對他的表現甚為滿意,在新年時又給了他3千令吉。

他将钱分成几份,妻子、孩子、岳父、岳母每人500令吉,妻子的姐妹們也每人得到100令吉,總共是2300令吉,由牧師與老闆送到妻子家。

說到了這裡,進財才告訴我,夫妻兩重新偷偷來往的事並沒有被岳父、岳母知道。

一直到今年,由牧師及老闆在除夕夜送紅包過去之後,他的岳母就在年初一致電給他,對他說了這番話∶你不要拿錢來買我們的心,我們跟你已經斷絕了!我已經宣佈,你跟我的女兒已經沒有關係了!我也跟女兒講了不用拿這些錢!

這種蠻橫又無理的舉動令進財的老闆非常不悅,就上他妻子的家門理論。

老板甚至將他整年給妻子的錢額複印一份,全部交給其岳母,讓她親眼看看自己的女婿一整年都有做好自己的責任,可惜後者仍然對他的改變無動於衷,更不願意改變初衷。

(待續 )

2008年12月19日星期五

“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系列二(番外篇)∶“明”,令人感嘆、惋惜的角色


剪报(联合日报)



在我開始寫有關這番外篇之前,容我在此針對主角“明” 稍微做一些說明。

沒錯,“明”只是我賦予主角的一個代號,為的是保護他的隱私。

由于一些特殊因由,我沒辦法將他的感人故事完全寫出,但我會將他的事跡做個大概的處理,也希望有朝一日我還能有機會採訪到他。

“明”是我這次打算探望的一位對象,在幾年前我曾經採訪過他一次,當時有關他的報導也獲得了不錯的好評。

那個時候,他其實是以過來人的身份,成立戒毒中心並擔任中心主任,希望可以自己可以成為毒海中的一盞明燈,照亮更多迷途羔羊的道路。

原本我預料在今次的採訪中跟進報導他的事跡,無奈他已經離開了戒毒所,也因為本身的一些遭遇而另有選擇,只有教會知道他的去向。

與我接洽的傳道,言下之意希望我放棄報導“明”的事跡,我也決定使用一個名號來代表他,以免報導對他及家人造成困擾。



“明”,令人感嘆又惋惜的角色

對我來說,“明”的遭遇確實令我感到惋惜。

還記得首次與他見面採訪,他不大懂得以華語沟通,我是一邊看著他所收集有關自己的報導,一邊儘量配合含糊不清的廣東话,才得以完成採訪工作。

對他的印象,就是屬於非常硬朗派的男性,還記得那時候他羞澀地掏出自己與妻兒的合照,照片中“明”的妻子懷中抱著數個月大的小孩。

好一張非常溫馨的全家照,被他當做寶貝似的收藏在皮夾內。

當時,看著身形壯碩的他難掩喜悅神色地不斷介紹著妻子,還有他注視著照片時愛憐之情表露無疑,好一個柔情鐵漢!

為何我會認為他是令人感到惋惜的角色?

“明”原本以過來人的身份,為沉淪毒海中的迷途羔羊指引明燈,甚至開創了戒毒中心以期給予有心戒毒者最為實際的協助。

可惜,因為一些發生在其身上的事,導致他再度遭遇人生的巨大挫折,繼而令他再度在迷惘中逐漸迷失自己。

值得慶幸的是,他總算是察覺到自己的心開始極為不穩定。

在驚覺種種遭遇已經令自己不知所措,甚至開始迷失自我後,為免再度淪落為惡魔的使者,他毅然重新開始塑造自己,並通過教會協助安排他參與其他事工。

聽了他的遭遇,我感嘆不已,幸好有消息指稱“明”現在的發展尚算樂觀,真心祝福他早日重投主的懷抱。



“明” 的往事回憶錄 - 黑暗篇

物質的慾望讓“明” 沖昏了頭,販毒賺大錢更讓他“責無旁貸”及“問心無愧”地成為惡魔的使者,不斷做出傷天害理的事,可這位黑暗的使者當然也難逃被白粉牢牢折磨及控制十余年的命運。

最令他自己感到可笑的,就是生活在那段黑暗的日子,他是以傷害自己來傷害別人。

儘管成功地追求金錢,權勢和名望,他卻在整個過程中深深陷入毒海中,無法自拔。

“明”曾經有過十多年的黑暗人生,十多年在毒海沉淪的痛苦日子。

為了滿足自己的毒癮,諸如偷、拐、搶、騙等傷天害理的壞事都做盡,他從來不曾理會受害者的感受,只在意自己是否成功拿到自己所要的一切。

他在青少年時期非常講義氣,也強調自由,举凡逃學、吸煙 、打假鬧事都被他當成是家常便飯。

最後,他竟然為了受人尊重而加入私會黨,以為自己從此目標達成,卻不知道這其實只是成為惡魔使者的第一步。

後來,“明”在吉隆坡混日子時又結識了另一群人,更學會了偷車伎倆。

他在嘗試毒品之前,認為有錢就萬事足,誰知道試了毒品之後就慢慢上癮。

儘管數次要戒毒,但每次踏出戒毒中心,心就開始“癢”而後再次走回舊路,家中年老雙親燒香拜佛都無濟于事,對這個兒子也灰心、失望。

除了多次出入監獄,戒毒所也算是“明”的其中一個住處,惟每當他踏出約束的牢門之後,馬上又走回毒海裡。




“明”的往事回憶錄 - 曙光篇

如此的頑石,如何會下決心改邪歸正、棄安投明?

對“明”有如此大的影響,這個人竟然只是一個與他毫無干系的女性。

他口中這名“阿姨”從來不曾放棄鼓勵他,最後他終於被這名“阿姨”的勸說所感動,決心到加略山關懷福音戒毒中心戒毒,在成功將毒癮戒除之後又決定幫助其他的嗜毒者走回正途。

自成功戒毒之後,“明” 一直將過去的黑暗日子作為引以為鑒的經驗,同時也將自己的經驗用來協助有心戒毒者,甚至與社會分享以期能對社會起警惕的效應。

就這樣,在一班相同經歷的同伴,以及妻子的支持下,他毅然挑起明燈感化其他仍在迷失方向的羔羊,開創戒毒中心來協助嗜毒者脫離毒海,並以大家庭的形式操作中心的一切。

可以說,“明”在過去追求金錢、權勢和名望的過程中,深深陷於毒海而無法自拔,卻在福音戒毒中心找到了心靈的歸依,從此不僅讓生命重燃希望,也讓人生重新有了定義。

當過“活死人”的他,嘗盡了“活死人”的痛苦,格外珍惜生命中失而復得的一切,對生命充滿感恩、義無反顧地投入感化迷途羔羊的事工。

還記得當年他說的一句話∶“我算是戒毒中心的住客,也曾在死亡邊緣反復掙扎拉鋸,如今走過死亡的幽谷,感受溫馨美麗的雲彩。如今,我懷著感恩之情,同時以過來人的經驗,投身福音戒毒以及社會關懷的工作。”

我相信,他能再次完成生命的重建,繼續為更多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羔羊們,照亮前方的道路。

真心祝福他靠著宗教堅定的信心,再度坦然無懼地重返社會及面對人群,再度迎接蔚藍的天空。




感想

我曾經聽一些家庭背景較為不好,但子女有出息的家長們不斷誇獎自己的子女多好。

其實,這些家長們老來可以享福,稱讚自己子女有本事的心態是可以理解,不過若動不動就說因庭背景而走上歪路者是天生的壞胚子,與家庭無關,我則認為這種說法大錯特錯。

許多時候,做家長的不斷責怪子女沒有責任感,但卻沒有想到是自己親手扼殺了他們的責任感。

就好比說,父母在忙著做家務時,孩子們也吵著要幫忙時卻被父母“趕離”現場,不准他們“打擾”,久而久之孩子是不是會逐漸對家中的事情越來越冷漠?

一些父母有特別喜歡責罵較為特別的孩子,比如一個孩子在眾多兄弟姊妹中顯得較為調皮,父母就會使用諸如“为什么只有你特別頑皮、为什么只有你特別難管教”之類的話來責罵他或她。

这些话从父母口中说出,完全是气话,遗憾的是父母卻沒考慮到孩子的玻璃心會因此破碎,影響到其日後時對待周遭人、事、物的態度冷暖。

因為家庭問題而走上歧途的大有人在,家庭背景複雜的孩子也的確較難管教,因為他們比普通孩子更多機會面對多姿多彩的誘惑及影響。

這些孩子是否會就此走上歪路,其实还有待觀察,不宜靠著偏見來草率地下定論。

畢竟除了周遭朋友的影響之外,父母才是真正扮演著左右他們人生觀的要角,他們的人生未必是全然黑暗,而是與其他人一樣,享有擁抱陽光及希望的人生。

我採訪的對象皆經歷過青少年階段,也承認大多數青少年都喜歡別人注意他們。

雖是心理上的過度期,然而父母親在這階段應該對孩子多加關注,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孩子才不會覺得被父母親忽略而一味往外跑。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有特別的意義。

倘若一個家能給孩子“家的感覺”,父母能給孩子感受“我被爸媽完全接納”,他們就不會在親子之間建立厚牆,也不會在面對父母時盡是不耐煩的表情,更不會每天往外跑或將自己關在房間內。

畢竟青少年處於最好奇、最好勝卻也最軟弱,也最需要父母聽自己說話的年齡。

他們不想與無時無刻都緊繃著臉的父母親近,也不希望每次有疑惑向父母徵求意見時,後者一味地給予“只要你喜歡”、“只要你開心”之類的回答。

面對子女、教育子女並不輕鬆,但看著子女健康快樂的成長,組織幸福美滿家庭,歡喜地走人生路,就是父母用盡各種教育方式的原點,也是父母最盼望的結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