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5日星期日

难圆执手偕老梦?男女应辨真爱与迷恋


剪报(联合日报)



我曾在西马待过2年,每日在同一间店内坐着,就这样看着店外人来人往,男男女女忙着卿卿我我、父母忙着带小孩、老公公和老婆婆两人漫步着。。。

因为店的位置离自动楼梯很近,因此每当闲着时就看着人“上下滑行”。。。偶尔会看见臀部朝下,趴在滚梯扶手、仰首狂笑的“新人类”,异常恐怖的笑声,简直令人头皮发麻。

有时候,偶尔也见到一些比较令人面红耳赤的画面。。。说到这么明显,知道我在说些什么了吧?没错,就是紧紧相拥,偶尔还旁若无人的舌战。

看着他们如此大胆的作风,真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已经落伍,还是。。。。老了?

年轻人热血冲动,自然是恩爱非常。。。。拖拖手,渐渐越走越远。。。低头一见红地毯,抬头只见笑颜逐开的父母微笑着点头,真是神圣庄严的一刻。。。

问题是,浪漫时光可以维持多久?只凭感觉就能随意成为恋人所换来的浪漫是否就只有这一刻?

我看见了许多由店前经过的父母都带着子女,其中边吵边拉子女的父母,数量相当可观。

有时坐在店内还可听见以下对白∶
“喂,拉住个仔啦!我这里还有一个要顾着呢!!”
“噢,就只有你忙噢!你没看见我在哄孩子吗?!都是你这个孩子不乖,打你!打你!看你还敢不敢让爹地(当然,也有可能是妈咪)丢脸 !!”

唉!真的是没眼看。




恩爱老夫妻,真爱的见证

话又说回来,最容易引起我注意的反倒是老夫老妻。

这些阿公阿婆,看着拉着子女吵架的夫妻,就会相对摇头微笑,看着年轻情侣过于亲密时也会“八卦”的多看几眼。。。

之后,只见他们也学起后辈紧拖手仔、或者搭肩膀之类的动作,非常有趣。

在现在的社会,真佩服有些人到了年迈期,还是与老伴恩爱非常,互相扶持之余走路也不分先后,虽然步伐慢了一些,却也显得悠然自得。

难得可以真正享受二人世界了,虽然白发苍苍,布满皱纹的皮肤下却是发自内心的笑容,最真的嘴脸,只觉得他们最可爱!

闲聊期间时而不经意地发现到,他们在注视对方时,那种温和的眼神及笑容真是令人情不自禁打从心底赞叹,世界上还是有真正的爱情。

看着这些老者,内心觉得异常平静,有时会与他们闲聊几句,发现他们大部分都很满意自己的人生,并自认最骄傲的事就是成功的走完人生中不同阶段,没有白费当一世人。

而且,身边仍然有自己的挚爱时时抓着自己的手,一起时时回忆年轻共同走过的片段,美妙至极!




“谈情说爱巡回讲座会”灌输真爱讯息

在现在的社会,是否真的难以找到自己的真爱?真爱又是什么?一男一女之间的邂逅、相恋直到感情成熟,到底需要什么条件?为何人总会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有人主张有性而后爱,也有人主张有爱而后性,每人一句,新意见屡屡出炉,多得无法想像。

这些问题相信也有许多人曾经思考过,就是不得要领。

由于时代改变,如今社会年轻一代所接触的观念与价值观也在不断“更新”,流行的恋爱观点及名句也就只有那几项罢了,自然难找到自己寻觅渴求的答案。

为此,“谈情说爱巡回讲座会”自数日前就先后在美里、民丹莪、泗里奎、诗巫、民都鲁及古晋举行,并邀请来自新加坡的黄朱伦博士主讲,向时下年轻一代灌输更多有关“真爱”的讯息。

目前,该项由砂拉越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青年团契主办,属下各郊区青年团契协办的巡回讲座已在诗巫新福源堂完成了讲座会,接着下来就会到民都鲁及古晋,而古晋也是巡回讲座会的终站。




黄朱伦博士∶真爱需要专一及委身

黄朱伦博士表示,真爱无法用金钱去买,只有专一及委身的爱才能够天长地久,也只有这种爱能够带来美满的婚姻,而且会越久越“酷”;若在爱内既不专一也不委身,那么就只能建立短暂,甚至痛苦的爱。

他说,若不能专一及委身,那么就会见一个喜欢一个,因为会不断比较相貌、家世、经济等,这些永远无法比得完,因此专一及委身非常重要。

“彼此专一、彼此委身,只要有这种爱,婚姻就会持久到永远,断然不会是爱情的坟墓!活在真爱之中,生活越久就越爱对方。”

对他而言,男女结为夫妻数十年,直到双方已见白发及越来越平凡之际,在彼此心中却仍旧是那么地不平凡,这就是真正的爱,也是最酷的爱。

而且,夫妻在婚前就就需要看到这一点,否则婚后就会不断去发现对方的缺点。

他以父母对孩子的爱为例子,强调这种爱也是最酷的,同样是专一及委身的爱,因为孩子在他们心中永远是最美、最好的,尽管这个孩子实则上在身理方面有缺陷。


时下的爱多数缺乏专一及委身意识

“若问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在一起,其中许多本身其实并不知道,而他们也只能回答‘很酷’,但若再问他们酷在哪里,他们本身也不晓得。只有专一及委身的爱,才是最‘酷’的爱!若只说‘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种爱热一下就COOL(冷下来)了!”

黄朱伦博士指出,早期的人谈恋爱,并不像现在只强调感觉“酷”就在一起。

他认为,这时代流行“不在乎天长地久”,就是因为缺乏专一及委身的意识,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讲方便(Convenience)的时代,并非讲委身(Commitment)的时代。

“根据圣经所提醒的∶天长地久的爱,是要爱整个人。”


真爱是责任、委身及永远为对方保留

“真爱不单是责任,也是委身,就是永远为对方保留!只要有这些意识,婚后就不会有一夜情、婚外情,这种爱就是最酷的!”

黄朱伦博士续称,许多婚姻及爱情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做丈夫或男友的同时爱很多其他人的身体,就因为这时代有类似“妻子是别人的美丽”观念存在,这种想法让人在“试探”到来时就会掉进陷阱。

“若只有肉体上的爱,那么只会有缺乏深度的爱,一切也不尽不同,甚至会出现男女之间不断思量着,对方到底是爱自己的肉体,还是有其他因素的困扰,令自己痛苦。因为,他们也会担心若有一天自己的肉体已让对方缺乏新鲜感,又当如何?”

他说,在这时代,男性总会有“你若爱我,就全部给我”说法。

这种时候,女性就应该加以提醒“我们的爱成熟了吗?”,并非因此而感到意乱情迷或不断思考着该怎么办,担心不全部给他的话又有什么结果之类的想法。

“爱情成熟了,也需要到结婚当天,葡萄园才会正式开花。”


现在开始守贞并走在主的真理内

风趣的黄朱伦博士在讲座会上吟了一首相当有趣的诗,引得哄堂大笑∶

我遇见他,我认识他;
我认识他,我爱上他;
我爱上他,我答应他;
我答应他,我失去他。

在那之后,他又将诗的部分内容纠正,以此将爱、两性关系及婚姻的关系巧妙连接在一起,鼓励“犯错”的年轻人放下过去,从当下开始就守住贞洁并走在真理,如此同样可以获得主的祝福,因过去即是过去,他们应该看的是明天及将来∶

我遇见他,我认识他;
我认识他,我爱上他;
我爱上他,我“不”答应他;
我不答应他,我失去他;
我失去他,感谢上帝,因为这种爱迟早会失去;
但,有一天我会发现;
我不答应他,我就能永远拥有他。

(完)



以诗歌来敬拜及赞美主。

东、西郊区的青团同工献唱。

出席讲座会的年轻人也热情地参与敬拜及赞美。

出席者专心聆听有关真爱的信息分享。

讲座会之后的立约(真爱值得等待),
细读细节并在心形卡片上签署。


弟兄们将白色心形卡投入箱子,
姐妹们就投红色心形卡。


等等,先拍一张照,留念立约的一刻!

立约卡,弟兄们留红投白,姐妹们则留白投红。

立约卡上的信息。

2008年5月21日星期三

老师是超级保姆吗?老师身兼父母职?


剪报(联合日报)



邓万秋∶
让孩子远离恐惧,教师融合保姆职责


“其实,在幼儿阶段及小学来说,如今的老师任务确实融合了保姆的成分,需要施以爱的教育。然而,在孩子逐渐成长并升上中学之后,教育方式也会随之改变,老师们也步步抽离保姆的角色。说到保姆,其实就是给予‘爱’的照料,让学生们远离恐惧感,尤其是幼儿园的学生。”

砂拉越华小教师公会联合会主席邓万秋认为,老师们的主要任务还是授予学生们知识,除非是幼儿园及小学第一阶段(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的老师,才会同时扮演较重的保姆角色,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训练他们的群体生活。

对他来说,小孩对身边的情况较无招架之力,有时会对许多事物心存恐惧,需要相当的爱心。

若老师们能够与小学生打成一片,就可以让学生们放心地敞开心房,彼此熟络也让他们更快适应校园的生活。

“孩子的背景不同,所以也造就了不同的个性,老师也需要因材施教。若是特殊儿童教育,情况又另当别论,因为他们本身就有学习方面的障碍,故而师长们需要注入更多的爱与耐性,所谓的‘保姆’成分也就相应地提高。”

对于老师在今日社会是否形同保姆,或在进行教育工作时融合保姆角色,邓万秋同意,现在的老师还得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需要去了解为何学生会变坏等等,所以老师也越来越不容易当。

他感慨地表示,外行人不了解情形,总是以为老师的工作很写意,却不了解老师的繁重责任,也看不到老师的辛苦。


早期社会尊师重道

邓万秋表示,早期的中国自从有了学校制度之后,就开始引进了西方思想及科目,而这些科目也不是单单一位老师就能负责教导,慢慢就分给不同老师授予不同科目。

然而,在有学校制度之前,通常都是进行四书五经、对联等之类的教育,也比较注重做人道理的领域。

谈及早期家长与现代社会家长的分别时,才了解在早期,家长们没什么机会受教育,因此他们都将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除了尊重老师对子女的教导之外,也非常信任老师。

邓万秋也道出,以前的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倘若不责罚做错事的学生,就会被认为是懒惰的老师,因为早期的人是持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

所以,当时的老师们都很严厉,而早期也没有所谓的心理学,所以就是采纳相同的教育方式。

“华校老师们较为自动自发去教育学生,希望让学生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以考取好成绩,以前也没有给予老师的奖励,也没所谓的模范学校等,靠的就是民间的教师公会,大家共同努力展开良性的竞争,激发学生们提高本身的程度。”


尊师重道逐渐被人权、自由取代

相信不少人也知道,如今社会的家长基本上有两大类,一种就是将子女送往学校及补习班,然后就此交托责任;另一种则无论有事没事,只要孩子稍微受了一点‘委屈(处罚)’,就会到学校大闹一番,与以前的家长实有天渊之别。

难道说,就因为现在社会的一些家长或许本身受过高等教育,有时候就可视老师为无物,而且趋向西方文化所谓的人权、自由,这种观念逐渐取代了华人传统对长辈、师长们的尊敬?

“时代不同了,在世界不断进步的当儿,许多家长本身就是专业认识,所以对老师也未必会抱着尊敬的态度;话说回来,如今老师们的来源不同,所以素质方面也有所不同。”

邓万秋也指出,如今的孩子比较早熟,也更加擅于吸收电视及媒体的讯息,加以模仿与学习。

因此,父母们需要了解,个人的教育应该是从家庭开始,父母就是小孩的首任导师。

谈及许多在藤鞭教育之下长大的孩子都有成就,邓万秋认为,后天的学习也非常重要,老师授予了知识,至于长大之后有何作为就看个人而论。

“由于现在的社会风气与价值观都已改变,老师在教导知识之余,当然也得教导学生们做人的道理,包括教导学生保护自己的方式,如提高警惕等道理。”




吴其翠:
父母教师,教育子女学生一条心


“老师教育学生,父母教育子女,大家其实都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去以爱心来教育小孩,确实地关心儿女,了解他们的需求及个别的能力。”

诗巫托儿所协会主席吴其翠认为,目前社会的老师也面对许多压力,因为现在的社会都以学术成绩为优先考量。

所以,除了老师责任繁重之外,连小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很紧凑,家长们忽略了子女的需求,只不断施加压力。

“我总是强调,家长的参与对许多儿童来说非常重要,不要等到他们涉及各种社会问题时才了解事态严重,有者甚至还蒙在鼓里。”

对她来说,为人父母者应该经常与老师互相沟通,才能在管教子女时有所作为。


父母教师是学习榜样

吴其翠续称,不论家长或老师,都是孩童的模仿对象,也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为年幼的小孩根本无法分辨好坏,也会因无法与父母沟通,最终只知道父母要什么,其他的一切就藏在心底。

“老师与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其实都扮演相同的角色,都是除了父母之外的‘兼职父母’,因为孩子有一段时间是在学校、托儿所或幼儿园度过,因此这些场所的大人就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

她也指出,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些记忆有时会一辈子都带在身上,若是不好的回忆则会影响个人的发展,有些或许成功从阴霾走出,有些就此一辈子身受其害。


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让幼儿全面发展

“有了托儿所,妈妈们能更放心外出工作,再加上有注册的托儿所都是聘请受过正当训练的‘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因此能够给予有素质的照料,也有能力按着0岁至4岁幼儿们的个别能力设计适合的学习程式。”

据吴其翠所说,受过训练的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会通过设计适合不同孩童的活动,让他们能够自然地不同活动,学习不同领域的成长,包括技能、动作、解决难题、沟通、交际与情绪发展。

她认为,没有受过训练者,通常都是给孩子吃、喝、休息的照料,当然这些都是幼儿们的基本需求,但幼儿也需要适合身心发展的活动及学习。




杰弗里∶家长需有责任感

杰弗里认为,家长们对子女需要有责任感,不该将教育及守护子女的工作丢给校方,并在各种问题浮现之后将矛头指向校方,完全不懂得反省。

“时代变迁,一切事物皆在不断随之改变,包括新生代的思维、行径、性格等。如今,社会中有许多在籍学生涉足不健康的行为,而大部分时间,家长总是将管教子女的任务完全推托予校方。”

回想自己求学时代,他不禁感叹如今世风日下,老师连处罚学生都会遭到一些不可理喻的家长投诉。

“我们以前哪里会这样?我们都很听话,非常遵守校规,因为若学生触犯校规,教师就会毫不犹豫地给予相对的处罚。回家后,父母还要再打一顿呢!”

他也曾听一些家长说起孩子在学校的行径,一切责任归给学校的言论。

尽管他本身无法认同这种说法,却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是个人的想法。

杰弗里始终认为,老师们也有子女,他们也希望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问题是家长若一直溺爱并纵容子女,则让老师在这些孩子面前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孩子不会给予尊重。




郑先生∶家长有错误观念

“其实,现在的父母在认知上有大错误,想一想,若自己只有2、3名子女都教导不好,那又如何可以指望老师们同时将整班数十个学生都教导好?”

郑先生认为,一切的教育都应该从家里开始,老师的责任是授予知识及道德理念,并非担任学生的保姆。

他感慨指出,现在有许多家长动不动就到学校理论。

“现在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学生,其实都与时代环境有关,以前的学生也不如今天学生般面对各种诱惑,早期学生的主要活动还是健康的球类运动呢!”




后记

其实,不同学校皆有校规及各种与学生错误相对的处罚方式,若家长们过于袒护子女,未查明处罚原因就动不动到学校理论或点名责骂老师,只会令老师难堪及灰心。

在目前的社会,许多学生善于伪装自己,以不同性格面对不同的人,这是为了要替自己营造最有利的环境,而经验丰富的老师们通常都知道学生在打什么主意。

一位老师需要面对成群学生,同时又有许多其他任务需要执行,因此要为老师冠上“学生保姆”的头衔,实在对有欠公平。

若回想以往的童年经历,师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是最为重要。

家长是在早期就开始对子女进行正确概念灌输的工作,他们为子女准备了成功人生的基础,这些工作在子女入学校后,由有老师们互相配合,持续进行者。

教育工作不容易,老师们的责任重大,因为他们家长无异,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将来。

既然双方都有重责大任,家长们与其期待老师可以扮演保姆角色,不如给予配合,达致互利互惠、共同监督小孩成长的局面。

(完)


活泼的孩子们同样是老师心中的宝,
不需家长多说,老师们也会疼惜学生。


家长们需要明白自己身为父母的责任,
对子女进行早期的概念灌输工作,
老师们其实只是配合强化学生们的人生基础。


老师负责授予学生知识,责任重大。

通过适当的教育,孩子们逐渐成长与学习各种知识。

特殊教育情形较为不同,
老师们的确身兼“保姆”般照顾特殊学生。

2008年5月18日星期日

亲情排第一,用心经营亲子关系


剪报(联合日报)



(部分照片提供∶Henry Ngu)

时代进步,社会也不断进步,许多人也因学有所成而四处谋高就,许多年轻的家长们都事业有成且曾接受高等教育。

可惜,在声声进步的声浪中,许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幅度却越来越大,亲子关系也越走越远。

或许你我并未察觉,有时候,就算是与家人处在同一个空间,彼此的沟通几乎等于零,包括当时大家都做着相同的事情,例如观赏电视节目。

家长与子女之间的谈话,几乎都绕着子女的功课、在学校的表现、学术成绩等沉重的话题打转,对子女的一个拥抱、一个抚摸的动作却越来越少。

日子久了,家长对子女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子女因为害怕父母责备,开始选择性地告诉父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物。

遗憾的是,在父母尚未来得及察觉之前,许多为人子女的已经开始在身边筑立起一座厚墙,逐渐封闭自己的心,抗拒及反叛心理随着年龄越大而越见明显。




他处宣泄闷气

因心中的闷气无处发泄时,子女就只好选择在其他场所宣泄,包括在上课时捣蛋、欺负同学等。

这并非虚构,而是许多辅导员本身的经验,他们的确在辅导这类青少年时,亲耳听到他们的心声“只有这样做,爸妈才会早点回家”、“只有如此,爸妈才会看我一眼”等等。

当然,由于在家中的“乖孩子”形像已深入家长的意识,他们自然不相信子女在外的德行会令自己蒙羞,也因此在事情发生之后,双方只会不断地起冲突。

到底谁是谁非?家长怒吼责怪子女不理解为人父母的辛劳,子女喊冤高呼只要爸妈多一分关怀,不屑一直收到昂贵礼物。

自出世到学会叫人,最先叫的就是“爸爸、妈妈”,可见父母与子女彼此间的地位是无法被取代。

一旦父母忽略了,小孩就会感到空虚、寂寞,甚至造成性格上的别扭与扭曲,脾气也会越来越乖张。

在家庭失和之前,是否先想一想,家长与子女之间每天的相处时间究竟有多少?子女需要的关怀是否被满足了?是否除了围绕在子女身上打转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共同的话题了?

还有,家长对子女使用“孩子”的称呼,距离最后一次至今到底有多久了?子女们呼唤“爸”、“妈”或者与家长沟通时,又是什么语调呢?不情愿?不耐烦?

社会迅速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甚至世界的距离和空间被缩小的同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逐渐疏离、亲子关系的越走越远,成为讽刺的现实。




办“爱家庭亲子欢乐日”

SIB和散那基督教会为了配合今年的孝亲节,特地连续三晚在教会副堂举行“爱家庭亲子欢乐日”,而且从出席人数来看,活动显然进行得非常成功。

既然主题是“爱”家庭亲子欢乐日,宗旨当然是希望借着游戏和亲子活动来增进亲子关系,除了凭着家人之间的默契与合作来赢取丰富方的奖品之外,主要还是让一家人可以轻轻松松的玩游戏。

值得高兴的是,一切就如主办单位设计游戏时的期望,出席者当中有许多是全家人一起出席玩游戏。

由于这是一个让父母与子女共同游戏的机会,因此游戏多数是以不同角色家庭成员来搭配进行。

连续三晚的活动,参与者皆表现得非常活跃及自动参与各项比赛,现场的气氛非常热闹,欢笑声及声声“加油”充斥整个空间。

主办单位在每项比赛结束之后,皆会向出席者说明一些相关的道理,令人想起了许多“曾经”及被忽略的事,相信能够唤醒许多人的回忆。




梁小莉∶家庭成员需要联谊


“其实,以目前的社会来说,我们发现孩子们与家长之间,除了学校的活动之外,几乎都没有其他沟通,更别说是联谊欢乐的时光了!孩子们除了学校活动,还得参加补习班等等,至于家长也整日忙着工作。”

这种关系若长久来说,的确很不健康,家长们或者会认为自己辛苦工作,子女们应该体谅且考取好成绩为自己争光,有者也认为自己无法陪伴子女而感到内疚,因此选择不断在物质上满足子女。

至于为人子女的情形也不见得有多好,或许因缺乏关怀而故意使坏,又或者从家长处得到了“以成绩换取物质享受”的概念,恐怕造成日后凡事“谈条件”的个性。

梁小莉传道是负责设计“爱”家庭亲子欢乐日的成员之一,由于平时大多数负责设计迷你运动会等活动的节目,因此设计起来也相当顺心。

较为不同的是,在每一款游戏之后,她都会在现场针对游戏进行一番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解说。




亲子游戏增进感情

游戏类型包括了公开赛、亲子赛、三代同堂、夫妻赛、长辈赛、家庭赛,而这些种类又衍生了逾20款游戏,但每晚进行的游戏大概有12个,视乎出席者的年龄进行搭配。

梁小莉传道也指出,所有游戏的设计都有本身的意义在内,这些针对不同类型所举办的游戏,就是让一家家的成员能够透过游戏,学习经营更好的亲子关系。

就拿三代同堂的游戏来说,基本上都是灌输种瓜得瓜的道理,也强调三代同堂的沟通需要靠各方面的来建立。

如此一来,就能更有效地保障家庭的爱不会因为出现缺口而不再幸福,大家都能彼此包容、忍耐及相信。

另外,针对现今父母对子女诸多要求的情形而设计的各款游戏,主要是提醒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获胜,但切莫忘了关心及了解孩子本身的条件,而且需要按着孩子的程度给予孩子需要和要求,与其一味逼迫不如量力而行。

在现今的社会,莫说亲子关系越来越远,连夫妻也因忙着本身的工作或亲子关系的经营上出现意见分歧,进而影响双方的感情。

为此,针对这现象而设的游戏也主张了夫妻间应当互相帮助及分担彼此需要的意义,也强调了夫妻之间相处难免有摩擦,谁对谁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调和、平衡。

“夫妻就是彼此依靠,累了,靠在你的肩膀上休息,走不动时,我背着你一起走。家长也需要了解,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像一片天,为孩子挡风挡雨,因此需要为孩子建立健康的形像。”

据我所了解,为长辈设计的游戏,让人了解姜还是老的辣,不可小看年长的人,因为他们同样有所作为,而他们的经验都是经历过来的。




感想

说到亲子关系,我想到了“20块钱”的戏剧表演,这是SIB和散那基督教会在去年举行的“爱圣诞(I-Christmas)∶城市有爱巡回演唱会的”中,特地在诗巫独秀的戏剧,重点强调了每个人都无法或缺的家庭之爱,在演出当晚令许多出席观赏者当场掉泪。

“20块钱”讲述着一个每日盼望与父亲共进晚餐的女孩,因父亲经常加班而无法如愿,因此经常闷闷不乐。

她在得知父亲每小时的收入是20块钱之后,就先后向父母每人借10块钱,却只换来臭骂及被赶回房间。

后来,女孩在无意间偷了10块钱,事情被父母知道之后,当然为自己换来了皮肉受罪,而女孩的父母也边哭边责怪自己忘了女儿需要关心,每天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不了解女儿。

在这时候,女孩边哭边说出实情,原来第二天是她的生日,她想用偷来的钱加上自己的储蓄,买父亲一个小时的时间,陪她与母亲吃晚餐。

这种剧情再平凡不过,但是却反映了现今家长不断忙着自己的事业而忽略了子女的现象,许多时候家长简单的嘘寒问暖,对子女来说都是非常重要。

在目前的社会,家长们长吁短叹的怨言更是常有所耳闻。

如今,许多父母在一起互吐苦水之后,就各家中子女的行径提出了看似简单,却令人面面相觑,哑口无言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的确,现在的亲子关系越来越难经营,但为人父母者,无论多艰辛都需要对自己的孩子行径及成长负责,也需要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灌输他们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的“爱”心。

毕竟,一切都是由家庭开始。

(完)



透过三代家人共同进行的“传承”游戏。

为三代家人设计的“传达心意”,
说明了三代同堂的沟通需要建 立,
也强调了这是双方面的事情。


夫妻轮流蒙眼,
彼此为对方吃橘子的“你侬我侬”。


只有夫妻才能参与的“夹心饼”。

“夹心饼”说明了夫妻之间的相处注重
调和、平衡。


夫妻赛之“我需要你”。

“我需要你”强调夫妻就是彼此依靠。

为长辈设计的“功夫”游戏,
让人了解姜还是老的辣。


“功夫”游戏带出一个信息,不可小看年长的人,
因为他们经历了许多事,同样有所作为。


供家长参与的“大力水手”。

“大力水手”的游戏提醒家长们去
了解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为孩子建立健康的形像。


需要一家人才能完成的家庭赛“家和万事兴”,
拼图游戏说明了一旦爱缺了口,就不再幸福。
爱,就是凡事包容,凡事忍耐、凡事相信。


家长需要关心及了解孩子的条件,
别因自己对孩子的期望而过于压迫。


这游戏说明了父母都希望孩子获胜,但,
与其一味逼迫不如量力而为。


亲子赛之一的“帮帮我”,
提醒父母按着孩子的程度,给予孩子需要和要求。


“帮帮我”让父母了解,在满足孩子的需求时,
自己也得对孩子有所要求。


有趣的游戏让所有旁观者开怀大笑。

2008年5月13日星期二

马大升学辅导解疑团,大学生涯顺畅自在


剪报(联合日报)



由马来亚大学第七宿舍成员推行的全国性常年计划-教育与升学辅导计划(简称NVC),是一项包含系列讲座、小组讨论、解答学生疑问、升学教育展览会等的巡回辅导。

这些活动都是免费提供给所有在籍学生,尤其是即将进入大学的中五及中六考生,以便他们能为未来的大学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计划分两年进行

该项计划分成两年来进行,首先第一年在马来西亚半岛举行一系列巡回辅导,然后继续在第二年到东马的砂拉越及沙巴两州进行下半段的巡回辅导。

今年,该教育与升学辅导小组在叶思思的带领下,为数24人的行列从马来西亚半岛前来东马展开系列巡回辅导,而队伍当中有3名成员来自本州,1名则来自沙巴州。

虽然有关教育与升学辅导计划是在诗巫卫理中学离开举行,但罗斯里多比中学、南兰政中、甘榜南甲中学及武吉里麻中学的学生也受邀出席。

该项活动在诗巫的赞助单位为诗巫成功狮子会及诗巫城市狮子会,今日双方主席及代表们皆出席参与其盛。

卫理中学辅导老师认为,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更加了解大学的学术事项及课外活动。

他希望这一切可以成为动力,让学生们更加努力、更有智慧地学习,在升上大学时做出明确的科系选择,日后学有所成后为国家服务。

他称,当如此多学生聚集在此参与教育与辅导计划,就能够与马来亚第七宿舍的成员们有所交流,相信学生们皆获益匪浅,尤其是对各科系的了解将大幅度提升。




1986年成立

马来亚大学第七宿舍教育与升学辅导小组成立于1986年,至今已有22年历史,一直以来风雨不改的进行着有意义的常年教育与升学辅导活动,只为了让教育迈向2020宏愿。

据叶思思说明,马来亚大学第七宿舍教育与升学辅导小组自成立以来,除了砂州与沙巴州之外,也已经成功在马来西亚半岛七个州属展开巡回辅导。

教育与升学辅导计划的宗旨,主要是提供升学及社会人士对本地各大专院校的了解,通过向学生届时大专生所扮演的角色,进而辅导学生如何申请进入本地大专,同时协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系。

在砂拉越,举办该项计划的地点包括古晋、诗巫、民都鲁及美里,至于沙巴州的活动地点则是兰瑙及哥打京那巴鲁。

通过讲座会,马来亚大学第七宿舍教育与升学辅导小组向学生讲解大专的情况及大学生涯,并在教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系之后,向他们届时如何申请进入大学及申请奖学金或贷学金的事项,以此鼓励在籍学生进入本地大专深造。

此外,有关教育与升学辅导小组也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提出心中的疑问,而小组成员也将解答学生对升学的疑问并与学生分享大学生涯,让他们对进入大学之后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

有了讲座会来讲解各种相关事项,再经由小组交流的方式解答学生们的疑惑及分享大学生涯,最后就是通过举行提供最新本地大专升学资料(包括所有政府及私人大专)的升学展览会,让学生么能够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兴趣、未来选择科系的标准有更明确的方向。



熊诗婷∶解答学生疑问

熊诗婷是随团前来的第七宿舍成员之一,她表示,教育与升学辅导的确可以让学生们对未来的大专升学资讯有更明确的了解,而且可以准备学生们的心理,为自己的未来预先铺路。

自称来自小地方的她,坦言自己在家乡甚少机会接触类似的教育与升学辅导,每次总是在最后一刻才能从老师那里取得一些资讯,而且相当模糊,即对于升学的各种条件、申请奖学金或贷学金,甚至选择的科系等都无法获得详细的资源。

对她来说,有了教育与升学辅导活动之后,就可以让即将进入大学的考生们能够事先了解大学与中学生涯的分别,让他们做好进入大学的心理准备。



李佩盈∶东西马文化影响选科

询及东马及西马学生选择科系的差异时,目前进入理科教育系第二年的李佩盈表示,来自东马的学生们的选择多数比较偏向文化及运动,也可说比较喜好文科,至于西马的学生多数都选择医学系,这或许是因为双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学生们的发展方针也有所不同。

她指出,除了医学系及工程系之外,现在精算学也成为抢手的选读科系之一。

“此外,会计系及其他较为专业科系也比较多人申请。其实,每个科系都有本身特定的条件,申请者需要符合条件,而且目前的竞争也越来越强了。”

李佩盈也表示,马来亚第七宿舍的成员们除了解答各种升学疑问之外,也会提供本地学府及大专的最新资料、进入不同大专院校的手续、各科系录取最低要求及高等学府收生率等事项。

(完)



学生们边欣赏各种产品边讨论。

第七宿舍的小组也特地拍摄了宣传影片,
供出席者观赏。


出席学生被影片内容深深吸引。

卫理中学辅导老师Puang Liong Beng赠送纪念品予
诗巫城市狮子会会长陈永竣,右为
诗巫成功狮子会下届会长刘岱昌、左为叶思思。


诗巫成功狮子会下届会长刘岱昌(左)
赠送纪念品予叶思思。


诗巫城市狮子会会长陈永竣(左)赠送纪念品予
马来亚大学第七宿舍成员代表陈奕劲。


叶思思(右)赠送纪念品予Puang Liong Beng。

除了会长们之外,诗巫成功狮子会与
诗巫城市狮子会皆有代表出席参盛。

2008年5月10日星期六

以行动关怀表孝意,妈妈为孩子辛苦一辈子


剪报(联合日报)



“虽然说母亲节一年只有一次,但是我们从来不曾对母亲说过∶妈,母亲节快乐!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小时候头脑竟然会有‘你生我就得照顾我,不能照顾我就不必生我出来’的歪曲想法。。。还记得那是1984年的母亲节,当天早上母亲从教堂回来,如往常一样地打理家务,我们也一如既往地‘享受’生活。。。

或许母亲郁闷太久了,还是在教堂看见其他妈妈开心接受子女的祝福吧?眼泪终于如决堤般流出来,就这样在我们几兄弟面前痛哭失声。那一刻,我们真的吓坏了,全都跪下来请求母亲原谅。。。

我们几兄弟是叛逆了些,但是连做梦都没想到,我们竟然会将母亲的心灵伤害到这种地步。别家子女为各自母亲庆祝母亲节的当儿,我们竟然会让生我们、照顾我们的母亲在母亲节正日痛哭。那一刻,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

直到今天,事情已经过了这么久,我也40出头了。。。但是,每到母亲节,我看着别人庆祝母亲节时,这段往事就会清晰地浮现脑海中,眼泪也不知不觉地流出来。。。虽然现在一切都已过去,但是对母亲的伤害始终已经造成。。。”




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愧疚

两个星期前,由于即将迈入温馨的五月,我就顺便联络了身在远方的一些网友,想请他们分享一些感想及庆祝母亲节的形式作为参考。

收到的回信内容几乎都很平凡,只有一封信的内容令人动容,虽然只是短短的数句,但是这位网友对母亲的忏悔及心情,却明显地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这位比我年长10余岁的网友,说真的,我只知道他使用“小哉”当联系人的名字,至于真实姓名,既然他没说,我也从来不过问。

小哉在信件中还提到,为人子女一定要孝顺双亲,尤其是整日担心子女的母亲。

“也许你现在还未当父母,不明白他们的难处。可是,若你有一天当了父亲或母亲时,你也会走他们如今正在走的路,经历他们曾经体验过的辛酸及快乐。。。到时候,你会明白,为人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别人的子女,我们容易施予管教,但面对自己的子女时,有时候会觉得一愁莫展。。。”




自己的错应向父母道歉

看着小哉的信件,脑海中浮现了求学时期的片段,一位朋友与母亲吵架后在我面前诸多埋怨。

他虽然知道是自己错,但是却不道歉,还在言语中伤害到他母亲,更认为自己现在已长大,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父母不应该再管着他。

当时,我只冷冷地丢给他一句话∶“的确,你现在有母亲在身边,可以与她吵架、不必珍惜又可以随时气她一气也不需要道歉,但有一天当你母亲不在身边,你想说一声对不起,都没机会了。”

就这样,将傻愣愣的他留在原地,独自走开了。

第二天,这位朋友唯唯诺诺地告诉我,他已经向母亲道歉,而他的母亲在他道歉之后,坐在地上哭了起来,他也去抱着母亲,拍拍母亲的肩膀,再度向母亲道歉。

我当时就在想,或许那位母亲是喜极而泣吧?不是孩子向自己道歉而开心,而是孩子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让母亲觉得欣慰。




父母角色家庭不可缺

母爱的伟大,数也数不清;父亲的伟大,通常因为“家严”而令子女却步,但不论父亲或母亲,对家庭来说都缺一不可。

每年的母亲节,池伶灵都会与兄弟姐妹们带母亲出外吃晚餐,也会陪伴同样是教友的家翁与家婆到教会庆祝孝亲节。

每次在教会的孝亲节聚会结束前,教会都分发礼物给为人父母者,再由子女赠送礼物给父母,之后就彼此祷告。

目前育有一名两岁儿子的她,坦言母亲的责任的确很重,单单是从怀孕开始就已经很不简单。

除了需要工作又得照顾胎儿,到孩子出世后更是一大挑战,而她本身也是经历这种种之后,才了解母亲当初所经历的艰辛。

“但是,看着孩子不断长大,我真的很开心,感到无比喜乐!尤其是第一次听到孩子开口喊‘妈妈’时,那种喜悦的心情更难以形容!”


为孩子甘愿牺牲奉献

有人添养只需一会儿,有些却需要经历许多辛苦的阶段,池伶灵就属于后者。在经历了整天的痛楚之后,艰巨地完成了任务,连其丈夫都心疼并认为一个孩子就好,她本身也有同感。

可是,到了孩子将近两岁时,夫妻两看着逐渐长大的孩子,又觉得孩子很寂寞,需要兄弟姐妹陪伴。

因此,尽管对孩子出世前,自己所经历的辛苦时段感到恐惧,但为了让孩子有兄弟姐妹陪伴,夫妻两决定再生育。

在这里,足见为人父母者可以为了子女做出许多的牺牲及奉献,甚至在子女小时候就不断给予照顾,拖着小手陪伴子女长大,只希望子女能够幸福的成长,生活。




因亲情重拾希望

我的一些残障友人,曾经因为自己的状况而自暴自弃,但是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双亲的鼓励及努力,使他们成功从阴霾中走出来。

在这里,我与各位读者分享一些残障朋友在双亲不舍不弃的照顾下,重拾信心面对人生的小故事。

黎志成在11年前爬椰树采摘椰子时失足坠下,导致脊髓受损,从此轮椅成了不可分隔的伙伴。

当时,只有17岁的他从椰树上摔下之后,胸膛以下的部分就没有了知觉,由於小地方的医务设备不足而转到政府医院,唯院方只一味地叫他等。


孩子生病忙碌奔波

其父亲觉得再耗时等待也不是办法,就带他前往私人专科医院,但为时已晚,因为这种情形必须在24小时内动手术,才有希望、有机会复原。

“我清楚记得家人四处奔波劳碌,带我到处求医,虽然每每希望破灭,却不放弃。我从不同医生得到更多关于自己状况的消息,也认识了许多残障朋友。幸好如此,否则相信现在我的人生会更加黑暗!”

黎志成的遭遇令他痛苦不堪,突如其来的改变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在情绪与精神上造成的沉重负担,令他在当时不断被悲观失望或急躁苦闷的情绪包围。

尽管如此,黎志成的家人从未放弃,也从不放过任何机会地带他到处求医,这份执着到了今天还是十年如一日,从未动摇分毫。


父母照顾令黎志成不放弃

说到求医,其双亲带着他寻遍南马、北马,甚至乘坐六、七小时的火车到泰国见“神医”,当然是由父母抱他上下火车。

看着二老的努力,深刻体验亲情的他感动之余也明白自己绝不可放弃,决定要做到可以照顾自己,让他们放心。

黎志成的父母为其付出了时间与努力,父母的爱显而易见,至于另一名主角邱春莲,也同样因为母亲的陪伴而越活越精彩。

邱春莲的家人与亲戚,虽然将她照料得无微不至,却从未忘记给她机会去学习克服身体的不便,好让她可以活得灿烂、精彩,为自己的生命留下最有意义的记录及回忆。


援手助邱春莲完成学业

患上先天性的肌肉萎缩症,5岁就开始坐上轮椅,邱春莲是在校车叔叔、食堂阿嫂以及温柔妈妈的协助下,顺利地完成了小学生涯。

“虽然5岁就坐上轮椅,但我执意要上课,所以每个早晨都独自等待校车载送去上学。上课时间,要上厕所真的好难,幸好有食堂阿嫂在我一年级至三年级帮忙抱我如厕,后3年则由妈妈接手。一天的课结束了,我也只能等最后一趟的校车,每次都是同学帮忙将我推出教室的阶梯,也曾无意被推倒。”

在家人的鼓励与支持下,邱春连现在已经工作了,而且她的母亲每个月都会来陪她一段日子,其他时间都是通过电话保持联系,至于邱春莲回家的次数就视情形而定,通常有事情或很久才回家一次,而且只能用德士往返两地,情形不难想像。




亲子关系与孝道

回想刚踏入社会工作时,同样身为社会新鲜人的死党因为工作无从着落而经常与父母起争执,事后总致电邀约外出诉苦。

“我又不是铁石心肠,当然知道父母关心我,我何尝不关心他们?虽然心里是这么想,始终无法说出让他们开心的话,还有啊,我总觉得爱父母是以行动表示自己的心意,不是一直挂在嘴边的啊!”

的确,父母与子女之间彼此关心,却时常因为不善于表达自己,而令对方产生误会,造成彼此间的沟通乏味又容易起冲突,亲子关系也严重受影响。

我总是认为,为人父母者通常都将关心儿女的心情藏在心底,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也许是循循善诱,又或许是以严厉的方式与子女沟通。

曾几何时,报章上也刊登过父母与子女脱离关系,甚至有孩子杀父弑母的事件发生。

这,或许就是除了经济状况之外,其中一个造就现今社会男女只生育1、2名子女的原因吧?养儿女防老,似乎越来越像一场梦。

“某人做太多亏心事,才生了不肖子孙。”这些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


孩子少父母过分疼爱

“孩子不需要多,一个就足够,然后把全部的爱都给他,好好栽培他。”

话是没错,可惜为人父母者若真的只生育1、2个孩子,就会开始过份疼爱、关心孩子,甚至为孩子安排好人生。

然而,有时父母这种做法,反而使孩子无法培养独立性格。有些人在成长路程自动自发学习独立,并且基于感恩之心,对父母非常孝顺。

但,对那些已经习惯在父母庇护下长大的孩子,当父母无法照顾他们,或者无法提供他们所需之后,就会开始反叛,与父母作对,甚至威胁父母。


疼爱小儿换来伤痕

数年前在古晋的浮罗岸一带闲晃时,无聊之下认识了一位老妇人,或许是没有人陪她说话的缘故,见到我愿意陪她她聊天,就开始说起自己的故事。

她在数名孩子中,最疼爱健康不好的小儿子,而较大的孩子们也非常懂事,从不为这件事而心生芥蒂。

“孩子们长大之后,大的孩子们非常孝顺,唯独我最疼的小儿子例外。除了不务正业,更是经常向我讨钱,有时害因为拿不到钱而向我动粗。”

这位老母亲老泪纵横的说,当这件事被大的孩子们知道,他们打算举报自己的弟弟,却被她给阻止了。

父母经常为了子女而不辞辛苦的付出,包括牺牲自己的性命,而这名老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小儿子,尽管事实与口中所言相反,却仍然帮儿子说尽好话。

读者们,母爱的伟大与儿子的不肖,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情形在许多家庭中,仍然发生。

其实,我也相信一点,就是父母们都相信自己的子女是孝顺的。可惜,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对子女这种信任的态度及期望,不见得全部都可以如愿以偿。

“我们做父母的,并不要求子女一定要按照我们的意思做事。我们关心子女,如果他们跟我们好好沟通,我们就可以明白他们心里所想。”




服从及养亲等于孝道?

说到“服从”及“养”这两个词,我本身倒有想法,并非不按照父母的想法做事,就是不肖;并非愿意养亲的,就表示孝顺。

所谓的“养”,许多人不都是在家养宠物吗?孝道不是只单凭形式上的做法就可以达到的。

怎么说呢?我曾经与人讨论这个话题,也听到这么一个故事∶

有位母亲日夜工作,供孩子念书。后来,孩子长大之后有了事业,却没给母亲一分一毫,只因为他打算在母亲生日时,给母亲一封大红包,让母亲惊喜。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他母亲在生日前因操劳过度而离开人世。

当时,那位年青人哭得死去活来,不断自责,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肖的人。

上述孩子到底是否不肖?在我看来,他不是不肖,只是纯粹孩子想给母亲惊喜的心态罢了。

有些人平时对父母无情,却在父母去世后表现得比任何人都孝顺,必要时还能流出“孝顺的眼泪”,这些人的行径更让人觉得呕心。

当然,子女是否会尽孝道,父母影响非常大。

父母对子女宽宏大量,关心子女,那么子女长大成家立业之后,也会以同样健康的方式对待子女,一直流传于子嗣间。

再怎么说,孝道真正的精髓应该在于子女拥有独立的性格,并且可以在一定的领域之中,通过自己的意思再加上努力,创造利己利社会的成绩,才算真正的孝道。

因为,这就是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所持有的期望。




感想

我在较早前随宗教团体到某间老人院时,发现华裔数字竟然最高,以28位人数居冠!

华裔之后就是伊班族,共有16位,但最高与第二高之间的数字竟然还相差了12位,实在令人咋舌!

如此看来,传统美德的价值观有待重新考查。

说真的,一只以来华族最着重的就是孝道,而且敬老爱幼、敬老尊贤、孝道等都是华族的传统美德。

时至今日,这些传统美德到底传承多少予子孙?

讽刺的是,位居住在偏僻地区的少数部落族群,反而更懂得孝道。

话说回来,许多人嫌弃父母烦,整天唠叨。。。不过,若不是心里紧张子女步入歧途,谁愿意浪费口水喋喋不休,搞到自己气得昏头脑胀的,到头来被子女嫌罗唆?

小时候,总是随着家人到教堂,每当母亲节这一天,当教堂内的歌咏团唱起“妈妈好”这首歌时,孩童时期的我总是抬头看着母亲与许多女性边唱边流泪,一些甚至泣不成声。

当时年级还小,觉得很纳闷,但如今我也深深体会“妈妈好”的内容。。。的确,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在这里,祝天下的母亲都能天天快乐。

(完)




池伶玲与丈夫李书国携带儿子
到石山公园野餐时摄。


收到孩子的祝贺卡片,极度开心的妈妈笑得合不拢嘴。

为妈妈戴上可爱的手制项链,然后亲亲妈妈的脸颊,
祝妈妈“母亲节快乐”!


摔坏脊髓的黎志成,因双亲的爱而振作。

在慈母及亲人的关怀下,
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症的邱春莲快乐地生活着。


邱春莲小时候与家人到
新加坡总统府参观时拍的全家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