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圆澄分享了一个由日本心理学家所做的调查报告,就是孩子介于5岁到10岁之间的妈妈,究竟在一天当中曾经给过孩子多少次的拒绝信息。
结果,调查数据显示,一个日本的年轻妈妈一天给孩子拒绝的信息,最少200个,最多800个!
************* ************* *************
至于是否真得这么多?答案却是绝对的。
其实,不只是NO,连一个动作也算,因为孩子接受的是父母的所有展现,父母的一个瞪眼、一声“咳嗯”,都是拒绝的表现。
黄圆澄再次以另一件真人真事来说明拒绝的信息对孩子所造成的影响。
“一对年老的夫妇在讲座会之后告诉我,他们的女儿从纽西兰回国后,就在吉隆坡工作。虽然已经20多岁,却每件事情都得问母亲。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女儿会这个样子,连买东西等芝麻小事都打电话征求母亲的允许和意见。”
他说,这个现象明显地告诉喜欢拒绝孩子的父母们,这位妈妈就是当初给孩子太多拒绝的讯号,导致孩子无法作自己生命的主人,对自己失去信心,可见女孩当初是何等的不被重视。
他重申,孩子在7岁之内还很小,只会要求冰淇淋、玩具,这一切都值不了多少钱,父母应该尽量满足。
当孩子得到这些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是被接纳、有价值、被重视,孩子就是以如此简单的逻辑来看待自己带给家人的感觉。
“很多父母听我这样讲,可能会害怕。这还得了?如果每件事情都满足他,那孩子长大后怎么办?但,有这种想法的父母们忘了一件事,孩子只有几岁大,根本听不懂道理。”
他表示,当孩子稍为大一些,或许在进入第二或者第三阶段,懂得要求一台手机或者电脑,甚至其他较高价的东西且不懂珍惜、过度需索的时候,届时父母就可教导孩子。
************* ************* *************
为何这种时候他会听?因为父母在之前就给了他很多东西,满足了他心情的需要。
当然,孩子会在开始被拒绝之后感到不习惯,父母得用柔软的语言告诉孩子理由,如∶
“孩子,爸爸或妈妈为何会拒绝你这个要求?你还记得以前不管你要什么,爸爸或妈妈都满足你吗?你现在要求的这个东西,咱们家目前的经济负担有些困难,因为你不久前才买一只手机,现在要换手机,是因为你没有去珍惜它,所以坏了。你可知道,我们家教要多一份开销?但是,爸爸或妈妈答应你,以后买给你,只是你能等待一段时间吗?”
他说明,所谓满足孩子的要求并非需索无度的满足孩子,事实上孩子年龄太小,听不懂道理。
但,孩子进入第二个阶段以后,父母可以跟他讲道理,可以拒绝他,但要记住的是,任何的拒绝都要让孩子欢喜接受。
他强调,父母得用自己的心跟孩子沟通,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难处,让孩子明白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还有让孩子明白家里的处境。
黄圆澄续称,孩子需索无度是因为不了解情况,父母不可瞒着孩子,应该让孩子知道真相,不然孩子会有错觉。
“父母得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家里的一分子,虽然年纪小,但他可以分享家里的好东西,也必须承担家里没办法做到的事情,他不能为所欲为,这才是真正在呵护他的心。”
他解释,当父母完整地把事情告诉孩子之后,对孩子来讲,父母不是在拒绝他,而是让他了解家里的困难,父母是爱着他的。
孩子会知道,只要父母做得到,就会满足他的要求。
换句话说,虽然需要失落了,但是孩子的心不会受伤。
************* ************* *************
陪孩子玩耍,应该是目前社会年轻父母较普遍的动作,以此加强亲子之间的关系。
但,父母陪孩子玩其实还有更深层的意义,所以若孩子是男的,爸爸就绝对不可缺席,若是女的,则妈妈不可缺席。
“7岁以前,孩子很瘦小,需要英雄、安全感和偶像。爸爸在陪孩子玩的同时,可以给予孩子很多教导,甚至做一些冒险,或者做一些可以成为孩子人格慢慢长大之后一个学习的目标或对象,如爸爸的坚强和遇到困难所坚持的勇气,都可在陪孩子玩的过程,示范给孩子看,从中教导孩子。”
黄圆澄指,孩子在3岁以后,自我就会开始成长,这个阶段是生命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创造力开始发展的阶段。
父母在这个阶段陪孩子玩,就可以用大人的心智来观察孩子的喜好,顺着孩子的兴趣所在,进一步引导他的方向。
他根据本身的学习,发现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天都给他至少一份礼物,父母身上有天赋的礼物,孩子身上同样也有天赋的礼物,问题是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没发现自己的天赋礼物是什么。
“上天送给每个人的可能礼物不止一项,通常人们都在还未知道自己的天赋之前,就开始摸索,于是在进入社会之后,一下子尝试往这个方向发展,一下子又尝试往另一个方向发展。”
************* *************
他举例,有个人因为家里很辛苦,就想着赚钱,由于缺乏财力,就尝试去做业务。
这个人很内向、做事善于分析,虽然和朋友相处的并不是很好,却非常冷静。
可惜,他偏偏是做业务的工作,要到外边跟人接触,但外面的训练师会跟这个人说“没有关系,只要你有心,你就可以学习、训练,不懂得会变懂。”
“到底会懂吗?会,可是这个叫做事倍功半,花了很多时间,想去改变自己内向、害羞、不敢跟人接触的这个部分的障碍,然后去参加一些所谓自我激励的课程,兴奋几天之后又打回原形,之后自己的业务还是做得不好。”
黄圆澄想点出的是,这个人已经走错路。
若这个人选择的是在办公室里,可以静下来的工作,就一定会做得非常出色。
有鉴于此,他认为,孩子不明白自己的天赋,父母可以帮孩子的忙。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父母跟他或她玩的时候发现其主动、乐观、积极、不怕困难、敢去接触人的特性,就知道这个孩子将来可以做什么。
他说明,自己没有批评幼教(今天让孩子学这个,明天又让孩子学另一个)不好的意思,只是希望父母可以了解,孩子要学些什么,不需要父母帮忙做决定,要由孩子自己选择。
“为什么能够做到陪孩子玩?因为你爱你的孩子,因为你关心你的孩子,所以你愿意花时间跟他一起玩,看着孩子的状态。当父母能看见孩子的状态时,就能够去帮助孩子。”
************* ************* *************
为人父母不容易,教育子女也不是简单的工程。
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指导及了解,都是呵护子女心灵、塑造子女品行及价值观的要素。
先与大家分享一段有趣的对话,我曾听过一名年轻妈妈向其年迈母亲抱怨孩子们难管教。
原以为隔几年生育一个孩子会让自己轻松许多,谁知到现在大儿子处于叛逆期,港商小学的女儿偏偏大小姐脾气又爱顶嘴,原本以为凑了个“好”字,谁知一男一女几乎每天都默契十足地对自己“顶心顶肺”。
老母亲悠闲地答了女儿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当然啦,不然你一位母亲好当?当初你们不也一个样?养育你们也是让我费尽心力。还有,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祝福和恩典,不要整天埋怨,否则那一天被老天收回去,你就算哭死也没用了!”
很简单的答案,但这句话,我到今天都清楚记得。
虽然是偶然在校园听到的对白,却令我对上一代人的智慧,重新有了不同的想法。
老母亲就如同我们平时所说的“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她凭着本身的经验及环境的磨练,了解生育子女的责任决不简单,反而打扮时髦的女儿只有一男一女,就被“整”得苦不堪言。
也许,这也怪不了那位年轻的妈妈,在目前的社会,许多父母都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主,话题总是围绕着校园和功课。
这已经成了一种风气,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出色,自家的孩子就得同样出色,甚至表现更佳。
************* *************
一位被派往沙巴州老师的友人曾在诗巫担任多年的临教,在学校被分配到最多所谓“歹仔歹女”的班级。
后来,他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才慢慢了解为何这群学生会如此野蛮,背后的原因竟然源自父母的枷锁。
还记得他在我面前大数许多父母的不是,为了能够趾高气扬地在其他家长面前展示胜利的微笑,许多家长本身早期的学习成绩差强人意,却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将孩子逼迫得毫无喘气的空隙。
“这些孩子整天被无形的枷锁牢牢地绑着,父母的脸面简直比千斤石还重,自己只能猛吞闷气。当心中的闷气无处发泄时,只好选择在其他场所宣泄,包括在上课时捣蛋、欺负同学等,甚至女学生命令男学生买香烟等等。”
当然,由于在家中的“乖孩子”形像早已深入家长的意识,他们自然不相信子女在外的德行会令自己蒙羞,也因此在事情发生之后,总是到学校“兴师问罪”。
一旦校方提供了证据,接下来所爆发的就是亲子战争,亲子双方不断起冲突。
到底谁是谁非?家长怒吼责怪子女不理解为人父母的辛劳,倒不如生个叉烧还能吃;子女喊冤高呼不屑一直收昂贵礼物,只稀罕父母多一点的关怀。
带着祝福来到人间,自出世到学会叫人,最先叫的就是“爸爸、妈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并非只是单纯的血浓于水,还包含了世间最伟大的情感-爱。
父母渴望子女敬爱自己,子女也渴望父母关爱自己,并非只以学习成绩来决定自己该比其他兄弟姐妹多得或少得一份疼爱。
可惜,在凡事讲求“表现”的现实中,这种情况早已司空见惯。
社会迅速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甚至世界的距离和空间被缩小的同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逐渐疏离、亲子关系的越走越远,有子孙的老年人频频被送往养老院的个案有增无减,成为现实中莫大的讽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