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

边缘青少年专题 (下)∶黄百友∶叛逆思想重回正轨,边缘青少年心灵改造


剪报(联合日报)



黄百友传道∶朋友、家人的关怀与社会的环境,
都将决定“重新做人”的青少年们是否可以
真正重新投入社会中。


目前正积极对边缘青少年进行辅导工作的黄百友传道认为,在感化院、扣留所及监狱的青少年有些连A至Z都不会,因此就算教会了基本的,那么将来该由谁跟进辅导呢?此外,学会了A到Z的他们,难道出来之后重回小学吗?政府在这方面是否有任何管道?生活环境方面的安排又是怎么样呢?

他说,要从教育角度着手处理身在“牢所”的边缘青少年,恐怕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在品格及人格方面皆已出轨,因此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与心灵的改造应该并重。


自新囚犯生活多阻碍

“政府真的是用心良苦,但若只是朝这方面去做,恐怕效果不怎么理想,因为他们本身不是很兴趣念书,因此未必能解决青少年问题的根源。”

他称,为这些青少年计划的措施不该单单注重学业上的辅导,也要针对性格进行改造,尤其这些是已经叛逆许久的群体,因此该从品格塑造着手,建立好的观念并配合辅导,再配合教师们的工程,相信结果会较理想。

黄百友传道表示,教育这些青少年的工作,除了基本语文科知识之外,还应该在他们离开感化院之后,让他们学习手艺并以此装备自己。

“对这些青少年来说,他们需要在社会寻求出路,并且面对社会接纳他们的问题,而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程度通常会视个案来决定,一般上若是吸毒的,则愿意接纳他们的场所始终非常有限。”


面对社会产生迷惘

他认为,除了学习知识,从牢所出来的之后的青少年们也面对另一项大问题,就是生活的环境,而跟进工作在这时候就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谈及跟进工作,他指出需要跟进的工作有许多,比如出来之后学了什么手艺,在投入工作之后会认识到哪一类的朋友、生活环境是否理想、适合等等,都是需要多加注意的。

若没有跟进,就算有了工作,但如何面对朋友、社会及家庭都是他们需要面对的大难题,也会令他们迷惘。

他表示,朋友、家人的关怀与社会的环境,都将决定“重新做人”的青少年们是否可以真正重新投入社会中。

“有些青少年的家庭环境也不是很健康,这也相当困难,就算有了手艺装备,出来之后又该怎么做呢?就算回到社会,他们仍然非常须要有人领导,才能更自信、更实在地走。”


年少贩毒判死刑获特赦,黄百友传道死里逃生

其实,黄百友传道本身在少年时期就曾因好奇与过度自由而接触大麻,随后又羡慕贩毒者物质上的风光而以身犯法,落得被捕及面对死刑控状的下场,更在经过数年之后被丁州高等法庭判死刑,终日活在死亡的恐惧气息中。

十余年在鬼门关边缘徘徊的滋味,令他几进疯狂。但,在福音及亲情的沐浴下,他克服了孤单及死亡的恐惧。

然而,似乎冥冥中注定他需要为主传福音,在死囚室内度过十余年光景,最后得到了丁州苏丹得特释而死里逃生。

浴火重生的黄百友在踏出死囚室的刹那,面对因过度欣喜而老泪纵横的年迈双亲,纵使人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百感交集的他却在那一刻流下了充满希望的泪。

他随后在教会的支持下受训,成为正式传道员,从此以自己的经验与人分享生命事迹,以信仰为基础从事社会关怀工作。


冀放宽手艺攻读课程

黄百友传道盼望政府能够尽量协助边缘青少年,比如让他们有机会进入手艺机构与中心,助他们重建生命及塑造人格,也希望政府能够通过适合的管道,让这些青少年出来之后,可以被学院接纳并学习手艺。

他也期盼政府给他们一个地方,如有些手艺原本需要有大马教育文凭(SPM)文凭才能攻读,由于这些边缘青少年都无法达到资格,希望政府可以考量,让这些真心悔改的边缘青少年有机会学习手艺,当然福利机构与团体也是一直在尽量协助这些青少年“生命重建”的工程。




赵仕庆∶
芝麻事喊打喊杀,青少年情绪易被挑动


赵仕庆∶青少年总是没有办法控制情绪,
经常为一点事就喊打喊杀。


对赵仕庆来说,如今的青少年总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性格冲动之余也经常为一点事就喊打喊杀。

“若从小开始带入教会,让子女有了正确的信仰,就很少会出现问题,因为他们在教会所接触的群体也是有信仰根基,可以产生正面的相互影响。大家一起成长,一直接受真理的熏陶,一起服务教会及从事社会利益的活动,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利。”

他强调,一个人必需有宗教信仰,才能通过正面的‘群体思维方式’影响对方行径,同时进行培养品格的工程。

赵仕庆也同意父母的管教对子女的人格塑造非常重要。

“最怕的就是父母什么都不管,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肯定不会有好品格。父母的管教在子女还是幼儿期就已非常重要,而塑造品格的工程更是在幼儿时期就必须开始的!”




江小唐∶
年少气盛犯错,给边缘人重生机会


江小唐∶人之初,性本善,
因此有必要给社会边缘青少年自新机会


江小唐认为,在感化院、扣留所及监狱的青少年们,在手艺方面或许有兴趣,就是不大想念书,若能针对他们的兴趣来安排一些额外的活动,相信会有正面的效果。

他表示,在牢所里塑造品格时期之际,也可依据他们的才华及兴趣做出安排,比如喜欢烹饪的可以在食堂一起服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及群体生活观念。

“他们之中有许多不认识字,因此基本教育是应该的,但不适宜以PMR及SPM为最终目的,除非他们真的决心要学,否则逼迫也没用。”

询及目前社会对这群人的接纳程度,他本身倒觉得以目前的社会来说,不能说没有人愿意接受他们,只是这些人很少。

然而,江小唐同时指出,若重回社会的青少年们真的有决心过新生活,在试用时期就会看出他们对生命抱何种想法,若赋予适合的工作,则他们会萌生责任感或使命感,可以进一步通过工作感化他们。


“义气”作祟犯罪

“青少年血气方刚,再加上电影与电视节目的影响,有时他们或许就是因为‘扭曲’的义气而犯错,因此经过正确的辅导及人格塑造,相信不难见到效果。”

他本身在早期曾经聘请过一些有案底,却未到达进感化院地步的边缘年青人,当时见他们真有决心改变,因此接受了他们并带到新加坡去工作。

基本上,江小唐也没刻意将这批人管得太严,主要是给他们工作以建立责任感,对自己负责。

回忆过去,他仍然记得其中一位随他前往新加坡的年轻人不会读书,但是却有木匠的潜能,因此就安排他协助建造一间清洁室。

当时,那个人穿着像太空人般的装扮,让他觉得自己使命很大,培养他的责任感来面对新的生活。

“莫说那些人没进感化院,就算进了感化院,我也一样雇用他们。我曾经有一位年青的员工在迪斯可磕药,因此被判坐监一年,而我就当做放那个人一年长假,在对方服刑期满出狱之后,再度让他回到公司服务。”


家庭爱改变叛逆

询及接纳这些从牢所释放的青少年的雇主,是否在早期也有相同背景时,江小唐同意一种说法,就是能够接受的人或许都是以“义气”为出发点,也或许从这些年青人身上看到自己昔日的影子。

不过,他本身始终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因此有必要给他们一个机会。

“感化院的个案也有许多,有些是年少气盛较冲动,因为都处于叛逆期,一旦长大了自然就会想了。其实,重要的还是家庭的爱,我当初也很叛逆,但是父亲让我深深感动,因此我坚信家庭的爱与关心,对边缘青少年的影响力非常大!”

江小唐也指出,早期的罪案都是勒索、抢劫等,但是到了今天却有许多智慧型的案件,这些犯案者头脑都非常好,因此若不塑造品格,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罪犯,只是涉及的领域有所不同罢了。




国家应重视思想教育,社会污染纯洁心灵

“我家的孩子,整日迷恋网路色情及暴力游戏,还经常逃课去网吧,一泡就是通宵!你说他一句,他顶你十句,真是顶心顶肺,唉!”

“我家的更不长进,小小年级竟然学起别人赌博、喝酒,有时候喝多了还打群架!”

这一类长吁短叹的怨言,在现在的社会中经常有所耳闻。

如今,许多父母在一起互吐苦水之后,就各家中子女的行径提出了看似简单,却令人面面相觑,哑口无言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今昔孩童思想大异

未成年人本应纯净的心灵世界,似乎已经掺进了杂质。

这么多年,自己不断打拼,为的不就是为了把打下的江山交给让人放心的接班人吗?而面对这样的“接班人”,着实令老人家们深深地感不安。

到底新的一代出了什么问题?若仔细回想,如今的儿童与早期相比,实在是天渊之别。

有人说他们早熟,有些人就说他们被环境宠坏了,总之你我都有自己长篇大论的理由。可以肯定的是,性格是由人与环境塑造的。

从青少年开始塑造,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即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公民教育呈现新局面,多数国家正计划或已经开始注重国民实施公民教育核心课程。


公民教育列学科之一

我国公民意识教育曾在1972年至1982年之间被列为学科之一,唯之后有关公民意识的资讯被融合在地方研究、历史、伊斯兰教育及道德教育中。

简单地说,公民与爱国意识教育其实就是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旨在教导学生们更多有关他们对国家及社会所扮演的任务,希望他们能够团结、以崇高的爱国精神朝社会、国家以及世界和平的目标迈进,成为高素质的社会分子。

公民与爱国意识教育主要强调团结、爱国情操以及多元种族文化的研讨。

通过这项教育,除了希望学生们的品行将有所改善之外,也强调他们改善日常生活的素质,使不同种族及文化背景的国民能够不分彼此地合作,解决暴力以及纠纷问题,一起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而努力。

如今,我国全国中、小学已施行公民与爱国意识教育,希望学生们通过该科目了解更多有关他们对国家及社会所扮演的任务后,能够使他们更团结、以崇高的爱国精神朝社会、国家以及世界和平的目标迈进,成为高素质的社会分子。




自我中心主义作祟,母子疏离难沟通

曾经与一名年轻的女士在网路上聊天,当时纯粹只是闷得发慌而随便闲聊。

这位母亲在少女时期生性好玩,也从来没想过会有属于自己的孩子,因此在母子相处的过程中,她经常都不知所措。

或许是与陌生人闲聊,因此她比较放心,也敞开心房聊了起来,之后告诉我,她总觉得自己与孩子之间缺乏了默契。

“他是你的孩子,你竟然说你跟自己的孩子缺乏默契?”当我问出这句话之后,双方都沉默下来,彼此无言以对。

回想起来,她也许也很彷徨吧?也许与她的成长环境有关吧?每个人家庭背景皆有所不同,然而,父母提供平衡的管教似乎是迫切需要的。

我也有许多朋友经已为人父母,每次相遇交谈,总觉得某些因素会阻碍父母亲提供平衡的管教。

怎么说呢?例如有的父母亲从小打骂怕了,就发誓绝不打骂自己的孩子;有的单亲家庭的父母则因为自觉对不起孩子,就过分迁就孩子并尝试满足孩子一切的物质需要,致使孩子因此变得十分自我中心,几乎无法忍受挫折;有的父母则是自幼就不习惯与人亲密,因此也习惯跟孩子保持距离。




后记∶
心灵上有家归不得,青少年在外寻找归属感


青少年、国中生,正处在人们所谓的叛逆期,长篇大论的道理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不过,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如今政府采取许多措施力求塑造新生代的人格,就拿毒品来说,许多反毒运动都在学校举行,照常理来说如今的青少年应该知道毒品的可怕。

既然如此,为何他们仍然去接触毒品?要随便给叛逆期的青少年套上一个“不良少年”的罪名是何其容易的事。但,试问不良少年的定义到底在哪里?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事。

举一反三,口无遮拦地指着别人宣判罪名时,先想想自己又做了什么,也许您就会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给予成功改造生命者一个机会,因为当您无法认同一个人或厌恶一个人时,您看着他的眼神只会像利剑般刺在他胸口,冰冷得可怕!


生命重建重投社会

若家庭背景方面不健康,或者父母皆为文盲时,就无法正确给予子女们指导,是否过于自由或感觉“有家归不得”而在外寻找归属感,导致恶念趁虚诱惑他们在人生上栽了第一个跟斗?从多方面来看,似乎整个社会都无法置身责任之外。

我曾经与数名成功戒毒与正在戒毒期间的人士见面,也趁机对接触毒品、吸毒者、贩毒者及戒毒者的内心世界做更进一步的了解。

经过与数名脱离毒海及返回社会的人士之后,大概可以了解到青少年的情绪困扰其实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面貌,包括叛逆、药物滥用等,而不只是以口说出来的“情绪”表达。

或许他们曾经做出人神共愤的事,但若他们真心悔过,社会何妨尝试重新接纳他们呢?

同样的,身在边缘的青少年若经历了生命的重建,在鼓起勇气再度投入社会时,是否也该有机会呢?


父母应了解子女

另外一点就是,父母或许应该尝试去了解,为何青少年子女会使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去宣泄及表达自己的情绪困扰,或许是他们还不习惯以口语表达情绪,又或许环境根本不允许他们表达,但也有可能是他们知道表达出来之后也没有用。

遗憾的是,多数父母亲带着青少年子女前往辅导机构或心理学家时,矛头总是指向自己的孩子,全然不会反省自身对子女付出的到底是什么。

老实说,似乎只有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其实也扮演重要角色时,真正的治疗才会真正地开始!不是吗?始终认为如果亲子之间有良好的互动,孩子肯定可以感受到来自父母真心与健康的爱,相信青少年的情绪困扰也可化解。

祝福天下父母与青少年子女之间都能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塑造更健康、远离烦恼的社会。

(完)



假期时间安排子女参加校园活动,除了让他们将精力用于正途,
又可接受正确观念的洗礼。


青少年是最叛逆的时期,但若有人愿意倾吐他们的心声,
许多事情的发展或许就有所改变。


灌输爱国讯息,通过各项管道
加强青少年对社会及国家的责任感。


健康的休闲活动,相信父母会放心让子女参与。

只要精力有得宣泄,就不怕青少年
整日无所事事而参与不良活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