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9日星期三

和散那圣经学院亲子关系辅导课程-如何与孩子建立关系的沟通(上)∶建立美妙亲子关系,爱的环境让孩子成长


剪报(联合日报)



想要改善亲子关系,或建立美妙的亲子关系,父母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是属于“权威型”、“放任型”及“民主型”中的哪一种教育类型。

此外,父母也需要了解自己教养类型的信念与行动是否一致,进一步学习了解自己在教养上的优点及缺点,通过适当的调整,制造一个有爱、有弹性的环境来帮助孩子成长。

试问有几位家长曾经认真思考过自己与子女之间是处于何状况的亲子关系?子女与自己讲话的时候,眼睛是否注视着自己,还是目光散涣地四处张望,甚至逃避父母的眼神?父母平时习惯性的“我没时间”又会对子女带来什么影响?

当子女需要倾诉对象时,父母到底是否能够适时地陪伴身边?还是认为子女年龄较小,讲话东一块西一块,听得自己头昏脑胀,连协助子女将问题拼图的缺块找出来,都嫌费事耗力,只因为自己的时间“宝贵之至”?

父母与子女们不妨回想一下,距离最后一次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乐至今,已经是多久之前的事了?每日见着面除了公式化的对白,是否有什么画面让自己会心一笑,或是一些较为温馨的回忆呢?

人与人之间原本就需要通过沟通来加强彼此的认识,一家人更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才能酝酿出芬芳的亲子关系,长长久久!




亲子间喜怒哀乐的分享 = 良好的沟通

到底什么是良好的沟通?

为人父母者无不希望孩子无论是喜怒哀乐的感受,都会不感惧怕地与他们分享。

饶美丽辅导员指出,有些孩子的确是很害怕在父母面前说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因为做错事必定会被父母责备,这令他们感到害怕。

可是,若父母跟子女的关系不错,孩子就能感觉父母了解他,真的爱及关怀他,他也愿意来到父母的面前认错。

换言之,就算他知道父母会责备他,但他也清楚了解,这样的责备并不会破坏父母与他的关系。

“虽然无法马上建立起来,但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跟我们建立这样的关系。我们希望孩子不会选择性地与我们沟通,某些话只跟妈妈或者爸爸说而已,如此一来父母就不能够全面地了解孩子。”




个案讨论,亲子沟通最常见的对白

再一次,饶美丽辅导员将学员们分为三个组别,并且邀请六名学员表演三种不同个案,之后就安排不同小组针对个别案例进行研讨,到底三种个案的亲子沟通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


个案(一) “没时间,我没时间”

妈妈在洗碗,女儿跑过来拉拉她的衣服。
女∶妈咪,你过来听我讲故事。
妈∶大人在做事情,小孩子不要来kacau啦。(马上拒绝)
女∶来一下啦,都没有人听我讲!
妈∶你烦不烦啊?妈咪在洗碗,没有空陪你,你去玩你的Lego咯!(缺乏同理,表示厌烦)
女∶我不喜欢玩Lego,你几时才听我讲故事?
妈∶等一下啦!(纯粹应酬式的回答)

女儿只好去玩Lego,15分钟后,妈妈过来客厅看电视(如“搞笑行动”)
女∶妈咪,可以听我讲故事了吗?
妈∶我在看电视咧!(不守诺言,忽略孩子的须要)
女∶听我讲啦,这个故事很好听的!
妈∶看电视的时候,不要一直讲话。
女∶听我讲啦!
妈∶(正看到精彩处,哈哈大笑)什么等一下啦!

女儿临睡前,拉着妈妈的手。
女∶妈咪,为什么你不喜欢听我讲话?你以前不是时常在我睡觉前讲故事吗?不然你讲一个故事给我听咯。
妈∶赶快睡觉,不要讲这么多话。妈咪很累了,明天还要做工。(忽略孩子的需要)


个案(二) “命令 + 威胁”

你为了赚些外快,当了一位三岁小孩的保姆,这位小朋友经常欺负你的七岁儿子,有一天。。。
子∶妈妈,我不喜欢小强来我们家玩。如果他今天再来,我就要离家出走,永远不要回来了。
妈∶为什么你讲这种话?(作出指责,否定孩子的感受)
子∶他偷拿我的玩具,还弄坏掉!
妈∶真的假的?我看一下?!(表达不信任)
(孩子把证据拿来)
妈∶好啦,我再买一个给你。(忽略孩子的感受)
子∶我不要,我不要小强再来!
妈∶就算你不喜欢,他还是会来。你也知道妈妈须要这笔收入。(缺乏同理,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
子∶他来我就走咯!
妈∶我不准你讲这种话!年纪小小就学人家离家出走,你再讲我就打你!(命令、威胁)
子∶(开始哭泣)你根本就不爱我。。。。呜呜。。。


个案(三) “追根究底 + 长篇大论”

在饭桌上,母亲关心的问女儿。。。
母∶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女∶(疲惫的延伸)今天老师给我很多功课,全部都要后天交,我一定做不完的。
母∶真的啊?有什么功课?(没有反映孩子的情感,只表示好奇)
女∶讲了有什么用,你又不懂怎样帮我。
母∶你跟我讲,不用紧的!(没有表达诚意)
女∶数学咯。
母∶还有什么?(不理孩子的感受,一再追问)
女∶听写咯。
母∶还有咧?
女∶文造句、汉语拼音。
母∶还有什么功课?
女∶没有了。
母∶真的没有吗?
女∶还有。。。昨天还没有做完的数学。
母∶我都跟你讲过了,今日事今日毕,不要累积!你要学习安排时间,有效率的做好功课。还有啊,不会做的功课不可以抄别人的,要自己做,不会做就要问,你要不耻下问!今天不好意思问,考试不会就丢人现眼了!。。。。。 (长篇大论)
女∶好啦好啦!你很会讲话啦!




三小组讨论及分享
饶美丽适时做出补充


上述三种个案,其实已经“被点出”问题所在。

这些看似很普通的反应,却可对子女情绪发展起不同的牵引效果。

各位读者们如何看待上述三种个案?到底有什么问题存在于上述对话中?我们又是否经常扮演其中的一员呢?

小组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讨论之后,由各小组的组长做出报告。


个案(一)

首先,针对“没时间,我没时间”的个案,以纪筱盈为组长的小组认为,该名妈妈应该在洗碗之后“马上”履行承诺。

如此一来,以后若再遇到同样的状况,吵闹中的孩子就会对妈妈的承诺有信心,因为她了解妈妈的确有听她说话。

当然,妈妈的口气必需温和且须要带鼓励。

该小组也认为,个案中的妈妈需要交待清楚自己的程序表,如果真的无法在洗碗后马上就履行承诺的话,也可以跟孩子交待清楚自己还有几件事情得做,做好之后会听孩子说话,如此一来也让女儿有机会来学习了解妈妈的感受。

小组成员同意,当妈妈要跟孩子分享或者孩子要跟妈妈分享时,可以先给一个时间,培养让孩子的时间观念,因为一般上孩子不知道时间的话就会一直说下去。

另外,在过程中,妈妈也需要适当地表达对孩子的欣赏,让孩子有被接纳的感受。

不过,说起来的确容易,但忙起来的时候真的做的到吗?其实,有些家长就反映说,有时候真的是会忽略,无法每次都满足孩子。

“事实上妈妈也是人,也要忙工作,忙家务,在满足自己需求的时候,真的是会忽略,这也是情有可原。刚才有位妈妈说,没有办法每次都放下工作跟孩子说话,那位妈妈说虽然十次中有一、两次可以真正的做到,但愿意继续努力加油。”


******孩子有话要说******

听完了纪筱盈的解说之后,饶美丽辅导员强调有关个案的重点,就是在于“孩子有话要说”。

一般上,父母总在这个时候不断跟孩子说“等一下、等一下”,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孩子的“需求”需要被满足。

她说明,其实孩子不需要父母作些什么,就是希望父母把耳朵借出,听他说话,而他会因为需求被满足而感到开心,也会知道妈妈把他看得很重,因为妈妈愿意花时间听他说话。

其实,父母们真的需要朝这方面继续努力,因为基本上父母给孩子的印象都是很忙,没有什么时间给他们。

“关于这点,我们就需要常常检讨自己的时间表是不是真的忙到这种地步?或者我们觉得孩子讲的都是废话,哪要花宝贵时间去听?我们时间很紧凑,是否还要花时间给他们?”

当然,饶美丽辅导员鼓励家长们多花时间听孩子们说小故事,即使不认识故事里面那些所谓的“朋友”,仍然愿意去听,去满足孩子的需求,让他知道自己被重视。


个案(二)

江齐美负责的小组是针对第二个案进行讨论,其实从对话中也不难看出,孩子心爱的玩具被弄坏,其感受却得不到母亲的认同,一气之下开始胡言乱语,使事件越发不可收拾。

“孩子除了心爱的东西被弄坏而心疼,也想要唤醒妈妈对他的注意力,因为妈妈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照顾三岁小孩子身上,忘了自己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妒忌心被引起,认为妈妈的爱已经分给了小强。”

该小组认为,有关个案的妈妈在安抚孩子时使用太凶的语气,其实应该用温的情绪及态度去安抚孩子,过后再解释为何要赚那笔钱,比如需要那笔钱维持家庭等。

当然,这得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去解释,并在解释过后试着向孩子解释人际关系,如何去试着从中长大。


******孩子希望妈妈接受自己感受******

至于饶美丽辅导员如何看待这个案呢?

她分析,对孩子来说,或许玩具被弄坏了是一件事情,可是更重要的是,妈妈有没有站在他的立场来。

其实,如果孩子知道妈妈明白他的想法,那么妈妈接下去跟他说该怎么做的时候,孩子都比较能够听进去。

“个案中的妈妈是命令式的‘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你要这样、你要那样’,孩子就会觉得妈妈一直逼他,而他本身真的很讨厌弄坏他玩具的三岁孩子,就会开始乱说话了,如离家出走等等,也与妈妈有更多冲突。”

饶美丽辅导员续建议,其实如果个案中的妈妈能够安抚孩子情绪,让他知道妈妈明白他不喜欢该三岁孩子的原因,例如在他说出原因之后回答“真的噢,你心爱的玩具被别人弄坏了,心里一定很难受”,孩子就会知道妈妈明白他的感受。

“孩子说要离家出走、他来我打他等,妈妈不明白的时候会越听越生气,我孩子怎么这么暴戾?不能体谅妈妈的心情?我真的需要那笔家用!其实,七岁的孩子,有没有那个家用对他来说无所谓,他根本不能体会那笔钱对家里的重要性。所以要换角度跟他解释,用比较温和的语气来安抚激动的情绪。”


个案(三)

说到第三个案,我初次听完的感觉就是,对话中的妈妈好像在说着风凉话,类似“活该”的意味,而这种对话在许多家庭也时有所闻,因为是家人的关系,所以认为这一类的对白无伤大雅。

但,这种话其实非常伤人,因为听者许多时候都是在沮丧、负面情绪及面临挫折下听这些话,容易引发事端。

以刘金海传道为组长的小组认为,个案中的妈妈说太多,做太少,一直罗唆且不断地“还有呢?还有呢?”,令孩子感到厌烦。

倘若在追问之后,能够告诉孩子自己愿意与之共同面对及解决问题,就有可能减轻孩子的压力。

“但,个案中的妈妈并未多说鼓励的话,不但没帮女儿减轻压力,只是好像在收集资料,最后说‘你看。。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在前面既没有帮女儿减轻压力,反而在后面又把另外的压力加上去。”


******孩子并不欣赏父母的长篇大论,也不喜欢父母讲大道理******

饶美丽辅导员补充,有些父母或许会说“不会,我的孩子很乖的,他们会站在那里静静听我说完”,但若问孩子到底爸爸妈妈说了多少,他们可能根本讲不出来。

“事实上,跟孩子相处就是这样,无论儿童或青少年,你讲的越多,他丢的越多。”

(待续)



亲子辅导课程一瞥。

叶恩和与江美琪演出个案一“没时间,我没时间”。

家长们细听刘美珊与刘金海传道所演的
个案二“命令 + 威胁”。


高洁茜与纪筱盈演“追根究底 + 长篇大论”非常入戏。

老少兼备的组合,会商量出什么成果呢?

饶美丽辅导员穿插于不同小组中,
观察各小组的互动及交流。


纪筱盈∶“个案一的妈妈应在洗碗后‘马上’履行承诺,
让孩子对妈妈的承诺有信心,
妈妈也需要交待清楚自己的程序表,
让女儿有机会来学习了解妈妈的感受”。


江齐美∶“个案二的妈妈应该用温和的情绪及
态度安抚孩子,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去解释,
让孩子学习人际关系,试着从中长大”。


刘金海传道∶“个案三的妈妈一直追问,
不但没有帮女儿减轻压力,
反而在后面又把另外的压力加上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