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5日星期五

癌症讲座—陈执中医生∶多运动、吃蔬果、畅快了,癌症远离你我


剪报(联合日报)



诗巫华人教师公会乐龄组自产生后,首度筹划了健康讲座,并邀请陈执中医生出席为一众师长们讲解有关癌症的课题。

出席人数令人振奋,有者也对陈执中医生要求随时发问做出了响应,不断发问。

陈执中医生认为,癌症的相关不容忽视,了解越多有关癌症的讯息,无论对自己及家人都有莫大的益处,因为癌症影响了全世界30%的人类。

换句话说,全球人类有25% 至30% 死于癌症。

“一个人如果没有生病,其实应该活到120岁,若在120岁之前死的,则一定是有病的。许多人认为若然百岁去世已算难得,所以有些人会说父亲或祖父在百岁时,某天睡觉后就没有再起来,是很老的死去。其实若把这些睡不醒的人进行解剖,就可了解他们多数死于心脏病或者中风。”

他续补充,30% 人死于癌症,30% 人死于中风或心脏病,另外40% 的人死于其他的病,传染病、车祸、糖尿病等其他疾病。

陈执中医生强调,由于有些癌症可以治愈,因此癌症的健康讲座对出席者或其家人来说,肯定起着非常大的影响。

他表示,自己已多次主讲有关癌症的健康讲座,也希望能够将癌症的基本知识传给社会,并希望能够透过讲座会为大家解释内心的种种疑问。

他认为,许多人对癌症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包括癌症是怎样形成的?怎样的因素?怎样扩大?各种不同的癌症?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癌症基本知识。




癌症两大定义

陈执中医生说明,癌症其实有两个定义,其中一个是体内细胞没有受到控制的成长,就是说“不会长大的东西,就不是癌症”。

另一个定义就是,癌症能够转移,即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谈到体内细胞没有受到控制的成长,他表示,人体内的细胞都在新陈代谢,小孩子也因这原因才能长大,但细胞到后来都是能够控制,而不会再随便乱长。

“为什么有些人来看我的时候,我能够告知他并没长‘坏东西’,因为有些病人来的时候,或是乳房或是甲状腺有肿瘤,而且有10年、甚至20年光景,哪到底是否坏东西?若凭癌症的定义,我就可以告诉病人,这个东西这么久从没有长大,并不是坏东西。”

他重申,癌症的定义就是一定要长大,一个不会长大的东西就不是癌症。




癌症如何形成?

癌症是怎样形成呢?据陈执中医生说明,癌症是身体的细胞受到某种的刺激后,然后变坏并一直长大。

他举例,在数百年前,英国多数的房子还没有电流供应,一般上都是用烧煤还是烧碳来取暖,因此房子都有很高的烟囱。

由于平常不能清洗,所以每年会有一、两次请洗烟囱的工人来清洗。

后来,医生发现洗烟囱的工人得到一种皮肤癌,是平常人没有得到的,那种皮肤癌是生长于腿的内侧。

因此,医生们对洗烟囱的工人会得到这些癌症的原因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否跟他们工作有关?

终于,医生们最终发现烟囱内肮脏的煤碳及烧的东西长期刺激皮肤,使细胞变成癌细胞。

“就拿抽烟来说,因为烟里有毒素,若长期的刺激我们的肺、喉咙,将导致器官的细胞长期受刺激。当身体受到刺激时,它会产生抵抗力去补受害的地方,所以烟的毒素长期一直进来,使器官细胞受伤,身体产生抵抗力去补救受伤的地方,长年累月的细胞的变化能够促成癌症的产生。”




癌症非一种因素引起

据陈执中医生所说,癌症并非一种因素引起,人都说抽烟的人一定会得到癌症,其实不一定,但是与没有抽烟的人相比之下,抽烟的人患上癌症的机会肯定比较高。

至于造成癌症的其他因素或许不能测量,包括遗传。

他说明,遗传是人体内的因子可能有一些较脆弱,加上其他因素就比较容易患上某一种癌症。

人体内有癌症的细胞一直在产生,怎么说?人体内千千万万的细胞在新陈代谢,在这千千万万细胞的新陈代谢中,在变化过程就有癌症的细胞产生。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得到癌症!为什么呢?是与抵抗力及免疫力有关吗?

“我们的身体里面有免疫系统,这个免疫系统能够看得出癌细胞的不同,因为变成癌的细胞,样子就不一样。所以,身体的免疫能力能够去攻击这癌的细胞,把它们消灭掉。所以,免疫能力低的话,产生癌症的机会就比较高。

陈执中医生续称,要测量免疫能力并不容易。

他举例说,爱滋病人的白血球(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受到损害,所以抵抗力比较弱。

“一般上,大家知道爱滋病人容易得到传染病,多数的人死于肺炎、脑膜炎等,但许多人不知道爱滋病人许多死于癌症,因为不论是较少看到的或较为普遍的癌症,他们都比较容易得到,因为他们抵抗力弱。”




医学研究朝因子处理

陈执中医生披露,现在医学研究方面就是朝人的因子方面来处理,比如说若以后人类能够把自己基因因子全部“印”出来,然后检查哪里有坏掉,如果能够修补的话,这样人类就能够避免及预防许多病例。

除了身体细胞不断受到刺激而致癌,患癌的机会也会随着身体抵抗力的降低而增高。

“通常要知道一个人有没有癌症,一定要拿一些细胞放在显微镜下面看,你不能够看了、触摸了、照了,就说这个是癌症。癌症一定要在显微镜下面才能证明,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看时觉得是癌症,但是你必需100%肯定,因为有时它不是癌症。”




癌症不同情况

陈执中医生指出,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细胞,因此不同的癌症都会有器官细胞的样子。

他以舌头癌来说明,有舌头的癌症是由舌头的细胞演变出来的,所以会有舌头细胞的样子,并强调每个地方的细胞不一样,癌症也不一样,有时就算是处于同一个地方,但癌症情况也不一样。

“好像血癌也有很多种,淋巴线癌有很多种、胃癌也有一些不同,乳癌也有一些不同。”

他续补充,不同的癌症,演变也不一样,比方说甲状线癌症是其中一个长得比较慢的,所以如果一个人一生要得到一个癌症,甲状线是属于较低风险的,95%的人会医好,睾丸的癌症若在早期医疗的话,医好的机会超过95%。

尽管如此,他说,有些癌症非常凶,比如说得到胃癌,医好的机会只有5%。

之前提到癌症有不同的情况,甲状腺癌就是其中一样。

上述所指甲状腺癌症长得比较慢且95%的人会医好,但甲状线癌总共有四种主要的,前面三种机会很好,第三种是无法开刀,因为第三种发作的时候就是全部血管都“吃”进去,不能够开刀,因为不能够把它割掉。

还能活多久?这种癌症生存少过6个月。




癌症多数分为四期
决定病人生存机会


“有些癌症是很慢,如乳癌,平均的生存机会与医疗机会是75%,如果是第一期则超过90%。所以,癌症是不同的,它们的发展及演变也不一样。”

如何知道乳癌进入第几期了呢?陈执中医生说明,乳癌的第一期是少过2公分,第二期是2公分到5公分,如果超过5公分就是第三期,若跑到了淋巴线,就算只有0.5公分也算是第三期。

但,如果跑到肺、肝就是第四期,癌症多数是这样算法,有四期,第几期决定病人到底生存的机会多好。

胃癌,多数人一发现都是第四期的。为什么拖延那么久,还不看医生呢?(进入第四期,可想已有非常长的时日)难道这么长的时间都不会觉得身体有不妥吗?

“我们有不同的细胞,感觉、痛等细胞都不同,但我们身体内有许多器官没有痛的细胞。胃痛怎么解释呢?胃有绞痛的细胞,如果肚子吃到不卫生的东西,它有那个细胞可以感觉到绞痛。如果觉得不能消化,很胀,胃也有胀的细胞,当刺激到那个胀的细胞,就会给我们很胀的感觉。胃酸也是一样的道理。由于胃没有痛的细胞,因此许多癌症在那里长大的时候是没有感觉的。”

他强调,许多人认为说没有痛就没有病,这是错误的概念。

一个人看起来好好的,也绝对无法知道他是否有癌症,因为癌症不会痛,除非已经侵入到神经。

他重申,人体内的器官没有痛的细胞,所以若没有检查,是不会发现癌症的,等发现的时候或许也晚了,因此在平时就得检查。




癌症治疗法

说到癌症治疗法,许多人都会想到化学治疗及电疗。

陈执中医生说明,癌症可以分成2大类,血癌和淋巴线癌(全身的),另外一种就是肿瘤(头脑、鼻子、喉咙、身体),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它未扩散的时候割除,就有痊愈的机会。

谈到化学治疗法,他称,就是使用药物杀死癌症细胞,并让癌症细胞无法繁殖。

“唯,因为化学治疗不能够很准确哪一个是癌症细胞,所以平常的细胞也受伤,也有副作用。现在很多新的药,是很准确对正癌症而已,现在有很多口服的药(很昂贵)很有效。有几种瘤在以前是无药可救的,但现在能够用药物药控制,而且也没副作用,因为是很准确对住那个癌症的。”

触及癌症电疗法时,陈执中医生以乳癌为例,表示第三期的乳癌“回来”的机会相当高。

由于乳房的细胞一样,受到同样的刺激及影响,因此生瘤部分的邻近部分同样有高机会生瘤。

因此,若只是把肿瘤割掉,它复发的机会就很高,所以通常是将乳房整个割除,或者是割掉肿瘤之后进行电疗。

但是,其他部分的细胞如肺部等都会在电疗时受伤,所以电疗时需要技巧,重心会放在肿瘤“回来”的地方,导致那个地方受伤较多。




女性激素长期刺激身体
造成乳癌主要因素


男性激素或女性激素的产生,都令男性及女性的器官受到影响。

陈执中医生表示,其中一项无法预防的乳癌因素就是女性激素,因为女性激素每月在女性月事来临时刺激乳房,常年累月的长期刺激下,成为乳癌产生的主要因素。

另外,造成乳癌的因素也包括遗传,同样是无法预防的因素。

“乳癌不能预防,唯一的办法就是提早发现,在它零期的时候发现,零期就是说癌症已经是癌症了,但还不能够扩散的。零期癌症久了就会变成第一期、第二期。。。。马来西亚人得到乳癌的年龄比西方国家的年轻,40岁开始就要检查,英国是45岁。”

陈执中医生强调,早点检验出患癌的好处有很多,除了生存机会很好,手术也不会“恐怖”(可能只是局部割除)。

他也表示,由男性激素或女性激素所引起的癌症,通常可用反激素来控制,效果一般上都不错。




胃癌及肠癌

“胃癌在几百年前是排第一、第二,现在是第六、第七,主要是因为我们的食物比较新鲜,以前的人要保存食物,所以食物新鲜度不够。”

谈到在癌症名单内排行第二的肠癌时,陈执中医生说明,肠癌是由良性的肿瘤长大变成癌症,因此检查肠能够较有效地预防肠癌。

他表示,肠癌是由良性的肉瘤长大变成癌症所需要的时间很长,可能5年至20年。

所以,照肠发现细肉的时候割掉,多多少少能够预防癌症,虽不能够说100%能够预防肠癌,但是他相信能够较有效地预防。

“其他癌症不一样,好像胃癌,你可以天天照胃,但是你不能够预防,它一发现时已经是癌症,它还没有到癌症之前是看不到的。乳癌也是,你天天检查,你发现肿瘤的时候它已经是癌症了。”




陈执中医生的忠告

在健康讲座会尾声,陈执中医生表示,目前已经有证据证实许多癌症跟饮食有关。

就拿乳癌及肠癌来说,这两者在以前在西方国家很多,但现在亚洲国家患上乳癌及肠癌的人数跟西方国家差不多一样多。

为何祖先得到这种癌症的例子很少,如今的机会却这样多?

“证据指出我们的食物西方化,吃太多胆固醇的食物及肉类,这些食物造成癌症的产生,所以食物肯定跟所有癌症有关连。”

他重申,青菜和水果仍然是最好的。

陈执中医生也说,要预防癌症,除了多吃新鲜的蔬果之外,应该少吃经过人类“干预”的肉类(如打针、长肉激素等)、通过运动及快乐的人生

观来增强免疫能力,也需要定期检查身体。

另外,他也强调充足的休息除了让免疫系统较强,还可以减少中风及患血管病的机率。

(完)



陈执中医生主讲“癌症”’课题。

讲座会现场一瞥。

陈执中讲解各种不同癌症。

陈执中医生使用图片强化讲座会的内容。

胃癌的说明。

陈执中医生表示,肠癌是由良性的肿瘤长大变成癌症,
因此检查肠能够较有效地预防肠癌。

2008年7月13日星期日

和散那圣经学院亲子关系辅导课程-如何与孩子建立管教关系的沟通(下)∶在校园功课话题打转,经济饭摊看亲子互动


剪报(联合日报)



曾有过一段不长不短在外用餐的日子,见识到了家长们的各种管教方式,有时实在令人怀疑他们是面对孩子,还是纯粹对着为自己争光、争一口气的对象。

有一阵子,我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午餐都光顾经济饭摊。

靠近学校的咖啡店,除了上午生意不错,经营经济饭的业者在中午时段,同样忙得不可开交。

许多家长在子女放学后带子女们上门光顾,当然可以听到许多对话,可惜也有许多不像亲子之间的对话内容,偶尔还会出现令人忍不住想“仗义直言”的对话。

“功课快点做完,还要补习。。。不准在补习时做功课,浪费补习钱。。。每个月在你身上花大笔补习钱,考不好真是笑死人了。。。今天学校教什么。。。考得这么差,今天开始追加半小时温习功课,今晚叫爸爸打你,活该。。。”

诸如此类喋喋不休的对白,暂且不探孩童作何感想,我听着都觉得极不耐烦,有时想问一句∶您自己当初的学习表现又如何!

想起以前,自己与家中兄弟姊妹及父母用餐时,总是谈到学校的种种,觉得有趣得很,话题也都在校园打转。

今天,纵然亲子间的话题还是在校园及功课打转,但出发点及看待形式等皆已大不相同。

就拿我在咖啡店内听到的亲子对话,除了父母不断问子女在学校的功课及学习之外,若遇到考试时期,还会不断将子女的分数与同班同学比较,有时稍不如意也就若无旁人地责骂孩子。

真是替那些孩子可怜,有这样的父母,想必孩子由拿到考卷那一刻直到放学,都是战战兢兢地度过吧?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仍然有家长是乐观主义的,他们的乐观也感染了子女。

这些子女的脸上尽是笑意,就算同样在用餐后去上补习课之类,但他们的内心是欢愉的,爸妈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绩不好就大发雷霆,他们知道孩子内心不好受,在用餐时还允诺孩子一起复习功课。

相比之下,这些孩子的心智发展,相信会健康许多,还有什么比父母的完全接纳,可以令自己更心安、勇敢及积极呢?




时时将感情存进亲子银行
莫让子女另筑城墙隔绝自己


“人人都有银行户口,多多少少都希望能够在户口内多存放一些钱,在需要时可以用来应急,亲子关系也是同一道理,当你每次都跟孩子有愉快的气氛及好的亲子沟通,就等于你在孩子跟你的亲子银行里面存了感情,就好像存钱一样。”

父母透过与子女们经常聊天及彼此尊重,就可以建立很好的关系,亲子的良好关系对亲子银行内的感情存放点数,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亲子之间的小动作,如一起到游乐场场晚、到海边野餐、情绪同步地一起观赏电视节目、偶尔抱抱孩子或孩子牵牵父母的手、父母专心听孩子讲故事等等,都能够让亲子关系被建立起来。

换句话说,通过亲子之间的所有愉快沟通及回忆,亲子感情会一直被存进亲子银行。

当然,亲子感情存得越多就越好!为什么这么说?理由很简单,因为父母们不可能没有管教孩子的时候!

父母同样会做错事、讲错话,明知道不应该说的话,在生气时就会脱口儿出,甚至在失控时还会打孩子。

因此,父母在管教孩子期间,难免会有让双方难过及伤心的事件发生,这就好比父母从亲子银行里面提减了一些感情。

“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亲子银行内的感情存点值会越来越低,若父母不存亲子感情,只懂得骂,就相等于没有存款只一昧提款,总有一天银行户口再也没钱可拿。但,若是亲子银行的话,不单是没钱这么简单,就连感情也没有了。”

说到了这里,饶美丽辅导员认真且语重心长地字字道出∶“到了亲子银行没有任何感情可提的时候,亲子银行在亲子关系不良的情况下就会破裂,孩子也会在随即在周围筑起一道墙!”

千万别小看孩子筑起的墙,因为那道墙筑起的时候,亲子之间就会产生非常大的隔膜。

到时候,父母就需要花很长时间去逐块砖地拆墙,否则孩子的心在封闭状态时,对着父母就好像陌生人一样,身为父母的到了这种地步,的确会很难过。

“所以,父母真的需要跟孩子有良好沟通,把感情存在亲子银行,不断增加感情存款的数值,因为实际上我们也会常常管教孩子,我们不知道管教孩子时是不是能够相安无事,有时会让彼此伤心难过,就等于从亲子银行提出了感情。”

的确,没有人会认为自己存了太多钱,亲子银行当然也是存放越多感情约好,父母们需要不断地将亲子感情存进去啊!




若方式令孩子排斥,就会拒绝合作

什么方式令孩子排斥?“茶壶”指责法?用手指着孩子?用藤条责打?若管教方式令孩子很排斥,孩子就不会跟父母合作。

饶美丽辅导员建议,父母在骂孩子时应该要正面站立,通常喜欢“指”着孩子的就得把“指”收起来,有时候不需要急着拿藤条,因为父母在拿藤条时就是要责打孩子。

“每个人都要尊重责打孩子所使用的藤条,因为那是很宝贵的管教工具,而且有一定的权威,平时孩子也不可以拿来玩,而父母使用藤条打孩子时,不可乱打。另一点就是手不要指着孩子,因为没有人会喜欢自己被人指着,这非常没礼貌。”

她重申,管教孩子不是说越凶越够力就越有效,而是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给予管教的意义,所以脸部、距离、语气都非常重要。

若家长在管教时,只不断指责及批评,孩子就会选择不合作。

“父母本身应该会察觉到,当眼睛瞪着孩子,语调很尖很大声且情绪化的时候,头脑的思绪其实很混乱,如此以来也因为不够集中而无法清楚

地表达,因为是在情绪中管教孩子。很多家长认为需要大声才能让孩子害怕,但我们管教的目的不是要孩子怕,我们只要孩子的合作及尊敬,不是要孩子怕我们。”

太凶并不能够管教好孩子,那为什么有些父母们还要继续用这种方式跟孩子相处,而且还要逼他们看自己那张嘴脸?非常吃力不讨好,管教成效也不显著。




故事分享

谈到了管教的沟通,饶美丽辅导员问现场家长是否见过自己骂孩子的样子,但许多人都说没有。

关于这一点,她表示,其实自己辅导的对象中有一位母亲听过自己生气的声音,而该名母亲本身竟然不敢相信自己在骂孩子时的声音会那么地难听及凶恶,也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可怜。

有关妈妈之所以能够听到自己骂孩子的声音,是因为其丈夫将声音录下。

“她的丈夫没有录样子,只录声音,有一天开给她听,她听了还说‘哇,这是哪一个老虎,这样恐怖’,然后她的丈夫叫她继续往下听,她也照做了。之后,她越听就越觉得内容很熟悉,越听下去赫然发现“老虎”就是她自己,她竟然不敢相信那把声音这样难听、这样凶。”

上述妈妈还一度告诉饶美丽辅导员,自己的孩子真的很可怜,虽然她的先生不断告诉她,没必要大声责骂及责打女儿,让女儿对母亲感到恐惧,但她就是认为没问题,还说自己原本就是大声量。

因此。她的先生才会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将声音录下让她自己听。

“有时候我们把怒气融合在管教时,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们就是那一幅脸孔,真的,即使我今天叫你回去,照照镜子看你生气的样子都有折扣的,因为那个情绪不在当中,所以我们不需要用这样的方式管教我们的孩子。”




令人动容的故事

饶美丽辅导员事后又与现场家长们分享了一则故事,故事有个完美的结尾,但过程却紧扣人心,结局也令人感到鼻酸及情不自禁地微笑。

一对在要求绝对严厉纪律的环境中工作,同时需要管理数十名属下的夫妇,故事是围绕在妈妈与两名孩子(四年级及二年级)身上。

其实,妈妈是饶美丽辅导员其中一个辅导对象,她不知道为何会觉得两个儿子跟她越来越不能够讲话。

其实,四年级及二年级的年龄还很小,照理说父母工作繁忙,孩子在父母回到家时会很热情,隔了一整天才见着父母的心情应该是很愉快、开心的,因为孩子们平时都在托儿所,夫妻两都是放工后载他们回家。

上述妈妈告知,自己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且越来越难管教,最主要是跟她越来越不亲密,偶尔问孩子学校发生什么事情,孩子也不说,导致该名妈妈心里很不舒服,才前往求教于饶美丽辅导员。

“后来,我发现一样事情,就是那位妈妈总是用很权威、很凶的语气跟孩子相处,由于本身职业的关系导致妈妈常常发号施令及命令,因此无法分开职场的表现与家里的角色,所以她在面对孩子时,无论讲话还是管教,都是很凶、很严的,就是使用命令的方式。”

就这样,10岁的四年级孩子就慢慢的开始很讨厌及抗拒妈妈使用的命令方式。

此外,每当外出吃饭时,有时候孩子会告诉上述妈妈“妈妈我今天不要吃饭,我想要吃面”,但妈妈从来不把孩子的话听进去,因为她是非常权威型的,表情也非常严肃。

无论孩子要吃什么,都不用考虑,总之妈妈买了饭或面,无论孩子喜不喜欢都一定要吃完,就是“你完全不要告诉我你要吃什么”的作风。

该名妈妈告诉饶美丽辅导员,她必需维持非常严肃的样子,否则就无法管教新的属下。

但,因为工作久了,竟然抽离不了那个角色,就算回到家里面对孩子也是一样,她会在孩子做错时给予毒打,采用非常严厉的管教方式。

“其实孩子对妈妈的感觉是又爱又怕,很想跟妈妈亲近,哪个孩子不想跟妈妈亲近?但是孩子感到害怕。。。另外就是过年时有很多红包钱,孩子一年拿一次红包钱,是不是可以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从来也没有。”

后来,该名妈妈在无意中看到孩子的作文,写的是“我最喜欢的玩具”,整篇文章写到尾端就好像是愿望永远不能够实现,这就是她前去辅导的原因。

读者们,该名妈妈去接受辅导并非因为可怜孩子,而是她觉得孩子为什么写这种“东西”,她仍觉得自己没有虐待孩子,她甚至不懂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后来,饶美丽辅导员见了孩子,在一番了解之后,建议该名妈妈换一个角色,因为孩子不能够长期在这种高压力的环境下生活。

该名妈妈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后来就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调整。

因为工作太久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该名妈妈只能慢慢调整。

回想该名妈妈的分享,令饶美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吃东西和买书的一环。

当该名妈妈带孩子出去吃的时候,就问孩子∶告诉妈妈今天要吃什么?结果,她的孩子竟然不会出声音,也不敢说,因为一向来都没有这样。

孩子的反应多多少少触动了她的心,因为在经过辅导之后,该名妈妈发现原来孩子就是怕她到这种地步。

虽然刚开始心里仍有点不甘愿,她还是叫孩子带着弟弟去看看想吃的食物,然后告诉她。后来,哥哥带弟弟去看要吃什么,她就买给他们,母子间的关系就是这样慢慢调整。

然后,她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一人选择买一本书,结果孩子买了书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就是捧著书睡觉。

听到该名妈妈的分享,饶美丽辅导员本身也觉得很感动,而该名妈妈也很开心,因为孩子在后来还是会跟她讲话,也比较亲密了,惟她还是觉得很挣扎,因为觉得那个不是她。

“由于在职场上的关系,她回到家可以跟孩子玩,但一回到职场就要恢复很凶的个性,回到家又得将武装脱下,有时我也明白父母有很大的挣扎。”




有感而发

说起来,时下许多年青人的脾气都相当暴躁,且对许多事都显得极没耐性,不要说尊敬长辈这种简单的事都做不到,连面对父母都像陌生人似的。

人都说两个时代的人之间有代沟,但看着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与两代之间的代沟并没多大关连,因为社会的两代之间几乎都没有健康的沟通,何来代沟?

看着社会的新一代成群长大,再看着许多新生代的行径,令人怀疑社会不乏“打造”性格孤僻、脾气暴躁新生代的家庭。

其实,这些家长更有必要留意自己到底在孩子们成长期,是如何扭曲了孩子的性格。

是的,孩子是自己的,随便自己怎么管都行,轮不到别人插嘴,但想一想,由自己付出爱心照料的孩子若被自己“磨练”太甚而“走火入魔”,岂不是更令人心疼?

一些家长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从来不责罚孩子,孩子做错事,顶多只是开口责备一番。

的确,或许子女犯错时惹来父母的责备,但是在责备当儿,身为爸爸妈妈的是使用什么语调?内容呢?是否对事不对人?

有时候,我真的摸不着头脑,以前家长就说没受教育,大字不认得几个,所以讲话粗俗一些。但是,现在许多家长都是受高等教育,结果如何?

他们在教训子女时,反而在语言上的暴力有更“高层次”的修为,小孩的内心不断被摧残,每天都在功课、补习、课业,各种高压力的环境下生活。

话说回来,有时也挺佩服现在的孩童。

现代的亲子关系有时真的令人费解,难道除了功课及学习,亲子之间再也没别的话题吗?在外吃经济饭就是为了方便子女在饭后直接去补习?

这是我在近期才逐渐发现的,看了真是哑口无言。

如今的孩子们,在物质上的确比过去的孩子幸福,但在精神方面却是两码事,似乎每日重复一样的事,生活点滴皆无法自主。

怪不得越来越多小孩会承受超过本身年龄所能符合的精神压力,或者小小年纪身体就有各种毛病,都是四周的“高压”环境所造成!

社会迅速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世界的距离和空间被缩小的同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却逐渐疏离、亲子关系也越走越远,真是讽刺的现实。

(完)



饶美丽∶管教孩子不是越凶越有效。

对于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
相信出席的家长们也会开始重新考量。


尽管是严肃的课题,由于饶美丽经常语带双关的说明方式,
出席者除了学习之外,还从课程开始就笑到结束。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关系的沟通,
但也不可忽略管教的沟通。


孩子是自己的,随便自己怎么管都行,
轮不到别人插嘴,但若方式不当,
孩子被自己逼得“走火入魔”,岂不是更令人心疼?


家长与人交谈时,如何让孩子乖乖地待在身边呢?
其中的学问不容忽略。


若懂得如何管教孩子,孩子无论对着爸爸或妈妈,
都会充满爱及喜悦。

2008年7月12日星期六

和散那圣经学院亲子关系辅导课程-如何与孩子建立管教关系的沟通(中)∶角色举足轻重,非言语沟通管教子女


剪报(联合日报)



基本上,父母们管教孩子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听话,配合要求之余也能够与自己合作。

所以,若孩子不断拒绝跟父母配合的话,管教孩子的确成为困难重重的工程。

非言语的沟通,除了在建立关系的沟通方面扮演重要的任务,在管教的沟通事项中也同样扮演举足轻重的要角。

非言语最重视语气,其次为身体与语言,包括眼目、身体姿势、距离、脸部。

显然地,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通常语气都比较重、比较凶、尖锐而响亮。

许多家长在饶美丽辅导员说着“管教孩子,语气很尖及高频率”时哄堂大笑,但事实就是如此。

父母在管教孩子时,确实喜欢将音调一路提高,因此有时候才会有人说“哇,哪个妈妈骂孩子,八楼以下都可以听到”,这其实也代表者八楼以上都可以听到。

换句话说,就是整座的人都知道妈妈在骂孩子,相当厉害。




语音搭配视觉效果,孩子大惊失色

说到这里,饶美丽辅导员问现场∶到底在管教孩子时,重、尖、大声的语气有没有效?接着,我听到喃喃自语的细语,并未有人发表意见。

目光扫描了家长们之后,饶美丽辅导员又发挥其“冷面笑将”的看家本领,说出了一段引人忍俊不禁、哑然失笑的话∶尖、重、大声的语气暂时会有效,若你的语气很重、尖、大声的时候,当然你的身体姿势也是成正比,想想你的脸部表情怎么样?

的确,就是那把声音加上脸部表情,令孩子感到害怕。

她称,身体语言包括了眼睛、身体姿势、距离及脸部,当家长的声音又凶又尖的时候,5、6岁的孩子会听,但孩子并非畏惧父母的声音,而是因为声音加脸部表情令他害怕。

当她向在场家长查询有谁看过自己发火的样子时,家长们只是大笑不语,饶美丽辅导员紧接着追问∶因为自己不敢看,所以叫孩子看,对不对?

“在发火时,通常我们的眼睛会瞪着孩子,整张脸僵硬,也就是高血压、怒发冲冠的时候。。。就是为了这个小瓜,让我们如此丑态出现在他面前,因为我们只要把他管好,但他却不够合作而把我们弄得非常生气。我们这么大动作的时候,有没有效?”




被逼看扭曲的表情,孩子也可怜

饶美丽辅导员笑言,若每次都搞到高血压、怒发冲冠的状态,会非常伤元气,因为一天并不止一次如此,有时候发作次数多达两、三次。

说到管教孩子时,许多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当然都会怒视孩子,有时候“夜叉”形态表露无遗,但这都是在父母们骂孩子时必有的“短暂变身”,而且还命令孩子的眼睛也必需看着自己那种模样。

饶美丽辅导员在说着的当儿,冷不防地补充了一句∶其实孩子满可怜的,一定要看我们那副德性,我们那个时候的样子也不是很好看,为什么还要逼着孩子看,想一想其实有点讽刺。

但,无论怎样都好,父母在管教时都需要对着孩子,因为要告诉孩子,自己是认真的。




管教孩子,语气得坚定

谈到脸部表情与语气的搭配让孩子感到恐惧,大人们也该了解,并非大声就可以让孩子感到害怕,最重要是父母的语气需要坚定,而且不带着太大的情绪去说。

听起来,不带大情绪且坚定的语气,似乎接近面无表情的说法了。

坚定的语气是什么?例如孩子在考试期间还一直看电视的话,如何以坚定的语气跟孩子说呢?

饶美丽辅导员在示范时说“现在是考试,妈妈看到你看电视还看这么久,现在就去把电视关掉,我要你现在就关电视,去温习功课”。

“语调要坚定,不是说‘为什么不关电视,现在几点了?’(语调稍微高),这个不叫坚定,因为已经有情绪在当中。”

饶美丽辅导员重申,坚定的意思就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且语气不带着那种情绪,不要把声调提高。

若属于声音比较大的,没什么很大问题,但若是声量比较小的,父母又把声音挤到太尖的话,会很辛苦。




管教时的眼目、身体姿势、距离及脸部

不知读者们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就是看着父母站在年幼孩子面前指责时,孩子仰头看着父母,那种画面令人感到极不舒服,相信许多人也曾体验过这种心情,才会对这种情景感到排斥。

的确,若父母在责备自己时是采用坐着的姿态,或者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孩子心里就较踏实一些。

那么,若孩子还小,父母在管教时又该如何?

“蹲下去,握着他的肩膀,但是不要摇、不要捏(一般上父母喜欢捏、摇)。我们不要站在他面前往下看地教导他,因为当你这样教他的时候,他得抬头看着你,继而会产生一种感觉,就是你很高高在上,你是在用权力压他。”

饶美丽辅导员续称,若以站着往下看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会产生父母高高在上且用权力压他,若那个孩子是性格比较强的人,就会不服气。

她呼吁家长们,在管教孩子之际也要尊重孩子。

这并非叫家长怕孩子,也并未涉及任何人权课题,但她本身认为如果要孩子受管教,父母就要给予尊重,但尊重并不代表让步。

谈到这里,就有家长发问,是否可以使用“一、二、三”的方式,这是家长们喜好的方式,通常孩子在父母算到三之前就会“变”得乖巧一些。

对饶美丽辅导员来说,这种方式在孩子小时候尚有一定的效用,但是在孩子长大一些就不再适用,因为孩子会将之当作一种游戏,并不会很认真地看待。


坚定、严肃、认真的表情,同样有权威

由于父母的眼睛在管教期间会注视着孩子,因此需要配合孩子娇小的体格蹲下,或者坐在椅子上,叫孩子过来。

至于身体的姿势,一般上父母通常都是叉腰、“茶壶”姿态更是盛行至任何形状都有,还有交叉双手等许多不同方式。

饶美丽辅导员希望,家长们在管教孩子时,尽量让孩子坐着,自己也坐下,当然这需要练习。

家长们向她反映本身在骂孩子时通常是站立姿态,其中甚至有家长表示坐着不够气责骂孩子,听着家长们的言论,令饶美丽辅导员想像到场面是多么地火爆。

其实,父母在管教孩子时若采取坐着的姿态,是否就失去权威?

关于这一点,饶美丽辅导员并不认同,她认为只要家长们的表情坚定、严肃、认真,就仍然会有权威,但家长们若对孩子凶,则孩子就不会坐下,也拒绝合作。

“孩子太小,就蹲下来,不要摇、不要捏,这种做法真的很不好,没有孩子喜欢你用这样的方式。。。孩子若还小的话,自己就蹲下来,就是不要用站着看下去的方式,因为他需要抬头看你且压力很大,他会很抗拒你用权力去压他。”

当然,若孩子已经已经长大(包括青少年),最好的方式就是叫孩子坐下,20多岁仍然需要管,但不再适合责骂,应该坐下来好好谈。

有一种现象,未知家长们是否发现到?

在许多时候,家长的眼睛未必看着孩子,本身不在现场的家长只凭耳朵听到了某些声音,就会联想到孩子偷懒、贪图玩乐等,就开始不停地责骂。

这对孩子来说其实没效,因为孩子若真的陶醉在所谓的“偷懒”状态中,根本听不到父母的呼唤,尽管呼唤声“尖锐无比”。

“比如说,你在厨房时听到电脑声音,就觉得孩子还没有做功课,开始不断地碎碎念,让声音在屋子里面回转。但,你的孩子对着电脑时,无论你怎么喊,他都听不到。若你跟孩子都坐下,彼此间的距离就拉近,但若一个在厨房而另一个在客厅,就会因为距离太远而听不清楚,因此面对面地谈,最为理想。”




表达四部曲,以“我”的讯息来表达对孩子的不满

管教的沟通,除了涵盖管教言语及身体姿势以外,还相当注重表达四部曲,而较为崭新的方式就是以“我”的讯息来表达对孩子的不满。

传统来说,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都会说“你”,如“为什么你这么糟糕?为什么你这样懒惰”等。

在今天的社会,面对诸多疑问的子女,父母们也该学习使用“我”的讯息,先说出不满意孩子的什么行为,然后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之后就会跟孩子讲一个后果,然后希望他怎么做(表达四部曲的次序)。

在讲解使用“我”的讯息及表达四部曲的过程时,饶美丽辅导员还刻意逐个字地讲出,以突显其重要性。

再一次,她使用例子来协助家长们对新方式的了解。

她举例问现场家长:你今天带着孩子逛街时,遇到好朋友,因为久未见面,就想交谈,但女儿在一旁一直吵,通常你会怎样做?

一般上家长们在这种时候会说“你很吵啦,没看到我们在讲话?你为什么这样没有礼貌!”,整句话都是“你很吵”、“你没有礼貌”,显然是“你”的讯息。

但如果用“我”的讯息,家长就会跟女儿说∶孩子,妈妈在跟阿姨讲话,你在我面前晃来晃去,这样我跟阿姨很难说话,因为这样的话阿姨说话妈妈听不到了,所以乖乖站在妈妈身边来,再给妈妈十分钟。

看着一片寂静的现场,似乎家长们都在努力消化新的方式,饶美丽辅导员继续做出说明。

“孩子最多会说‘这样久的’,之后没办法就拉着你的裙子站在你旁边,因为她知道你是对着那件事情,不是对着人。如果你是对着人的时候,你就会骂‘你这样没有礼貌,等一下回去你就知道利害,平时怎样教你的。。’长篇大论,所以‘我’的讯息是很管用的。”

为何“我”的讯息比“你”的讯息有效?

留心观察,后者基本上都是指责及批评孩子,没有人喜欢听批评和指责的话。

若父母是关心孩子,就直接使用“我”的讯息说出,因为表达四部曲所使用“我”的讯息,原本就是注重如何将本身对孩子的担心及挂虑说出来。




忌用请求口气,清楚、具体的表达

据饶美丽辅导员的解说来看,家长们除了需要懂得管教时说话的语气、身体语言该怎么做,包括眼睛、距离、站的姿势、手的姿势,以及懂得用“我”的讯息去表达亲自沟通时该说的话之外,最强调的始终还是使用清楚直接的字眼。

父母最喜欢对孩子说“你要乖一点”,饶美丽辅导员认为这种说法确实不够清楚、不够具体。

她认为,许多时候,父母在管教孩子时所说的话并不够清楚,也不够直接,既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孩子也不懂得该怎么做。

她也指出,父母在管教时也不可使用太多请求的口气,如“你可以吗?求求你啦,乖。。。。乖啦你,噢乖孩子。。。”整天对着孩子说“乖乖乖”,孩子只当父母在唱歌,没什么大不了,也就不会认真看待父母的管教。

有时候,父母希望和颜悦色地与孩子“打交道”,但一个不小心,随时变成让孩子选择是否愿意去做一件事。

饶美丽辅导员举出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孩子一睡醒就开电视看节目,不洗脸刷牙。

说实在的,早上睡醒首先洗脸刷牙,是没得选择的。

但,当家长发现孩子未刷牙洗脸就已经在观赏电视节目时,若问孩子“你觉得现在是不是应该去刷牙跟洗脸”?其实已经给了孩子选择,一些孩子在这种时候就会问家长“我今天可以选择不刷牙洗脸吗?”

其他例子,比如吃早餐也一样。

总之,若那种“现在是不是应该。。。。”的语气一出来,其实就是告诉孩子有得选择,但实际上有些事是不可以给孩子选择。

说回刷牙洗脸的个案,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你现在把电视机关掉,就去刷牙,吃完早餐才看”,是否很清楚?

如果只说“先洗脸刷牙,等一下再看”,所谓的等一下又是几时?是吃完早餐后?做完功课,去公公家回来?还是等去买菜回来之后呢?所以清楚的表达,并不需要凶恶的语气。

只要语气够坚定,孩子看着父母在管教时的表情是认真严肃的,但父母本身并不凶,也没有高频率的声音与不断的指责。

这种时候,不管孩子走去刷牙的步伐是甘愿不甘愿,总之他就是去刷牙。

注意了,许多家长喜欢犯下这个大忌,就是见着孩子脚步不甘愿,马上就会说“为什么走路这样?是不是不甘愿?”,这种话语能免则免。

没错,这些不必要的说话就免了,否则新的一天就用亲子战争来掀开轰轰烈烈的序幕,似乎不太好,整天的情绪也被影响。




莫重复相同的要求,别光说不做,也不要信口开河

“重复同样的要求是没有果效的方式,若讲了几次,孩子仍然没有反应,你就要说出你所要采取的管教行动,因为许多时候家长都没有带出这个后果。有些家长会告诉孩子‘你再不。。的话,就知道厉害’,家长们认为孩子知道‘厉害’是什么吗?这就是不清楚的交待方式。”

说出了后果,就不可光说不做,说到就要做到。

举例来说,母亲告诉孩子,若不做功课的话,晚上爸爸不带他去游乐场玩,但孩子在晚餐后就不断缠着母亲,做了一大堆回家一定做功课的承诺,这是经常发生在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状况。

这种时候,母亲不该被影响,应该以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没有,妈妈已经告诉你了,如果你没有做功课就不能去游乐场玩”,很坚定的讲完就够了,千万不要送上“活该”这两个字眼,因为这就好像母亲在跟孩子斗。

“坚定的把话讲完,孩子怎么吵、怎么发脾气,就是他的事了。”

说到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信口开河,听饶美丽辅导员解说之后,还真的是亲子间常发生的现象。

怎么说呢?好比说家长买了玩具,要孩子在睡觉前将玩具收好,但孩子没有做到,家长就会说出一句“再不收好,以后就不要再叫我买玩具给你,我再也不要买玩具给你了”。

再不然,孩子不愿意吃饭,剩下许多,家长就表态若孩子不把饭吃完,翌日将整天不可吃饭。

这些话有错吗?这就是对孩子信口开河,因为家长不可能从现在到以后都不买玩具给孩子,也不可能会让孩子整天不吃饭!

“可能短期内你不会买给他,但几个月后你还是会买给他,以为他会忘记,可是你所说的话已经不算数了,因为你说你以后再也不要买玩具给他。”

至于吃饭的个案,她表示,没有父母会让子女整天不吃饭,因此信口开河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话不准,会影响到管教。

(待续)



饶美丽辅导员说明有关管教孩子所需要的语气。

管教孩子是最令父母头疼的学问,
出席家长们都听得入神。


小组讨论最容易为难题寻出解决的方案。

圣经学院同学示范“你”及“我”的讯息。

较为崭新的管教沟通方式,
就是以“我”的讯息来表达对孩子的不满,
也是现代父母需要学习的管教学问。


跟孩子沟通时,若可能的话,
不要让他们觉得父母有高高在上的压迫感。


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
将对他的成长心路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2008年7月11日星期五

和散那圣经学院亲子关系辅导课程-如何与孩子建立管教关系的沟通(上)∶“体罚”能免则免,管教孩子动口不动手


剪报(联合日报)



每个父母都希望能够成为子女心中不败的巨人、子女的守护神,也希望自己能够跟子女建立牢不可破的亲子关系,因此在管教子女方面也尽见不同招式层出不穷、软硬兼施。

但,对于“体罚”行为,许多家长却是能免则免。

身为现代的父母,饶美丽辅导员相信,家长们普遍上都认同管教孩子最好就是动口不动手的说法,可是若孩子不识好歹地将父母气得七窍生烟,父母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还是会让孩子体验“藤条”的滋味。

尽管如此,她仍然呼吁家长们在管教孩子时,能够的话尽量不要用手,而是单单用口去管教孩子。

其实,在建立关系沟通的环节内,家长们已经了解,沟通最重要的就是身体语言,包括讲话语调、聆听孩子讲话、观察孩子表情,继而用心去体会孩子的感受。

父母们需要好好掌握身体语言的三大元素,与孩子建立如朋友般可以彼此倾诉、彼此能够沟通的关系,因为良好的沟通才能有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成长,进而有效地管教孩子。




孩子说话时,父母借出耳朵耐心的听
管教孩子时,就要让孩子听父母的话


在建立关系的沟通时,父母们需要将耳朵借给孩子,当孩子说个不停的当儿,学习耐心聆听;然而,在建立管教的沟通时,情形则大不相同,就是要让孩子听父母的话,因为父母要管教孩子。

父母们在很多时候会觉得管教方式没有效,就是因为觉得孩子并没有将自己吩咐的事听在耳里。

但,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或许就出在父母们不懂得去表达。因此,父母需要学会在管教孩子时,该如何正确去表达,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在表达方面的技巧。

许多时候,父母们在遇到适当的环境或条件时,私底下并不介意交换管教孩子的心得,而且会越分享越起劲。

或许在专业的辅导员面前,所以拘谨许多。当饶美丽辅导员询问现场家长们如何管教孩子行为及纪律上的问题时,现场竟然听不到任何回应声。

迈入了第三晚,饶美丽辅导员再次呼吁家长们积极分享,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彼此学习,并重申她本身也是通过与大家的分享及交流,不断学习。

终于,家长们陆陆续续发表意见了,责骂、打、问孩子是否知道做错事有什么后果、生气地处罚后再解释、拉耳朵、发站、冷战、斗气等等,方式确实够多样化。

但,家长们事后坦承,只有一些方式见效。

其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有时候所使用的“招式”真是千奇百怪,但家长们无论用什么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把孩子管教好。

惟,每种方式都不同,有时候或许孩子跟本就不明白,因此父母需要学习如何更清楚的表达,而且需要果断。

“也许我们够清楚、直接地表达了,但是我们在做决定、管教孩子时,到底够不够果断?有时候心软之下,凡事都觉得说‘哎呀,算了啦。。。算了啦。。。’。”




同一个案,三种管教的沟通方式

一如既往地,饶美丽辅导员再次使用个案讨论的方式,协助家长们加强了解有关管教的沟通。

较为不同的是,今次只有使用一个个案,但却有三种不同的管教方式,家长们除了需要分辨出不同方式的好、歹,也需要研讨到底是出在儿子抑或母亲身上。

个案的内容是∶你们家规定小孩在晚上十点半必需上床睡觉,以养好精神,预备隔天上学。不过,近来你那八岁的孩子伟恩却沉迷电脑游戏,每天都迟迟不肯就寝,今天又是这样。。。


(示范一) 责骂加命令
母∶恩恩,十点半了,你还玩什么玩?马上给我去睡觉!
子∶我不要睡,我要玩!
母∶我叫你赶快去睡觉!
子∶(大声)我要再玩,我才玩到一半!
母∶不要讲这样多,给我去睡!再不睡你就要给我打了!
子∶(继续在玩)我还要玩!
母∶为什么你讲不听的?!(把孩子拖进睡房)



(示范二) 重复、重复、又重复
母∶恩恩,请你现在就上床睡觉,我们约好十点半就要休息的。
子∶等一下啦,我要玩!
母∶不可以,我要你现在就上床睡觉。
子∶我不要睡咧!
母∶我要你现在就上床睡觉!
子∶嗯。。。!我还想玩!



(示范三) 请求、乞求,甚至贿赂
母∶恩恩,该上床睡觉了。
子∶我不要睡,我还要玩!
母∶我说请你赶快睡觉。(孩子没有反应)乖啦、听话啦、你这样不听话,就不是妈妈的乖孩子了。。。不然,妈妈陪你睡lor!
子∶等一下啦,我才玩到一半!
母∶请你听我的话,现在就上床睡觉,好吗?(孩子还是没有任何行动)。。。哎哟,你怎么可以这样?你要听话,如果你现在就去睡觉,明天放学后我就带你去麦当劳。
子∶真的啊?
母∶不然你以为?
子∶OK,我要去睡了。





讨论结果

由于考虑到家长们都已经习惯小组组长的带领,因此第三晚的小组讨论还是由相同的组长带领。

我观察现场各小组内的互动,发现有一组几乎都是较为年轻的女性,或许孩子年龄都还小,管教方式一箩筐,因此沟通的频率非常高。

至于老少配成一组的多数都是在分享心得,再慢慢提出问题及讨论。

较为特别的是,年轻的会以“孩子”身份去说出感想,与身为“父母”的长辈们一起,一问一答,成效相当鼓舞。

在现场,偶尔也会出现令人会心一笑的对话,因为有些家长讨论到最后时,突然一副惊讶且无法置信的表情,冒出一句“好像不是他们(孩子)的错,难道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

一些父母也将本身的原则在讨论时说出来,通过小组也能了解原则是否该有所调整等等。

其实,许多家长其实都在一怒之下骂孩子,但念头一闪,又觉得不可这样骂,就用较软的方式,令人不禁感叹现在孩子真的难教,父母也更难为。


(示范一) 责骂加命令,内容轰轰烈烈,孩子拒绝合作

研讨有关示范(一)的小组组长刘金海传道在分享小组研讨结果时指出,示范(一)出现了三个关键问题,包括妈妈是用骂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接着就是一直施予以命令式的管教,最后就是有点暴力地将孩子拖进房间。

提起第一种示范,饶美丽辅导员称说这种情况偶尔都会发生在家中,内容并没有夸张,而且相当轰烈。

其实,单是细读示范(一)的内容,就会发现其实整个情况相当火爆,妈妈与孩子都在吵,而孩子在这个时候被妈妈拖进房间,到底会不会睡觉呢?他的心里面到底会怎么想妈妈这个人?不用说,妈妈很坏,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

可是,问题出在谁身上?有者说妈妈,有者说孩子,在饶美丽辅导员重问一次之后,开始有人说两者都有错。

尽管如此,大部分的人仍然认为是孩子的错,因为时间到了就应该上床睡觉。

之后,家长之一的许如如也说出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有关妈妈不需要把孩子拉进房间,因为孩子在不甘愿的情形下根本不会睡,只会不断抱怨妈妈不爱他,甚至不体谅他,因为他只想多玩一下,其实妈妈与孩子两个都有问题。

在听完许如如的意见后,饶美丽辅导员再次点出问题所在,就是家规订在十点半睡觉,触犯家规的是孩子,但妈妈又该如何?是否可以直接把电脑的插头关掉,抑或有更好的方式?

现场有人提议,提前通知孩子时间将至,做好睡觉准备,而饶美丽辅导员也认为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因为孩子玩电脑时恐怕太沉迷,因此对时间没什么观念,甚至忘了时间。

因此,若妈妈知道孩子对时间没什么观念,就可以提前告诉孩子时间快到,他得准备关电脑。

不过,这种方式对现场另一位妈妈来说,就完全不管用。

当然,她也分享了本身的故事∶当天她自己五点多回到家,十多岁的女儿要求开电脑听歌,在同意妈妈所规定的6点关电脑之后,女儿就听歌了。

结果,妈妈分别在5点45分、5点55分时两度通知她,她说还剩下最后一首要听完,这一拖就到了6点05分,仍旧在听。

后来,妈妈忍无可忍,在6点15分告诉女儿“你永远都是这样,明天不用听”,女儿听到这句话才关电脑。

饶美丽辅导员听到这里,就建议,为了预防孩子在玩的时候太投入而忘记时间,父母们可提前通知他。

“如果告诉他了,他还是不懂关电脑的话,父母们就真的需要有所做法。”

以本身为例,她会选择站在孩子旁边,也不用做些什么,就是告诉他“妈妈站在你旁边,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没有?已经给了你半个小时了,你要我帮你关,还是你自己关?”

当然,孩子这时候会很不愿意关电脑,但他也是会合作。

“孩子愿意合作的,但是你不断责骂,他就会跟你一起把气氛弄得非常激烈,因为你硬硬把拉他进房间,他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你也没有看到他的需要,比方说有时候关电脑要一些时间,这些我们应该注意。”


(示范二) 重复、重复、又重复,孩子最后到底有没有睡?

以江齐美为组长的小组中,有多位年轻的妈妈,她们的结果就是示范(二)的妈妈较为随性,除了果断性较为不稳之外还采纳轻微放任型的管教方式。

该小组认为,示范(二)的妈妈只一昧地重复说“上床睡觉”,没有说出类似“马上,不然把你电脑关掉”之类的话语,也没有采取行动。

小组的分析结果是对的,饶美丽辅导员也补充,示范(二)的孩子根本不把妈妈的话放在心里,就好似当妈妈在唱歌一样。

“家规已经定好十点半就得关电脑、睡觉,但妈妈只是不断在重复,孩子的心里又如何看待妈妈呢?罗唆、唠叨,这些通常都是孩子喜欢给妈妈的头衔,而孩子也就是当妈妈一直在唱歌,根本就不多加理会,妈妈的管教自然完全无效。”

说回用口管教孩子,饶美丽辅导员特别强调,在表达的时候一定要很清楚,而且要很直接、果断。


(示范三)请求、乞求,甚至贿赂

示范(三)是由纪筱盈为组长的小组所负责研究,异于另外两个小组,这组由组员之一的许长发代表分享。

他指,有关示范中的妈妈过于民主、放纵及软弱。

他个人认为,若不断用请求、乞求甚至贿赂的方式,将来就会很直接地影响到整个社会,因目前社会中就已经盛行类似风气。

饶美丽辅导员对许长发的论点颇为认同,若像示范(三)的妈妈一样,要孩子关电脑就给麦当劳,那接下来的日子呢?是要给肯德鸡,还是为了要他关电脑而把所有的东西都送给他?

对孩子来说,今天他要两粒糖、明天三粒、后天要巧克力、第四天开始又接着要这样、那样。

“是否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要求孩子合作?其实管教就是要求孩子跟我们合作,但这种方式是非常行不通的,因为是用交换条件的方式!”

她指出,一些家长在很多时候就是使用交换条件的方式要求孩子合作,因此有时就会听到“孩子你帮我洗鞋、帮我做家务的话,我就给你5块,帮爸爸洗车10块”等等。

当然,孩子在这种时候都会答应,反正现在的时代也流行赚零用钱。

“看起来或许是小事,或许你觉得2块钱、5块钱没什么,但你传递的讯息是‘交换条件’,也就是‘利益及利害关系’,就是说要得到好处的时候,来,我们来交换这样的一个条件。久而久之,孩子逐渐长大的时候,你叫他做什么都好,他不会出自于他自己的责任,他会跟你谈条件。”

在进一步说明交换条件的合作方式时,饶美丽辅导员也分享了一些耳闻的消息,就是她听过一些名校的妈妈们,采用交换条件的方式来让孩子用功读书。

怎么说呢?比如拿1个A就100块、2个A就200块、小学会考得到什么成绩,就去哪里旅行等等,以此来鼓励孩子。

但,这一切最终都会给孩子一个讯息,就是说∶这不是我的责任。

“所以,当家长进行管教的时候,的确是要注意三样:清楚、直接及果断去管教孩子,他们毕竟需要我们很清楚去表达要他们做什么东西。”




听听自己的声音,听听自己所骂的话

无可否认,父母亲亲管教孩子,为的就是要帮助孩子纠正不好的行为。

但,饶美丽辅导员希望家长们在管教孩子们的时候,能够好好听一听自己在管教孩子时的声音,因为一切都从自己开始。

家长们有必要听一听自己的声量,再听一听从自己的嘴巴骂出来的是什么话,是否带着情绪、指责、批评,抑或是关心、纠正不好的行为?

“若是为了纠正不好的行为,就必须记得,一定要清楚、直接,然后果断,给孩子有效的指导。”

饶美丽辅导员说到了家长心情与管教之间的关系,我听了也认为非常有道理。

或许家长们本身不自觉一种情况,就是当自己心情不好时,会把孩子管得特别严,什么都不可做,传递孩子“我今天心情不好,你们最好不要来惹我”的讯息。

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觉得为何有时候家长会如此难以捉摸,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不明白家长何以像定时炸弹。

心情好的时候就什么都特别好商量,小心孩子以后会专挑家长心情特别好的日子来报告自己的过错噢!因为孩子会想到刑罚可以轻些,甚至可能因为父母心情好而豁免呢!

所以,饶美丽辅导员不断重申,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不能够说心情好的时候都事事OK,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不可以,自己的原则就会很不清楚。

(待续)



出席“建立管教关系沟通”的家长也有许多,
毕竟这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学员们都非常专心听课,
尽量从不同小故事中得到启发。


圣经学院学生演译三种示范,非常入戏。

许如如分享自己的看法,
饶美丽辅导员在一旁仔细边听边分析。


穿插在不同小组间的饶美丽辅导员
偶尔也会坐下参与谈论。


小孩天真无邪,想什么就说什么,
如何能够让孩子乖乖跟自己合作,
就是为人父母需要掌握的学问。


学校每年都有会见家长日,家长需要陪子女到学校,
向老师了解子女行径,
双方皆有自己的管教原则,为的就是教好下一代。

2008年7月10日星期四

和散那圣经学院亲子关系辅导课程-如何与孩子建立关系的沟通(下)∶发现想法不对,及时纠正孩子行为


剪报(联合日报)



有时候,父母急着纠正孩子们的行为。

当孩子与父母说话的时候,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一些不对的想法,或者是说孩子做错事情才告诉自己,接着父母就急着要马上纠正,这是常有的经验。

为了令家长们有更深刻的印象,饶美丽再度使用了个案。今天孩子放学回来∶

子∶妈妈,我今天,终于报仇了!
母∶(一听到报仇就有一点东西的在脑子里闪过)报什么仇?
子∶你知道吗?我最讨厌那个英文老师了,我跟你讲过的,有没有??
母∶有有有,怎么了?(其实已经忘记)
子∶我跟你讲我今天跟他顶嘴咧,我的同学马上拍手说我好厉害,真是酷(兴奋)



说完了个案,饶美丽辅导员随着问问现场家长有何感受,并问他们会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结果,现场有人回答“你好棒!”(理由是因为孩子已经说过英文老师的不好),也有人回答“要死啊!还敢跟我讲 !”,无论如何,反应也相当积极。

在分析上述个案时,饶美丽辅导员指出有关孩子的做法确实不对,因为学生不可以作弄老师。

可是,他觉得自己报仇了,而他同学拍手说他是英雄,他回来把光荣史告诉妈妈,是不是要爸爸妈妈来骂他?

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会骂他,但是他太兴奋,他希望父母能接纳他报仇快乐的感觉,就像之前提到的“同一条船上”。

这时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就会带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我会说‘哇,你好大胆,其他人不敢做,你做这样的事情。’但做对了吗?不对。首先接纳他的感受,过后我会让他知道‘孩子,老师哎,我们不可以这样子做’,他就会完全听进去。教导孩子就是要这样的方式,接纳孩子的感受,然后才来作教导。”

反过来,饶美丽辅导员继续往下说,如果说“哇,你哪里可以这样做?他是老师哎,怎么这样没有礼貌?妈妈是怎么教你的?”先指责、批评,过后才说“是啦,虽然他有时候也很过分,弄你很生气”,已经无效。

原来讲话前后秩序很重要!

当孩子很兴奋地告诉妈妈的时候,就是希望说两人是同一条船上。

可是,妈妈偏偏就不是,还给他泼了冷水,甚至批评他、指责他,令他感觉当头一棒,完全失去了那个情绪,而孩子也变得很挫败,被指责,很不甘心。

“过后,那种情绪一直困扰他,你再告诉他什么那个老师也不对等话来安抚他,其实已经没有用了,因为孩子已经受伤了。”




非语言的沟通

经验丰富的饶美丽辅导员告诉家长们,其实和孩子做朋友也包括非语言的沟通。

“你会发现,原来你说什么东西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孩子会看你的脸部表情及非语言的沟通,包括了身体。譬如说,听饶美丽老师的话,今天开始要多听孩子说话,在孩子回家之后就‘孩子你有什么故事讲给我听,快点讲快点讲’,你的孩子会喜欢这样讲吗?”

的确,在我们“快点讲快点讲”的时候,脸色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

孩子看见父母的眉头这么皱,脸又一幅“快点、快点”,凡事都要快,“快”字讲得特别顺,搞到全世界的东西都跟着“快”字一起走。

但是,有时候孩子要表达,需要停一下,东一块、西一块地慢慢找时间串起来,根本快不了。

“所以,所说的与身体的表达要一样,否则眉头一锁,就什么都完了。在非语言沟通来说,内容其实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主要是以身体语言与表情去沟通。”




无声胜有声

相比之下,男性与孩子的沟通比较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父亲与孩子能够沟通吗?

饶美丽辅导员将非语言沟通分为三大元素,重要性就有身体语言、语调、内容也逐渐减低。

对她来说,女性天生多话,面对子女会问长问且讲一大堆,但男性较少话且比较不会表达,虽然与孩子沟通比较困难却不是没办法。

在非语言沟通领域来说,内容是最低,最高地位的是身体语言,因此父亲与孩子就以身体语言来沟通。

“爸爸不一定要讲很多话,我们不可逼爸爸讲话,不然讲错更惨。爸爸可以在孩子很累得时候帮孩子泡饮品,或陪孩子看电视,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孩子‘我愿意陪着你’,或者让孩子坐在腿上,甚至是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

饶美丽辅导员认为,这些身体上比较亲密的接触,让孩子感觉到父亲传递的爱,父爱就这样传出去了。

原来,有时候安静是真的很美好,比如说你要安抚情绪非常低落的孩子,该怎么对孩子说?

假使孩子考试不及格,觉得人生又累又没意思,不知怎么面对妈妈而在房间里哭。这样的故事,妈妈怎么做?

现场有位母亲回答“抱一抱他,告诉他尽力就好”,其余人保持沉默,但我相信,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若非破口大骂(视自己面子如命般珍贵),就是选择静静地待在孩子身边,陪伴他或她。

饶美丽辅导员说了一句,当父母面对上述情况而不懂说什么时,就什么都不要说,只需要坐在孩子旁边搂着他、拍拍他就足够。

“这就是无声胜有声,传递了爱、支持与谅解,说话真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嘴巴只有一个,很多话由嘴巴来传,所以我们得知道要给孩子听什么话,不懂怎么说没关系,因为比较之下,肢体语言比内容更为重要。”




反映式聆听,不擅加色素表达孩子感受

由于孩子不懂得表达,因此父母需要非常注意的听孩子所说的话,然后在不加任何的话及任何的指责、批评之下,描述处境并完完全全表达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认识及认定自己的情绪,并且教导孩子各种情绪。

“孩子不懂得说,我们协助他,反映式聆听就是这样。听了孩子的话之后,经过头脑想了之后就像镜子一样反映出他的感受。孩子很喜欢这样子的反映,因为表示父母有把他的话听进去,因为有时候我们话没听清楚,就有很多的推测及怀疑,甚至为孩子盖了标签,这不公平,因为我们自以为对的。”

饶美丽辅导员说,在聆听孩子说话的时候必需很专心,然后了解他的处境并加以表达出来。

但,父母们需要注意三事项,就是跟孩子说话时不能没有反应,而且也不可要求孩子凡事与自己分享,因为有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另外一点就是注意自己的声调。

跟孩子说话时,需要间中点头表示同意或回应。

其实,这对大人来说也一样,比如听着一位成人诉苦期间若能回应,就证明了自己明白对方所说的,当事人听了心都凉了,原来对方真的明白自己的辛苦,自己被接受了。

“有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那么强,因此不可要求孩子一五一十、非常清楚的做出分享。若不清楚的时候就一直问,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咄咄逼人,父母就按照孩子的舒服度来讲,然后自己慢慢去找出最后一片拼图落在何处,了解孩子到底要表达些什么。”

听饶美丽辅导员这么一说,其实沟通的技巧,无论成人或朋友听了,会觉得我们是真的专心听他们说话,并且反映他们的想法及情感。

“有时候孩子一直说很生气,但是问他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要让他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子,帮助他理解对事情的反应,其实你也会更了解孩子。当我们越发现他的情绪,就会越明白他的需要,如果其需要能被我们满足,亲子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沟通媒介的创造

跟孩子沟通时,也需要注重气氛及感觉,也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

想一想,若小孩在大人很疲倦时不断吵着说话,大人的脾气也会欠佳。

同样的,当孩子很疲倦时,父母选择在这种不适合的时机与孩子沟通、聊天,孩子自然表现得懒散,有气没力的,又或者孩子在看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父母却认为孩子欣赏的节目不好看,要跟孩子沟通时,孩子同样会“爸爸(妈妈)去做事,我没时间。。。没时间”。

所以,跟孩子沟通时,需要选择轻松及愉快的气氛及感觉,这也是饶美丽辅导员所强调的。

以前的人都说,吃饭是为了帮助消化,所以不可以说话。但是,在今天的社会也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会让一家人坐在一块,所以吃饭就成了轻松愉快的亲子沟通黄金时段。

唯,吃饭时间的谈话内容及语气也很重要,尤其是一些话在吃饭时间是禁忌话题,如“学校发生什么事,为何老师打电话来?。。。今天功课做完了没有?吃晚餐了,不是午餐!。。。”

令孩子烦躁,压力的话题不要说,因为吃饭是轻松愉快且开心的。




铭记双向沟通

与家长们分享双向沟通时,饶美丽透露,本身的习惯是在吃饭期间与孩子有很多话谈,就算吃完了也不急着收,反而继续谈。

至于她的孩子,因为从小开始就由妈妈牵着上学,边走边说地养成了爱与妈妈说话的习惯。

说到目前已是中学生的孩子,在回家之后都会先脱袜子,坐在凳子上与厨房内准备晚餐的妈妈聊半小时,然后才去换校服时,现场一些家长就开始皱眉头。

家长们的反应,全看在饶美丽辅导员的眼里。

“家长皱眉头了,意思是怎么不赶快冲凉吗?水廿四小时都有,但许多父母都为了冲凉的事整天与孩子起冲突。”

再一次,这句话引得家长们的认同并开怀大笑。

饶美丽辅导员继续分享自己的故事,她表示若不听完孩子所说的,孩子的需要无法被满足。

因此,就算有时她教课太迟回家,就会选择坐在孩子旁边听孩子说故事,而孩子也很自动将整晚收了很久的话,开口不断地说。

对于这种沟通方式,她并不觉得麻烦。

接着,她又引出“没时间、没时间”(了解你的教养类型上篇)的个案,分析个案中的妈妈在煮饭时间,其实也是可以与孩子沟通。

个案中的孩子知道妈妈是为家人准备晚饭,因此妈妈可以一面回应、一面继续自己的工作,慢慢进入孩子的故事,孩子也会说得很起劲,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不过,她也承认,某些时候真的很忙,刚开始或许不习惯这种沟通方式,尤其是在匆忙准备饭菜时更为困难,但久了之后反而不能拒绝,因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父母需懂得制造机会

她继续说出一小段的故事,我认为可以用来勉励父母多注意及关心子女的情绪,而这小故事也提醒了家长们,其实与孩子沟通也需要刻意制造机会。

“有时候孩子回来坐着,久久不出声,我注意到孩子脸色不对劲,就问怎么了,孩子开始眼睛红红。没办法,我熄火后与孩子交谈,孩子也会说出自己委屈或伤心的一段故事,若错失这机会,跟孩子说可不可以等煮饭之后再讲,就完了。”

她也指出,跟孩子沟通时,需要耳、眼、心三样条件并重。

“听孩子说话期间得眼睛去看孩子的表情,因为父母在忙碌时会忽略这一点。若我在上述事情发生时只认为孩子很累要休息,就无法了解孩子的情绪了。在听、看了之后,就得用心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并给予协助,若彼此间的桥梁一建立则管教就变得很容易。”

借着这个故事,饶美丽辅导员也告诉家长们,跟孩子沟通时,除了愉快的话题,也得自己制造各种机会,包括带孩子去学校、跟孩子一起运动等。

也就是说,种种与孩子沟通的机会都要父母本身刻意去计划,不该说这个礼拜没时间,下个礼拜陪孩子,若可能的话最好每天进行这些事。

“其实也有很多活动,如爸爸只带儿子共度所谓的男人世界,妈妈只带女儿以方便讲悄悄话。还有一点,若有三、四个孩子,父母亲就需要轮流跟这些孩子约会。”

何谓单独约会?就是没有其他孩子,甚至没有爸爸跟随着,就只有妈妈跟一个孩子;孩子很喜欢这种感觉,因为就在那个时段内,他完完全全霸占妈妈的时间,妈妈完全专注在他身上。

饶美丽辅导员分析,单独约会对一些比较大的孩子更为实用,因为他们有些事情不好意思在弟妹面前跟妈妈讲,需要一些隐私,所以妈妈跟他一起吃饭逛街,他会很享受。

不过,家长们仍然需要注意,就是带不同孩子出去时,吃的东西最好价格不要相差太远,因为孩子本身会沟通,到时候反而以为妈妈偏心。

“这是需要从小开始的,孩子会特别开心,因为这跟整家人出去是不同的。当然,孩子开始时会战战兢兢,不知道葫芦里卖什么药,所以放心让他跟你去约会。如果孩子更大,就可以约他在哪里等,然后轻松的,没有做任何教导,纯粹的二人世界,因为孩子有时候需要隐私。”




身体沟通

小孩子特别可爱,人人都喜欢抱着疼爱,尤其是父母对子女更是如此,但随着子女年龄增长,亲子之间的身体沟通越来越少。

以东方国家的传统思想来说,亲子之间若说“我爱你”甚至互相拥抱,就会显得核突。

但,西方国家的人却随时都能与家人说“我爱你”,也有许多身体沟通,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关爱的表现。

的确,亲子之间的身体沟通也非常重要,不可忽略。

“多抱抱孩子,若孩子还小,多亲亲孩子。。。没有爸爸因为怕孩子不尊重而不可以常跟孩子笑脸的说法,父母若一直有父母的架势,脸部表情强调着我是爸爸,我是妈妈,那么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不容易亲近。”

饶美丽辅导员呼吁为人父者学习做一个孩子容易亲近的父亲,也指出一个父亲的脸部表情很重要。

“严肃时就严肃,不是很严肃时就不要让肌肉太绷紧,我们需要学习放轻松,因为廿四小时绷紧,对身体有压力且会影响家人的情绪。如果你放轻松,孩子也轻松,因为情绪是互动的,所以我们要让自己活得轻松,孩子看了才有安全感。”




练习沟通技巧,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沟通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父母应花时间学习技巧,不断练习,以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

就如饶美丽辅导员所强调,跟孩子沟通时需要懂得身体语言表达,内容并非特别重要,因为父母的语气、身体语言在沟通内占了大部分。

基本上,孩子都是听父母的语气、看着父母身体的表达跟脸部表情来沟通。

换句话说,父母若有太多负面的肢体语言,包括不耐烦的样子、皱眉头、或“快点讲”、或“等一下”,这些孩子统统都会听进去,而且也会统统奉还。

怎么说法?最简单的就是父母叫孩子做事时,孩子也会“妈,等一下”(是否很熟悉?),有时候就“妈妈,你可以快点吗?”(当自己有一点老了,行动慢了,这一切就统统还回来了)。

说了这么多,饶美丽辅导员主要还是强调,父母需知道给孩子看些什么、听些什么。

另外,现在许多家长的生活都特别忙碌,因此身体语言在现在的社会来说,更容易传递亲子之间的爱及关怀,如父母在忙碌的生活里,每日给孩子15分钟到30分钟的时间。

“有时候因为加班而晚归,回到家孩子已经睡觉了,不妨摸摸孩子的头,亲亲孩子并帮忙盖棉被,这些小小的动作,如果孩子能够感觉的话,叫你一声‘妈’,你都会觉得很温暖、温馨,父母就是这样点点滴滴去温暖孩子的心,也让孩子知道我们完全接纳他。”

(完)



父母该完全接纳孩子,
如同孩子完全接纳自己的“爹地,妈咪”一样。


饶美丽辅导员通过各式各样的小故事来
强化及凸显沟通的重点。


通过陪伴子女参与聚会,
有助于加强亲自之间的互动。


不善辞令的爸爸只要温柔地抱着孩子,
同样可以构成一幕异常温馨的情景。


父母们需要懂得制造与子女相处的机会,
才能为彼此创下更多的美好回忆。

和散那圣经学院亲子关系辅导课程-如何与孩子建立关系的沟通(中)∶学习建立与孩子沟通,家长的复杂学问


剪报(联合日报)



在了解本身的教养类型之后,家长们需要学习与孩子建立关系的沟通。

对许多家长来说,这其实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一般上普遍认为是日常沟通的话语,许多时候都不归纳于建立关系的沟通。

饶美丽辅导员在正式开始第二堂课之前,首先要求家长们花一点时间,思考如何用图画来形容自己跟孩子的沟通关系。

她认为,沟通除了用口说话,也可使用其他方式来表达,但这似乎考倒了家长,到底该怎样表达跟家人及孩子的关系呢?

为了让家长们对自己的要求有些概念,饶美丽辅导员首先分享本身见过的两幅图画。

其中一幅是一粒椰子在海边,而画者之后又画了另外一幅图,将椰子画在海上,有箭号指在椰子上;第二幅图是由一位妈妈所画,内容是晚上且有星星及月亮,屋子里还有一盏灯。

“第一幅椰子在海上飘荡的画,作者说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就好像海上的椰子,时近时远,时而OK时而不理想。另一幅夜晚的图,该母亲解释说无论是白天或夜深人静也好,无论任何时候她都是孩子心中的灯,也就是说,妈妈与孩子的互动关系就是,孩子要来找她的时候,她随时随地都在,非常有意思。”

现场的家长们都听得入了神,直到饶美丽辅导员问了一句“你们的故事是什么?”才如梦初醒,开始思考自己与子女和家人的沟通关系,继而作画。

有些家长很快就画好了,有些则握笔很久都未开始作画,还有一些则东张西望看身旁同伴的作品,看来很多都不是很确定呢!


家长分享

饶美丽辅导员事后邀请自愿者与他人分享自己所画的图,家长之一的许如如展示了其作品,解说∶我觉得沟通是一本书,我与孩子本身都是一本书,他打开我就了解我,我打开他就等于尝试去了解他。

对于其解释,饶美丽辅导员相当满意,也在一旁补充说明“沟通就像是一本书,你翻开我的,我翻开你的,然后我才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到底藏着什么,我有兴趣知道,我也想知道你了解我这本书的内容”。

另一位祖母级的女性也向现场出席者分享自己的作品∶我画的是。。。小时候我们一家人都是坐在一张桌子上,一家六口聚在一起沟通吃饭,孩子大了就分别在美国、婆罗洲及纽西兰,彼此常打电话来往,而孩子每次从国外寄信回来,都会有简单的地图,用直线将美国、纽西兰、砂拉越连接起来。

“孩子现在长大了,有的出嫁了,我们就坐在电脑前沟通来往,我们一家人,我总觉得跟孩子们的沟通关系都还好。现在身在国外的子女也经常挂心砂州家人的生活及点滴。”

她坦言,自己前来参与课程的目的,为的是学习之后再教导其孩子该如何教养其孙子,引得哄堂大笑。

饶美丽辅导员也趁机鼓励学员们多参与活动,并强调大家都参与的时候就会感到气氛被炒热,也重申了家长教育都是要彼此分享经验一起学习,从经验里面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带回家里。




拒绝家务式的沟通,迎接关系的沟通

到底什么是沟通?是说话而已吗?

饶美丽辅导员向现场学员们说了一段母子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其实经常发生在许多人的家庭中,到底算不算沟通呢?

孩子放学回来,开门跟妈妈开始了这样的对话:
子∶妈我回来了。
母∶哦,你回来了,今天有没有功课做?
子∶没有。
母∶噢,今天没有功课做,那么你赶快去冲凉,冲凉之后就快点出来吃饭,吃饭之后就看看有没有其他的作业,知道吗?
子∶哦,知道了。
母∶那老师有没有讲什么?
子∶没有。
母∶在学校有没有坏蛋?
子∶没有啦!(语调有些不耐烦)

然后孩子去冲凉了。

“这种对话是否常发生在你家跟我家?这些对话算不算沟通?是,但这些都是‘家务式’的沟通。。。有没有吃饭?有没有做功课?赶快去冲凉,为什么趴在这里不动?叫了也不听,然后孩子就会反抗‘哇,为什么整天都是叫我,不叫哥哥’,这些我们都有在沟通,可是我们希望我们与子女的沟通不会只是家务式的沟通而已!”

诚如饶美丽辅导员所说,父母们都希望跟子女之间的的沟通可以建立亲子之间更良好的关系,唯沟通需要双方的互动。

就如之前有位母亲所说,亲子之间彼此都是书本,你开我的我开你的,或者是说跟孩子即使是长大了还是会彼此了解。

“我们不要孩子在我们面前只是报喜不报忧,或者只是很简短的你问一句,他答一句而已。”


沟通非一问一答,需要学习

眼下许多家长谈到自己的子女时,就会不断摇头叹气,坦言自己不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

的确,现在的人跟以前很不一样,而现在的孩子也令为人父母者感到沮丧,觉得自己总是不了解子女的心思。

同样的,许多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就会觉得爸爸妈妈根本不了解自己。

不知家长们是否发现,子女们原本在青少年叛逆期所出现的反叛状况,现在已经提早了不少,有些孩子甚至在小五、小六在面对父母时就会有“我说什么你也不知道,我做什么你也不懂,为什么你说这么多”的念头,唉,父母难为!

饶美丽辅导员不断地提醒家长们,希望他们确实了解沟通关系在整个亲子家庭里面的重要地位,也鼓励家长们不断学习,因为沟通确实是一门大艺术。

的确,即使是成人跟成人之间也会出现一些不对或不适当的方式,更何况是成人与小孩呢?

“我们希望透过沟通来跟孩子建立更好的关系,最终能够好好的管教孩子。你要孩子听你的话,就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关系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更容易且有效地管教孩子。所以,沟通并不是介于问一句答一句而已这么简单。”




沟通的真谛在于互相尊重,真诚以待

对饶美丽辅导员来说,跟孩子沟通就尤如跟朋友沟通,若要建立关系的沟通,家长们首先需要学习将耳朵借给孩子,成为孩子的聆听者,和孩子做朋友以进一步了解孩子。

她请家长们暂且将孩子搁下,先谈谈自己是如何与朋友交谈,并要求家长们说出跟朋友交谈过程最重要的元素。

当然,这个问题获得了家长们的答复,唯反应并非相当热烈,似乎大家都心照不宣。

饶美丽辅导员似乎也发现这点,一句“讲得越多,就全数得应用在孩子身上”引得哄堂大笑。

真诚、话题有共鸣、听对方讲、看着对方以示尊重(不是瞪着对方)、同步情绪(开心、委屈),这些重点都由家长们所提供。

不过,我发现并没有家长提及“给予适时的反应”。

跟朋友沟通时,我们都希望对方在自己说话时能够注意地听,但怎么样才知道对方是否在听?答案就在于彼此之间是否有回应,尤其是较为正面的回应,如“噢,原来如此”等等。

反之,对方不断地“你说什么?你说什么”,就什么兴致都没了。

这不无道理,平时若我们对着一个人说话,对方完全没有回应时,我们也会自动停下来。

“其实,我们在跟朋友讲话时,都会有些要求,希望对方真诚以待,同时互相尊重,就足够了。”




专心聆听,接纳孩子的感受

饶美丽辅导员指出,聆听跟听并不一样,聆听是需要非常专注的听,才会明白听到的故事及内容是怎么一回事,才能接纳孩子的感受。

“孩子被接纳之后,感觉就会很好,因为他觉得自己无论怎样都好,爸爸妈妈似乎听懂他了,他也因感觉舒服而不再惧怕说任何事情,即使会被责备。因为,他知道自己完全被爸爸妈妈接纳了。”

她续称,若孩子无法感觉到被父母亲所接纳,他所说的话就会有选择性。

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为自己建一堵墙,间隔着自己,隔绝对外边的人的所有一切的信任。

“如果这堵墙被建起来的时候,你的孩子跟你说话期间,眼睛不会看着你。他不想你碰他,你在房间他就会选择在客厅,你要家庭聚会,他知道自己没有办法不去,可是他会很安静,然后逐渐地,你会去的地方他都不会再去。”

饶美丽辅导员再三叮咛家长们和孩子做朋友,首先接纳孩子的感受,再温和地做出批评或引导他不对的地方在那里。




学习聆听,不要急于给意见

饶美丽向家长们分享本身的经验,就是她本身有事要解决或很困扰时,在告诉朋友的时候,其实她并不需要对方告诉她怎么做,她只需要对方听听。

奇怪的是,当她说完的时候,对方只要一边听着然后问一些问题,她就马上理清了自己的问题。

当然,这类倾诉对象再好不过。

我最怕的就是遇到另一类的对象,就是还没听清楚问题就不断说“你不可以这样,你应该这样,你哪里可以这样”的人,意见给得太快之余,对事情也不了解,使彼此的对话容易宣告失败。

对饶美丽辅导员来说,父母自然是尽量帮助孩子,但有时候父母给孩子的意见不要来得太快,因为跟孩子沟通就如同跟朋友沟通一样,需要彼此聆听及接纳。


到底要接纳什么?聆听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会说孩子讲话一块一块,根本不懂在讲什么,前后搭不上。但是不要紧,他要说我们就得听,如果他不说,你要听都没机会。可能他的故事不是那么精彩,他描述的人你根本不认识,可是听多了你就懂,来来去去还不是那几个朋友?”

又以本身为实例,饶美丽分享了自己与女儿的故事,开始听女儿说故事的时候,谁是谁都搞不清楚,但她今天却能分辨女儿班上的廿多位同学。

“尽管真正看过的只有五位,但是我可以知道不同同学的性格,因为你越回应,孩子就说得越精彩,他觉得你跟他同一条船上,那就对了!就沟通而言,孩子会觉得很喜欢跟你说话,你都听进去而且有回应,他们觉得很精彩,很喜欢。”




父母不可小看在子女心中的地位及影响力

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在现代社会来说似乎不容易达致。

环境的各种压力使受薪家长们的脾气也好不到哪去,尤其是工作之后疲劳的到家,若子女们尽是向自己报告负面消息,怒气有时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

曾经到中学时代的友人家作客,这位朋友与妻子都是打工族,由于工作上的压力而少于孩子有接触,基本上都是在触及课业及学习时才会有所交流。

到他家作客时,友人刚巧将孩子训了一顿。

或许是因为我这位陌生人在场的关系,那位小朋友将手中的卡片藏在背后,躲躲藏藏地靠近了友人,不断轻轻拍着父亲。

也许还在气头上,友人狠狠地叫孩子滚回房间,连我都被他的吼声惊得一愣。

眼见小朋友委屈地嘟嘴,注视着父亲的眼神透露着惧怕及迷惘,默不作声地转身离开。

背对着孩子的友人还在念个不停,但我却清楚看到小孩一边看着藏在身后的卡片,一边笨拙地用手擦眼泪。

不知怎的,我看着那位孩子时,似乎感觉到一些内情,顿时觉得整颗心被揪了一下,当即强迫友人从门缝“窥视”孩子,让他看看自己对孩子做了什么。

不错,那位孩子是因为画了父亲节卡片,想送给爸爸,因为之前送了母亲节卡片给妈妈时,友人开玩笑地说他也要。

无心的玩笑听在孩子耳中却牢牢被记下了,只是没想到友人未留意孩子乖巧地将父亲的心愿也记下并加以实现,在孩子未及时递上卡片,就将孩子骂了一顿。

我从旁观察友人从门缝看着房内的孩子,见他垂头丧气的用手指往眼睛拭了一拭,就拍拍他的肩膀,先行离去。

我相信,他们父子的关系应该有所适调才是,数日前见到他们时,感情显然犹胜从前。




笔者有话说

说到亲子之间的沟通,我曾经在网路上将一名面对孩子总是不知所措的妈妈问得无言以对。

话说,这位母亲在少女时期生性好玩,也从来没想过会有属于自己的孩子,在毫无准备之下怀孕产子之后,缺乏经验的她在母子相处的过程中,总是不知所措,也不断觉得自己与孩子之间缺乏了默契。

当时,我认为她的说法过于不负责任,但如今回想起来,她也许也很彷徨吧?也只有生儿养儿者,才了解整个过程的百般滋味,旁人根本无法了解。

不过,我倒有许多朋友经已为人父母,每次相遇交谈叙旧,都觉得某些因素阻碍了他们提供为子女平衡的管教。

朋友当中,有些从小被打骂怕了,就发誓绝不打骂自己的孩子;有的单亲家庭的父母则因为自觉对不起孩子,就过分迁就孩子并尝试满足孩子一切的物质需要,致使孩子因此变得十分自我中心,几乎无法忍受挫折;有的则是因为从小就与父母不亲近,因此也习惯跟孩子保持距离。

或许,在学习成为真正称职的父母之余,还得学习如何去“爱”,毕竟需要面对的对象是活蹦乱跳且有复杂情感的孩子,的确是世间最艰巨的工程。

(待续)



饶美丽辅导员生动灵活的讲解方式,
令家长们聚精会神地上课。


许如如解说自己所作的画“沟通就像一本书”,
一旁的饶美丽辅导员对其解释相当赞同。


祖母级女性分享之余,
坦言希望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之后,
可以教导孩子如何管教下一代。


子女年龄还小,或许讲话的确东一块、西一块,
看着自己爱的结晶慢慢长大成人,
父母是否愿意协助他们将问题拼图找出,
陪伴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妈妈是孩子最依赖的对象,是孩子最温暖的避风港。

看着孩童纯真的一面,若是用心地教育他们,
不仅亲子关系融洽,也更容易管教他们。


在轻松的气氛下,孩子们见到母亲开心的神情,
就会自动给予较高的配合。


圣经学院的学生们在班上担任饶美丽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2008年7月9日星期三

和散那圣经学院亲子关系辅导课程-如何与孩子建立关系的沟通(上)∶建立美妙亲子关系,爱的环境让孩子成长


剪报(联合日报)



想要改善亲子关系,或建立美妙的亲子关系,父母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是属于“权威型”、“放任型”及“民主型”中的哪一种教育类型。

此外,父母也需要了解自己教养类型的信念与行动是否一致,进一步学习了解自己在教养上的优点及缺点,通过适当的调整,制造一个有爱、有弹性的环境来帮助孩子成长。

试问有几位家长曾经认真思考过自己与子女之间是处于何状况的亲子关系?子女与自己讲话的时候,眼睛是否注视着自己,还是目光散涣地四处张望,甚至逃避父母的眼神?父母平时习惯性的“我没时间”又会对子女带来什么影响?

当子女需要倾诉对象时,父母到底是否能够适时地陪伴身边?还是认为子女年龄较小,讲话东一块西一块,听得自己头昏脑胀,连协助子女将问题拼图的缺块找出来,都嫌费事耗力,只因为自己的时间“宝贵之至”?

父母与子女们不妨回想一下,距离最后一次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乐至今,已经是多久之前的事了?每日见着面除了公式化的对白,是否有什么画面让自己会心一笑,或是一些较为温馨的回忆呢?

人与人之间原本就需要通过沟通来加强彼此的认识,一家人更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才能酝酿出芬芳的亲子关系,长长久久!




亲子间喜怒哀乐的分享 = 良好的沟通

到底什么是良好的沟通?

为人父母者无不希望孩子无论是喜怒哀乐的感受,都会不感惧怕地与他们分享。

饶美丽辅导员指出,有些孩子的确是很害怕在父母面前说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因为做错事必定会被父母责备,这令他们感到害怕。

可是,若父母跟子女的关系不错,孩子就能感觉父母了解他,真的爱及关怀他,他也愿意来到父母的面前认错。

换言之,就算他知道父母会责备他,但他也清楚了解,这样的责备并不会破坏父母与他的关系。

“虽然无法马上建立起来,但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跟我们建立这样的关系。我们希望孩子不会选择性地与我们沟通,某些话只跟妈妈或者爸爸说而已,如此一来父母就不能够全面地了解孩子。”




个案讨论,亲子沟通最常见的对白

再一次,饶美丽辅导员将学员们分为三个组别,并且邀请六名学员表演三种不同个案,之后就安排不同小组针对个别案例进行研讨,到底三种个案的亲子沟通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


个案(一) “没时间,我没时间”

妈妈在洗碗,女儿跑过来拉拉她的衣服。
女∶妈咪,你过来听我讲故事。
妈∶大人在做事情,小孩子不要来kacau啦。(马上拒绝)
女∶来一下啦,都没有人听我讲!
妈∶你烦不烦啊?妈咪在洗碗,没有空陪你,你去玩你的Lego咯!(缺乏同理,表示厌烦)
女∶我不喜欢玩Lego,你几时才听我讲故事?
妈∶等一下啦!(纯粹应酬式的回答)

女儿只好去玩Lego,15分钟后,妈妈过来客厅看电视(如“搞笑行动”)
女∶妈咪,可以听我讲故事了吗?
妈∶我在看电视咧!(不守诺言,忽略孩子的须要)
女∶听我讲啦,这个故事很好听的!
妈∶看电视的时候,不要一直讲话。
女∶听我讲啦!
妈∶(正看到精彩处,哈哈大笑)什么等一下啦!

女儿临睡前,拉着妈妈的手。
女∶妈咪,为什么你不喜欢听我讲话?你以前不是时常在我睡觉前讲故事吗?不然你讲一个故事给我听咯。
妈∶赶快睡觉,不要讲这么多话。妈咪很累了,明天还要做工。(忽略孩子的需要)


个案(二) “命令 + 威胁”

你为了赚些外快,当了一位三岁小孩的保姆,这位小朋友经常欺负你的七岁儿子,有一天。。。
子∶妈妈,我不喜欢小强来我们家玩。如果他今天再来,我就要离家出走,永远不要回来了。
妈∶为什么你讲这种话?(作出指责,否定孩子的感受)
子∶他偷拿我的玩具,还弄坏掉!
妈∶真的假的?我看一下?!(表达不信任)
(孩子把证据拿来)
妈∶好啦,我再买一个给你。(忽略孩子的感受)
子∶我不要,我不要小强再来!
妈∶就算你不喜欢,他还是会来。你也知道妈妈须要这笔收入。(缺乏同理,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
子∶他来我就走咯!
妈∶我不准你讲这种话!年纪小小就学人家离家出走,你再讲我就打你!(命令、威胁)
子∶(开始哭泣)你根本就不爱我。。。。呜呜。。。


个案(三) “追根究底 + 长篇大论”

在饭桌上,母亲关心的问女儿。。。
母∶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女∶(疲惫的延伸)今天老师给我很多功课,全部都要后天交,我一定做不完的。
母∶真的啊?有什么功课?(没有反映孩子的情感,只表示好奇)
女∶讲了有什么用,你又不懂怎样帮我。
母∶你跟我讲,不用紧的!(没有表达诚意)
女∶数学咯。
母∶还有什么?(不理孩子的感受,一再追问)
女∶听写咯。
母∶还有咧?
女∶文造句、汉语拼音。
母∶还有什么功课?
女∶没有了。
母∶真的没有吗?
女∶还有。。。昨天还没有做完的数学。
母∶我都跟你讲过了,今日事今日毕,不要累积!你要学习安排时间,有效率的做好功课。还有啊,不会做的功课不可以抄别人的,要自己做,不会做就要问,你要不耻下问!今天不好意思问,考试不会就丢人现眼了!。。。。。 (长篇大论)
女∶好啦好啦!你很会讲话啦!




三小组讨论及分享
饶美丽适时做出补充


上述三种个案,其实已经“被点出”问题所在。

这些看似很普通的反应,却可对子女情绪发展起不同的牵引效果。

各位读者们如何看待上述三种个案?到底有什么问题存在于上述对话中?我们又是否经常扮演其中的一员呢?

小组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讨论之后,由各小组的组长做出报告。


个案(一)

首先,针对“没时间,我没时间”的个案,以纪筱盈为组长的小组认为,该名妈妈应该在洗碗之后“马上”履行承诺。

如此一来,以后若再遇到同样的状况,吵闹中的孩子就会对妈妈的承诺有信心,因为她了解妈妈的确有听她说话。

当然,妈妈的口气必需温和且须要带鼓励。

该小组也认为,个案中的妈妈需要交待清楚自己的程序表,如果真的无法在洗碗后马上就履行承诺的话,也可以跟孩子交待清楚自己还有几件事情得做,做好之后会听孩子说话,如此一来也让女儿有机会来学习了解妈妈的感受。

小组成员同意,当妈妈要跟孩子分享或者孩子要跟妈妈分享时,可以先给一个时间,培养让孩子的时间观念,因为一般上孩子不知道时间的话就会一直说下去。

另外,在过程中,妈妈也需要适当地表达对孩子的欣赏,让孩子有被接纳的感受。

不过,说起来的确容易,但忙起来的时候真的做的到吗?其实,有些家长就反映说,有时候真的是会忽略,无法每次都满足孩子。

“事实上妈妈也是人,也要忙工作,忙家务,在满足自己需求的时候,真的是会忽略,这也是情有可原。刚才有位妈妈说,没有办法每次都放下工作跟孩子说话,那位妈妈说虽然十次中有一、两次可以真正的做到,但愿意继续努力加油。”


******孩子有话要说******

听完了纪筱盈的解说之后,饶美丽辅导员强调有关个案的重点,就是在于“孩子有话要说”。

一般上,父母总在这个时候不断跟孩子说“等一下、等一下”,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孩子的“需求”需要被满足。

她说明,其实孩子不需要父母作些什么,就是希望父母把耳朵借出,听他说话,而他会因为需求被满足而感到开心,也会知道妈妈把他看得很重,因为妈妈愿意花时间听他说话。

其实,父母们真的需要朝这方面继续努力,因为基本上父母给孩子的印象都是很忙,没有什么时间给他们。

“关于这点,我们就需要常常检讨自己的时间表是不是真的忙到这种地步?或者我们觉得孩子讲的都是废话,哪要花宝贵时间去听?我们时间很紧凑,是否还要花时间给他们?”

当然,饶美丽辅导员鼓励家长们多花时间听孩子们说小故事,即使不认识故事里面那些所谓的“朋友”,仍然愿意去听,去满足孩子的需求,让他知道自己被重视。


个案(二)

江齐美负责的小组是针对第二个案进行讨论,其实从对话中也不难看出,孩子心爱的玩具被弄坏,其感受却得不到母亲的认同,一气之下开始胡言乱语,使事件越发不可收拾。

“孩子除了心爱的东西被弄坏而心疼,也想要唤醒妈妈对他的注意力,因为妈妈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照顾三岁小孩子身上,忘了自己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妒忌心被引起,认为妈妈的爱已经分给了小强。”

该小组认为,有关个案的妈妈在安抚孩子时使用太凶的语气,其实应该用温的情绪及态度去安抚孩子,过后再解释为何要赚那笔钱,比如需要那笔钱维持家庭等。

当然,这得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去解释,并在解释过后试着向孩子解释人际关系,如何去试着从中长大。


******孩子希望妈妈接受自己感受******

至于饶美丽辅导员如何看待这个案呢?

她分析,对孩子来说,或许玩具被弄坏了是一件事情,可是更重要的是,妈妈有没有站在他的立场来。

其实,如果孩子知道妈妈明白他的想法,那么妈妈接下去跟他说该怎么做的时候,孩子都比较能够听进去。

“个案中的妈妈是命令式的‘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你要这样、你要那样’,孩子就会觉得妈妈一直逼他,而他本身真的很讨厌弄坏他玩具的三岁孩子,就会开始乱说话了,如离家出走等等,也与妈妈有更多冲突。”

饶美丽辅导员续建议,其实如果个案中的妈妈能够安抚孩子情绪,让他知道妈妈明白他不喜欢该三岁孩子的原因,例如在他说出原因之后回答“真的噢,你心爱的玩具被别人弄坏了,心里一定很难受”,孩子就会知道妈妈明白他的感受。

“孩子说要离家出走、他来我打他等,妈妈不明白的时候会越听越生气,我孩子怎么这么暴戾?不能体谅妈妈的心情?我真的需要那笔家用!其实,七岁的孩子,有没有那个家用对他来说无所谓,他根本不能体会那笔钱对家里的重要性。所以要换角度跟他解释,用比较温和的语气来安抚激动的情绪。”


个案(三)

说到第三个案,我初次听完的感觉就是,对话中的妈妈好像在说着风凉话,类似“活该”的意味,而这种对话在许多家庭也时有所闻,因为是家人的关系,所以认为这一类的对白无伤大雅。

但,这种话其实非常伤人,因为听者许多时候都是在沮丧、负面情绪及面临挫折下听这些话,容易引发事端。

以刘金海传道为组长的小组认为,个案中的妈妈说太多,做太少,一直罗唆且不断地“还有呢?还有呢?”,令孩子感到厌烦。

倘若在追问之后,能够告诉孩子自己愿意与之共同面对及解决问题,就有可能减轻孩子的压力。

“但,个案中的妈妈并未多说鼓励的话,不但没帮女儿减轻压力,只是好像在收集资料,最后说‘你看。。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在前面既没有帮女儿减轻压力,反而在后面又把另外的压力加上去。”


******孩子并不欣赏父母的长篇大论,也不喜欢父母讲大道理******

饶美丽辅导员补充,有些父母或许会说“不会,我的孩子很乖的,他们会站在那里静静听我说完”,但若问孩子到底爸爸妈妈说了多少,他们可能根本讲不出来。

“事实上,跟孩子相处就是这样,无论儿童或青少年,你讲的越多,他丢的越多。”

(待续)



亲子辅导课程一瞥。

叶恩和与江美琪演出个案一“没时间,我没时间”。

家长们细听刘美珊与刘金海传道所演的
个案二“命令 + 威胁”。


高洁茜与纪筱盈演“追根究底 + 长篇大论”非常入戏。

老少兼备的组合,会商量出什么成果呢?

饶美丽辅导员穿插于不同小组中,
观察各小组的互动及交流。


纪筱盈∶“个案一的妈妈应在洗碗后‘马上’履行承诺,
让孩子对妈妈的承诺有信心,
妈妈也需要交待清楚自己的程序表,
让女儿有机会来学习了解妈妈的感受”。


江齐美∶“个案二的妈妈应该用温和的情绪及
态度安抚孩子,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去解释,
让孩子学习人际关系,试着从中长大”。


刘金海传道∶“个案三的妈妈一直追问,
不但没有帮女儿减轻压力,
反而在后面又把另外的压力加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