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5日星期二

《从民俗探讨我国大伯公信仰》(下)∶膜拜大伯公非迷信,赋民间心灵归宿

*讲座会资料、网络资料整理*


剪报(联合日报)


关于我国大伯公的说法,若依据陈亚才的资料显示,版本数量竟然多达8个!


有关我国大伯公的说法(一)

首先,在黄尧所着的《马星华人志》,说明了马来亚第一位大伯公就是张理,也是槟榔屿第一个上岸的华人。

根据报导,张理(原本在家乡是老师)被认为是从中国逃亡到南洋的天地会领袖。他在清乾嘉十年(1745年)与其同乡丘兆进(铁工)以及福建永定人马福春(烧炭)一道率领50多人从广东潮州出发到巴达维亚,无意中遇到风浪而飘到槟榔屿,成为第一位上岸的华人,比莱特上校早41年登陆槟榔屿。

这批人顺从天命,就在槟榔屿安顿下来披荆斩棘,创下一片基业,被认为是槟城的开山大伯,华人先驱。由于张理贡献良多,受人尊敬,死后被人供奉为大伯公祭祀。

有关张理为马来亚第一位大伯公的说法,我所搜的资料则指出了“大伯公”这个神灵的名称并不属于任何宗教,即他是各式各样神灵中的“独立人士”似的;但是大伯公受人敬拜的信仰力量,在南洋却很普遍。

南洋到处都有大伯公庙,也听到各处都一膜拜大伯公为习俗;人们一感到有什么困难时,即刻会想到他。

因此,就逐渐演变成在人们的心灵上,大伯公有不可思议的保护力量,即不若女性造型的观世音菩萨来得柔和,也不若青龙在手的关公来得威灵显赫,而大伯公在这里民间的心中,自有他的另一种威信,能够顺和地适应人心。

莱特上校抵达尽是原始森林的槟榔屿开辟时,想不到荒岛上已有58个渔民先他在此,在众多渔民中,至少有3个华人早已在这里,就是张理、丘兆祥以及马福春。

他们三位是结拜兄弟,张理是大哥,丘兆祥是二哥,马福春是三弟。他们三人情谊很深,一同飘洋过海来到了这个荒岛,帆船就泊在‘海珠屿’的海边,踏上这块土地的角,就成了“大伯公庙”的起源处,也成了大伯公神灵的发源地。

虽然身在荒岛,可是他们情逾骨肉。丘、马二人忽然好几天不见张理,就一同道海珠屿来探访,才发现他在石岩中坐化,遂将之安葬在石岩的旁边,用非常敬诚的礼来祭祀他。

后来,丘、马而人也相继去世了。这时,来到槟榔屿开荒的也也渐渐的多了。丘、马的同乡们把他俩也安葬在张理坟墓的左右,而这个荒岛上,没有宗教可依靠,也没有庙宇可拜。

由此可知,人们一有恐惧忧虑,就无处祈求,但华人对神的信仰心理是有传统的。初集槟榔屿的华人对张、丘、马三人的义气很钦慕,就开始用敬仰的心来膜拜他们,祈求他们的神灵保佑。


有关我国大伯公的说法(二)

这种说法较为负面,指大伯公可能原是红门会党内的一种最高职位,如同“大龙头”、“老大哥”。

在学者关楚朴在《谈谈大伯公》所指,意味着早期大伯公信仰跟私会党活动关系密切。在1847年闽南人在槟榔屿所创立的“建德堂”,便是一个以大伯公为纽带,从事械斗的秘密会社,一般称之为“大伯公会”。

到了1890年,英国殖民政府开始取缔私会党,漳州人的领袖还组织了“宝福社”来照顾建德堂所奉祀的“大伯公”。


有关我国大伯公的说法(三)

第三种说法则指出大伯公就是伯益,这已经显示出伯公不止限于张理,而是只要在地方上有大贡献,似乎就可以被当作伯公来拜。

这种说法指出大伯公的来源为伯益,也被南洋华侨借用作指“华侨先驱者之象征”。

根据陈达所着的《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伯益是中国夏朝君主禹的臣子,因为开辟土地山泽,使到人民有居住的地方,而受到后世推崇。

关于这种说法,许多人多认为比较不可采信,也认为这种关系显得较牵强。您又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呢?


有关我国大伯公的说法(四)

第四种说法其实也强调了第三种说法所指∶伯公不止限于张理,而是举凡在地方上有大贡献者,即达到华侨先驱者的资格,就能成为大伯公。

换句话说,大伯公是华侨先驱者的象征,而这项论点也是由巴素博士所提。

巴素博士认为大伯公在海外华人中是最孚人望的神,但在中国宗教典籍中却可能查不到他。因此,大伯公似乎是华侨将先驱者,即脱荒有功的精神予以笼统地神格化。

换言之,大伯公未必专指特定的人物,而是一种象征性、代表性的形象。

这项观点也获得了陈达、许云樵基本上的同意。


有关我国大伯公的说法(五)

大伯公就是水神!?

韩槐准认为大伯公就是水神,因为马来文叫做“都纲”(Tokong)。

他认为在宋朝及明朝许多著作使用的都纲、孥公、都公等,都是Tokong之对音,也就是大伯公的别称。

针对这项说法,道出了大伯公除了为土地神之外,还有水神这个身份。


有关我国大伯公的说法(六)

大伯公就是中国的土地公,这就是我国大伯公的第六种说法。

根据许云樵教授所指,大伯公最初是由客家的土地神演变而来,客家人最先在矿区祭祀土地公,称为伯公。

另外,根据邝国祥所着的《槟榔屿海珠屿大伯公》,槟城海珠屿大伯公庙是由惠州、嘉应、大埔、永定、增城五属客家人的代表共同管理。

尽管许多庙并不是客家人的,但客家人在信仰土地公的年代确实很早,这是不争的事实。


有关我国大伯公的说法(七)

“ 伯公在粤东民间流行甚广,不专于客家,乃一般土地神之通称。庙属各县,无不如此,家家各祀土地福神,坟墓亦兼祀土地神曰后土之神,每乡每村均有土地庙,统曰‘福德庙’、‘福德祠’,乡间尤其普遍。南洋之大伯公亦称福德祠,称谓正相同。潮属土地福神之庙,亦有称为‘伯公庙’者。”

根据饶宗颐教授所着《谈伯公》,“大伯”本来是华人对非亲属的一种普通尊称,例如“叔叔”“伯伯”这类的称呼,“大伯”当然比“大叔”更有敬意,加上一个恭敬的“公”字,就顺口地叫成“大伯公”了。


有关我国大伯公的说法(八)

这是陈亚才所搜最后一种对大伯公的说法,也是从陈蒙父的《论华人宗教及地方神示例》所得。

根据陈蒙父所指,华人供奉的神灵,最早是土地神,或称为福德正神、木头公、大伯公等等,名目虽然不同,但是指的是同一神灵。

这位神灵,其实是由中国的“社神”演化而来,若考察其远远,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说到这位“神”界最低的“地方小主管”,过去中国各省各县、各乡村,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甚至每一户人家也都供奉“本宅土地”。




大伯公简介(二)

由人升格为神的大伯公

虽然大伯公是土地公,却也有由人升格为神的大伯公,包括了之前谈论的张理、砂拉越石隆门的刘善邦、西婆罗洲坤甸的罗芳伯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由上述例子来看,陈亚才相信以后会更多由人升格为神的例子陆续出现。


福德正神、大伯公的形象

其实,大伯公或福德正神的形象可说是非常鲜明、慈祥,给人的感觉就如长辈照顾小辈,或者长辈照顾地方。那么,大伯公及福德正神的形象到底如何呢?

一般来说,就是老人形象,如同传统中国的员外,通常坐着,但也有站立者。除了头戴钱帽、白发、白须之外,左手还持金元宝,而右手更执着如意,有些则拿拐杖。

据说,拐杖是土地公的法器,利用它,土地公就可以随时变成各种各样的人。

除了上述形象,这位神的面容圆而丰盈,两眼微眯、面容慈祥。


祭拜原因

从前,人们的生活与祸福多与土地的关系密切,因此举凡生育、成年、结婚及丧葬,都要祭拜福德正神或土地公。

此外,生病、外出、盖房子,或受冤屈、社会杂事等,人们也会祭拜土地公或大伯公。

据说,从前的人们若有解决不了的纷争,最后都会到庙里砍鸡头,而且在当时来说,这种民间的方法与今天大法官的判决一样重份量,而当时的洋人对此感到非常讶异且不明其中道理。

时光流转,现代人也将大伯公当作财神,因此商业界祭祀大伯公的风气也很盛,而一般求财者也祭拜大伯公。


大伯公的重要节日

农历二月初二和八月十五,是土地公的两个重要圣诞千秋。人们在二月初二的春祭祈求五谷丰收,也在八月十五的秋祭答谢神恩。

关于这一点,人们在每年的二月初二为大伯公祝寿,称为“头牙”,而与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相对应。

目前,各地所举行的大伯公神诞日期并不统一,所选的日期也包括了二月初二、二月十五、二月十六、八月十五、十二月十六日等。

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发生,与地方上的渊源及地方发展有关。基于由人升格为神,因此迁就人的日期,日子久了就习惯了。

关于这一点,诗巫永安亭大伯公庙主席甲必丹孙春富认为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日期为“大伯公日”,而陈亚才目睹了此番盛会之后,震撼之余也认为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他认为,以马来西亚的大伯公信仰场面来说,今次的盛典是非常值得纪念的!


大伯公庙及神龛的存在形式

其实,本州的大伯公庙有一独特之处,就是大伯公成为一座庙的主神,而非单只是从属或并存之神。槟城海珠屿大伯公庙,以及诗巫永安亭大伯公庙都是以大伯公为主神的庙。

当然,大伯公也可成为一座庙的从属或并存之神,如附属关帝庙。此外,在雪兰莪巴生黄梨街的联合庙,大伯公与拿督公是并存的。

至于义山的大伯公庙或福德祠,也是一种存在形式。另外,独立存在的神龛或土地公也被人安置在住家、树下、路旁等。




马来西亚最早成立的一些大伯公庙及福德祠

大伯公庙对于华社的发展极为重要,因为见证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存在及发展。

从历史角度来研究,我国许多大伯公庙及福德祠在数百年前就已建造。这证明了许多地方在数百年前就有华人在活动,因为寺庙绝对不会是一个人所建,必须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建竣。

关于最早成立的大伯公庙及福德祠,包括了∶
槟城海珠屿大伯公庙(1799年)、
槟城大伯公街福德祠(1810年)、
砂拉越古晋寿山亭大伯公庙(1770年)、
砂拉越石隆门把水口伯公宫(1857年)、
砂拉越诗巫永安亭大伯公庙(1871年)、
霹雳怡保坝罗古庙(1871年)、
彭亨北根大伯公庙(1874年,已不存在)、
砂拉越加帛大伯公庙(1898年)。

此外,本州其他更早的大伯公庙包括了新尧湾福兴宫(水口伯公)、新尧湾善邦庙、把水口伯公庙,以及沐胶泰山亭。




更多相关传说及事项

除了陈亚才的丰富讲解之外,我也搜集到一些资料,包括了后土的传说,以及土地公的相关资讯,以供看官们作为参考。

根据许云樵教授在马来亚丛谈中所说,经过许多研究的专家认为大伯公,就是中国的“土地公”,并列出三大理由∶

(一)南洋各地奉祀大伯公的叫做福德祠,而中国的土地庙也叫福德祠。

(二)土地公是到处必有的,而且一个地方有好几间土地堂,不像城隍庙,一县只能有一座。在新加坡只有一座城隍庙(在柏城街),却有十几间大伯公庙,可是并没有一间土地庙。

(三)广东客家称土地公为“伯公”,这里的大伯公性质和土地公相同,只是名称上多了一个“大”字而已。大伯公的“大”字是尊崇他的意思,其实“伯公”二字固然是从客家话来的,但这个“大”字却不是中国话。

说起这个“大”字,原来是马来语称“神”叫做Datoh一字的缩成toh的译音。大概最初马来人称“伯公”(土地) 为Datoh Pekong,当时华人发音不准,唤作大伯公。

伯公两字是客话,因此学者认为是客家人从广东带来的,客家人南来最初都是开矿的矿工,矿工是要冒犯土地的、掘地、翻土,都是使土地公不安的,因此非得拜他不可。

最初拜的方式较为简陋,正像中国乡下的土地堂,和鸡棚般大小都有,后来有些积蓄便在他们聚集的地方,建造一座堂皇的福德祠来祀奉他。


土地公与大自然关系密切

土地公的信仰似乎是逃脱不了和大自然的关系。在古代,当人们要祭拜土地公时,他们往往都会在当地找一棵枝叶茂密,高耸参天的大树来参拜。

为何非得高耸树木才行?因为在先人的观念里,巨木的根部和在地底下的土地神距离是最近的,故在祭祀土地公时,大树的根部就能将信徒喃喃的祝祷,传达给土地公公知道。

等祭拜之后,信徒就找一颗石头放置在这棵专门祭祀土地公的大树之下,作为下一次来祭拜时,寻找此地点的记号。

久而久之,人们就将树下的石头,当作是土地公的神像,进一步盖庙来供奉他,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土地公庙的开基神像是用石头做的,甚至是去找一块与人形相似的石头,直接地把他给供起来。


更多土地公的传说

除了之前提到的两种传说,土地公还有其他民间传说∶

(一)从前有一位老翁,在路上拾到一颗卵,就带回家让母鸡孵,结果孵出一条蛇来,老翁饲养于家中。不料,有一天老翁外出时,该蛇闯出捕食邻居的鸡鸭,老翁知悉后,乃将蛇放逐到山中。

但是,那条蛇从此就经常加害人畜,皇帝则下令除掉祸害,但是没人敢冒险尝试。此时,老翁自告奋勇前,并在他将蛇刺杀后要求皇帝赐他为公,此后就司掌土地,而称为土地公。

(二)有位老翁对农事非常专精且热心公益,经常指导人们灌溉耕作,广教人民殖产,使人们从土地种植中获得收益。因此,人们在他死后,为了纪念其恩泽而祭祀他尊称为“地公” 。


后土的传说

“后土”在民间即为守墓之神,也是土地公。在我们这里,也叫小伯公。

据春,秦始皇在建筑万里长城时,征用天下壮丁。孟姜女的丈夫因筑城而死,孟姜女本着夫妻情深,遂爬山越岭万里寻夫,在得知丈夫已故,悲痛交集不禁泪洒长城,以致城崩八百里,露出白骨无数。

孟姜女难觅夫骨,一位老翁教她咬破食指,以血滴在白骨,会染血的就是其丈夫的骨骸。果然,孟姜女因此找到夫骨。当她抱骨归途中,夫骨渐生皮肉,似将生还。

老翁恐死者生还有违天命,又告诉孟姜女“抱骨踏途不便,可以装袋背负”。后者依所言行事,谁知遗骨松散,竟然恢复原状。孟姜女不悦之际,责怪老翁误事,老翁慷慨答应为其丈夫守墓土,这就是基地前旁必有“后土”的由来。


土地公、大伯公信仰者最为热烈

在祭神中,对土地公或大伯公的信仰,通常人数都最多。

由于他是专司土地的神,而土地与人民生计的关系,最为密切,他是地上农作物生长的神,也是牲畜旺盛的保护者。

一般的人都经常祭拜伯公,祈求伯公的恩赐。

此外,诸如家人生病、儿女参加联考男孩当兵、女儿出嫁、失物、车祸……等等,都到伯公前祈福求其庇护农家收成好,固然要欢乐一场,收成不好也得祭拜以求来年丰收。

至于祭品,除了鸡鸭、鱼肉、糖果、橘类、水果、饮料、金纸香炉等都可膜拜,更不论初二、十六,随时都可前往祭拜,尤其是靠近民家的伯公庙,每天早晚都有人前往烧香、奉茶。




祭拜信念随时代改变

事实上,民间对土地公祭拜的信念,也随身时代背景的变迁而逐渐改变,土地神不仅是农人祭拜的神,由于他能使农人致富,而转化为“财神”。

目前的矿业、渔业、商业以及金融建筑业者,也都祭祀土地神,期望能从土地神的财富中,分享利润。

换句话说,土地神的信仰意识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由司掌土地之神,而兼职财神成为现代社会各阶层人士普遍祭拜的神明。

当然对于现代生活,那些天天大兴土木,兴建大厦、公寓、住宅、工厂、桥梁、道路等,人们对于土地公的敬畏依然,开工破土之际,免不了也要祭拜一番,期盼工程顺利,人畜平安。


意义深远,代代流传

至于逢年过节,伯公庙的香火更为鼎盛,家家户户都要准备祭品虔诚祭拜伯公。除了一般家户、商家、农人都要祭拜伯公、伯婆外,村落村野

到处也有人祭拜,可见伯公庙之多,崇拜者范围之广,可谓各种神明之冠。

还有,在祭宗祠、扫墓、工程破土等,当祭祀开始之前,也总要先祭拜伯公、伯婆,叫做“祀后土”。

一般坟墓旁边往往都有一个“后土”或“福神”的石碑,那就是一种土地公,负责保护该地安宁。

(完)




全体来宾与诗巫永安亭大伯公庙理事合影于大伯公庙前。

大伯公可以是庙的主神,也可以是附属或并存之神。

大伯公的形象非常慈祥。

大伯公或福德正神的崇拜者范围非常广,
可谓各种神明之冠。

2007年9月24日星期一

《从民俗探讨我国大伯公信仰》(上)∶人民精神之寄托,大伯公华社地位非凡

*讲座会资料、网络资料整理*


剪报(联合日报)


每逢过年过节,大伯公庙总是人山人海,川流不息的盛况更是令人对大伯公在华社的地位感到万分震撼与感动!

但是,若您随便在现场问一位年轻人有关大伯公的种种事迹,您就会发现,目前的年轻一代对于大伯公的认知非常有限,当中原因也一箩筐,由基本说起,仍然是代代口述的方式,效果稍嫌不足。

其实,年轻一代对于节日的认知力越来越少,除了对传统节日的基本认知,再深一层的意义几乎都含糊不清。

大伯公的身份对目前社会的年轻一代来,同样令他们感到迷惘。到底大伯公是属于佛教、道教,抑或民间信仰而已?对于大伯公的祭拜内容、起源以及对华社的发展影响力等等,甚至大伯公信仰与其他宗教关系如何,对年轻人来说都可算是模糊不清!




诗巫永安亭大伯公庙历经150年

当第一批来自中国东南方的移民,经几波折来到这里,安定了生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乡带来的神明建庙供奉。

神明在汹涌波涛的南中国海给了他们安慰,也在充满毒蛇猛兽、人地生疏的蛮荒之地给了他们信心与力量。

因此,他们不能忘本,更要感恩,答谢神明保佑,感谢福德正神大伯公无时无刻在显灵。

由他们建造的这座庙,就是今天屹立在众人眼前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永安亭,尽管那些前尘往事早已烟消云散,但后人却时刻不忘往事。

配合重建110周年庆典之际,筹委会作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来一次“千里长征”,由南砂的马当山到北砂的慕禄山,再沿母亲河拉让江,南北西东走一趟,拜访了同是信奉福德正神的福德祠,与理事会负责人相遇、相识。

他们相信,这是伯公托付与他们的“伯公缘”,因此举行了百年来的第一次盛典。




配合盛大庆典办讲座

对于大伯公的种种事项,相信许多人也用口述方式,就好比华族其他重要节日般,口述当中或许忽略了重要的环节,倘若每代相传都漏了一些细则,华族节日的重要意义,在未来新生代是否能确实延续传承,就成了令人烦恼的问题。

为了让信仰者更了解有关大伯公种种,诗巫永安亭大伯公庙在庆祝重建110周年纪念庆典之际,特别筹办了“从民俗探讨我国的大伯公信仰”讲座,并邀请来自西马著名的文史工作者陈亚才主讲。

对于今此的盛大场面,陈亚才感到震撼之余,也觉得非常感动。对他来说,他不敢说这是“绝后”的,但他却肯定地认为这是一项“空前”的盛举!

在讲座会上,陈亚才为出席者做了详细的讲解,这对来自全砂各地的大伯公庙代表及负责人,无疑是获益良多。




制度化宗教VS普化宗教

尽管我国是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但若从组织与内涵的角度来看,一般的宗教其实可以分为制度化宗教,以及普化宗教两大类。

显而易见的,制度化宗教具备了特定的宗教经典及教义,也可形容为比较严谨的组织机构,只因这类宗教除了拥有正式的入教仪式,一般上也拥有魅力型的创教者或教主等。

最好的例子不外是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相对的,普化宗教没有专门的宗教经典及教义,组织架构较为松散之余也没有特定的入教仪式,更没有特定的创教者或教主等,诸如自然崇拜、人鬼崇拜、关公、大伯公等。

至于本文讨论的主题,仍然是以大伯公为主。


土地神、社神

其实,福德正神、福德神、福神、土地公、后土、伯公、大伯公及拿督公,基本上就是名称的差别而已,这些神都扮演着慈祥的长者般照顾地方上的各种事,是标准的地方上神明。

只不过,相比之下拿督公是属于较为近期且本土化的地方神明,或者也可说是三大民族融合的精粹,也是土地公之一。




福德正神的传说

在华族众神中,总是流传着不同的版本,至于愿意采信哪一种版本,就是信仰者本身的自由了。不过,对神明有多一些认知,始终也是一桩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据陈亚才所搜集的资料显示,福德正神共有两种传说∶

第一个版本是环绕在周朝的收税官张福德身上。为人公正的张福德,为生活在疾苦中的百姓做了许多善举,然而接任的官吏则让百姓苦不堪言。百姓因念念不忘张福德,于是立祠祭拜,尊称他为“福德正神”。

关于这个版本,我也稍微做了一些资料搜集,张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从小就是个天资聪颖又极为孝顺的小孩。成人之后,在三十六岁就当上朝廷的总税官,为官廉正。

张福德到了周穆王三年才过世,享年102岁。神奇的是,他的容貌在其去世三天后仍然没有改变。当时,有一名贫穷人家用四块大石围成石屋并加以奉祀,过了不久,居然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于是合资建庙并打造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拜它。

至于第二个版本,仍然是以张福德为主。话说周朝的张福德为人家仆。他的主人到外地当官,留在家中的爱女非常思念父亲,于是张福德就陪伴她千里寻父。

在途中,女孩在风雪中受冻将死之际,张福德就脱了自己的衣服让女孩穿上保暖。尽管女孩得救,但张福德却也因此冻死。

在他临终时,空中显现了“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即是对中仆的封号。上天感念他的忠诚,建庙祭祀,而周武王又赠号“后土”,至于后世则称之为土地公。

(待续)




甲必丹孙春富(左)与陈亚才讲师(右)
担任日前举办的《从民俗探讨我国大伯公信仰》讲座,
背景所示为诗巫永安亭大伯公庙外观。

土地神像。

拿督公是属于较为近期且本土化的地方神明。

福德正神。

福德祠。

2007年9月20日星期四

人造人009模型,提倡工作團隊精神


剪报(联合日报)



不知從何開始,人與人之間就盛傳“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句動聽又窩心的話,但我們是否真正地領悟其含義,抑或是人云亦云?總覺得,說的人多,真心實踐的卻少之又少,要在現實社會體驗這種溫馨的感覺也非易事啊!

話說回來,大家是否聽過人群中還流行著另一句名言“朋友之間,說得好聽就是互相幫忙現實的說法就是互相利用!”,我到今日也吃了朋友不少悶虧,但打死不認同這句話,感覺上太悲觀了,一聲嘆息就粉碎了全部希望?!

這句話,我曾經在某學院隔壁的銀行提款時,偶然從學院生的對話中聽到,當時腦袋真是翻江倒海,猜不透是什麼成長環境塑造這麼現實又古怪的人生觀?

之後,或許職業病的關係,也隨口打聽到說這句話的人將“踩著別人肩膀往上爬,必要時把恩人推下山崖”當人生座右銘,讓我感到驚訝不已。

這種話出自新生代口中,是社會價值觀的改變,還是人心加速腐敗?後來,再轉念一想,一樣米養百種人,或許就是這個道理吧!有人認為友情是多餘的,但重視友情的也大有人在。

對我來說,朋友聚集在一起,有歡聲笑語,也有掏心挖肺真情流露的時候,根本是妙極了!對於身邊人是否一直將我當凱子百般戲弄,雖然心裡偶爾感到介意,但也了解對方在性格上的問題造成沒人願意幫他,所以在遇到較聽話的對象時,自然竭盡全力將人搾干。

我經常在想,許多時候觀賞著卡通、漫畫等,內容分明就是依據清一色的程序走,為何大人們個個邊看邊埋怨角色動作水皮,但臀部仍舊像沾了強力膠似的貼在椅子上,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

再看看孩童們,對英雄劇情及正義角色更是情有獨鐘,除了為自己封了無數偶像,還模仿的唯肖唯妙!

人性本善,或許人的心靈原本就是純淨的,無奈生命旅程的站點太多,擦身而過的過客形形色色,有短暫邂逅的難保不會對自己的生命起了影響力,最後導致我們由善轉惡,或者棄惡從善。

也許就是這個原因,造就漫畫卡通中的正義角色成為許多人心中的偶像及英雄?這是我在反復思考之後,自己認為最滿意的答案。

無奈,社會的現實與卡通漫畫的理想終究有著距離。但,只要以赤誠待人,相信身邊的人都會逐漸被感染、改變。就拿我本身來說,失敗的例子數不勝數,但是成功的例子卻能在剎那間將先前所“儲存”的挫折感一掃而空呢!

本篇作品,除了談到玩具情境模型,主要還是講述我本身的友人如何從“人造人009”情境模型中取得賜團隊合作的概念,之後在其公司內運籌帷幄的經過。




真人真事的开始

我們自小開始,總是迫不及待地學習身邊的一切,尤其是影片、卡通、漫畫等耳聞目睹的娛樂情節,更容易讓稚齡的自己不斷發揮“海棉體”的能力,任何資訊都照單全收而后輸入記憶。

這些信息只待時機成熟,一蹦就衝出封印的水晶,即意味著實用的一刻終於來臨了!

在苦悶當兒,因為漫畫卡通中的情節及對白,一名經營兩間公司且擁有多位其他國籍員工的企業家猛如當頭一棒,解開像毒蛇般糾纏自己思緒已久的困擾。

他所採納的新政策正是聽起來再簡單不過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大家一家人”,不僅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如今他將這理念完美地融合在行政工作上,不但解決了公司內存的大小獨立文化,更成功地吸納了這些文化的精粹,經過多次的探討及修正,逐步引導全體員工進入嶄新的工作氛围。

這絕不是道聽途說,也非無中生有,更不是憑空捏造!原因很簡單,這位企業家是我的友人-安德魯-,所以這些事是真實的。

安德魯擁有自己的公司,這是令人羨慕的成就,但他卻苦於無法妥善處理內部員工們的人際關係,更別說提高工作效率了。

無巧不成書,滿臉倦容的安德魯於週日漫無目的遊蕩在高級購物中心,就因為那一次與人造人玩具模型的相遇,令他徹頭徹尾改變了行政及領導方式,如今公司內的大小事物發展皆能得心應手。

聽起來似乎非常荒唐,所以我就採訪了這位友人,或許在這世界的某個角落,同樣有其他人與他一樣有著類似古怪的“奇遇” 呢?




玩具角色互动

一向對玩具模型毫無興趣的安德魯,如何從玩具模型得到行政管理及團結員工的靈感?

關於這一點,我真的是毫無頭緒,儘管望著整套玩具模型,左看右看也不解有什麼獨特之處,倘若觀察角色們的五官結構及外表,只知這些人物除了服裝相若,顯然不同國籍,僅此而已。

安德魯來自我居住省份的鄰省,在新加坡及吉隆坡都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自兒時就因個性豪邁爽朗而結交了許多朋友,也因此對人與人之間的緣份相當敏感。

他首次見著“人造人009情境模型”,就覺得整套模型玩具的角色之間有一種看似堅不可摧的互動感,因此引起了其好奇心。

當時,售賣玩具模型的店員只說那套來自日本的模型賣得相當不錯,且價格也越炒越高,不過對於其背後的故事也不見得比安德魯懂得多。

儘管不是卡通漫畫迷,當時的他竟然上網搜查,最後終於深深感受到“人造人009”漫畫家在著筆時所懷有的希望。

由於安德魯長期領導著一批來自不同國家,風俗文化各異的下屬,時不時發生摩擦也是在所難免,但已足以令他心力交瘁。慶幸的是,若拋開下屬之間相處的問題不談,他的確為自己和公司覓得了一班既有才華又忠心的好下屬。




团队合作事半功倍

聽著安德魯口沫橫飛的說明,對模型中的角色多少也有一些了解,基本上就是講述9名身懷不同絕技的生化戰士為了維持世界和平,憑著本身獨一無二的能力運行及同伴之間天衣無縫的絕技搭配,以對抗勢利強大且野心勃勃的邪惡組織“黑色軍團”為目標而戰鬥。

這批人擁有不同的國籍,但命運卻相同的坎坷,更為社會所遺棄,之後“黑色軍團”魔掌伸至他們身上,將他們改成人造人。

在半人半機械的軀體下,他們仍然有一顆人類的心。

在經過搜查及整理資料之後,安德魯發現故事情節因使用了團隊合作以達到更好抗敵效果的概念,而成為當時漫畫界的里程碑。

聽起來,這不止是漫畫家的希望,也是廣大讀者甚至社會的希望。

順便一提,許多至今仍然存活在動漫畫迷心中的好作品,或多或少都延續以團隊合作力求更好效率的概念,包括假面騎士、蒙面超人等。

“儘管不同種族的員工之間擁有自己的文化及習俗,但這些都會隨著日子久了而開始相互融合,而成功蘊育公司的獨有文化。因此,必要時還得耍善意的小手段,儘量通過各種管道讓不同階層的員工交流及產生互動,不簡單吶!”




领导员工同步伐

人都說,公司越大,矛盾也越多,安德魯絕對贊同這句話,更聲稱這種情形在大都會的公司組織中最為常見,原因不外是大都會總是聚集了鄰近州屬及國外的專業人士,導致大型公司因員工人數太多而較難掌握員工心理趨勢以及對公司的情感。

大馬向來以多民族、多文化聞名遐邇,成為西方國家極其好奇又羨慕的國家。不同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締造了佳話,更孕育下一代,文化之間也因時間齒輪的轉動而相互融合,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真是當之無愧。

“你面對的將是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如何運籌帷幄讓他們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好,並不容易。員工擁有情感上的起伏,同樣會喜愛及厭惡,是活生生有思想主見的血肉之軀。我必須承認,公司就是因為員工的存在及活躍而顯得生氣勃勃!”

他總說自己像“人造人009”劇情內的基姆博士,在領導一眾人之余,必須視員工為自己的家人一般。

長期的經營管理之下,安德魯了解到領導者需要與員工同步,若在彼此間筑牆而自己往前走,期望員工們跟得上運作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在閒談的過程中,我也了解到“人造人009”強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概念,且故事中每個人造人角色都將這一點發揮的淋漓盡致。這些都足以令整天跟朋友、員工們“講義氣”的安德魯熱血沸騰,怪不得他會如此著迷。




提醒自己激励员工

望著眼前的模型,一口氣拍完照片,只見他小心翼翼地將“寶貝”收起來,而這套模型如今就一直被擺設在他的辦公室內。

想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忍不住問他,難道不擔心外邊的下屬們背地里笑他?

“有什麼好笑的?我早把故事告訴下屬們了,順便讓他們明白,就算是完成極小的任務,對他們在外的第二個家,即公司的成長也同樣重要。

员工會因此對公司有一份執著的感情,而且我的下屬們都知道我時時都做好準備與他們一同打拼啊!這就是我的夢想,也將成為公司全體上下的夢想!”

說了這麼多,相信安德魯的確對這組玩具愛不釋手。

回想當初不同種族及文化的下屬之間,摩擦不斷且越見白熱化,最後竟然在公司內衍生出許多不良競爭的文化,彼此說長道短、互相傷害,而一些保持中立的員工也逐漸無法投入工作。

當時的他,臉色有多難看也不難想像了。

由於自己長期在新加坡的公司,吉隆坡公司難免疏於管理。誰又會想到,一組玩具竟然給了他如此多的靈感及啟示,改善了公司內種種難題呢?也難怪被他他當成寶了!




整体反映员工性格

令安德魯感到奇妙的是,模型中的9名角色其實反映出許多公司組織內的員工性格及任務;再分為6個獨立體來塑造出不同的感覺,搭配得非常好。

003(女性)抱著001(嬰孩),而她原本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就是負責照顧001;再看看005大個子的裂地擊,堅固的水泥在彈起時,其背後的006就吐火將水泥塊融化,當中的配合近乎完美。

安德魯最喜歡的一塊組件就是008以破竹之勢潛到海底進行任務,而擅長變形的007則以半人魚姿態在背後伺機援護行動。

對他來說,這就好比進行某項計劃時,為免過程中有預料之外的變卦,而安排了其他較為靈活的人在旁,伺機應變。

一天到晚滿口義氣,安德魯還分享了故事中最令人刻骨銘心的對白,就是其中一位人造人對擁有兩種血統的009說∶“身為混血兒並不可恥,你應該引以為傲,在未來一切種族歧視的現像都會不復存在。”另一位接著說∶“對!我們都是一家人!”

這些不同國籍的人造人從此就像一家人一般的行動著,而他之所以認為那些話令自己刻骨銘心,就是因為他從對白中真正得到了啟示。

“漫畫、卡通、影片都是生活的寫照,也包含了作者的希望。既然漫畫中不同種族能像家人般生活,現實中同樣可採用適當的方式讓為公司打拼的員工們在公司感受到家庭溫暖,這概念的確讓我受用無窮!”




社会发展靠团结

其實在目前的社會中,不論任何機構團體,都不斷通過各種管道在社會中蘊育著團隊合作的精神,而種種努力所帶來的效果,以目前來說可算是相當成功。

然而,凡事皆有正反兩面,在社會蓬勃發展的同時,心術不正的人也開始結伴組隊,在人群中悄悄進行自認“天衣無縫”的計劃,希望自己不擇手段所籌謀的“良策”可以成為走向盈利豐富的橋梁,不惜任何代價。

所以,社會發展固然有賴於不同階層上下一心的團隊精神,但人人口中高喊打擊的犯罪或其他對社會發展有絕對負面影響的活動,也一樣採用了團隊概念。顯然,個人的良心及人生觀都會影響自己如何在正邪中做出取舍。

為此,學生必修的道德教育自一個人兒童時代就開始灌輸和睦相處、團結等正面概念,而許多需要民眾共同踴躍出席的活動也不期地進行著,作為鞏固民族之間團結情操的途徑。

(完)



整套模型的角色反映出许多公司组织内的员工性格及任务,
搭配得非常好。


008潜到海地进行任务,
擅长变形的007则以半人鱼姿态在背后伺机展开援护行动。


003(女性)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
就是负责照顾001(婴孩)。


005大个子的裂地击弹起坚固的水泥,
背后的006吐火溶化水泥块,配合几乎完美。


看来004体内装了不少导弹呢!

具有飞行能力,一飞冲天的002?!

拥有两种血统的009,因被接纳而发挥了自己的能力。

2007年9月19日星期三

轮椅上的巨人(四)[完结篇]∶18年輪椅歲月不自棄,黃世凌走出生命中的陰霾;姐弟同病相憐不氣餒,黃美娟輪椅上逐夢


剪报(联合日报)



**世凌篇**

从小开始就被“收藏”在家,直到7岁那年首日到学校上课,突如其来的转变让黄世凌难以适应,心情百感交集、笔墨难以形容的复杂。

上学的第一年,世凌就遇到一位极不公平的级任老师。对他来说,这件事始终让他耿耿于怀,怎么也想不透为什么那位老师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作风竟然如此不公,让学童弱小的心灵受创?



发奋图强求上进

“就因为我身上有缺陷,所以被级任老师看不起,甚至把我分配在最差的一组。但,这样的分配却让我在该组占了上风,成了组员们功课的救星。两个学期过去了,我在学术方面的表现非常不俗。所有成绩好的学生都被分配到A组去,唯独我依然被安排在最差的一组里!我很介意,难道就因为外在的缺陷,老师就非得把我拒于千里之外吗?!”

幸好,世凌发奋图强的上进心并未因级任老师的鄙视而受阻碍,他依然默默做好自己身为学生的本分。

不认输及执着的个性,让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对当时年幼的他来说是无法置信的事实,但对今日的他来说,重要的不再是成绩带来的虚荣感,而是自己拥有的学识。



专栏界享知名度

凭着这种越战越勇、永不退缩的个性,今日的他已实现了写作的梦想,许多作品都在报章上刊登,更在新加坡某报馆专栏界中享有一定知名度。

然而,我在世凌的部落格里发现了他另一项更远大的梦想,就是在将来经营自己的网络公司,届时公司内有50%员工是残障人士。

自小就双手膝盖并用、爬行八方的他,又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许多事,让他立志为自己和其他残障同胞打造一片天地。

听他说着自己的往事,显然地,在他成功的背后隐藏了许多心酸与刻苦的故事。一直把困难当作挑战的世凌,总是一一把难题克服,在娇弱的身躯中蕴藏了一颗永不磨灭的心灵。




妈妈抱着去上课
无法如厕班上解急


不说不知,原来世凌曾厌恶自己的性格、身体及命运,但最终还是成功从阴霾中走出,学习更喜欢自己,时时为自己加油、打气。

今年28岁的他已经在轮椅上度过了18年的岁月,但是他懂得争取机会,不愿就此终老。除了自修,更通过多项管道充实自己,以方便自己在机会降临时,能及时把握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就世凌的记忆来说,自己在1岁时曾经发高烧,之后就双脚瘫痪。在家中排行老五的他,上有3个姐姐及1个哥哥,下有1个妹妹,这人数总结就只有6人。那之前怎么会说其双亲有7名子女呢?

我当初也认为他是6兄弟姐妹,在访谈过程才知道,原来他还有一位已经去世的姐姐,同样是肌肉萎缩症患者。

说真的,见了那么多位残障朋友之后,我已觉得没什么好担心了,其实就是自己将情况想得太糟,低估了他们的心境及控制情感的能力。



平静中带着自信

所以,世凌驾驶电动轮椅出现的样子就如我所料,平静中带着自信。不过,他源源不断的话题倒是出乎我意料之外。

他还透露,当初若过不了自己那一关,而且若不是母亲愿意陪伴前来,今天也不会在这里。

世凌说起上小学的经历,语气中带着惆怅,在坐上轮椅之前,都是妈妈抱着他去上课。在学校,他就只能够坐在椅子上,就算要如厕也没办法,只能在班上解决,或许我们听过比这更糟的情况,但单单是这种经历就没几个人体验过吧?

虽然他在小时候还能在地上爬,但始终感到身体越来越无力。后来,因为双脚开始弯曲,就在3年级那年动手术矫直,可惜手术只成功矫直他的双脚,他仍然无法行走。

就这样,他在小学4年级就坐上了轮椅,但总算也完成了小学生涯。只不过,小一那年的经历始终让他难以忘怀,但今天的他却也感激那位级任当初的作风,起码让他多了一份写作的题材。



不言放弃自修电脑

6年级后,世凌并未因无法继续升学而自暴自弃,他选择在家自修,勤于学习英文兼做塑料手工。他将做塑料手工所赚的薪资储蓄起来,在1998年买了一台电脑,开始着手研习,就这样靠自己摸出了端倪。

当然,要完全无师自通并不容易,他需要电脑书籍,也曾经买过WINDOWS书籍。这类书籍价格不便宜,后来他就从报章及杂志觅得更多的资料,再加上申请网络之后,就可直接上网查资料,为自己补充了更多新知。




不愿一辈子仰赖家人
姐弟互相扶持渡困境


他是“绿野残障自强职训学院”的首批学生,目前也在这里实习。其实,他在家乡就时有帮人做网页,所以早就有了一定的熟练度。

当初,他从一位残障朋友那里得知学院要开学的消息,就想借此良机融入社会,看看其他残障朋友如何生活,给自己学习榜样的机会。若可以找到工作,就可以自食其力,不必一辈子靠家人。



佣人协助自立

与姐姐黄美娟双双来到吉隆坡,生活起居始终需要有人照顾,因此他参与了某报馆主办的许愿树活动,在许愿表格填写希望能有一位介助人,也就是所谓的佣人或女佣。

许愿树令他梦想成真,有位善心人士赞助了聘请佣人的第一笔费用,之后的开销就由他与姐姐自己负责,这消息对姐弟两来说,无疑是个喜讯。

一直以来,母亲一直照顾姐弟二人而无法抽身,感到非常过意不去,毕竟母亲的年龄也不小了。

回想当初的决定,其实世凌内心也是非常挣扎,因为从来没有离开过家,幸好他们的母亲跟着来,否则一切都不同了。母亲原先跟着来照顾他俩,但后来因生病而无力再抱他们,才会决定请佣人。

不过,现在两名患疾的孩子总算是可以在佣人的协助下自立,父母应该也放心了不少。



学习融入他人生活

来到新环境的世凌,就等于一个新的人,一切都须从新开始,第一步就是学习如何去融入别人的生活。寂寞不时的来探望他,让他感觉到在这新的生活环境里,还有一位熟悉而忠实的朋友,始终伴其左右。

不过,很快的他就已经适应了新环境,一切进展也颇为顺心。

此外,要说际遇,世凌及美娟还算不错,起码他们遇到了不少好心人。

就拿新年回家来说,竟然会有人在电台听到相关活动之后,专程从吉隆坡载他们回到槟城去,人间还是有情的。对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来说,这也是对他们生存价值的一种鼓励及肯定,给他们更多的信心。




**美娟篇**

其实,我原先访谈对象只设定世凌,后来越聊越起劲,他就告诉我其姐姐也患上同样的病,目前正在同一层的某个角落协助友人卖袜子。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姐弟二人患上同一种病?当下,我就征求顺道采访其姐姐,他也很干脆的答应了。

当时,刚好将近午饭时间,他就驾着轮椅带我前往姐姐工作的地点。轮椅驾驶得挺快,我这肥胖的身躯为了赶上轮椅的速度,也累得直喘气。

当时,中途还杀出一位不知搞什么名堂的家伙,周旋了好久,后来眼见轮椅的影子逐渐远去,我再也顾不得礼貌,边跑边拒绝他。



难忘5岁经历

绕了相当大的圈子,才跟上了他。眼前的姐弟二人在谈论些什么,应该是弟弟在游说姐姐吧!

美娟答应采访之后,我为免浪费世凌的时间,就提议他们先合照,看着他们在狭窄有限的空间操控着轮椅,前进、后退、拐弯等,三两下二人就齐齐排在我面前,动作非常熟练。

面对豪爽的美娟,我首先当头一句∶“来,世凌的姐姐!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回忆!”

她掩口失笑,然后说出自己5岁时的经历。当时,她的姑姑心血来潮说要带她去看戏,这让小美娟乐透了,熟知祖父嫌带着她不方便,就反对其姑姑的提议。

对小小年龄的美娟来说,祖父的行动当然令她不服,但毕竟是小孩子,一切的不平只能收在心底却不敢发言。幸好,疼爱她的姑姑坚持己见,祖父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应允。

得偿所愿地看戏固然令美娟非常兴奋,但始终满腹疑团,总是想着为何祖父不疼她,是不是因为她残障的原因等。



老师发掘歌唱天份

或许是自卑感作祟,尽管美娟有唱歌天份,却总是与机会擦肩而过。就说她小学4年级的时候,曾经被老师选中参加歌唱比赛,但或许害怕失败,她拒绝了参赛。

然而,无巧不成书,她的歌唱天份却在5年级的一次示范中被老师发现,还被迫参赛夺得冠军!

话说美娟在5年级的时候,每班都派出2位学生参加歌唱赛,而她那班的参赛学生都是冠亚军人选,经常被老师点名去表演。在一次的练习中,其中一位同学的表现始终无法令老师满意,之后歌唱老师就叫美娟尝试,哪知道初试啼声的她就这样中选了。

尽管万般不愿,始终被老师说服,竟然就这样让她误打误撞的夺下冠军,出乎意料的歌赛成绩令美娟感激老师之余,也明白自己没有想像中的差。




跌倒再无法行走
25岁与轮椅终生为伴


令我不解的是,美娟的样子不像肌肉萎缩,起码双手看起来发育情况良好,后来得知她是到了25、26岁才坐上轮椅,在之前还勉强可以走动。

难怪,一直以来肌肉基本上都有活动,看起来自然壮实一些。

美娟曾在17、18岁左右做了检查,医生只说是肌肉问题。

小时候的她,其实可以走,只是没什么力气且时常跌倒,若坐在地上,要爬上椅子就成了非常艰难的任务。因此,一直以来美娟的活动范围也非常有限,顶多也是外出看病时才行走,其他时间也都一直待在家。



申请电脑课程

因此,从勉强行走到后来坐上轮椅,对她来说并没引发翻滚的情绪起伏,或许已经习惯了。

她是在25、26岁那年跌倒,之后就无法再行走。对于家族方面有无先例,她也不清楚,只知道外公方面没问题,父母也没问题,倒是祖父一代就不得而知了。

美娟是跟着世凌前往吉隆坡学习的,在那之前她也非常犹豫且拿捏不定主意,只因为自己不懂英文,要在吉隆坡生活似乎不容易。

她同样只完成念完小学,然后在外边拿一些手工回家,当时的美娟正值13、14岁。做了几年,大概18、19岁时,她就拿伞柄做手工,不过薪水很低,要生活并不足够。

“记得2004年的某天,弟弟拿了一份表格问我要不要申请电脑课程,我当时就想,电脑白痴的我去学电脑?我只是小学毕业,英文又差,怎么学电脑?后来,经过弟弟和一位小学同学的游说之后,就填了表格,整个等待的过程也没什么紧张。”



10岁无力登上巴士

当她几乎忘了申请电脑课程一事时,某天世凌告诉她第二天有面试,当时她也只是以平常心看待,并没抱着很大的希望。

就在面试之后,得知自己可以上课,美娟也不知自己是喜还是忧。一方面为自己有机会学电脑而兴奋不已,忧的是她从来没有离开家在外生活,怕自己无法适应外边环境。

我不禁打岔,既然当初还能走动,为何不继续升上中学呢?原来,虽然她可以勉强行走,但不能走大段路,也无法爬楼梯。

“大概10岁左右,完全无法上巴士,顶多只能下巴士,而且还不时跌倒。”




自己不懂得争取
遗憾无法念完中学


美娟对没有完成中学生涯一事感到相当遗憾,除了环境不允许之外,当时自己也不懂得争取,请校方帮忙。

况且,以前的她也不懂得该怎么跟家里交代这些事,总是不敢发言,父母说什么就什么。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受教育程度不高,她来这里之后也学了一些基本电脑知识。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他们已在吉隆坡待了2年半至3年之久,一直以来他们的母亲都不间断地给予妥善照顾。

慈母无私的爱及付出,虽然偶尔会唠叨一些,但自认以前脾气暴躁的美娟喜欢顶撞母亲,现在只希望母亲能多注意健康,毕竟年龄也大了。

我跟美娟聊天时,觉得她的性格相当干脆直接,就是有话直说的那种,相信她也不是存心顶撞母亲,只是本身的情况有时也真的是让她挺感压力,脾气自然火爆了一些。

已经六旬的黄爸爸,目前在美娟兄长所开的摩托维修店帮手,美娟也一直担心父亲的身子状况。

她希望双亲可以好好的保重身子,不要操劳过度。




内心惶恐、前途迷茫
忧失双亲顿失依恃


残障人士最害怕及担心失去双亲,除了是最痛心的事之外,他们也因无法完全在日常生活中自立而需要父母的照料及给予协助。

姐弟俩也同样有这种烦恼,但始终不曾将内心的惶恐向父母提及,只因为没有解决方案,说了只会徒增父母的不安。

世凌的一位残障朋友说自己曾写信给一家残障服务中心,问及是否愿意收留他,然而却得不到回音。虽然那位朋友仍有父母照顾,但这是为了将来做好准备。

始终,没有人可以真正明白他们的感受,也没有人能替他们安排将来的生活,更不敢奢望兄弟姐妹的照料,毕竟他们将来也有自己的家庭。

一般的残障中心都只收容全能自立的残障人士,对重残者而言,这令他们绝望。



冀政府收留重残者

世凌冀望政府能够设立一所收留重残者的中心。他曾听一位朋友说过,某个组织将计划设立收容重残者的服务中心,他期盼该计划能早日实行,让许多重残者能重拾希望。

至于目前正在失业当中的美娟,则希望拥有一份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无须时时依赖家人的协助。她感慨的表示,自己感觉到前途一片迷茫,也明白残障人士要找工作绝非易事。尽管如此,她不否定还是会有人欣赏自己。




后记∶
亲友关爱重拾信心
残障人逆境冲刺成长


华人社会有句名言“人穷志不穷”,抱此信念迎接人生者,许许多多的确从贫困家庭脱颖而出,开创了家族神话,除了改变了自己的运数,还连带关系提升了身边人的生活素质。

当然,只要四肢健全,自然能在一番努力之后,摩拳擦掌等候机遇,继而大展拳脚,扭转命运。



应付压力方式独特

若仔细回想以往我们责备或激励颓废的朋友时,除了上述名言,总还会用上“你还年轻,又不是残废, 还有机会的!”诸类的话。

今时今日,这句话则显得对残障朋友过于不公,也抹杀和否定了他们的努力。的确,他们身残,但他们更懂得去争取、把握及珍惜机会,也付出更多努力,期望能够以最有限的能力来创造自己的人生,在逆境中冲刺成长。

见了那么多位残障人士,他们都是因为在生命某些决定性的时刻里,得到他人的爱及关怀,因此才会爱自己。这里指的就是他们的童年,他们的童年是很健康的,而他们在童年时与父母的关系,也建立了他们今天反应压力的特有方式。

不说其他的人,就拿我采访的几位对象来说,他们的方式都是积极乐观的。

听他们的故事,开始觉得自己也是一位享有特权的听众,听饱了各式各样的事情,或者情绪化了些,不过却由此了解了残障人士的爱、愤怒、感恩及恐惧等情感,成了双向沟通与学习。



坦然面对自我

与世凌谈了之后,我从他身上看到一点,没有保留的、正面的自我喜爱一直是健康情绪的主要因素。当然,自尊与自爱本身就不是罪恶,只会使生命成为欢乐,而非一件苦差事。

至于美娟呢?干脆直接不做作的态度让我联想到∶你对自己是怎么想的,那才是最重要的。你必须在生命里找到适合你的角色,然后放弃扮演别人,你的专业就是做你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坦然的心面对自己,并与环境相互融合。

世凌及美娟两姐弟,既然注定得过异于普通人的人生,或许在前面等待他们的是更大的考验,但是我相信他们能够携手冲破难关!再怎么说,乌云的背后始终都有彩虹。

他们了解,人生要走的路很多,社会当然不会介意他们所选的是哪条路,最重要的是自己可以站得稳。

只要他们在这条路上认真的走,路程丰富又充满趣味的话,就已经是人生最实在的目的。

(完)




“一直以来都是妈妈照料我们的生活,爸爸以前也都忙着
工作,隔
数天回家一次,非常辛劳。妈妈的健康亮红灯之后
,我们通过介助人的协助自立生活,这是一个大成就,也是一种
突破。我们可以在不负累家人的情形下生活、完成梦想。记忆中
,我们要和爸爸说一句话,都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说得出口,爸
爸也是通过在我们面前跟妈妈开玩笑来赢取我们的欢笑声。
大家心中都有彼此,只是都收在心底,不曾言明。

有爸爸,一定要有妈妈,才会是最完美的搭配。对我们来
说,爸妈是一体的,这一生从未对父母说过一句‘我爱你’,也无
法报答您二老的养育之恩。我们一定会努力的求进步,尽力做到最好,
让您俩能因为有我们而感到光荣、骄傲。。只要您俩平平安安、恩爱生活,
我们就会感觉很幸福很幸福了。”

~ 黄世凌、黄美娟 ~


残障人士虽手脚不便,但靠着努力、实力及现代科技的配合,
同样可以完善地执行任务。


美娟协助友人卖袜子,看起来摊位也摆设得有模有样。

这些手工曾经都难不倒美娟,但如今她没做了,只是帮忙售卖。

美娟也曾参与残障人士舞蹈团表演。

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世凌,经过学习之后,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世凌在1998年买了一台电脑,开始着手研习,凭自己摸出了端倪。

小时候的世凌也很鬼灵精。

姐弟俩参加活动,似乎也玩得很开心,背景的布置有火树银花的感觉。

哇,世凌有一大帮拥护者呢!

2007年9月18日星期二

轮椅上的巨人(三)[下]∶黎志成 - 爬樹摔壞脊髓半身癱瘓,黎志成親情重拾希望


剪报(联合日报)



谁是黎志成?同样28岁,不过他是荣祥的导师。

不同的是,他是在11年前爬椰树采摘椰子时失足坠下,导致脊髓受损,从此轮椅成了不可分隔的伙伴。

当年,他只有17岁,意外当天是1月24日,学校刚开课不久,所以就没有办法继续上学。

原本我是想对荣祥有进一步了解,就请当初的介绍人约志成通过网络进行采访。

采访之前,志成就已经表明自己打字很慢,我也不以为意,但后来发现他真是答复得非常慢,才知他因脊髓受损而影响到身体多处的神经线,因此文字采访对他来说相当吃力,为避免他的手操累过度,我决定直接致电采访。



延误医治与轮椅为伍

据他所述,从椰树上摔下之后,胸膛以下的部分就失去知觉。

由于不是大城市,医疗设备稍嫌不足。后来虽然到了政府医院,院方却只一味地叫他等,结果其父亲觉得再耗时等下去也不是办法,就带他前往私人专科医院,但为时已晚。

根据专科医生的说法,他的情况必须在24小时内动手术,才有复原的希望。虽然如此,医生最终还是为他施了手术,无奈志成的伤势拖延太久,就算动手术也已无法改变残酷的事实-往后的日子得以轮椅代步。

志成的遭遇令他痛苦不堪,突入起来的改变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在情绪与精神上造成的沉重负担,内心更是苦闷不已。



家人扶持深受感动

“那段日子,主要是想着如何才能康复,一直都在尽力尝试各种方法。我清楚记得家人四处奔波劳碌,带我到处求医,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希望破灭,却不放弃。我从不同医生那里了解自己的情况,也认识了许多残障朋友。幸好如此,否则相信现在我是过着黑暗的人生。”

志成的家人从未放弃任何机会,带着他到处求医,这份执着到了今天还是十年如一日,从未动摇分毫。

值得庆幸的是,志成有进行康复治疗,目前能够抓绳子,勉强爬上下床以及上下轮椅。其实,他的手还是非常有力,只因无法控制手指的活动而失去握拿东西的能力,才会如此不便。

来自彭亨州的小镇,志成在6兄弟姐妹中排第五,兄弟姐妹都已成家。他们都是通过电话联络,感情非常好,而志成的母亲就在这里照顾他。

虽然医疗行动屡试屡败,他仍然选择继续尝试,失望的感觉虽然难受,但不试就完全没有机会,更对不起自己及一心希望自己康复的家人。

突然间发生意外,从此必须以轮椅代步,的确是人生旅途中残酷的转捩点,令人难以接受。

不过,难受归难受,日子始终要过,后来他慢慢接受了事实,其父母、兄弟姐妹都非常照顾他、支持他,令他十分感动。



决定做到照顾自己

“兄弟姐妹已经有家室,其实也需要母亲帮忙照顾小孩,但他们从来不嫉妒母亲带我四处求医,反而也非常关心我的进展。因此,我更不能放弃,只要有一丁点机会,我仍然义无反顾去试,希望有突破。”

提到家人对他的好,确实是难得的亲情,尤其是兄弟姐妹都有了家庭,还能彼此关怀备至,这样的亲情关系真令人感动,似乎,眼下许多人都该反省一下自己与家人的关系了。

说到求医,其双亲带着他寻遍南马、北马,甚至乘坐6、7个小时的火车到泰国见“神医”,当然是由父母抱他上下火车。看着二老的努力,深刻体验亲情的他在感动之余,决定要做到可以照顾自己,让他们放心。




与张荣祥亦师亦友

话题转到荣祥身上时,才知道他们是同一座宿舍,更住在同一个单位。

在志成眼中,荣祥非常有毅力,虽然反应较慢,但非常努力,成绩也非常理想,可以说是众多学生当中比较出色的一位。从谈话间,可以感觉到他对这位年龄相若的朋友兼学生相当器重。

每位导师所负责的学生人数都不会太多,而志成属下的学生共有6名,其中之一就是荣祥。

由于学生们的教育背景和吸收能力有所差异,学院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真正理解和吸收课程的内容,就配合他们的学习进度而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若在残障朋友之间做出比较,以过往经验来说,我个人还是认为情形较严重的学生反而在学习方面更出色,而且在完成课程后,许多的成员也会选择留下继续实习。反观情形较轻微的学生就显得不太在乎,得过且过,而且大部分在学成之后都选择离开。其实,学院非常珍惜肯用心向上的学生,也肯定他们的努力!”




后记∶
现实环境障碍就业受挫
残障人悲歌唱不完


其实,社会对这群较为不幸的残障朋友也极为热心,就拿不同慈善机构来说,都会不时联办活动,让这群朋友可以更有信心地融入人群。

可惜,他们面对的最大困境始终还是环境障碍,尤其是交通的问题,让残障朋友白白错失许多就业良机。

说到就业机会,志成告知我,其实负责课程的人在学员尚未念完课程之前,就已到处查询愿意聘请他们的公司。

但,由于学员当中有些必须以轮椅代步,就算遇到有意雇用他们的公司,却因为公司不在底楼且缺乏电梯设备的情况下打消念头,至于学员们也无能为力,只好让眼前的工作机会白白流逝。

“一些公司尽管设在底楼,但残障朋友也因为面对交通问题而无法去上班。”

如此听来,残障朋友们需要面对的交通、环境等障碍都不容易解决,真心期待他们的奋斗事迹能够成为其他残障同伴的典范,共同互勉、创造更美丽绚烂的人生。

(完)




“家人十多年来不曾放弃我,为了自己及所爱的家人,
我绝对不可以放弃任何机会!”
~ 黎志成 ~


志成说明如何操作网页,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能确保荣祥
理解并吸收课程内容。


由其他残障中心举办的中秋节晚会,志成和同事们也出席凑热闹。

志成积极参与各种课程和研讨会,提升自己的水平。

轮椅上的巨人(三)[上]∶張榮祥 - 美丽花蝴蝶寻找迷失的自己,张荣祥脑萎缩、心奋发


剪报(联合日报)



“有谁探讨过自己到底是什么?如果我是一只美丽的花蝴蝶,我愿在草丛中追逐又追逐,寻找一直都在迷失的自己,别再走向堕落之道。如果我是一只刺鸟,我不管自己的生命多短暂,都要勇敢往前飞,我不在乎前面的路有多困难,一定要有美丽的结局,留下灿烂的回忆。”

这是我从张荣祥自创的散文、短文及文章中所阅到的其中一段,此时此刻想起,的确是最适合他的写照。

第一次见到荣祥,介绍人语重心长的要求就不断地在耳边回绕∶不要对他提出过于刺激性的问题。

说实在的,当我从介绍人手中接过他的简介时,心里有些纳闷。

“脑部萎缩”四个字让我脑海中浮现许多采访时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形画面,一连串的忧虑及顾忌都涌上心头,难道他会突然发狂吗?还是会突然失控狂嚎。。。?



眼里见到自己的未来

当他坐着轮椅缓缓进入房间时,我心中的大石总算落地了,眼前这位穿衬衫的小伙子精神很不错,看起来非常有朝气。只是,他苍白的脸上有一层淡淡的哀愁神情,或者只是我先入为主的错觉吧!

访谈过程,当然是依据介绍人的要求尽量避免刺激性的字眼,毕竟也是对荣祥的尊重。

他非常健谈,与其羞涩外表并不相符。或许是被这里的生活及学习气氛感染,使他产生了归属感,也为他的梦想注入强心剂。

我不禁自嘲,人总是喜欢在还没了解事物之前就妄下定论,多愚蠢的行为。就像现在,荣祥已经可以坦然面对自己,尽量为自己的生命添画无数彩虹,我的担忧显然是多余的,眼前的他并不懦弱,他的眼里见到的是自己的未来,不会一直在过去打转!




15年前健康亮红灯
恶疾缠身晴天霹雳

15年前,正值13岁的荣祥开始出现晕旋现象,而且情况日益加剧。

当时,他并不晓得事情的严重性而一拖再拖,加上性格内向及先天性口吃,让他平时鲜少主动与人交谈,任何心事总是往心里搁,更别说向家人提起自己健康的异常现象。

由于自认是小毛病而忽略病情的他,最终导致走路不平衡且四处碰撞,更需要扶着周围的物件行走。

终于,到了16、17岁,其母亲觉得他的情形越来越不乐观,甚至从学校回来时走路也东歪西倒,他才到专科医院进行了健康检查,检查结果当然是晴天霹雳。



一片黑暗中摸索

得知病情后,他感到自己就像在一片黑暗中摸索,走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接触到任何实体,恍如置身一个大空间,是多么的无助?!

也难怪,一直以来以为是小毛病,知道病情之后,人生无疑就像被宣判了死刑。

回忆当时心情,荣祥坦言自己在那一瞬间,似乎什么也看不见、听不到了,那种感觉就好像植物人一般,所有的感觉器官都失去了作用。

医生诊断之后向他表示,他所患的脑部萎缩可能是遗传病,但据他所了解,双亲的家族皆无先例。此外,8位兄弟姐妹当中,也只有他不幸患上这种病。

最初,他即伤心又自暴自弃,甚至将自己与外界环境隔离,拒绝与人接触。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日后,他终于想通了,无论如何日子还是要过,一直萎靡不振也于事无补,既然上天如此安排,唯有接受事实。

庆幸的是,在一群好朋友的协助下,荣祥顺利的完成了中五课程。好学不倦的他在获悉自己的病情之后也跟同学说明,一群朋友也安排接他往返学校,可谓患难见真情。



命运之神赐予机会

完成中五课程之后的荣祥只能待在家看戏、听音乐,或者帮母亲做一些家务,总之,能做到的他就尽量做。后来,一位教会师母去探望他的朋友,碰巧那位朋友又知道他想学电脑的心愿,当然把握良机向师母提起,而荣祥口中的“沈秋香师母”就在2005年去探望他。

命运之神在这时稍微眷顾了他,给了他一个机会,而荣祥也知道机会难逢,当然是欣喜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经过那次拜访之后,师母就将荣祥的情形及心愿告诉“绿野残障自强职训学院”的教务主任Jason,而荣祥也经常与Jason保持联系,除了聊天之外也经常询问有关上课的问题。

或许是被他执著的上进心感动,Jason寄了表格给他,对他来说,这简直是上天赐予的机会,一个可以让他重拾信心面对自己的机会。



乐观接受现实

“我很喜欢读书,虽然我的成绩不是很好,但是我真的很喜欢读书,学更多的新事物,虽然刚到这里,我很想妈妈,会流泪,但我要把握机会,不要再躲在家里当小花!”

看着他吃力地说出这句话,一字一句至今仍然言犹在耳,当时内心似乎被人揪着般,有点鼻酸的感觉。

老实说,我觉得他口吃并不严重,起码他说的,我都听懂了。看他吃力地讲述着一路走来的事迹,的确让人动容,有时看他说得有点喘气了,忍不住叫他暂做歇息。

当时,与我同行的一位朋友在旁听着荣祥吃力的叙述一切,直到说出这句话时,忍不住流泪离开现场,不忍继续往下听。

至于我,只能试探性的抓着他瘦小的手臂,想安慰他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心里一阵酸楚。他笑了笑,表示自己已学会乐观,已经接受现在的自己了。




淡化悲伤与痛苦
选择阳光下生活

的确,喜欢读书,却因为健康亮红灯而无法如愿,好不容易才为自己争取到机会,自然是加倍努力。

反观我们这些所谓条件比他们好的普通人,机会随时都在身边擦身而过,但我们有时连正面望一眼都嫌麻烦,总是一句话∶“机会多得是,看自己如何把握。”

是因为自己还有其他选择,所以迟迟无法去抓住瞬间消逝的机会,还是认为好的机会总是留在后头?



坚决走自己的路

不想呆在家里一辈子当一个所谓吃闲饭的人,他一直努力把握自己最有限的机会,拒绝做一个命运的受害者。因此,知道自己有望上课,逐步实现梦想时,他的兴奋和勇气在接到Jason电话之后就达到了顶点。

待在家里几年了,突然要离家到远地去读书,视子女为心头肉的母亲当然极力反对他的想法。

但是,荣祥在接到教务主任的电话后,感到自己的人生重新有了希望,就对母亲表明自己一定要走这条路。他向双亲分析,二老总有一天不得不离开他,也无法照顾他一辈子,届时他总得靠自己生活。若有了一技之长,日后就可以养活自己。

终于,母亲点头了,还亲自带着他来到实现梦想的“绿野残障自强职训学院”。荣祥也没令自己与母亲的心血白费,在学习方面有相当大的突破,甚得导师们器重,也敞开心房与同学们建立了友谊并正式开始了新生活。



晴天把人心照亮

见到孩子现在有了目标,对人生有了希望,为人母的自然是比较放心。

28岁的他已上了半年课,学了电脑软件的基本使用法,也学习制作及操作网页,因此生活也相当忙碌。

与其在家自暴自弃,荣祥选择了另一条路,现在每天都随着同学们上课。

他选择了在阳光下生活,阳光是灿烂的,比起月光来虽然少了一些神秘感,但却可以淡化人的悲伤与痛苦,一大片一大片的晴,似乎可以把人心照亮,也把荣祥内心过去的黑暗与绝望蒸化。

如今,他圆了自己继续学习的梦想,甚至开始自创及操作网页,虽然动作比常人慢,但仍然乐在其中。

自己争取的一切,成果肯定是最甜美的!




自我争取、付出更多
生活领悟化作文字

在访谈荣祥的过程中,我多番误以为提到他的伤心事,或许是介绍人事先的提点无形中造成了压力。

尽管手忙着记录,视线却始终没有离开过他苍白的脸,尽量做到一发现不对劲,就马上转移话题。

事实证明我错了,或许以前的他的确是这样,但来到这里学习后遇到不少同伴,使他更勇敢地面对自己,更成熟地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昨日内向孤单的他已不复存在,今天的他努力抓紧机会学习,明天的他肯定成为家人的骄傲,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与执着,已经让他成为家里最明亮的星!



牢记电脑复杂程式

我在离开之前,顺道去荣祥的课室与他道别,在那里目睹许多谈笑风生的残障人士,或许,他们比我们更珍惜身边的一切,因为一切都得靠自己争取,得来不易。

抵达教室时,荣祥正在操作网页。我在他身后待了大约十五分钟,看他聚精会神地输入电脑程式制作属于自己的网页。

老实说,若换做我,待在那里发霉了也未必懂得自创网页。心里纳闷当儿,对他也起了敬佩之意,他是如何将那些令人头脑翻江倒海的复杂程式与指令牢牢记起的?

听闻他喜欢写诗词,我无意打扰他,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荣祥吃力地注视着电脑屏幕,专心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输进网页,全都是他自创的诗词。说是诗词,或者应该说是散文或一些自己对生活中领悟的种种及感想更为贴切。

尽管蹲在他身边,他仍然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全然不觉有人在身边。当我轻拍他的肩膀,他腼腆的笑了,表示自己喜欢写作,但不论我怎么要求,他都不愿意将作品给我拍下,直推说自己的网页还没弄好。



将梦想贯彻到底

虽说不该强人所难,但我当时渴望了解他内心对社会的看法,所以不断游说,后来他答应了。当时,他身边的一位女孩总是面带微笑地注视着我们,时而又专著于自己的功课。

我不断在想,是否因为他们必须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努力去争取,所以才会格外珍惜一切机会?否则,在瘦弱的体内到底蕴藏着什么能量,让他们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不断冲刺突破。

似乎明白了些道理,有了自己的梦想然后抓紧机会贯彻到底的人,才是最幸福的勇者!

(完)




“我很喜欢读书,虽然我的成绩不是很好,但是我真的很喜
欢读书,学更多的新事物,虽然刚到这里,我很想妈妈,会流泪,但
我要把握机会,不要再躲在家里当小花!”
~ 张荣祥 ~

圆了自己继续学习梦想的荣祥,开始自创及操作网页,虽然动作比常人
慢,但仍然乐在其中。

喜爱将生活点滴化作文字的荣祥正专心地将自创诗词一个字
一个字输进网页。

荣祥偶尔也与其他同学外出用餐,享受茶餐室的热闹气氛。

荣祥在外面认识了许多好友,也经常安排不同残障中心筹办的活动。

上课中,大家似乎都很专心呢!

2007年9月17日星期一

轮椅上的巨人(二)∶张志伟 - 双脚变形萎缩,坚强信念不灭,张志伟身残心不残


剪报(联合日报)



“我的病情在3岁开始恶化,但我在12岁之前还能勉强行走。。。十年如一日,我仍然清楚记得在念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是住在婆婆家,每日都需要乘坐巴士上学。基本上,我当时双脚已变形,弯曲得必须靠脚背(侧面)行走,所以行动非常缓慢。在一个上课日的清晨,下着大雨。当时所念的小学没有雨盖巴士亭,我真的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淋着雨,一拐一拐地走,鞋子也因为雨水渗入而变得沉重,掉在地上。。。当时的我连行走都极度困难,还得用无力瘦弱的小手在大雨中捡鞋?无助时,我总希望妈妈就在我身边,扶着我走。。。”

回忆儿时其中一幕刻骨铭心的经历,志伟已忘了当时自己有没有哭,但是在我面前的他,说到这里时已经哽咽流泪。看着眼前这位坐在轮椅上的可怜人泪流不止,我慌了,一切都始料未及。。。直到他逐渐平静下来,继续往下说。。。




“原来我也能”
借助拐杖念完小学

“回想起来,心中难免不是滋味。。。但是,我感谢雨神给了我这段回忆。我就读的第一所小学,一年班及二年班都在楼下,所以上课不是问题。但是,到了三年级,因为不方便上楼梯的关系,我被逼转学。还记得为了要留在那所小学,我请婆婆来为我说情,在校长的陪同下,我很勉强的做出示范,以证明我可以靠着自己的力量上下楼梯。但是,校方的回应就以我的速度太慢,上下课可能赶不上,要不就是他们不承担意外的后果。。。”

结果呢?迫于无奈,志伟始终还是转校了。到了新的学习环境之后,他开始借住拐杖行走,但总是跌倒,连膝盖都严重磨损了。

光是想像一个场面,学童们边跑边笑,嘻嘻闹闹的在校园追逐,充满活力,镜头中却出现一个手持拐杖行走,还不时跌倒的学童,那强烈对比的情景是多么触动人心,难以忘怀!

志伟就这样借助拐杖之力完成了小学生涯,升上中学之后就开始使用轮椅,平时在家就只能在地上爬。

令人心酸的经历在当时形成了力量庞大的推动力,让志伟咬紧牙关力求上进。在亲朋好友的鼓励下,如今他的生命已进入另一个阶段,绚丽的花朵悄悄绽放。

“原来我也能”这句话让他在工作岗位上更努力。轮椅陪他走过了十三年,十三个自豪的年!




与张志伟网路缔结友情

其实,我也是通过朋友介绍才认识志伟,那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

当时,那位朋友不断提起有关志伟的种种,包括他如何坚强面对先天性的神经线萎缩症,以及如何克服障碍并通过学习而成为学院内首屈一指的学生等,更感叹这种人才若四肢健全肯定会非常成功。。。等等,总之好话说尽。

及后,我就通过网路认识了志伟,虽说认识却极少聊天,因大家各有所忙,平时只是一句“你好,今天忙吗?”,虽然简单的一句话,却维系了彼此的友谊长达数年之久。后来,我就在一趟西马之旅,顺道去探访了这位朋友。

由于时间紧迫,只是见了面聊聊天,对他的情形并不十分了解。不过,回来之后,彼此的联系倒是加强了一些。

怪不得人都说网路上的情谊比较虚无缥缈,跟素未谋面的人聊天,连对方的庐山真面目都未曾见过,自然提不起劲。这种陌生感在双方见面之后就随着欢笑声逐渐散开,彼此间的联系次数也较频繁了。

犹记得初次见面时,面带友善笑容的志伟,一脸的自信已经令我留下深刻印象,也让我了解他夺下最佳学生荣誉决非偶然。

在双方的谈话中,我可以感觉到他已为自己的人生拟定了全盘计划,而且正以莫大的决心和毅力,努力朝目标前进。



豁别多年重新见面

再次见到志伟,看着他坐在轮椅上忙进忙出的,活像一个军师似的,再观察现场其他男男女女的残障人士,全都聚精会神的投入在工作中,一双双“有气无力”的手在键盘上慢条理地输入电脑指令。

此时此刻的他们,看起来着实像极了坐在轮椅上的巨人。

来自柔佛州的麻坡,志伟虽然在12岁之后完全依赖轮椅行动,但他仍完成高三课程,并在结束中学生涯之后前往吉隆坡继续深造,完成了为期3年的媒体设计课程。



灿烂笑容面对明天

今次见到他,明显比上次更内敛了,相信他在这几年也经历了不少事,使他成熟了不少。

许多时候,他似乎都在思考,话虽不多却与同事们打成一片,或许这是残障朋友之间较为别开生面的相处之道吧?对彼此的内心世界较为了解,不必太多言语,我这外人倒是自叹不如。

如今,志伟在“绿野残障自强职训学院”担任艺术总监,记得之前他是在“双福残障自强发展协会”任职。其实“绿野”也好“双福”也罢,两个组织都是志在训练残障人士并给予他们工作,使他们像普通人一样自力更生,能以更灿烂的笑容面对自己的明天。




大城市体验人情味
珍惜朋友扶持

对志伟来说,在外生活,朋友就是互相扶持的伙伴,而他有许多好友都是在吉隆坡结识,也有几位来自中国。

虽然说,大城市难体验人情味,不过他本身却认为吉隆坡的人情味非常不错。况且,一起共事的伙伴也相处得非常融洽,令他更珍惜身边的人。

“我觉得不论是谁,在他的生活中都会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对待之道。有时,一个人被评得一无是处,恶名昭彰,但这个人对着你的时候,或许就是用心对待你,其实人与人之间讲的就是一个缘字,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遇到这班好朋友!”

他曾像小孩子撒娇般地向妈妈炫耀,表示可以自己一个人去用餐,他笑称这么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让自己成长,志伟也尝试独自光顾不同的餐馆。

对他而言,这些都得靠自己亲身体验和克服,重点不是别人的眼光,而是自我挑战。

回忆独自去看舞台表演的经历,他历历在目。当时的他,就这么叫了德士,战战兢兢地去了,还自己买票、入席。想到能够为自己争取机会去进行,甚至完成了平常人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心里也感到骄傲,而他的下个目标,就是独自去逛吉隆坡的KLCC。

或者,所谓的不同心态面对生活,指的就是一份可以给自己更多信心及勇气的执着。




亲情、友情
人生不放弃

患上神经线萎缩症的志伟,手脚皆无法如常人般灵活运用,甚至需要靠轮椅来行动。然而,这些肉体上的残障并没有令他自暴自弃,反而在家人及家乡好友的鼓励下,立志要过得比普通人更好。

听他说着自己的病情时,我相信,他在那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也许一直被未知的恐惧感侵袭吧?那种打击过于残忍。



开课一周泪水决堤

幸好,志伟的父母从未因此而放弃他,反而给了他身为孩童、身为子女同等的权利,尽量让他觉得自己和其他同龄朋友一样,亦开始训练他对自己的责任感。

此外,家乡好友也都非常热心且爱护他,甚至还有人主动随他前往吉隆坡,提早住进宿舍。

“在开课前一个星期,我担心不适应,就提早报到。当时,一名读书时期的大哥型同学,振全,还陪我住进了尚未有人报到的宿舍。起初的一个星期,我以泪洗脸,餐餐都在想家。”

开课首日,由于导师还不了解他的情况,给了他要求较高的作业。当时的志伟连笔都拿不稳,顿时产生了挫折与自卑感。

回到宿舍之后,挫折、自卑、压力感无孔不入地袭遍他全身细胞。终于,泪水如决堤般涌下的志伟再也无法承受,就致电家人要求回家,他的家人也答应了。

换句话说,当时的他差点儿就与成功的种子交错而过。

幸好是首日开课,宿舍生们也陆续报到,在彼此打招呼之后,他心中的大石也就奇妙地消失,至于校方也在往后的日子逐渐了解他的能力与需要。



用电脑完成功课

基于情况异于其他学生,校方对他的要求也适时地调整。

校方见志伟无法用手绘图,因此特别准许他使用电脑完成功课,因此他在软件应用和媒体设计方面的熟练度,自然又大幅度跃升,更加得心应手。

从一开始,我就误以为志伟的神经线萎缩症是家族遗传的,经过说明才知道其双亲的家族均无先例。

“患上这种病的机率是1∶1,000,000,我还真是幸运!”



动作迟缓心智不迟缓

也许四肢的不便缓慢了他的动作,却不会迟缓他的心智发展。

志伟的父母在他年幼时,成功为他打造了健康的成长环境,使他的心智及思维也不断随着年龄增长而越见成熟,对于许多事物都有自己的一番独特的见解。

“对于我本身的情况,曾被外面的人批评过,但更多人会对我说些鼓励的话。父母在疼爱我之余,也提供如其他兄弟姐妹般的权利给我,没有所谓的特别偏爱,我知道他们在训练我。有些父母不让残障子女曝光,但我的父母却不断鼓励我学习自立,甚至要比其他人生活得更好!”




父亲温情激励
张志伟勇敢走人生路

志伟明白,若本身都认为自己是废人,就更难得到社会的肯定。

因此,他从不当自己残障,而且爱惜、珍惜每个阶段的自己,也像常人一般喜欢外出、注重外表衣着,遇到喜欢的事物就会致力争取。

对他来说,与其因残障而躲在家里,低调且不愿暴光,他选择不在意别人如何看他,努力过人生的每一天。

的确,若因为残障而躲在家里,只会不断感受到内心角落里的阴影逐渐扩大,不知名的恐惧感就会四面八方侵袭自己,整个人就越来越悲观,那种窒息感甚至可以让人自暴自弃。

其实,志伟之多以有今天,家人也功不可没。

就拿他的的父亲来说,时不时就在家里召开激励讲座和健康讲座,也时常协助志伟整理人生,让他清楚自己的定位,再告诉他怎么继续走下去。此外,其父也对他强调过“路就在嘴旁”,要他遇到问题或困难无助时,开口求助。

谈到家中这位传统又风趣的爸爸,志伟总是笑得合不拢嘴。



求学时期拟定目标

对于许多无法完成学业(不同因素所致)的残障朋友,他感到非常惋惜,也格外珍惜自己的求学机会,在中学时期就已定下日后的目标,并努力朝目标前进。

一直以来,志伟都对媒体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手脚不便的他来说,确实也只有电脑相关课程对他最有利。因此,他在高中时期就开始在家里自学电脑,这当然有助于日后的升学。

志伟得偿所愿被录取媒体设计系之后,自然而然对这门自己深感兴趣的学问萌生了责任感,因此在学习期间所持的态度当然又比其他学生来得认真。



作品勇于大胆创新

自认喜欢设计及文艺事物,志伟在思想上会比较大胆并勇敢创新,在作品方面自然也愿意做不同的尝试。

生活中所面对的一切,都与设计灵感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关系,他就利用日常体验的种种,融入自己的设计构思中,成功创立了自己的风格。

毕业典礼当天,满面春风的双亲站立在志伟身后,欣慰地与轮椅上的勇者合影。

看着孩子手上捧着的战利品,三人的内心肯定是百般滋味,一切尽在不言中,一路走来的确不容易,然而毕业之后,志伟仍然需要面对更多的考验。




接受教育、无惧竞争
要求平等机会非怜悯

其实,社会上有许多慈善机构也不断为残障朋友筹备活动,希望多少能协助他们更勇敢地生活。这一点,志伟并不否认,然而他却认为残障朋友们得先自我装备和觉醒,才期待社会给予认同。

“若我们有基本的教育程度,就意味着我们有学习能力,可塑性高,以次提高我们和一般人竞争的条件。此外,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残障同胞也必须开发强的另一方面,而不是朝夕等待救援,我们需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站在残障人士的立场,志伟表示他们要求的是平等的机会,而不是怜恤,当然前提就是他们本身需要有条件去竞争。

此外,通过建设为残障人士着想的公共私人交通与建筑设施,让他们通行无阻,其实也是为他们提供了机会,而这些都是目前残障团体极力在做的事。



残障人向往自立

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非常重要,若觉得自己行,做起事来也会觉得较得心应手,这就是心理的影响,类似一种自我催眠。志伟有今日,就是因为他从不认为自己比人差,也从不认同身体的残障会影响他的命运。

的确,人生在世,与其在遇到问题时畏缩不前,倒不如趁早想办法解决。

这对残障者或者普通人来说,都是相同的道理,不过,对于两者来说,其实都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因为人一般上在适应某种环境之后,就会开始害怕尝试、改变。

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事实也让许多人在遇到困境时停滞不前。

虽然积极面对生活,但无论是谁,都有脆弱及抱怨的时刻。

本身是基督徒的志伟坦言,自己有时会向上帝抱怨,但他知道无论怎么抱怨都无法改变身自己已是残障一族的事实,何况他在成长过程中,也明白了目前所体验的生活其实还存在着另一层意义。

由于本身是残障人士,志伟非常清楚,愿意奋斗的残障同胞们,其实最向往的就是能够自立。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有人乐意给予协助时,残障同胞也会心里作祟。就连他自己,到了今时今日,还是会有这种感觉。



乐于接受他人帮助

开朗的他,内心其实是另一个世界,许多事都需要时间的磨练,而他对于自己总是采用“敢敢来”的心态。

“残障者的确需要人照顾,因此有时会觉得麻烦人。不过,最重要的就是乐意接受人的帮助,不要把别人的关怀当作是一种怜悯或施舍,这其实也是一种关系的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往往都非常微妙,也不是我们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楚。”

懂得说出这番话,看来他总算明白任何人都无法单独生活的道理,人与人之间总需要互相扶持、勉励,在人生路途中才不会显得那么形只影单,那么弱不禁风。




后记∶
残障可成推动力,准备过辉煌人生


志伟一直努力向社会和其他残障朋友证明一个事实,即残障有时可以成为推动力,并突现出一个人的能力,而非使人丑陋。

现在,他无时无刻都在努力耕耘,并坚信总有一天可以凭自己的力量,亲手采摘成功的果实。

我曾目睹他打字,似乎是将整个软弱无力的手掌移到键盘上,然后轻轻放下,就靠那力度按键盘,这动作若叫我来做,大概是一个手掌放下,屏幕上就瞬间出现几个字了吧?

再回想与他一起进餐时,唉,我对他用餐的方式看傻了眼,心里直喊纳闷,他到底是怎么过日子的?每做一样事都如此不便?!不过,他倒悠然自得,还有说有笑的,一顿饭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解决了。

嗯,想到自己平时嫌这麻烦嫌那无聊费时,跟这些残障朋友比起来,我们的生活真不应该出现“麻烦”这两个字,而且我们也没资格去说这两个字啊!

说真的,我到现在还无法真正体会他们这一路走来有多难,虽然在访谈中听了不少,但始终只是扮演“听者”。。。许多事情,听与亲身经历是两回事。

我只能说,他们在亲情、友情的沐浴下,再将自己本身的缺陷当作磨炼身心的推动力,发奋图强来证明自己身残心不残,坚持不让关心他们的人事事为他们担心,这种决心是令人钦佩的!

(完)




“我们一家人的感情真是很融洽,兄弟姐妹都非常鼓励关心我。我现在每月的电
话费都是哥哥给的,车费是姐姐给的。我真希望在吉隆坡有一个家,那么有时我们
一家也可以团聚了。一家里,妈妈是最伟大的了。妈妈所为我付出及牺牲的一切总让我
自怨无能报答。我只是尽量活好我的日子,不辜负她的一片苦心吧!妈妈,我爱你。”
~张志伟~

目前担任艺术总监,工作也相当忙碌呢!

手捧最佳学生荣誉奖,与双亲分享荣誉的一刻。

像志伟所说,不要把人的协助当作是怜悯或施舍,
就不会钻牛角尖,日子也过得更开心!

仍在学院攻读媒体设计的志伟,在考试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2007年9月16日星期日

轮椅上的巨人(一)∶邱春莲 - 知足常乐,家人爱护激发奋斗心


剪报(联合日报)



若家里有残障子女,您会怎么做?是鼓励他或她学习自立?是给予同等的求学和学习机会,将来能有一技之长,作为自立更生并开创生机的基本条件?抑或顺着一般观念,觉得家庭经济可以负担的话,就让残障子女留在家里?

在西马,不论大都市或其他州属的小乡镇,许多家庭都选择了前者,因此有许多残障人士身残心不残,生活同样多姿多彩。

我在采访一些残障人士时,间中也尝试与他们的父母沟通,希望能了解他们怎么愿意千里迢迢随着残障子女前往残障人士培训中心,并留下陪伴左右。须知道,家乡那里的家同样需要他们打点。

结果,您知道绝大部分的父母怎么回答吗?




“残障也是我的子女”

“残障子女也是我们的子女,同样是我们的结晶、我们的宝贝。。。由于身体的状况,他们需要比常人辛苦许多才能在日后有所成,一切都不容易,就算心里再痛、再怎么不舍也好,我们也只能放下为人父母心中的不舍。只有放手,孩子才能自己走。这与面子问题无关,我们只希望孩子们可以勇往直前、自我突破,让自己的人生充实又精彩。”

听起来是很公式化的答复,但是看着现场残障子女们能够学到一技之长,那种温柔欣慰的眼神,已经道尽了心中对子女的疼爱!

他们并不理会其他人见到自己残障的子女而在背后指指点点、胡言乱语地批评自己造孽,子女讨债之类毫无人性、毫无根据的冷嘲热讽。

对他们来说,只要子女日后的生活有保障,其他的一概不重要。

话说回来,若选择让残障子女留在家里,的确可以更加方便照顾,然而这种观念相当不利于他们从阴霾当中走出。此外,在未来的日子呢?

若有一天双亲对照顾残障子女一职已力不从心,难道就靠福利部和慈善机构的协助过日子吗?




肌肉萎缩5岁起坐轮椅
邱春莲不向命运低头

邱春莲的家人与亲戚,将她照料得无微不至。不过,他们也从未忘记给她机会去学习,去克服身体的不便,好让她可以活得灿烂、精彩,为自己的生命留下最有意义的足迹和回忆。



人情味助完成小学生涯

春莲的笑容很真,而且经常歪着头偷笑,令人心情不自觉地舒展起来。看着眼前这位无时无刻都笑盈盈的她,与我在访谈之前的假设有着极大出入,看来访谈会比想像中有趣得多。

患上先天性的肌肉萎缩症,五岁就开始坐上轮椅,春莲是在校车叔叔、食堂阿嫂以及温柔妈妈的协助下,顺利地完成了小学生涯。

当时,她口中驾驶小型货车式的校车叔叔都是每天抱她上下车,送她往返校园。如今回想起来,从春莲说着这档事的语气及表情看来,相信内心还是非常感激当年为这小女孩付出许多的叔叔吧?

春莲除了双亲之外,还有一位姐姐,一位弟弟。唯,父母双方的家族都没有这种病的先例,因此遗传的可能性少之又少。问到病情,才知道小时候她还可以爬着行动,只是因为脚没力而站不起来,才会在后来坐上轮椅。



求学执著获回应

虽然五岁就坐上轮椅,但她执意要上课,这份心意也得到了亲戚朋友的回应,小学生涯就此展开。

当时,每个上学的早晨,春莲独自等待校车载送她上学。上课时间,要上厕所对这小女孩来说难如登天,幸好有食堂阿嫂在她小学生涯的前三年帮忙抱她如厕,后三年则由妈妈接手。

一天的课结束了,她只能等最后一趟的校车,每次都是同学帮忙将她推出教室的阶梯,也曾无意被推倒。当时,对自己感到自卑的春莲,其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体育课是学生的最爱,因为可以尽情奔跑嘻闹。

但是,春莲每当这节“黄金时段”时,只能独自留在教室。

那种心情相信我们都很清楚,大家都曾经历过小学生的阶段,对那种只能在教室里呆坐着(或者功课赶不完,休息时间做最后冲刺),外边同学上体育课(或者休息时间) 的笑声不断传入耳朵,自己却无法参与他们的心情是再明白不过了。

“学校的补习班也没有人能送我去。。。幸好坐在我旁边的同学都会主动帮忙我拿书本,有时我写字慢他们也体谅我,耐心等待。”



姐妹情深

来自柔佛州一个小镇的春莲,自认生长在小地方,因此邻近的亲戚及邻居们总是经常陪伴着她,让她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

由于母亲工作忙碌的关系,她的阿姨在她小时候就经常陪着她,带她到处走,表亲们总是不时探望她,而她身在新加坡的表姐更是时常在圣诞节前夕带她去看花灯,每逢新年都会做衣服给她。

看来,小时候春莲的身边真是不乏疼爱者,这一切她当然铭记不忘。

完成小六之后,她就留在家里学做手工,打发时间。当时的材料,都是其姐姐在外边看到时,买回来给她,而她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家做手工过日子。

谈起家人时,由春莲的语气听来,她的确有一位感情深厚的好姐姐,而她的弟弟同样对自己这位行动不便的二姐十分贴心。或许是因为她的姐弟都在外坡求学,因此相聚的时间较少,感情非常好。



阅书报学习电脑

“姐姐知道我受教育程度不高,经常鼓励我阅读报章和杂志,知道我想加强电脑学习,特地帮我找书。此外,每次看到手工之类的东西,她都会带回家给我。”

由于姐姐及弟弟都在外地读书,因此她多数时间都是与表亲和邻居们为伍,左邻右舍的感情倒也非常融洽。

不过,这种日子过久了,春莲开始觉得一直待在家里也不是办法,双手又逐渐无力,迟早得放弃手工,始终还是得学一样适合的技巧。

也不知道是否残障的朋友多数都喜欢电脑,我遇到的几位并非别无选择,而是都是本身对电脑有浓厚兴趣,才会学习操作网页。

原本就对电脑操作有兴趣的春莲,坦言自己在家里学过最基本的开、关电脑,但身在外地念书的姐姐却明显对电脑书籍及相关资讯懂得多,因此在得知知道妹妹兴趣学习电脑操作之后,就主动买电脑书刊,让妹妹加强电脑学习。

目前,春莲在“绿野残障自强职训学院”任职,主要是做排版设计。

此外,她也曾经在“双福残障自强发展协会”担任一样的职位,所以对这门技术已经驾轻就熟。



父母未反对工作

回想当初要前来吉隆坡时,她母亲虽然担心,但并没有反对女儿的决定。况且,家里的女佣也跟着春莲过来,所以母亲较为放心。

说到女佣,原来目前照顾春莲的女佣是第四位了,她在18岁就开始有女佣,到期之后就换新的。其实,在春莲18岁那年,她母亲因为动了手术,因此没有力气再抱她,这也是为何会在她18岁那年开始聘请女佣的缘故。

谈了这么多,我从春莲身上领悟到一个事实∶一个人的心灵得到了家人的爱护,等于打好了面对生命的地基和有了最重要的支柱,就好比建筑高楼大厦的工程一样,有计划地、稳固地一层一层建立起来。

看着春莲驾着自己的轮椅进入房间时,我就觉得好奇不已,这还是我首次见到电动轮椅。

她之后表示,这是在2004年,在一项名为“希望一线起”的活动中获得赞助后才购买,对于双手无力的她来说,的确只有使用电动轮椅最为恰当。




社会不接受残障者
难忘应征被拒

难忘的事,有开心的,也有充满挫折感的。

然而,有机会经历这些过程,就能学到更多生存之道,成长之际也使自己年轻的岁月变得和别的朋友们不一样。

残障人士需要自我肯定,而自我肯定的最好方式就是工作。当然,这也需要社会上的业者愿意提供机会给残障人士。

春莲最近前往一家杂志公司面试,在她老实地向对方说明自己的健康状况之后,就被对方拒于门外了。

其实,我也觉得纳闷,她的强项是排版设计,这只要点子够多、经常有崭新的概念就行了,怎么会被拒绝呢?

“我真希望未来能有个供残障人士就业的工作场所,社会既然鼓励我们融入人群工作,是不是也该有法律维护我们的权益?我们这些肢体残障者若被学府以任何理由拒于门外,是否也有法律保障?一些旅游胜地及商业广场均没有友善的环境,这一切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获残障手工比赛亚军

春莲的这些疑问,无疑也是不少残障人士的心声。

一直以来,他们都希望社会能够相信他们的能力,而不是同情怜悯,只期望能多给机会,塑造更多友善的环境,让他们也能享有工作和求知的机会。

另外,还有一项令她难忘的事,就是第一次拿到马来西亚残障手工比赛的亚军,当时还是别人偷偷帮她去参赛。

无论如何,我都认为这是好事,因为经过那次经验之后,她才真正第一次认识其他残障朋友,也给了自己学习更多新事物的机会。

所以说,春莲经历过的种种并没有白费,反而为她扩展了人际关系,对更多事物重新有了新的认知。




小时患哮喘饱受折磨
长期坐轮椅脊椎折弯

小时候的春莲,除了肌肉萎缩症之外还得饱受哮喘病的折磨,更试过了许多哮喘病患者耳闻能祥的“蟑螂”、“午夜花”、“椰子鸡”等配方。

我儿时也患有哮喘病,谈到这种病双方免不了研讨一番,将气氛炒热了不少,春莲也显得越来越轻松,更主动聊额外话题。

后来,哮喘病算是康复了,但,春莲表示目前又开始旧疾复发了,唉,希望她早日脱离哮喘病的折磨!除了哮喘,她也因为长期坐在轮椅上而导致脊椎折弯,身形有些S状。

不过,我之前一直都忽略这点,或许注意力都集中在她的笑容了。

小时候的她,多少都有些自卑,幸好亲戚之间很常来往,读小学时虽然周遭同学刚开始觉得她有点怪,但很快就对她非常友好,知道她手脚没力,总是会主动帮忙。

人之初,性本善嘛!况且以前的小学生比较纯真且没有心机,对较为可怜的春莲自然主动多加照顾。

尽管如此,温柔的春莲至今还是会担心自己时常麻烦别人,也担心旁人在出力抱她时,若姿势不对反而会弄伤对方。



自己驾驶轮椅上班

春莲的母亲每个月都会来陪她一段日子,其他时间都是通过电话保持联系,至于春莲回家的次数就视情形而定,通常有事情或很久才回家一次,而且只能用德士往返两地,情形不难想像。

我曾问她,为何不食用补助食品?如今医学发达,许多补助食品的确帮病人强身健体,而且有许多实例供人参考。

据春莲表示,医生说过她的细胞活跃度不足,因此就算是食用补助品,却也将因她的吸收能力不怎么好而无法加以消化吸收。

如今,她自己驾着电动轮椅往返办公室及宿舍,偶尔在路上也会遇到其他朋友,看着她笑眯眯地描述着生活状况,心里不禁感慨万千,如此轻松的叙述,听起来内心总觉得充满无奈感。

不过,话说回来,春莲安于现状,其实也很好,知足常乐。




后记∶奋斗路途越战越勇

对于残障人士父母口中所说∶许多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我有时感到费解,许多人都喜欢当自己是神一般,给自己过份的审判权,随意批判别人、道人长短是非,却从来不会领悟自己又有哪方面比人出色了?就靠着一张大嘴巴劈哩啪啦的,就好比自己目睹、见证了许多事情发展过程似的。

这只是有感而发,因为我也听过太多这一类不堪入耳、自以为是的想法。

尤其是面对别人的不幸时,总会不时听到人交头接耳或窃窃私语,有者甚至在当事人面前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一转身遇到串门对象,聊了几句就逐渐得意忘形,技痒难耐时再次用上了说三道四的看家本领。

与数位残障人士交谈,继而参观了他们的工作情形,真是让我感触良多,眼前所见到的任职场所,每个同事都和蔼可亲,相亲相爱已成了这里的特色。

是否因为他们身体的缺陷,能有今天已经感到满足,不必勾心斗角想着如何踏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面具在这里只是多于的奢侈品?不过,与我过去的工作环境相较之下,这里的气氛轻松舒服多了。

听春莲叙述她的过去,真是让我了解到一个人的自信,自制等性格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

曾经自卑的她,如今因为家人、亲朋好友的鼓励而有了自信,也顺利完成学业,甚至工作了。

近年来,心理学界日益重视社会因素对个体性格形成的作用。人类的行动主要是社会行动,无时无刻都在与特定的生活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就性格的形成而言,人的生活环境主要包括个体生活的家庭、学校和工作岗位,当然还包括与之相对应的种种人际关系。

这种理论若以春莲的情况来解释,或许只能说她生长在乐观的家庭,家庭成员的乐观态度也影响了她吧?船到桥头自然直,凡事想办法解决,

祝福春莲在奋斗的路途中越战越勇!

(完)




“能拥有那七年的读书机会,对于需要人照顾的我来说,真是非常开心、
满足及幸运,起码我有机会摆脱文盲的命运!” ~邱春莲~

春莲与志伟早当了多年的同事,感情好得像哥儿们。

工作中的春莲。

三个月大的小春莲,样子机灵惹人疼爱。

小时候与家人到新加坡总统府参观时拍的全家照,照片中春莲的
轮廓与成年之后似乎相差无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