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0日星期四

和散那圣经学院亲子关系辅导课程-如何与孩子建立关系的沟通(中)∶学习建立与孩子沟通,家长的复杂学问


剪报(联合日报)



在了解本身的教养类型之后,家长们需要学习与孩子建立关系的沟通。

对许多家长来说,这其实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一般上普遍认为是日常沟通的话语,许多时候都不归纳于建立关系的沟通。

饶美丽辅导员在正式开始第二堂课之前,首先要求家长们花一点时间,思考如何用图画来形容自己跟孩子的沟通关系。

她认为,沟通除了用口说话,也可使用其他方式来表达,但这似乎考倒了家长,到底该怎样表达跟家人及孩子的关系呢?

为了让家长们对自己的要求有些概念,饶美丽辅导员首先分享本身见过的两幅图画。

其中一幅是一粒椰子在海边,而画者之后又画了另外一幅图,将椰子画在海上,有箭号指在椰子上;第二幅图是由一位妈妈所画,内容是晚上且有星星及月亮,屋子里还有一盏灯。

“第一幅椰子在海上飘荡的画,作者说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就好像海上的椰子,时近时远,时而OK时而不理想。另一幅夜晚的图,该母亲解释说无论是白天或夜深人静也好,无论任何时候她都是孩子心中的灯,也就是说,妈妈与孩子的互动关系就是,孩子要来找她的时候,她随时随地都在,非常有意思。”

现场的家长们都听得入了神,直到饶美丽辅导员问了一句“你们的故事是什么?”才如梦初醒,开始思考自己与子女和家人的沟通关系,继而作画。

有些家长很快就画好了,有些则握笔很久都未开始作画,还有一些则东张西望看身旁同伴的作品,看来很多都不是很确定呢!


家长分享

饶美丽辅导员事后邀请自愿者与他人分享自己所画的图,家长之一的许如如展示了其作品,解说∶我觉得沟通是一本书,我与孩子本身都是一本书,他打开我就了解我,我打开他就等于尝试去了解他。

对于其解释,饶美丽辅导员相当满意,也在一旁补充说明“沟通就像是一本书,你翻开我的,我翻开你的,然后我才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到底藏着什么,我有兴趣知道,我也想知道你了解我这本书的内容”。

另一位祖母级的女性也向现场出席者分享自己的作品∶我画的是。。。小时候我们一家人都是坐在一张桌子上,一家六口聚在一起沟通吃饭,孩子大了就分别在美国、婆罗洲及纽西兰,彼此常打电话来往,而孩子每次从国外寄信回来,都会有简单的地图,用直线将美国、纽西兰、砂拉越连接起来。

“孩子现在长大了,有的出嫁了,我们就坐在电脑前沟通来往,我们一家人,我总觉得跟孩子们的沟通关系都还好。现在身在国外的子女也经常挂心砂州家人的生活及点滴。”

她坦言,自己前来参与课程的目的,为的是学习之后再教导其孩子该如何教养其孙子,引得哄堂大笑。

饶美丽辅导员也趁机鼓励学员们多参与活动,并强调大家都参与的时候就会感到气氛被炒热,也重申了家长教育都是要彼此分享经验一起学习,从经验里面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带回家里。




拒绝家务式的沟通,迎接关系的沟通

到底什么是沟通?是说话而已吗?

饶美丽辅导员向现场学员们说了一段母子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其实经常发生在许多人的家庭中,到底算不算沟通呢?

孩子放学回来,开门跟妈妈开始了这样的对话:
子∶妈我回来了。
母∶哦,你回来了,今天有没有功课做?
子∶没有。
母∶噢,今天没有功课做,那么你赶快去冲凉,冲凉之后就快点出来吃饭,吃饭之后就看看有没有其他的作业,知道吗?
子∶哦,知道了。
母∶那老师有没有讲什么?
子∶没有。
母∶在学校有没有坏蛋?
子∶没有啦!(语调有些不耐烦)

然后孩子去冲凉了。

“这种对话是否常发生在你家跟我家?这些对话算不算沟通?是,但这些都是‘家务式’的沟通。。。有没有吃饭?有没有做功课?赶快去冲凉,为什么趴在这里不动?叫了也不听,然后孩子就会反抗‘哇,为什么整天都是叫我,不叫哥哥’,这些我们都有在沟通,可是我们希望我们与子女的沟通不会只是家务式的沟通而已!”

诚如饶美丽辅导员所说,父母们都希望跟子女之间的的沟通可以建立亲子之间更良好的关系,唯沟通需要双方的互动。

就如之前有位母亲所说,亲子之间彼此都是书本,你开我的我开你的,或者是说跟孩子即使是长大了还是会彼此了解。

“我们不要孩子在我们面前只是报喜不报忧,或者只是很简短的你问一句,他答一句而已。”


沟通非一问一答,需要学习

眼下许多家长谈到自己的子女时,就会不断摇头叹气,坦言自己不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

的确,现在的人跟以前很不一样,而现在的孩子也令为人父母者感到沮丧,觉得自己总是不了解子女的心思。

同样的,许多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就会觉得爸爸妈妈根本不了解自己。

不知家长们是否发现,子女们原本在青少年叛逆期所出现的反叛状况,现在已经提早了不少,有些孩子甚至在小五、小六在面对父母时就会有“我说什么你也不知道,我做什么你也不懂,为什么你说这么多”的念头,唉,父母难为!

饶美丽辅导员不断地提醒家长们,希望他们确实了解沟通关系在整个亲子家庭里面的重要地位,也鼓励家长们不断学习,因为沟通确实是一门大艺术。

的确,即使是成人跟成人之间也会出现一些不对或不适当的方式,更何况是成人与小孩呢?

“我们希望透过沟通来跟孩子建立更好的关系,最终能够好好的管教孩子。你要孩子听你的话,就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关系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更容易且有效地管教孩子。所以,沟通并不是介于问一句答一句而已这么简单。”




沟通的真谛在于互相尊重,真诚以待

对饶美丽辅导员来说,跟孩子沟通就尤如跟朋友沟通,若要建立关系的沟通,家长们首先需要学习将耳朵借给孩子,成为孩子的聆听者,和孩子做朋友以进一步了解孩子。

她请家长们暂且将孩子搁下,先谈谈自己是如何与朋友交谈,并要求家长们说出跟朋友交谈过程最重要的元素。

当然,这个问题获得了家长们的答复,唯反应并非相当热烈,似乎大家都心照不宣。

饶美丽辅导员似乎也发现这点,一句“讲得越多,就全数得应用在孩子身上”引得哄堂大笑。

真诚、话题有共鸣、听对方讲、看着对方以示尊重(不是瞪着对方)、同步情绪(开心、委屈),这些重点都由家长们所提供。

不过,我发现并没有家长提及“给予适时的反应”。

跟朋友沟通时,我们都希望对方在自己说话时能够注意地听,但怎么样才知道对方是否在听?答案就在于彼此之间是否有回应,尤其是较为正面的回应,如“噢,原来如此”等等。

反之,对方不断地“你说什么?你说什么”,就什么兴致都没了。

这不无道理,平时若我们对着一个人说话,对方完全没有回应时,我们也会自动停下来。

“其实,我们在跟朋友讲话时,都会有些要求,希望对方真诚以待,同时互相尊重,就足够了。”




专心聆听,接纳孩子的感受

饶美丽辅导员指出,聆听跟听并不一样,聆听是需要非常专注的听,才会明白听到的故事及内容是怎么一回事,才能接纳孩子的感受。

“孩子被接纳之后,感觉就会很好,因为他觉得自己无论怎样都好,爸爸妈妈似乎听懂他了,他也因感觉舒服而不再惧怕说任何事情,即使会被责备。因为,他知道自己完全被爸爸妈妈接纳了。”

她续称,若孩子无法感觉到被父母亲所接纳,他所说的话就会有选择性。

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为自己建一堵墙,间隔着自己,隔绝对外边的人的所有一切的信任。

“如果这堵墙被建起来的时候,你的孩子跟你说话期间,眼睛不会看着你。他不想你碰他,你在房间他就会选择在客厅,你要家庭聚会,他知道自己没有办法不去,可是他会很安静,然后逐渐地,你会去的地方他都不会再去。”

饶美丽辅导员再三叮咛家长们和孩子做朋友,首先接纳孩子的感受,再温和地做出批评或引导他不对的地方在那里。




学习聆听,不要急于给意见

饶美丽向家长们分享本身的经验,就是她本身有事要解决或很困扰时,在告诉朋友的时候,其实她并不需要对方告诉她怎么做,她只需要对方听听。

奇怪的是,当她说完的时候,对方只要一边听着然后问一些问题,她就马上理清了自己的问题。

当然,这类倾诉对象再好不过。

我最怕的就是遇到另一类的对象,就是还没听清楚问题就不断说“你不可以这样,你应该这样,你哪里可以这样”的人,意见给得太快之余,对事情也不了解,使彼此的对话容易宣告失败。

对饶美丽辅导员来说,父母自然是尽量帮助孩子,但有时候父母给孩子的意见不要来得太快,因为跟孩子沟通就如同跟朋友沟通一样,需要彼此聆听及接纳。


到底要接纳什么?聆听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会说孩子讲话一块一块,根本不懂在讲什么,前后搭不上。但是不要紧,他要说我们就得听,如果他不说,你要听都没机会。可能他的故事不是那么精彩,他描述的人你根本不认识,可是听多了你就懂,来来去去还不是那几个朋友?”

又以本身为实例,饶美丽分享了自己与女儿的故事,开始听女儿说故事的时候,谁是谁都搞不清楚,但她今天却能分辨女儿班上的廿多位同学。

“尽管真正看过的只有五位,但是我可以知道不同同学的性格,因为你越回应,孩子就说得越精彩,他觉得你跟他同一条船上,那就对了!就沟通而言,孩子会觉得很喜欢跟你说话,你都听进去而且有回应,他们觉得很精彩,很喜欢。”




父母不可小看在子女心中的地位及影响力

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在现代社会来说似乎不容易达致。

环境的各种压力使受薪家长们的脾气也好不到哪去,尤其是工作之后疲劳的到家,若子女们尽是向自己报告负面消息,怒气有时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

曾经到中学时代的友人家作客,这位朋友与妻子都是打工族,由于工作上的压力而少于孩子有接触,基本上都是在触及课业及学习时才会有所交流。

到他家作客时,友人刚巧将孩子训了一顿。

或许是因为我这位陌生人在场的关系,那位小朋友将手中的卡片藏在背后,躲躲藏藏地靠近了友人,不断轻轻拍着父亲。

也许还在气头上,友人狠狠地叫孩子滚回房间,连我都被他的吼声惊得一愣。

眼见小朋友委屈地嘟嘴,注视着父亲的眼神透露着惧怕及迷惘,默不作声地转身离开。

背对着孩子的友人还在念个不停,但我却清楚看到小孩一边看着藏在身后的卡片,一边笨拙地用手擦眼泪。

不知怎的,我看着那位孩子时,似乎感觉到一些内情,顿时觉得整颗心被揪了一下,当即强迫友人从门缝“窥视”孩子,让他看看自己对孩子做了什么。

不错,那位孩子是因为画了父亲节卡片,想送给爸爸,因为之前送了母亲节卡片给妈妈时,友人开玩笑地说他也要。

无心的玩笑听在孩子耳中却牢牢被记下了,只是没想到友人未留意孩子乖巧地将父亲的心愿也记下并加以实现,在孩子未及时递上卡片,就将孩子骂了一顿。

我从旁观察友人从门缝看着房内的孩子,见他垂头丧气的用手指往眼睛拭了一拭,就拍拍他的肩膀,先行离去。

我相信,他们父子的关系应该有所适调才是,数日前见到他们时,感情显然犹胜从前。




笔者有话说

说到亲子之间的沟通,我曾经在网路上将一名面对孩子总是不知所措的妈妈问得无言以对。

话说,这位母亲在少女时期生性好玩,也从来没想过会有属于自己的孩子,在毫无准备之下怀孕产子之后,缺乏经验的她在母子相处的过程中,总是不知所措,也不断觉得自己与孩子之间缺乏了默契。

当时,我认为她的说法过于不负责任,但如今回想起来,她也许也很彷徨吧?也只有生儿养儿者,才了解整个过程的百般滋味,旁人根本无法了解。

不过,我倒有许多朋友经已为人父母,每次相遇交谈叙旧,都觉得某些因素阻碍了他们提供为子女平衡的管教。

朋友当中,有些从小被打骂怕了,就发誓绝不打骂自己的孩子;有的单亲家庭的父母则因为自觉对不起孩子,就过分迁就孩子并尝试满足孩子一切的物质需要,致使孩子因此变得十分自我中心,几乎无法忍受挫折;有的则是因为从小就与父母不亲近,因此也习惯跟孩子保持距离。

或许,在学习成为真正称职的父母之余,还得学习如何去“爱”,毕竟需要面对的对象是活蹦乱跳且有复杂情感的孩子,的确是世间最艰巨的工程。

(待续)



饶美丽辅导员生动灵活的讲解方式,
令家长们聚精会神地上课。


许如如解说自己所作的画“沟通就像一本书”,
一旁的饶美丽辅导员对其解释相当赞同。


祖母级女性分享之余,
坦言希望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之后,
可以教导孩子如何管教下一代。


子女年龄还小,或许讲话的确东一块、西一块,
看着自己爱的结晶慢慢长大成人,
父母是否愿意协助他们将问题拼图找出,
陪伴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妈妈是孩子最依赖的对象,是孩子最温暖的避风港。

看着孩童纯真的一面,若是用心地教育他们,
不仅亲子关系融洽,也更容易管教他们。


在轻松的气氛下,孩子们见到母亲开心的神情,
就会自动给予较高的配合。


圣经学院的学生们在班上担任饶美丽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