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8日星期日

“饮食”开枝散叶录(二):槟城顺利号,让你重新爱上菜粿


剪报(联合日报副刊)



许多人喜欢吃菜粿,老实说,我也曾对这种小吃青睐有加,几乎每晚都会光顾夜市小贩,买些当宵夜。

后来,不知怎地总是买到皮特别厚的菜粿,吃在口里总感觉在吞着浆糊,再不然就是味道严重变质。

就这样,原本令我最为魂牵梦萦的美味菜粿,逐渐成了非得战战兢兢去品尝(深怕又吃到“浆糊”和“臭味”)不可的食品,到最后就对其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感,一见着就觉得口里尽是令自己作呕的口感和味道。

事隔几年,对菜粿仍然敬而远之。

然而,在槟城爪夷待了几天,被带往品尝当地最出名的“顺利号”菜粿之后,终于重新喜欢上了那种感觉,如今每当旧地重游,就会到那里留连一番。




************* ************* *************

连续光顾几次后,从友人父亲口中得知目前的业者-林炎发-已是第二代,生意好得不得了,许多记者前往都白跑一趟,因为老板根本没时间受访。

听起来有些夸张,但事实确实如此,我来回尝试了几次,老板都忙得无法抽身。

或许见到同一个东马记者三番五次上门,他也不好意思再诸多拒绝,加上经由熟人介绍,老板总算正式同桌交谈。

林炎发从小就开始跟着父亲学做菜粿,而父亲所做菜粿的皮原本就特别薄,这种特色一直保留至今。

“我自己本来就很想学,平时看着父亲做,自己慢慢学而后心无旁骛的坚持到现在。不过,以前的比较普通,不如现在如此多样化。”

目前,他的大哥仍旧在老店经营着,弟弟则在自己店的对面经营相同的生意。

说起来,他本身原本在对面经营,那里的环境条件也比较有利。

后来,他决定让其弟弟在那里经营,自己则抱着“只要可以生活就已经足够,兄弟之间没有你我之分”的想法,搬到现址继续自己的菜粿事业。




************* ************* *************

记得第一次在林炎发的店内品尝到了芜菁粿(Mang Guang Kueh)和韭菜粿(Gu Cai Kueh),最近一次光顾,却意外品尝到了菜心粿和南瓜粿。

原本以为这两款是新推出的风味,了解后才知已经推出2年,而且是由他本身和太太一起研究调味,将原有的味道不断加以改良,才研究出来的成果,为的就是可以迎合不同类型顾客的口味。

在此尝到的菜粿,最大特色就是皮特别薄而料特别多,许多时候总见到粿皮被撑破,内心总不解何以老板下如此重的料。

林炎发笑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客人上门都是付钱,就应该让他们吃到相应价格的食物才对,如此对他们才公平。

或许就因为他这种心态和经营手法,才会让名号远近驰名,连其他大城市的客人到了当地,都会前往品尝。

更甚的是,一些顾客特地逢假期时间特地驱车到槟城爪夷,只为了吃到入口即化且多汁的菜粿。为了不让这些有心的客人白跑一趟,林炎发决定只在特别的节日才休息。




************* ************* *************

“我本身已经是第二代,在父亲那里做了10多年,后来就自己出来做了10多年。到了今天,算起来也有30多年的经验了。”

25岁开始做菜粿的他,今年已经62岁,但店里的生意太好,因此他仍然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谈到父亲以前的生意,林炎发声称早期都是老板阶级,或俗称有钱人才会吃这类食品,普通人则因薪水低而能省就省,不像现在的人这么“敢”吃。

尽管如此,他本身却对这行业非常有把握,也知道自己的食品符合标准和,因此在40多岁时就毅然以此创业。

“我的孩子们都有工作了,但他们小时候都有学,现在每逢星期天会出来帮忙。其他时间,都是我们夫妇俩和工人一起在店内。虽然能够用机器,但我们坚持手工制作。”

虽然已有高薪职业,但他的子女们仍然有计划接手父母辛苦打拼出来的顺利号,就算自己日后无暇参与菜粿制作,仍然可聘请有经验的员工来。

看着店内其他年龄较小的工人,没准以后由林炎发的子女接手事业,当起第三代掌柜人之后,这些工人就是和他们延续菜粿缘分的对象。

(本文完)


林炎发对菜粿行业非常有把握,
在40多岁时就毅然创业。


平时工作忙碌,
林炎发的儿子每逢星期天就到店里帮忙。


韭菜粿。

韭菜粿配辣椒酱,味道非常好。

芜菁粿。

芜菁粿同样可以和着辣椒酱食用。

菜心粿是近2年推出的新口味。

除了菜心粿,林炎发也研究出南瓜粿。

门庭若市,生意非常好。

作为常客之一的周联兴,每逢有朋友到访,
总是不忘带他们品尝菜粿。


身在外地的周顺忠,每次回家乡,
总会吃上几碟菜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