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

边缘青少年专题 (上)∶堕落千夫指,回头时已晚,社会边缘人苦海无涯?


剪报(联合日报)



翻开报章,映入视线的报导经常都是让人感到心寒不已,不难看到某地方又有不良少年群起闹事,造成何等严重的后果,连青少年之间的纠纷都可以导致命案的发生,又或是在某夜店拘捕到吞摇头丸或酒后闹事的少年。

这一群人,一般来说相信难逃遭受社会中不少“评论家”或“正义之士”擅自定罪吧?

在未足法定年龄之下,这些边缘青少年往往都被送进了感化院或所谓的辅导中心,有些就选择冷眼看千夫指且继续堕落,有些则受感化而重新做人,全在乎个人抉择。




不获接纳重蹈覆辙

之前曾经采访过一些接触毒品的人士,事隔多年再度致电关心,其中有些因为社会不接纳他们,结果他们在双重打击下重蹈覆辙,实在令人惋惜。

其实,与多位在无崖毒海回到岸上的人士交谈之后,发现在许多时候,若归根结底,许多负面性格及人生观,其实源自家庭氛围及父母子女之间的相处之道。

家中失去温暖而待不住、感情有问题、心中有障碍却无处宣泄,青少年或是选择自甘堕落,为求解忧而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心态去接触毒品、或出外飙车等。




正确教育从小开始

以他们十余岁的年龄来说,到底是少年,还是不良少年?若社会认同他们是少年,不是有责任包容他们的过错、导正他们,给予他们一个重头开始的机会吗?

然而,如果社会对他们的结论是他们是本性为恶的不良少年,这里有一个问题有待回答∶不良少年是谁造成的?

婴儿出世虽哇哇啼哭,却惹人百般怜爱,若以正确的方式教导,由模仿大人行为开始身心发展的他们,又怎会成为令人发指唾弃的对象?

曾几何时,许多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不知不觉中不断亲手抹杀他们对家庭及社会的责任感,不是吗?

吸烟、喝酒、赌博、吸毒,谁不知是违法伤身的行为?然而为什么止不下来?或者,父母师长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关怀与爱,敞开心胸倾听孩子的心声。




不剥夺学习机会,教师监狱辅导少年犯

教育部长拿督斯里希山慕丁日前在“全国性学生纪律问题研讨会”之后的记者会上指出,教育部将计划委派教师到感化院、扣留所和监狱,为误入歧途的青少年提供辅导和基本教育课程,预料明年正月会作出公布。

据他所言,以往教育部都把中心放在乡区教育的发展上,为原住民提供基本教育,如今为了让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部将会扩大领域至感化院、扣留所和监狱。

教育部认为青少年在求学时是问题学生或犯错,才会被送入感化院、扣留所和监狱,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因此让他们在感化院、扣留所或是监狱里接受基本教育,避免他们刑罚届满重新出来社会之后不断重犯纪律问题。

教育部为边缘青少年所计划的这项措施,是希望可以提供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

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真相,往往让人摇头叹息。在目前的社会,人类的“价值观”与社会的“价值观”始终有出入。

或许人人都会说需要给这些边缘青少年一个机会,但是若他们真的洗心革面重新投入社会时,真正可以接受他们、不戴有色眼镜看他们的又有几人呢?接纳的程度又如何呢?




黄春艳∶
灌输知识不足,青少年需品格教育


黄春艳∶目前社会的孩子或许有非常杰出标青的成就,
但却未必有好的品格。


黄春艳牧师针对委派教师到感化院、扣留所和监狱,为误入歧途的青少年提供辅导和基本教育课程,提出了几项疑问∶教师是否受特别训练?要提供边缘青少年基本教育,是否所有科目都有老师进去?教师们又如何能进行辅导?社会真的会接受重新出来之后的他们吗?如何确保他们能够将学到的用在社会?到底实际吗?

“若社会不接受,反而会让他们受到双重打击,继而产生‘反正社会不接纳我,我何必去改变?到底是我没改变,还是整个社会观念没改变?’的念头,如此一来若再走回头路,恐怕后果会更严重!”

她觉得,这么做法恐怕也会让青少年产生一种心理,就是在‘牢所’也可以上课,仍然可以接受好教育、考取文凭、拿到好成绩,如此一来恐怕在行恶时更加没有忌讳。

她反复思考,教育部的这番好意到底对边缘青少年们有没有帮助,而值得注意的就是这些青少年为何在校园里面无法被教好呢?

倘若一般的教师们在校园内都无法教好这些青少年,到了感化院又能做什么呢?除非这些‘特别地方’的老师们真的非常不同,经过特别训练以面对及应付更难教的学生。


须怀爱心执行任务

“因此,若真的要执行的话,后面还需要很多功课,或者软硬兼施对这些青少年无效,因此老师任务很重要,甚至可能用较为特别的方式去改造他们。不过,肯定的一点就是,教师们若无法去‘爱’青少年,一切都是枉然,因为届时面对这些青少年时,教师们也将只是纯粹的执行任务。”

另外,黄春艳牧师认为,社会将使用什么温度计来衡量这群青少年,也是值得深入了解的问题,即社会对他们的接受程度有多少,排斥度又多少?

“的确,他们已经接受了基本教育与辅导,不过社会对他们的接纳仍然是未知数,而这也将成为他们的巨大考验。”

她个人的看法就是,青少年人最需要“品格”塑造,否则就算个人有很丰富的学识、懂得赚钱、成绩再优秀也好,若品格有所偏差,就算不是身在感化院,其实已经没有分别。

她认为,在这种时代的青少年是否进感化院,其实已经不能作为衡量标准。

目前社会的孩子或许有非常杰出标青的成就与学习,但却未必有好的品格,因此他们与边缘青少年之间,若说开了也没两样。

曾经有人这么跟她说过“不一定在监狱的就是坏人,外面成绩及表现杰出的学生或许更可怕,就像定时炸弹般!”


父母应正视家庭教育,形塑子女正面价值观

谈到边缘青少年的问题,她认为这始终离不开家庭教育,而家庭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说真的,我数名担任教师的同学都感叹如今的父母忽略了子女,忙着赚钱以物质满足孩子,却没时间注意孩子的品格塑造,有些甚至发现子女打人,还沾沾自喜,觉得很威风,更甚者认为子女很出众。

黄春艳牧师认为,当无法用学问、教育与物质满足青少年的心理与情绪时,就需要回到根本,确实去思考到底什么东西真的可以满足他。

她指出,基本上边缘青少年可以分成两大类,首先就是条件好、考获状元、家境方面也很好,父母将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且从不打骂,为何他们仍然会做出不寻常的行为,引起社会注意?

另外一种就是什么都没有的孩子,由于缺乏各方面的的满足,因此有了“什么都要有”的表现,而这两种孩子可说在品格与心理方面皆大有问题。


健康活动教导孩子

“家长们一开始就得教育及纠正子女的错误,让子女学习改变。若发现子女的行为有所偏差,父母就需要找有经验者协助,共同配合让子女在健康的环境中学习。”

黄春艳牧师也建议,孩子们在假期有许多时间,校方其实可以与家长们配合为子女安排好活动,比如让他们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或其他福利性质的活动,在来年新学期再向教师们报告。

她指出,以卫理青少年中心这种非政府机构的立场来看,政府其实可以着手与更多社团及非政府机构联合主办各种生活营,给予学生们更多塑造品格的机会,比如激励课程、学习人际关系、通过活动及游戏让他们学习面对各种诱惑与挑战。


塑造正面人生观

“最好想办法避免他们进去牢所,塑造正面的人生观非常重要,最根本的基础需要够强壮,否则容易就跨了。若不培养及塑造正确的人生观,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在他们进感化院之前,让他们明白怎么做人,怎么面对生活中的各项挑战,更为重要!”

她强调,处理青少年的问题仍然需要从“根本”着手,不是说他们歪路走到一半,建桥让他们通过,而是应该将他们拉回原点,让他们重新出发。

也是负责卫理青少年中心行政的黄春艳牧师同时补充,该中心都是尽量帮助青少年在品格方面的训练及学习,也协助设计游戏、活动等,并在每项游戏及活动之后向出席者讲解相关意义,让他们从中学习。

她称,该中心开放给所有青少年人,不分信仰、种族,欢迎他们前来这里参与各种活动,而中心内的人员也会到青少年群当中,给予服务。

“因此,并非只是主办活动,最终目的是塑造他们,让他们从活动学习健全的人格,由于青少年就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我们需要有好榜样让他们学习,向他们示范该如何为社会服务,如何为国家做出贡献。”

她也强调,一个人可以有很多道理,但是他需要的是真理。




李丽萍∶
世界诱惑多,青少双面性格难捉摸


“我以前在学校做过工,发现校内问题学生们的家长都很年轻,才30岁出头子女就已经上中学,而且家长们以前也是这个样子,因此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我当时在想,若每位家长都这副德性,那该怎么办?婚姻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又能教育孩子什么?”

在卫理青少年中心服务的李丽评回想早期在学校打工的日子,曾经有一个年轻的母亲告诉校方,孩子就像自己早期一样,当初自己是未婚先孕,因此被逼结婚。

由于本身年轻而世界的诱惑又多,因此她根本不懂该怎么教好子女,更不懂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社会排斥自新过缘人

“后来,这位年轻妈妈就想到了用钱来满足子女,给他们物质上的享受,谁知道却将孩子给宠坏了,导致孩子在学校被老师讲了一两句,就不开心,开始想尽办法捣蛋出气,而做家长的也只能不断跟校方道歉。”

她认为,时下青少年的想法非常难以了解,许多时候并不如自己所想像般,真的是令人捉摸不定,而现在有太多青少年表里不一,简直是具备了“完美”的双面特性,外表或许没什么,但内心却很恐怖。

对于教育部或将施行的“感化院、扣留所及监狱的辅导与基本教育”措施,李丽萍本身有个疑团∶就算边缘青少年在感化院、扣留所及监狱受到基本教育,但他们仍然会有“到底有没有人相信我?毕竟我是有案底的”的疑惑。

“我们了解政府想要所有人民都能够完成中五班并考获大马教育文凭(SPM),但若只专注在这方面而忽略了人格的塑造,一切也是枉然。换句话说,若过于注重表面的教育,对边缘青少年及普通学生都没用,因为成绩根本无法代表什么,重要的是人格能够给人多少信任度?”

她表示,有些人在这些场所的确完全反省,但他们从犯罪角落走出来,进入社会之后仍然受雇主们排斥,除非这些洗心革面的人自己想办法去证明,否则没几个人愿意冒险雇用。


家庭教育改变边缘人

“以前我也阅读了不少的杂志,也阅过许多的例子,了解这些人回到社会之后的确走得非常辛苦,还发现一种现象,就是那些愿意接纳及雇用这些人的雇主,通常都是在早期也有相似的背景。若以普通雇主来说,他们雇用的巴仙率仍然比较低,基本上都不愿意冒险。”

李丽萍也指出,有些家长不理自己身在边缘的子女们,甚至还脱离关系,连父母都做到这种地步了,还能要求社会做什么?

她强调,家庭教育是最能改变边缘青少年的,有时边缘青少年的父母真要对子女今天的所作所为负大责任,如许多家长都将子女托女佣照顾,孩子在成长过程未受监督,就容易受到影响,许多父母总是忽略这一点。




林娜∶
避免重蹈覆辙,社会应接纳自新囚犯


“有些人什么都有,但仍然未找到自己真正要的,有些则是什么都没有,因此不断寻找,然而也同样未觅得自己所追求的。”

在访谈过程中,一直静静在一旁的林娜也说出自己的看法,而她本身认为避免青少年进入感化院、扣留所及监狱固然是最完善的方法,但若边缘青少年已经身在这些‘牢所’,罪重要的事项就是他们出来之后该怎么继续走自己的人生,还有在社会中生存的管道。

“出来之后的路真的很重要,因为需要让他们能够自信地在社会中生存,才不会重蹈覆辙,又走回头路!”

她与李丽萍都一致认同,时下青少年不断寻觅自己真正要的‘东西’,也只有确实了解她们寻觅的到底是什么,才是解决青少年问题的根本。

~待续~



通过团体生活,更容易让幼儿们学习珍惜和平的群体生活。

看这些天真可爱的幼儿们,若因自己疏于关心而
导致身心扭曲,于心何忍?


教育子女并不容易,除了成绩之外还得注意思想、
心理及人格发展。


儿童原本就习惯群体生活,如何让他们继续享受及
珍惜这种习性,已经成为一项大挑战。


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生活若有素质,
就不必担心子女成长为边缘青少年。


李丽萍与林娜认为,如何让重新做人的青少年不会重蹈覆辙,
是非常大的工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