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6日星期一

“做个英雄的父母”讲座会系列(完结篇)

“您拒绝过您的小孩吗?当孩子跟您有所要求的时候,您是否经常说NO、不可以、不要、不行?一天当中,从孩子醒过来到他晚上睡觉,你给过孩子几个拒绝他的讯息?”

黄圆澄分享了一个由日本心理学家所做的调查报告,就是孩子介于5岁到10岁之间的妈妈,究竟在一天当中曾经给过孩子多少次的拒绝信息。

结果,调查数据显示,一个日本的年轻妈妈一天给孩子拒绝的信息,最少200个,最多800个!




************* ************* *************

至于是否真得这么多?答案却是绝对的。

其实,不只是NO,连一个动作也算,因为孩子接受的是父母的所有展现,父母的一个瞪眼、一声“咳嗯”,都是拒绝的表现。

黄圆澄再次以另一件真人真事来说明拒绝的信息对孩子所造成的影响。

“一对年老的夫妇在讲座会之后告诉我,他们的女儿从纽西兰回国后,就在吉隆坡工作。虽然已经20多岁,却每件事情都得问母亲。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女儿会这个样子,连买东西等芝麻小事都打电话征求母亲的允许和意见。”

他说,这个现象明显地告诉喜欢拒绝孩子的父母们,这位妈妈就是当初给孩子太多拒绝的讯号,导致孩子无法作自己生命的主人,对自己失去信心,可见女孩当初是何等的不被重视。

他重申,孩子在7岁之内还很小,只会要求冰淇淋、玩具,这一切都值不了多少钱,父母应该尽量满足。

当孩子得到这些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是被接纳、有价值、被重视,孩子就是以如此简单的逻辑来看待自己带给家人的感觉。

“很多父母听我这样讲,可能会害怕。这还得了?如果每件事情都满足他,那孩子长大后怎么办?但,有这种想法的父母们忘了一件事,孩子只有几岁大,根本听不懂道理。”

他表示,当孩子稍为大一些,或许在进入第二或者第三阶段,懂得要求一台手机或者电脑,甚至其他较高价的东西且不懂珍惜、过度需索的时候,届时父母就可教导孩子。




************* ************* *************

为何这种时候他会听?因为父母在之前就给了他很多东西,满足了他心情的需要。

当然,孩子会在开始被拒绝之后感到不习惯,父母得用柔软的语言告诉孩子理由,如∶

“孩子,爸爸或妈妈为何会拒绝你这个要求?你还记得以前不管你要什么,爸爸或妈妈都满足你吗?你现在要求的这个东西,咱们家目前的经济负担有些困难,因为你不久前才买一只手机,现在要换手机,是因为你没有去珍惜它,所以坏了。你可知道,我们家教要多一份开销?但是,爸爸或妈妈答应你,以后买给你,只是你能等待一段时间吗?”

他说明,所谓满足孩子的要求并非需索无度的满足孩子,事实上孩子年龄太小,听不懂道理。

但,孩子进入第二个阶段以后,父母可以跟他讲道理,可以拒绝他,但要记住的是,任何的拒绝都要让孩子欢喜接受。

他强调,父母得用自己的心跟孩子沟通,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难处,让孩子明白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还有让孩子明白家里的处境。

黄圆澄续称,孩子需索无度是因为不了解情况,父母不可瞒着孩子,应该让孩子知道真相,不然孩子会有错觉。

“父母得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家里的一分子,虽然年纪小,但他可以分享家里的好东西,也必须承担家里没办法做到的事情,他不能为所欲为,这才是真正在呵护他的心。”

他解释,当父母完整地把事情告诉孩子之后,对孩子来讲,父母不是在拒绝他,而是让他了解家里的困难,父母是爱着他的。

孩子会知道,只要父母做得到,就会满足他的要求。

换句话说,虽然需要失落了,但是孩子的心不会受伤。




************* ************* *************

陪孩子玩耍,应该是目前社会年轻父母较普遍的动作,以此加强亲子之间的关系。

但,父母陪孩子玩其实还有更深层的意义,所以若孩子是男的,爸爸就绝对不可缺席,若是女的,则妈妈不可缺席。

“7岁以前,孩子很瘦小,需要英雄、安全感和偶像。爸爸在陪孩子玩的同时,可以给予孩子很多教导,甚至做一些冒险,或者做一些可以成为孩子人格慢慢长大之后一个学习的目标或对象,如爸爸的坚强和遇到困难所坚持的勇气,都可在陪孩子玩的过程,示范给孩子看,从中教导孩子。”

黄圆澄指,孩子在3岁以后,自我就会开始成长,这个阶段是生命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创造力开始发展的阶段。

父母在这个阶段陪孩子玩,就可以用大人的心智来观察孩子的喜好,顺着孩子的兴趣所在,进一步引导他的方向。

他根据本身的学习,发现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天都给他至少一份礼物,父母身上有天赋的礼物,孩子身上同样也有天赋的礼物,问题是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没发现自己的天赋礼物是什么。

“上天送给每个人的可能礼物不止一项,通常人们都在还未知道自己的天赋之前,就开始摸索,于是在进入社会之后,一下子尝试往这个方向发展,一下子又尝试往另一个方向发展。”


************* *************

他举例,有个人因为家里很辛苦,就想着赚钱,由于缺乏财力,就尝试去做业务。

这个人很内向、做事善于分析,虽然和朋友相处的并不是很好,却非常冷静。

可惜,他偏偏是做业务的工作,要到外边跟人接触,但外面的训练师会跟这个人说“没有关系,只要你有心,你就可以学习、训练,不懂得会变懂。”

“到底会懂吗?会,可是这个叫做事倍功半,花了很多时间,想去改变自己内向、害羞、不敢跟人接触的这个部分的障碍,然后去参加一些所谓自我激励的课程,兴奋几天之后又打回原形,之后自己的业务还是做得不好。”

黄圆澄想点出的是,这个人已经走错路。

若这个人选择的是在办公室里,可以静下来的工作,就一定会做得非常出色。

有鉴于此,他认为,孩子不明白自己的天赋,父母可以帮孩子的忙。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父母跟他或她玩的时候发现其主动、乐观、积极、不怕困难、敢去接触人的特性,就知道这个孩子将来可以做什么。

他说明,自己没有批评幼教(今天让孩子学这个,明天又让孩子学另一个)不好的意思,只是希望父母可以了解,孩子要学些什么,不需要父母帮忙做决定,要由孩子自己选择。

“为什么能够做到陪孩子玩?因为你爱你的孩子,因为你关心你的孩子,所以你愿意花时间跟他一起玩,看着孩子的状态。当父母能看见孩子的状态时,就能够去帮助孩子。”




************* ************* *************

为人父母不容易,教育子女也不是简单的工程。

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指导及了解,都是呵护子女心灵、塑造子女品行及价值观的要素。

先与大家分享一段有趣的对话,我曾听过一名年轻妈妈向其年迈母亲抱怨孩子们难管教。

原以为隔几年生育一个孩子会让自己轻松许多,谁知到现在大儿子处于叛逆期,港商小学的女儿偏偏大小姐脾气又爱顶嘴,原本以为凑了个“好”字,谁知一男一女几乎每天都默契十足地对自己“顶心顶肺”。

老母亲悠闲地答了女儿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当然啦,不然你一位母亲好当?当初你们不也一个样?养育你们也是让我费尽心力。还有,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祝福和恩典,不要整天埋怨,否则那一天被老天收回去,你就算哭死也没用了!”

很简单的答案,但这句话,我到今天都清楚记得。

虽然是偶然在校园听到的对白,却令我对上一代人的智慧,重新有了不同的想法。

老母亲就如同我们平时所说的“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她凭着本身的经验及环境的磨练,了解生育子女的责任决不简单,反而打扮时髦的女儿只有一男一女,就被“整”得苦不堪言。

也许,这也怪不了那位年轻的妈妈,在目前的社会,许多父母都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主,话题总是围绕着校园和功课。

这已经成了一种风气,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出色,自家的孩子就得同样出色,甚至表现更佳。


************* *************

一位被派往沙巴州老师的友人曾在诗巫担任多年的临教,在学校被分配到最多所谓“歹仔歹女”的班级。

后来,他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才慢慢了解为何这群学生会如此野蛮,背后的原因竟然源自父母的枷锁。

还记得他在我面前大数许多父母的不是,为了能够趾高气扬地在其他家长面前展示胜利的微笑,许多家长本身早期的学习成绩差强人意,却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将孩子逼迫得毫无喘气的空隙。

“这些孩子整天被无形的枷锁牢牢地绑着,父母的脸面简直比千斤石还重,自己只能猛吞闷气。当心中的闷气无处发泄时,只好选择在其他场所宣泄,包括在上课时捣蛋、欺负同学等,甚至女学生命令男学生买香烟等等。”

当然,由于在家中的“乖孩子”形像早已深入家长的意识,他们自然不相信子女在外的德行会令自己蒙羞,也因此在事情发生之后,总是到学校“兴师问罪”。

一旦校方提供了证据,接下来所爆发的就是亲子战争,亲子双方不断起冲突。

到底谁是谁非?家长怒吼责怪子女不理解为人父母的辛劳,倒不如生个叉烧还能吃;子女喊冤高呼不屑一直收昂贵礼物,只稀罕父母多一点的关怀。

带着祝福来到人间,自出世到学会叫人,最先叫的就是“爸爸、妈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并非只是单纯的血浓于水,还包含了世间最伟大的情感-爱。

父母渴望子女敬爱自己,子女也渴望父母关爱自己,并非只以学习成绩来决定自己该比其他兄弟姐妹多得或少得一份疼爱。

可惜,在凡事讲求“表现”的现实中,这种情况早已司空见惯。

社会迅速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甚至世界的距离和空间被缩小的同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逐渐疏离、亲子关系的越走越远,有子孙的老年人频频被送往养老院的个案有增无减,成为现实中莫大的讽刺。

(完)




“来来来,妈妈陪你跳舞!”

上了舞台,还是你跳你的,我跳我的,
她们聊她们的,孩子们就就是这些纯真的特性,
他们的心灵非常需要父母的呵护。


自己抓不稳,妈妈牵着手,只要以爱将孩子教导好,
日后妈妈手抓不稳东西了,孩子也会牵着妈妈的手。


“好不好玩啊,孩子?”

“孩子,这边是这样。。。这样。。。就行了,
你也做做看。”


孩子的可塑性非常高,但他们不需要父母决定自己的未来,
他们只需要父母协助他们的发展。

2010年8月15日星期日

“做个英雄的父母”讲座会系列(五)

从孩子出生那刻开始到7岁之前,所有为人父母者都需要牢记“不要给孩子压力、给孩子爱、照顾孩子的安全、健康、不要拒绝孩子的要求,以及尽量多陪孩子玩”这6项重大原则。

在说明为何不该给孩子压力,以及通过经常用眼睛看着孩子、经常跟孩子讲话和经常抱自己的孩子的重要性之后,黄圆澄也强调了父母的爱是如何成为孩子最佳的安全感来源。




************* ************* *************

孩子慢慢长大,会开始跟父母做一些要求,尤其来到5岁、6岁、7岁,即将上幼儿园或已在幼儿园阶段的,又或者开始会玩玩具的时候,就有可能不断要求父母买玩具。

黄圆澄谈到“不要拒绝孩子的要求”这个原则时,举出了许多实例,有些确实令人感到遗憾,而他主要强调的是,孩子在7岁之前所做的任何要求,父母应该尽可能去满足他或她。

另外一点就是,父母无论任何时候都得注意,不可一直给孩子拒绝的信息,否则对他们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包括他们无法掌舵自己的人生去向。

对于尽量满足孩子的玩具需求,他相信许多父母会拒绝,因为父母基本上会认为孩子就是喜新厌旧,花那么多钱去买那么多东西根本没有用。

“这个是你大人的想法,你忘了一件事情,今天你口袋里有钱到商场去,你的衣服永远少一件,你的鞋子永远不嫌少,你会去买你要的东西,你的孩子跟你要一个东西,你却不给?”

他强调,父母总是以“不行、不要、不可以”来拒绝孩子,却不知道拒绝孩子的后果。

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孩子的逻辑非常简单,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就是爱自己,因此,7岁之前,孩子对父母的任何要求,父母尽量去满足。

黄圆澄特地分享了几个个案,都与这个原则求有关,让父母们了解,原来自己对子女做出的各种拒绝,将会如何严重地影响到子女的人生。




************* ************* *************

在邻国,他曾经遇到一位妈妈,从中得知一个小孩的心灵创伤是如何毁了其人生。

有关妈妈知道工作坊的功能大,可解决很多问题,却在为期3天的工作坊保持沉默,直到课程结束之后,才与他私下另外约了时间。

这位妈妈本身经营生意,其先生也是当地商界闻人,家里的经济条件非常好。

但,就因为双双皆为生意人,所以小时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如今她就是为了孩子的事情,才向黄圆澄求助。

双方交谈了很久,后来重心回到她今年已经36岁的孩子身上,原来孩子在6岁那年经历了一件事,就是被妈妈塞了一个耳光。

这位妈妈在参与工作坊之后,了解到当年的事情对孩子造成了无比的伤害。

6岁之前,孩子天真无邪且非常活泼,妈妈因为做生意很忙,也很严肃,加上跟先生也有意见不和的时候,就会非常烦躁,孩子顽皮时也骂过孩子,但基本上还过得去。

直到那事件之后,事情发展就变得非常严重。

孩子有天刚吃饱饭,就告诉妈妈,自己想吃冰淇淋,被妈妈一口回绝。

但,天真的孩子继续撒娇、要求,结果妈妈用大人的眼光和威严拒绝了他,还警告他不准向爸爸讨钱买冰淇淋,只准在房间乖乖待着,自己就为了参加宴会而出去弄发型。

发型弄好之后,妈妈回到家就开始找一对价值逾千块的耳环,原本是放在桌上打算盛装配搭,如今却怎么都找不到。

之后,她看见孩子在吃冰淇淋,就开始追问怎么得到冰淇淋,6岁的孩子当时很怕,边吃冰淇淋,冰淇淋还从嘴巴流到下巴,滴在地板上。

后来,在母亲一番威严逼供及恐吓之下,孩子不得已说出实情,冰淇淋是用妈妈的耳环交换。


************* *************

妈妈当场怒不可遏,一句“你这个死孩子!”、一个巴掌就塞了过去,孩子被打得倒在地上,不断哭泣,妈妈没有再打第二下,只在旁边一直骂,而孩子就一直哭泣。

事情过去了以后,孩子开始慢慢不太讲话,以前的天真活泼也不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不理想,也很少同学跟他有交往。

就这样,一直沉默到12岁、13岁的时候,妈妈以为孩子在学校适应不良,就把他送到英国去,一去就是4年。

在英国的4年当中,父母只是把钱给他,因为在那里有个朋友帮忙照顾孩子,孩子就住在校内。

但,4年之后,那位朋友紧张地打电话给这位妈妈,告知她的孩子在英国吸毒。

由于爸爸从来不管,妈妈就紧张的自己飞到英国去,在了解情况以后,第一时间把孩子带回来。

之后,为了让孩子继续读书,又把他送到吉隆坡2年,19岁的那一年,孩子做了比吸毒更糟糕的事情-贩毒。

妈妈以为孩子离开了英国,就解决了毒品的来源,可是她不知道孩子已经养成了吸毒的习惯,既然妈妈控制他的经济来源,他在没钱的情况下就跟朋友去贩毒,结果被警察抓到,关在戒毒所内2年。

有头有脸的人,当然不希望人家知道家里的这些事情,但是那位妈妈在告诉黄圆澄的时候,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


************* *************

自从21岁回到家乡以后,妈妈就帮他讨了一房媳妇,还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但他却在外面跟一个比他年长很多的女性生活在一起,不管妻女。

不管妈妈几次找到这个孩子,甚至先后安排他到自己和先生的公司上班,孩子仍然什么事都做不了,今年36岁却一事无成。

这名妈妈原本约了两个小时,后来却谈了六个小时,第二天又安排孩子跟他谈两个小时。

当黄圆澄把门打开,看到的是一个仪表堂堂、高大且从外表完全看不出来是个受伤的男人,一脸笑意地入内坐下,几句话之后就直接切入主题。

双方谈起了过去,男人说自己当然知道不该吸毒和贩毒,但无论如何这些都已成为过去,他现在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不存任何希望。

“我为了观察和学习生命,学了很多东西,包括观人术。虽然他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可能,但根据我对他的观察,我知道这个人将来可以有一番作为,可是他的能力被无形的锁绑住。他有个古老的阴霾,因此他的心无法振作。”

如今,那个男人什么事情都不能做,跟家人没有办法相处,在工作上也不能好好发挥,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就因为他母亲当年在修理他的时候,狠狠地跟他说:“你是个没有用的孩子,我怎么会生到像你这么笨的孩子,1250块去换1只冰淇淋!”

当时,所有难听的、批判的字眼全在一刹那从母亲的口中出来,只有如此才能让她的愤怒减退。

可是,她不知道,孩子幼小的心灵照单全收。

“他的妈妈讲什么,孩子就接什么,每一句话都听进去,每一句话都把他杀一次,她的孩子的心已经死了,他不认为自己将来是一个可以有作为的人。你知道我的心情是如何沉重吗?我看得太多了,本来可以有很好作为却施展不开。”




************* ************* *************

上述的分享告一段落,黄圆澄紧接着告诫为人父母者,倘若只懂得打骂孩子,以后就有得好受。

他强调,这并非危言耸听,也不是指孩子会对自己展开报复,而是孩子会将自己加在他身上的伤痕记忆不断往下传递。

“为何有些孩子小时候被爸爸暴力虐待,长大以后也会对他的孩子暴力对待?就是这个道理,他会将伤痕的记忆往下一代传递!”

关于这点,他又分享了一则真人真事∶

一个小女孩,爸爸经常打她的妈妈,妈妈经常在挨揍之后躲进她的房间,而她总是很无奈的听妈妈向她哭诉爸爸如何对她不好、如何暴力。

妈妈的委屈,女儿都看在眼里。

有一次,爸爸妈妈又吵起来,爸爸拿着刀追杀妈妈,妈妈再次躲进女儿房间,爸爸就在外面咆哮,女儿被吓得半死。

后来,爸爸破门而入,挥着刀要杀妈妈,妈妈跪着向爸爸求饶,这种记忆深深地烙在孩子心内。

这个女儿长大之后,成了监狱里暴力犯罪的辅导员。

她结了3次婚,3次的婚姻对象都对她施展强烈的家庭暴力。

“一个从小看到家里有暴力行为出现眼前的孩子,长大以后她也会嫁给一个对她有暴力的人,然后,她的职业是专门在监狱里辅导那些施展暴力的重刑犯。”

黄圆澄强调,一个人会选择什么职业并不是没有原因。

他重申,没有一件事情是偶然、没有原因的,背后肯定有一个很深的推动力在推动着,人不由自主,因为每个人的生命主人是自己的心灵。

“若你的心灵在受苦,你怎么可能有精彩的一生呢?所以,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要拒绝,拒绝的时候孩子感觉不被爱,一旦他感觉到自己不被爱,就会有很大的问题出现。”

(待续)




欢乐时光就是不断为亲子银行存进感情的最佳方式。

看到孩子长大,父母内心肯定是欣慰的,
若看到自己教育孩子的出色成果,内心也会激动不已。


陪孩子们参加活动,孩子忙,父母在一旁也忙呢!

孩子玩得不亦乐乎,父亲在一旁看得目不转睛,
什么游戏如此有吸引力呢?


小孩,最可爱、最天真无邪的群体。

“孩子7岁之前,不要给孩子压力、给孩子爱、
照顾孩子的安全、健康、不要拒绝孩子的要求,
以及尽量多陪孩子玩”
~黄圆澄~

2010年8月14日星期六

“做个英雄的父母”讲座会系列(四)

通过各种心理学去了解每个生命早期的过程会为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黄圆澄终于知道,孩子脸上为何从来不曾出现笑容。

原来,在心理学层面上来说,孩子的心灵在4个月大的时候,已经自我毁灭而亡。

“我的孩子在那个时候已经自我毁灭,这个世界有多少孩子,初生下来,家庭的变化让孩子的心灵完全失去了依靠,孩子的心也跟着死了。我见到太多了,我的心真是很痛。”




************* ************* *************

从美国回到台湾之后,他马上请求太太的协助,并找了一个时机将孩子再次带回4个月大时候,但孩子已经忘记所发生的事,只记得不晓得为了什么事被打。

经过他继续唤醒记忆之后,慢慢地,孩子的眼眶红了,他看机不可失就做了一个努力,孩子继而嚎啕大哭。

令他惊讶的是,当时孩子已11岁,但哭声又回到4个月大的状态里,而他又作了另外一个处理。

从4个月大到11岁之前,大孩子都没有笑容,经过那次处理之后,他开始有笑容,但时不时又在发作。

“我只要看他又发起脾气,然后脸色阴沉、心情不好时,就跟他说‘孩子,是不是又在痛了?’看到他静静的,我就走过去,静静地抱住他,再做一些处理,一再去疗愈他受伤的心,一再把他救活,所以我孩子今天长成我原先对他的期望。”

记得他在谈到“心”已死的时候,指出有很多人的心已死却本身不知,而凶手就是这些人本身的父母,因为父母的无知枷锁在孩子身上。

他说,当一个孩子带着祝福,带着爱来到一个家,却不被接纳的时候,由于没有价值感而成了生命极大的杀伤,尤其是感受到自己与父母之间有隔阂时,对孩子来说更是莫大的伤痛。

他指,现在的家庭,孩子子女众多,有些就送给人养,原因不外是自己经济条件不足却生了小孩,过后别无他法尔将孩子送到孤儿院或其他地方,又或者给其他人抚养。




************* ************* *************

黄圆澄分享了工作坊期间遇到的一名对象,那位妈妈因为无法生育,就领养了一个8岁的小男孩,也花了很多的精力在孩子身上,可是这孩子就是没办法跟她很亲近。

她非常伤脑筋,开始在考虑是否要继续收养那个孩子,因担心孩子将来不认她这个母亲。

他举例,一个信心不够、内向、孤僻、焦躁,无法跟人相处的大人,虽然有自己的家庭,可是没有办法跟太太谈心,就算有了孩子有了家,却经常在外面忙碌,就好像自由的单身男人,这种结果对孩子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

“孩子被遗弃、被疏离、不被爱、被抛开。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小孩,他一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他也会长大、会结婚、会交朋友、会创造事业,也会创造出很好的现象与局面,但是他的心就是不快乐。”

谈到这里,他再度问现场的父母,到底对孩子有什么期许,若是希望孩子长大后,一生的生命能够心智成熟、人格稳定、知道如何跟人相处、知道如何跟人分享、拥有快乐、幸福、成功的人生,千万不要像自己当初那种方式对待孩子。

他重申,教育的核心是在于呵护一颗孩子完整的心灵,当父母跟孩子做了一个拒绝的动作,或是打孩子一下,或是给孩子一个不好的讯息时,孩子就已经跟父母疏远。

黄圆澄鼓励为人父亲或即将为人父者,在孩子出生的时候,最好是在孩子的旁边,而他本身也在第二的孩子来到时,向医生坚持自己要在太太旁边,看着太太生产,然后抱过孩子。

“大孩子出世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医生问我要不要去看我太太,为太太加油时,我拒绝了,待在外边等,只剩下太太一个人在里面奋战。所以,第二个孩子来的时候,我的做法就不同了,那是另一个故事。”

紧接着,他继续道出,从孩子出生那刻开始到7岁之前,所有为人父母者都需要牢记6项重大原则,依序为不要给孩子压力、给孩子爱、照顾孩子的安全、健康、不要拒绝孩子的要求,以及尽量多陪孩子玩。




************* ************* *************

他指,许多父母在孩子3岁时就提前给学前教育,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点上面,给了孩子很多的指导。

但,父母不该给自己的孩子压力,尤其是3岁开始应该避免一直带着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一下子给他数学、一下子学语文、一下子又钢琴、一下子又美术。

当然,若孩子有兴趣的话,当然可以让他去。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为了玩儿来的,特别是孩子这个阶段!问问你自己,你是不是有时候也很想把什么事情统统丢掉,然后好好的在家睡个3天3夜,懒惰一下?”

他劝父母们在孩子7岁之前,不要给孩子压力。

换言之,父母不要从大人的角度、目前的社会经验、期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点上面而当下就给他最好的,然后希望孩子有大人般的心智,因为那绝不可能发生。

“你的孩子还小,记得不要给他压力,特别是3岁以上的孩子。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展现那方面的兴趣,你当然得去帮助他。”




************* ************* *************

黄圆澄表示,每个父母都会说“我当然会爱我的小孩啊!”,问题是,父母们到底知不知该怎么爱自己的小孩?只知道要给孩子爱,可是却未必明白如何给孩子自己的爱。

他提出3 个参考供为人父母者学习,其实也是非常基本的动作,即要经常用眼睛去看孩子、经常跟孩子讲话,另外就是经常抱自己的小孩。


************* *************

首先,他呼吁父母们常用眼睛去看孩子,无论在忙什么,父母的眼睛也要一直关注自己的孩子。

通过这点,父母们将会发现,不管孩子在做什么,只要他注意爸爸、妈妈在关注他的时候,孩子的心理面是安全的。

他指,美国的青年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人类共同的5大需求,首先是生存的需求,之后是安全的需求。因此,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是种爱的感觉,也是一种安全的保障。


************* *************

“经常跟你的孩子讲话,即使你的孩子还很小,还听不懂,你在喂孩子喝奶时,可以经常说出自己对孩子的感觉,经常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爱。”

关于这一点,他坦言许多父母会感到奇怪,一般上就是认为孩子还小,就算说了,孩子也不会懂自己的意思,况且自己也不愿意在孩子这么小就谈这些。

然而,黄圆澄强调,经常跟孩子讲,肯定会有作用,特别是孩子在摇篮里面的时候,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爱。

他称,类似“孩子,我爱你,我非常的高兴你来到我们家,我们家每个人都在欢迎、等待你的来临。今天你终于来了,我们等你很久了。我们相信你将来会长得很好、很快乐,爸爸很爱你,妈妈很爱你” 的话,无论父母要讲多少次,永远不嫌多。


************* *************

另外,谈到父母需要经常抱自己的小孩时,他再次指出,很多父母都说自己经常抱孩子,然而这大多数发生在孩子7岁之前,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仍然很可爱。

可是,当孩子已到达生命第三个阶段,即15岁以上,父母是否还真的会去抱他或她?

原本在父母在21岁之前需要持续不断去灌溉,但许多父母在孩子长大之后,因为孩子本身性格起了变化,身体起了变化,双方有了尴尬,母亲不敢抱儿子,父亲就不敢抱女儿。

“很多时候,人都觉得,啊,自己家人还来那一套?让我告诉你,你的孩子需要!不管他多大,我跟你保证,他就是需要!”




************* ************* *************

关于照顾孩子安全的原则,黄圆澄分享了自己所观察到现象,并以此带出了所谓照顾孩子安全的重心。

至于孩子的健康方面,他并未多加细说,我估计或许这一层与心灵的成长并无非常直接的关系。

他在台北住的地方有许多外国人,每天早上,他醒了之后都会到附近的公园,早上可以看到很多人做早操,而下午约4点多,太阳将下山之际,同样会有很多外国人带着孩子到公园。

下午的时候,他通常都会在公园内,并看到很有趣的一幕∶很多年轻的台湾父母因为没有时间带孩子,所以让女佣带孩子到公园,有的是妈妈带,无论孩子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也许是担心孩子跌倒。

但是,他也看到一些年轻的外国人,他们把孩子送到那个公园之后, 包着尿片、腿短短的、个子小小,大概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自己去找玩具,父母就在距离不远的地方找个地方坐下来,有的时候是双亲,有的时候只有一个人。

一个人的时候,就会看着孩子,若是双亲,彼此间就会交谈。

黄圆澄也注意到,父母亲在交谈的同时会看着孩子,至于孩子也有个非常可爱的动作,比如说玩好木马之后,孩子起来去寻找下一个玩具,其间就会转头看一下,若爸爸妈妈在哪个地方,就会很开心。

这种情形就这样持续着,孩子下个玩具玩完了,要再找新玩具时,又会回头看看父母在不在,总之,每次都回顾父母。

“孩子的心里要的是什么?他很恐惧、害怕,他需要安全感,安全感的最佳来源就是爱的灌溉,所谓照顾孩子的安全,就是说父母要注意到孩子的行动。”

(待续)




宗教和民间团体在推行促进亲子关系方面总是不遗余力,
筹划各式各样的活动,总是让人看到不少家庭温情的一面。


多抱抱孩子,就如黄圆澄所说,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拥抱。

“孩子,等等啊,爸爸帮你弄一弄。”

父亲们希望孩子并不是畏惧自己,
而是将自己当作心中的巨人。


孩子们完成了幼儿园的学习,日后将陆续经历小学、
中学,甚至大学生涯,但一切学习都只是进入社会大学的启蒙,
成绩并非一切,性格塑造最为重要。


教导子女们相亲相爱,也是父母的责任。

2010年8月13日星期五

“做个英雄的父母”讲座会系列(三)

一些人从小到大,家庭生活的生命经验给自己带来很多痛苦,这些都是来自父母,因为父母本身也受苦、无知,不知道如何去教导孩子。

换句话说,若父母本身的心灵是破碎的,就无法教导拥有完整心灵的孩子。

“若父母真的关心孩子的教育核心,就先得向生命学习,才能呵护孩子的心灵,否则就无法适时帮助自己的孩子。只要父母仔细观察孩子的生命变化和生命需求,就自然会懂得怎么做。”




************* ************* *************

黄圆澄提出了一个真相,父母基本上很少花注意力在孩子的生命变化上,一般上只是被动性的。

简单的说是,孩子需要什么,父母就帮助什么,包括孩子遇到困难,父母就用技巧性的方式解决其困难,而父母能够理解、能够做到的顶多也只到这个阶段。

“我要呼吁天底下所有父母,你们要注意孩子的变化,用心关注孩子的需求和身心的变化。只有去关心孩子,才能看到问题,答案才能很自然地出来。”

他将自己过去从心理学角度整理出来的个人意见与父母们分享,并将一个生命的养成教育分成3个阶段,依序从受孕开始到7岁、8岁到14岁、15岁到21岁。

他在讲座会上,主要是分享生命的第一阶段(0岁到7岁)。

然而,他郑重地告诉为人父母者,若真的期望孩子将来有成就,那么孩子的辅导和协助工程,至少得进行到孩子21岁。

他指,许多父母对此有所疑问,认为不可能教导孩子到21岁,因为孩子在十几岁就会懂事,可惜这种想法只源自父母本身的误会和无知。

针对这种想法,他反问父母,若自己不工作就没有钱赚,难道孩子没有学习,长大就自然会懂很多问题,甚至有能力在不受伤的情况下,处理所有问题和困难?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今天的环境,很多孩子在15岁后离开父母庇护之下,离开家庭和父母眼睛能照顾的范围,到外地或国外读书。倘若这发生在孩子14岁到16岁之间,我可以告诉父母们,每次暑假回来,你会发现自己慢慢的没有办法教导孩子了。”

他重申,学校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已经明示,教育英才是生命浩大的工程,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才会成长,并非许多父母想象中“孩子长大后就成熟了,自然会懂了”。




************* ************* *************

他强调,年轻的一代必须要对此有所认知。

他称,过去为人父母的有很多时候无法把下一代教好,完全是来自于对生命的无知,也不知道孩子在出世之后,自己从此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在孩子身上。

“我要劝所有年轻朋友和已结婚但未有小孩的朋友们,在进入婚姻关系之后,你们可以享受两性之间的亲密关系。但,只有在你们已经准备要当人家的爸爸妈妈、准备好要带你的孩子并教导他将来真正成才,到时才受孕吧!”

他再三提醒未有小孩的夫妻们,若还未做好迎接孩子的准备,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一时的两情相悦或一时的草率而受孕并让孩子来到人间。

至于已做好迎接孩子准备的夫妻,同样会知道一件事,就是通过祷告来帮助自己在受孕后诞下非常棒的孩子。

“为什么?因为你是以真诚纯正的心去祈求,不管理解不理解、不管相信不相信,这个虚空有很多我们眼睛和头脑不能理解的神秘能量。一个生命的诞生来到了你的家庭,就是一种不可思议关系的到来。你是希望他随随便便的来,还是选择最好的来到你的家里?”

他相信,父母们对“生孩子得祷告的说法”抱有疑惑,因此特地举出中国古代,年纪很大却膝下无小孩的人,为了有下一代而斋戒沐浴、焚香祷告、拜天礼佛,在家里祈求上苍赐予麟儿。

不可思议的是,往往这样到来的孩子就是品质最好的孩子,真的能够光宗耀祖的孩子。




************* ************* *************

谈到自己辅导的无数个案,往往经济还不稳定或者心里还没准备好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孩子,父母会因为自己投射的关系而对孩子有很多期待,至于他本身就是属于后者。

黄圆澄坦言,自己在27岁结婚后,孩子意外的就这么来了,而自己在获悉太太有孕的时候,虽然满心欢喜,但始终还没准备好迎接小生命的到来。

换句话说,他是在还没准备好的情况之下,太太就受孕。

因此,孩子在肚中的时候,他就开始投射了很多期待在孩子身上,也就是把自己的期望放在孩子的未来,包括孩子的仪表在内。

由于自己的鼻子长得不够高,他希望儿子将来有高挺的鼻梁,听说天庭饱满代表着有福报和智慧,就希望孩子天庭饱满,又听人说孩子若方面大耳则将来很有福相。

就这样,他四处“听说”而后将这一切全部投射在即将出世的孩子身上。

因此,当头发短短稀疏且扁鼻子的孩子从产房被抱出来时,他皱着眉头,看了看孩子,连伸手去抱的动力都没有。

“每个生命来到一个家,就是为家里带来祝福,孩子将自己的爱和福分带来,希望与家人一起分享,希望自己被家里的人接纳。可是,我的孩子从他来的那一刻开始,他的父亲已经不接纳他了。就这么一个小动作,我的孩子完了。”

直到今日,每当他回忆这件事情,就会万分难过。


************* *************

“回到家里之后,我很少去抱这个小孩,我是如此的无知,无知到这个情况,因为孩子的长相不好,不符合我心里面的期待,所以我就不去跟他亲近,让他的妈妈为他整理一切。”

4个月之后,有天晚上发生了一件事情。

当时,黄圆澄在银行工作,因为工作很累就在晚上大约8、9点上床休息,但孩子不知为何在晚上约11点就开始哭,将他吵醒。

他帮孩子换尿片,给孩子奶瓶,但孩子还是哭个不停,令他心烦气躁,从摇椅上把孩子抓起来,就像抓玩具那样抓他的一双小手,从楼上抱到楼下,打孩子的小屁股(不是很用力,只是婴儿),骂道∶“你哭什么,你不睡觉你哭什么!”

孩子继续哭,越哭越大声,终于惊醒了太太,后者从楼上跑下,冲他问了一句∶“你在干什么!”而后把孩子抢走。

至于他本身,看到太太来了,就以为没有关系了,继续回房睡觉。

过了一个礼拜,他在当值的时候,晚上8点左右接到太太的电话,原来孩子不知什么原因已哭了将近半个小时,医生看了说没事,但孩子就是哭个不停。

孩子凄惨、辛苦又吓人的哭声令太太六神无主,只好致电催他回家一趟。

当黄圆澄回到家时,孩子已哭了将近40分钟,夫妇俩马上带他到其他医生处,又怀疑他长牙而送到牙医那里,甚至还连续看了几个收惊的师父,而孩子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哭泣。

再度回到了家,公公、婆婆、姐姐都来了,孩子还是继续哭,而且情形骇人。

哭的时候,孩子的两只小手从外往胸前抓,两只小脚从外往里推,把肚子鼓得大大的,然后发出那种很凄厉的哭声。

大概晚上11点左右(差不多4小时),孩子才精疲力竭自己停下来,然后昏昏睡去。


************* *************

在小学六年级毕业时所拍的毕业照,黄圆澄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容貌,连自己都认不出样子,而且从小开始就不喜欢照相,非常讨厌自己。

十几岁的时候,读初中的他每次听到台湾流行的抒情歌,就觉得每一首歌都在唱自己的心声,自己跟任何一首歌都起共鸣。

“那次的事情之后,接下来,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就是苦瓜脸,跟我小时候一模一样。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他也是继续求学,不开心、不快乐。紧接着,我的小孩子来了,我那个时候还是不懂,但因为有了第一个孩子的经验,基本上还是比较好一点。”

他主要还是谈论着自己大孩子,并形容大孩子如今的变化就是自己年轻时候对他的期待,小时的他没那个样子,但如今却完全是出世之前,自己对他的期待。

当然,大孩子如今长得一表人才、虎背熊腰、非常英挺且迷女孩,这中间有个过程。

1992年,黄圆澄作了很多的学习,在美国修心理学的时候, 他探索人类行为背后的推动力,同时也修儿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尝试了解每个生命早期的过程会为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就这样,他了解到大孩子其实在4个月大的时候已经死亡,从孩子在心理学的层面上来说,孩子的心在当时死了。

虽然婴儿不会上吊、不会喝农药、不会跳河,甚至不会跳楼,但是却用强烈的方式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亦即所谓的自我毁灭。

(待续)




孩子始终是个宝贝,若不是自己缺乏经验,
没有父母会可以去伤害孩子的心灵。


这种温馨的活动,就是加强亲子关系的重要管道。

日常工作繁忙父母会愿意花时间陪孩子,就是因为真得很爱孩子,
不让孩子对自己产生疏离感。


父亲们严厉的管教方式已逐渐被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渗有“伙伴感觉”的方式,让孩子更亲近自己。


看准孩子心理,许多活动顺应趋势而频频出现,
父母们也乐得陪孩子一起制造回忆。


“妈妈,我爱你”,被两个孩子围抱着,
瞧这位妈妈笑得多欣慰。


摇来摆去的舞步,孩子动作并不整齐,
但是此时的他们在父母眼内就是闪亮的一颗星。

2010年8月12日星期四

“做个英雄的父母”讲座会系列(二)

“走到外面,翻开任何一块土地,试试看有哪个地方是种子种不下去的?没有,连沙漠都有地方可以长出东西来,何况是一片土地?经过一番努力,一定有一颗种子可以在任何一寸地长上来!”

黄圆澄表示,自己为了学习及了解生命,就学了命理学,也因此发现上天给每个人的恩惠,就好比给花一样,有许多花都在春、夏两季盛开,有些是在秋季天,有的却是在冬季。

他所强调的是,就算是寒天冻地以下,仍然有植物可以生长。




************* ************* *************

他认为,父母们需要了解、需要自己去看看孩子到底是属于春天、夏天、秋天,抑或是冬天的花,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眼前的表现、目前的状况让自己担心和不满,就放弃孩子,甚至从心里拒绝自己的孩子。

“上天给他或她一个机会,时间还没到就开不出来,家长们都知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孩子仍然处于一个阶段,还没有成长,就算功课不好,然而家长真的就那么重视功课吗?我在求学时代有些科目非常弱,到现在对这些科目还是一筹莫展,因为这根本不是我的专长。知道我的意思吗?”

他自认,自己现在走在上天所赐予的丰富礼物、赋予的使命上,而且发展得很好。

他更希望,家长们能够明白,自己的孩子就是宝贝,只要不去伤害孩子的心,也不要将孩子的心绑死,孩子自然会长成父母所期待的面貌。

“你去呵护、爱孩子,时间到了孩子自然会绽放给你看!功课如何,那只是孩子人生一个短暂的过程罢了,会读书的孩子,会自己很认真读书,不必你教,自己也会很认真。”

黄圆澄以自己的孩子为例,指出本身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自己从来没在他们的功课上给予压力,时间到了孩子就会去读书,功课也算中等。

但,孩子们在其他各方面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令他非常满意,也感谢上天赐予的两个孩子。

他期望父母们能够认真回想,自己是否曾经伤害孩子的心,若伤害已造成则需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否则原本可能登上高峰,甚至有好作为的孩子,却因为心灵受伤害而影响其发展,只登上了生命高峰的一半。

为了让父母们进一步了解本身对孩子心灵所造成伤害,究竟会引发出什么样的后果,黄圆澄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经历,也强调了呵护孩子完整心灵的重要性。




************* ************* *************

黄圆澄指出,只要是在生命中发生过的点滴,都会不断累积,因为人每天都有新的遭遇和事情去处理,就这样一件一件往上叠,叠得像公文山一样高。

他曾在新加坡待过一年,期间也因为心灵辅导课程而有机会与很多大人接触。

他发现,尽管他们的人生经营得很好且工作顺利,内心却是痛苦的,也从辅导的经验里发现到他们生命的障碍和心灵的苦楚。

他自认很少看到一个人是从内心笑出来,基本上都只是一种比较礼貌性的笑容,而真的能够从内心笑出来的人,必须是内心的伤痛已得到很好的抚慰,或在过去记忆深处的痛苦已经得到疗医。

他说,人的身体生病了,就懂得找医生治疗,但没有人在心灵生病的时候找医生,因为根本就不晓得到哪里去找心灵医生,也不懂得该如何来治疗自己的心理创伤。

“你的生命曾发生过的痛苦,比如说,大人们在青春期的时候,曾经谈过亲密关系的恋爱,在受伤的当时是否感觉很痛苦?你的人生痛不欲生,因为我有这种经验,那个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清楚感觉到自己的痛苦。”

他续称,失去女友的痛苦,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再有感觉。

可是,事隔几年后,当有人旧事重提时,他的脑海马上浮现自己被抛弃的时刻,然后就再次堕入回忆的痛苦深渊中,恍若被挤压在底下的公文重新被找到、被抽出来重翻。

“很多人都说,时间可以治疗一切,等时间久了,你就惯了。但是,真相是什么?我告诉大家,只要是在你的人生中所发生过的点点滴滴,没有一件事情会成为过去!”




************* ************* *************

通过学习,黄圆澄知道了一件真相,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心不曾受过伤,至于伤到底从何处来,就成了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结果,从以往的辅导经验、修心理学的过程和灵修的过程中,他发现心灵创伤的来源,竟然是每一个生命早期,亦即原生家庭的生命经验。

换句话说,就是来自每个人小时的经验。

“我在工作坊处理了很多成人心灵世界的问题,不管任何的问题,到最后都指向那个方向。我有了感叹,有没有机会可以帮上什么忙?除了为大人们的心灵创伤做个安抚之外,对于还在成长、还有机会帮忙的那些孩子们,我能做什么?”

他一直以来都以成人为辅导对象,直到2006年在汶莱的工作坊之后,出席者请求他帮忙教导自己难以管教的孩子。

起初,他因为本身没有辅导孩子的经验而拒绝了对方要求,后来双方在讨论之后, 他决定尝试展开青少年工作坊。

他跟数百名的同学相处2、3天,在过程中对孩子的心灵和需要有更进一步的寻求机会,至于关注的对象年龄也越来越小,直到他发现13 岁、14岁。。。20岁,甚至21岁的孩子们,心灵皆已受伤。

“因此,我有一种心情,我该如何去帮助那些更小的孩子?更小的孩子听不懂我说的话,谁可以帮助这些孩子呢?后来,我终于知道了答案,就是所有的父母!”




************* ************* *************

谈到这里,他随之说明自己为讲座会起了“做个英雄的父母”这个主题,为的就是就是借用“英雄”这两个字,将教导一个孩子成才的重责大人交给天底下所有为人父母者手上。

他希望父母们牢牢记住,不要以为供给孩子吃、穿,送孩子去学校,就能保证孩子没有问题、平安一生。

他提醒父母们,孩子是自己的,对孩子期望最大的人也是自己,对孩子责无旁贷的也是自己。

“孩子的将来是造福社会或作奸犯科,全都由父母自己一手造成。孩子很多的问题都来自于父母的无知,包括我在内,同样无知。我是透过我生命惨痛的教育学习的,我的孩子被我伤得很重。”

黄圆澄重申,自己借“英雄”两个字,只是想告诉父母们,一个生命的成长教育,并不是长大之后送到学校教一些语文、音乐等,就足够。

他不否认,学校教育是每个生命教育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环,是孩子将来社会教育的一个启蒙,也是孩子走出家庭后,一个探索的开始。

尽管如此,他提醒父母们不可忽略一个重要细节,不该只是想着把孩子的教育交给学校,只等到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才紧张地跑到辅导师那里求助。




************* ************* *************

他称,尽管总是将教育挂在嘴边,但作为父母,到底想教孩子什么?

父母会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情,父亲会认为自己忙着挣钱,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情,但这全都不对,因为教育的核心并非学校推行的教育。

“若不是学校推行的教育,那么教育的核心到底在哪里?根据我多年心理辅导的经验,我可以很诚恳地说,真正的教育核心,是在于呵护孩子一颗完整的心灵。现场的大人,包括我在内,我们的心都是破碎的。”

黄圆澄坦言,从小到大,家庭生活的生命经验给自己带来很多痛苦,这些都是来自父母。

至于父母为什么不给自己好的,只给这些痛苦的经验,就因为他们本身也受苦、无知,也不知道如何去教导孩子,况且没有任何一间学校是教父母们如何教育孩子。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没有钱,你怎么给你的孩子钱呢?假如这句话成立,如果你的心灵是破碎的,你怎么去教导拥有完整心灵的孩子呢?假如心灵教育真是我们所理解的如此重要,我们就得看看自己过去是如何教导?我们该给孩子什么东西帮助他的成长?”

他重申,若父母真的关心孩子的教育核心,就得先向生命学习,才能呵护孩子的心灵。

否则,在不了解生命是怎么一回事的情况下,父母无法了解如何在适当的时候帮助自己的孩子。

据他所言,学习生命其实很简单,父母们看起来是要教导孩子,但其实孩子就是父母的老师,只要父母仔细观察孩子的生命变化和生命需求,就自然会懂。

(待续)




孩子到学校学习,为的是掌握将来可以在人生中探索的基本条件,
而非父母用来“较量”的工具,否则就会忽略孩子其他的长处。


这个阶段的小孩,最会向父母撒娇呢!

年轻一代的父母,多数都会陪伴子女参与活动。

父亲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只是“黑脸”,
如今许多为人父者都卸下严肃、
紧绷的表情,让孩子多感受到自己的爱。


每隔一段时间带孩子到娱乐场所转一转,
成为加强亲子关系的技巧之一。


看着讲座会的人潮,就知道许多父母对于管教孩子一事,
感到一筹莫展,才会积极通过与亲子关系有关的活动来学习。

2010年8月11日星期三

“做个英雄的父母”讲座会系列(一)

时代进步,社会也不断进步,许多人因学有所成而四处谋高就,许多的年轻家长都事业有成且受高等教育。

可惜,许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幅度却在声声进步的声浪中越来越大,亲子关系也越走越远。

或许你我并未察觉,有时候,就算是与家人处在同一个空间,彼此的沟通几乎等于零,包括当时大家都做着相同的事情。

就拿观赏电视节目来说,一般上都是你看你的,我看我的,迟到的那个最好别发问,免得被围着炮轰扰人兴致。

家长与子女之间的谈话,几乎都绕着子女的功课、在学校的表现、学术成绩等沉重的话题打转,对子女的一个拥抱、一个抚摸的动作却越来越少。

原因是什么?孩子大了就懂事了?孩子应该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起码该知道父母最期待他们的学习成绩高人一等,让自己在其他家长面前趾高气扬一番?

日子久了,家长对子女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子女因为害怕父母责备,开始选择性地告诉父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物。

遗憾的是,在父母尚未来得及察觉之前,许多为人子女的已经开始在身边筑立起一座厚墙,逐渐封闭自己的心,抗拒及反叛心理随着年龄越大而越见明显。




************* ************* *************

我曾出席过一场讲座会,来自台湾的黄圆澄不只分享了如何守护及呵护孩子的心灵,还现场分享了自己和长子的经历,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在结束讲座会之前,他说了一段发生在中国的真人真事,令我深为震撼,至今每当回忆起故事中的母亲角色,依然被强烈地牵引着思绪。

故事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地点是在中国山西省的平遥,而主人翁是一位当年只有15、16岁,头脑稍嫌不够机灵的女孩。

女孩因为本身的学习成绩不好,毕业之后就没有再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抱着赚钱补贴家用的想法,女孩走入了社会。

可惜,她的天分不够,加上不够聪明,在工作上总是碰钉子,最长的工作期也不超过6个月,都以遭解雇收场,就这样过了整整5、6 年的时间。

“她找什么样的工作?她到学校当代课老师,在讲台上看看书本讲不出话来,第二天就不必再报到。她去应征商场收银员,结果经常算错帐,善心的老板可怜她,就把她调往管理上、下柜的商品,可是她仍然经常点错数目,所以不到两个星期,老板就请她走路了。”

女孩接着应征车衣厂女工,2、3个星期后遭解雇,后来又当了会计,处理最简单的计算,却因为字体不够工整,短短时间又走人。


************* *************

漫长的5、6年里,女孩尝试了很多的工作,全都在短短时间内被老板解雇,很长的时间都是闲在家里。

21岁了,她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不断面对挫折和失败,为何还能活着?因为她的生命中有个贵人,就是她的妈妈。

每当女儿被辞退,怀着沮丧、难过的心情回到家时,妈妈跟她说∶“女儿,不要难过,我们再找找看吧!没关系,这个工作不适合你,妈妈相信一定有适合你的工作。”

每一次,女儿总是在妈妈的温柔暖语下擦干眼泪,过一段时间再出去寻找。

有时候,她实在找不到工作,妈妈就会跟她说∶“没关系,女儿,在家里休息一阵子吧!把你心情养好了,再出去找,可能就会找到了。”

的确,她后来又有了工作,不久又被辞退回家,妈妈又是那句话给她。

21岁那年,女孩在家里百般无聊,刚好社区里能学习手语,当时没有人要去,她却因为自己最闲空而去了,学完手语之后又去应征工作,但还是找不到好的工作。

不久,从北京来了两批人,要参观地方上的残障学校,校内的两位老师都派出去招呼他们。

但,另外一批官员却突然莅临,当中还有高官,但校内已经没多余的老师可以派上用场,因此就有人想起了请女孩帮忙。

亭亭玉立,21岁的女孩只用手语,就将一份工作做好了。

客人回去之后,给学校当局留下了一个印象,校方就打算聘请女孩到校当手语老师,女孩兴高采烈地将好消息向妈妈报告,之后就在残障学校待下来,一晃眼就过了5年。


************* *************

这时候,改革开放已在中国南方如火如荼兴起,深圳这个城市也一直在蓬勃发展。

有一天,这孩子回去向妈妈说∶“妈妈,我发现我所接触的这些残障人士,他们都需要一些工具,可是咱们这个地方好像很少残障人士可以使用的工具来帮助他们。我听说现在广州有很多外国的商人进来,您去跟银行借钱,我们去买回来再卖给他们,你看好不好?”

妈妈想想,似乎也有道理,就到银行借了点钱,再跟亲友借点钱,母女俩人就带着有限的银两,坐火车到中国广州的南方。

她们住在火车站旁的小旅馆,花了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找到了一家外商,双方谈好器材的价钱并把钱交给人家之后,两人再坐了2、3天的火车回家。

一个星期后,器材终于送到。

女孩拿到器材之后,高兴地到学校去,只用两个星期时间就卖光。

从年轻开始至今26岁,这是她十多年以来所赚到的第一桶金,不禁信心大增。女孩这时比较有社会历练和经验了,接触的人也多了,工作的机会磨练了她。

女孩又向妈妈说∶“妈妈,我看这个生意真的可以做,还有很多其他残障的朋友,他们需要的器材是我们这里缺乏的。他们看到我卖的器材,就向我打听。我们问问广州的那家外商,看看他要不要我们来当他山西省的总代理,说不定可以噢!”

妈妈同意了,女孩就写信,刚好那公司老板正想扩张内地省份的市场,双方马上就谈好条件。

第二批的货是50%的现金从银行汇过去,不久之后货果然送到了。

经过了几轮的转动之后,那位老板看着女孩用心经营、卖他的产品,因此不断地将成本降低,降到她只要付3成现金,他就愿意把产品寄过来给她。


************* *************

经过了5年,已经31、32岁的她在山西省拥有5间分店。

过了不久,北京有人特地前往当地找她,问她∶“你愿不愿意发起成立另外一家残障学校?你的人脉不错,我们投资你,你找人来帮忙管理,另外我们再找校长。”就这样,她又成了一家残障学校的董事。

40岁那年,她已经挣得1千万人民币的财富。

在那一年,她为妈妈庆祝生日,在妈妈切完蛋糕之后将她拉到房间里,问道∶“妈妈,女儿多年来一直有一件事情不清楚,我们家的经济改善了,但女儿心中一直有个疑惑想问您。”

她随着问道∶“记得我年轻时,头脑不好,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工作,您都一直不放弃我。每一次当我被人辞退了,您一直呵护我、鼓励我,叫我耐着心继续找,还说一定会有一份工作。为什么?我当时这么笨,您怎么会对我有这么大的信心呢?为什么您不会放弃我呢?”

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温柔暖语∶“女儿啊,是这样子的,妈妈不是每天在田里面忙吗?妈妈发现一个道理,一块地,总有一颗种子可以种下来。如果这块地不能种小麦,我们种荞麦。如果荞麦种不好,可能是瓜果的土质,我们就种瓜果类的。若瓜果不能种,我们就种叶菜类的。倘若叶菜类还是不能种,我们就种蕹菜,蕹菜是杂生的,很容易长大的。”

妈妈又接着说∶“就算连蕹菜也不能种,我们就种草(中国北方冬天很冷,有些草很嫩,割下来后塞进四方角的棉布,当作枕头非常柔软,跟棉花一样非常好睡。也有人将这些草塞进袜子内,放进鞋子暖脚),一块地总有一颗种子可以种的。”

故事的主人翁泪流不止。




************* ************* *************

第一次看到上述文章,黄圆澄激动得整个身体在颤抖,非常赞叹和佩服故事中那位妈妈的智慧。

“妈妈这个智慧不是人家教给她的,而是她跟大地学习的!各位父母,你走到外面,翻开任何一块土地,试试看有哪个地方是种子种不下去的?连沙漠都有地方可以长出东西来,何况是一片土地?经过一番努力,一定有一颗种子可以在任何一寸地长上来!”

他希望家长们能够了解自己分享上述故事的用意,也要求父母们扪心自问,是否真得很爱自己的孩子,倘若答案是“真的”,就该看看孩子最近的表现,包括是否曾经让自己很失望。

“你是否对你这个孩子很不中意,因为他长得不好?因为他不够聪明?因为他有残缺?因为他很笨?因为他脾气很坏?然后因为各种不同的理由,你不喜欢他、讨厌他?你是否觉得他没用,将来一样没用,自己生错了孩子,应该把他放弃掉?学学这个妈妈吧!”

(待续)




让孩子学习本身感兴趣的活动,不但事半功倍,
还能让他们通过各种健康的管道展现才华,
加强自己的信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世界会陆续出现变化,
最初的社交和沟通能力完全来自父母的教育技巧。


一些孩子上台就能轻松地介绍自己,父母只要多注意,
就大概知道孩子的个性,协助他成长。


陪伴孩子参加活动,也是当今父母的责任之一。

孩子不会,妈妈就细心示范,让孩子边看边学。

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自我已处于持续的成长中,
也开始展现各方面的兴趣和特性。


黄圆澄主讲“做个英雄的父母”,
提醒天下父母亲们,
培养出真正成才的孩子,
是一项任重道远且浩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