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报(联合日报)
我在0岁至9岁期间,从来不曾见过拼图,只有买过一些铰链的玩具,也玩得特别开心。
闲来没事,我就模仿玩具在上发条之后肆意“表演”的动作。
10岁那年,首次在亲戚家看见了印有精美迪斯尼卡通图案的拼图,瞬间就对其爱不释手,往后的日子更是经常吵着母亲造访该名亲戚,沉浸在重复体验完成拼图的成就感。
首次发现立体拼图,是我在一次的采访中发现的,其实早在8、9年前就已经存在,只是没多少人留意到,当时始终还是平面拼图较广为人知。
说回发现立体拼图的过程,我是在采访期间随手把玩著柜台上数只小恐龙,起初见着每只小恐龙身上的节节线条,直觉上认为手工似乎过於粗糙,後来才知道内有乾坤。
原来,这些恐龙全部皆可拆散後重新拼起,就是相等於立体拼图。
拼图从诞生至今,其实也经历了相当不平凡的演变阶段,早期的平面拼图到了今天,也已经发展到立体成品的样貌,实在令人格外惊喜。
拼图的起源
在1700年代中期,拼图原本是作为儿童地理教育的“板画解剖地图”,到了1800年末期,纸制拼图开始普及。
除了价格越来越便宜,连带的印刷技术和制作技术也更上一层楼,使拼图得以大量生产。
就这样,原本是属于孩童们的拼图,在1920至1930年期间,也将成人纳入名单中,而各种以成人为走向的图案也开始产生,且片数更多、更为复杂。
从演变的过程来说,拼图的功能大致上已从教育性质转为娱乐性质,也可说在教育的功能上融合了娱乐性质。
惊喜并非到此为止,相信许多喜好拼图的玩家都发现,拼图的娱乐性质在多年前再度更进一步地增加了装饰的功能,图案美丽的成品加上适当的柜架,就是屋内赏心悦目的摆设品。
现代父母为子女所做的“投资”之一
我在寻找立体拼图期间,发现其实有许多商家或多或少都有卖一些立体拼图,唯他们之中却鲜少将这些商品摆放在明显处。
后来,在市内某间购物中心的摊位发现了郑小姐,才能向她了解更多有关立体拼图的多方面情形。
以制作名字贴及印章为主要服务的郑小姐,坦言现在许多父母都受过教育,思考方式与早期差距甚大,他们会从“投资”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换言之,只要价格能为他们所接受(一般上价格相当普及),新一代的父母会认为是在子女身上下了好的投资。
据她表示,拼图普遍上都是平面的,至于立体拼图完成后所呈现的立体物,则令她深感学生们会对此产生兴趣。
尝试与小朋友一起玩立体拼图之后,郑小姐发现小朋友们在过程中会渐显不耐烦的一面,因此鼓励父母尽量参与子女玩拼图的过程,必要时刻就“间接”给予辅助。
“拼图以粒数来分辨难度及复杂度,通常高年纪的孩子都比较容易亲手去拼出整个成品,但低年纪的孩童却非常需要父母在一旁带领及鼓励。”
就其个人的看法,郑小姐认为立体拼图销量非常不错,因为有许多父母都会买给子女们,趁着学校放假期间陪他们玩。
看着现场摆放的成品样本,显而易见立体拼图已经“进化”到有场景、建筑物、甚至交通工具、科幻机体等不同类型,仿真度非常高,而且也相当注重细节。
当然,仿真度越高,小零件及小配件也越多,因此需要小心处理。
拼图训练孩童的各方面发展
玩拼图可以从各方面训练孩子,到底从何说起?
若以个人经验来说,最笼统的说法就是培养培养个人的耐性,但一些较为细心的父母,却能预料到拼图为子女带来的教育效果,因此才认为拼图值得“投资”。
其实,拼图除了是打发时间的消遣,对于手眼协调、色彩辨识、组织能力,甚至培养耐心和细心都有帮助。
我首次见着拼图时就强烈感受到其魅力,一幅幅的作品独特且引人注意,让我陶醉在色彩的世界里,亲手完成一幅拼图就好比亲手画出了一幅杰作。
家长们也许会发现,子女们在开始接触多片的拼图之后,就会自然地知道要从边缘开始拼。
其实,这意味着子女们已经在学习顺序、秩序和逻辑的意义,也从多次的观察与判断中学习如何分类,如观察范例上的正确拼法,拼出正确的答案。
平面拼图尚且迷住了许多小朋友,立体拼图对答多数的孩子来说,更是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若让孩子自己选购喜欢的拼图,其小脑袋或许就是带一盒“车子”或“娃娃屋”回家。
不可忽略的关键
只要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玩拼图,就能够协助他们适度的成长且不会给予过多的压力,让孩子们自然地建立自信且乐在其中。
但是,家长们在带孩子玩拼图时也得避免实施错误观念,如只在乎拼图的片数、高估孩子能力,或者急于告诉孩子正确的位置或技巧,都会造成反效果。
轮流交替拼图的难易度,可以让孩子通过轻松容易的拼图增加成就感,同时通过较难得拼图让孩子培养耐心及增加观察力。
高估孩子的能力,是许多家长一贯持有的错误观念。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最优秀的宝贝,但孩童始终是孩童,适度的挫折可以提高他们忍受挫折的能力,但挫折太大却会让孩子失去信心和兴趣。
一些家长看见孩子拼得很好,就认为孩子能力很强,直接选择难度晋升好几级的拼图给孩子玩。
他们没想到,孩子可能因为无法完成而产生很大的挫折感,严重的甚至会很久都不愿意碰拼图,这种现象常发生在你我四周。
(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