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9日星期五

“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系列二(番外篇)∶“明”,令人感嘆、惋惜的角色


剪报(联合日报)



在我開始寫有關這番外篇之前,容我在此針對主角“明” 稍微做一些說明。

沒錯,“明”只是我賦予主角的一個代號,為的是保護他的隱私。

由于一些特殊因由,我沒辦法將他的感人故事完全寫出,但我會將他的事跡做個大概的處理,也希望有朝一日我還能有機會採訪到他。

“明”是我這次打算探望的一位對象,在幾年前我曾經採訪過他一次,當時有關他的報導也獲得了不錯的好評。

那個時候,他其實是以過來人的身份,成立戒毒中心並擔任中心主任,希望可以自己可以成為毒海中的一盞明燈,照亮更多迷途羔羊的道路。

原本我預料在今次的採訪中跟進報導他的事跡,無奈他已經離開了戒毒所,也因為本身的一些遭遇而另有選擇,只有教會知道他的去向。

與我接洽的傳道,言下之意希望我放棄報導“明”的事跡,我也決定使用一個名號來代表他,以免報導對他及家人造成困擾。



“明”,令人感嘆又惋惜的角色

對我來說,“明”的遭遇確實令我感到惋惜。

還記得首次與他見面採訪,他不大懂得以華語沟通,我是一邊看著他所收集有關自己的報導,一邊儘量配合含糊不清的廣東话,才得以完成採訪工作。

對他的印象,就是屬於非常硬朗派的男性,還記得那時候他羞澀地掏出自己與妻兒的合照,照片中“明”的妻子懷中抱著數個月大的小孩。

好一張非常溫馨的全家照,被他當做寶貝似的收藏在皮夾內。

當時,看著身形壯碩的他難掩喜悅神色地不斷介紹著妻子,還有他注視著照片時愛憐之情表露無疑,好一個柔情鐵漢!

為何我會認為他是令人感到惋惜的角色?

“明”原本以過來人的身份,為沉淪毒海中的迷途羔羊指引明燈,甚至開創了戒毒中心以期給予有心戒毒者最為實際的協助。

可惜,因為一些發生在其身上的事,導致他再度遭遇人生的巨大挫折,繼而令他再度在迷惘中逐漸迷失自己。

值得慶幸的是,他總算是察覺到自己的心開始極為不穩定。

在驚覺種種遭遇已經令自己不知所措,甚至開始迷失自我後,為免再度淪落為惡魔的使者,他毅然重新開始塑造自己,並通過教會協助安排他參與其他事工。

聽了他的遭遇,我感嘆不已,幸好有消息指稱“明”現在的發展尚算樂觀,真心祝福他早日重投主的懷抱。



“明” 的往事回憶錄 - 黑暗篇

物質的慾望讓“明” 沖昏了頭,販毒賺大錢更讓他“責無旁貸”及“問心無愧”地成為惡魔的使者,不斷做出傷天害理的事,可這位黑暗的使者當然也難逃被白粉牢牢折磨及控制十余年的命運。

最令他自己感到可笑的,就是生活在那段黑暗的日子,他是以傷害自己來傷害別人。

儘管成功地追求金錢,權勢和名望,他卻在整個過程中深深陷入毒海中,無法自拔。

“明”曾經有過十多年的黑暗人生,十多年在毒海沉淪的痛苦日子。

為了滿足自己的毒癮,諸如偷、拐、搶、騙等傷天害理的壞事都做盡,他從來不曾理會受害者的感受,只在意自己是否成功拿到自己所要的一切。

他在青少年時期非常講義氣,也強調自由,举凡逃學、吸煙 、打假鬧事都被他當成是家常便飯。

最後,他竟然為了受人尊重而加入私會黨,以為自己從此目標達成,卻不知道這其實只是成為惡魔使者的第一步。

後來,“明”在吉隆坡混日子時又結識了另一群人,更學會了偷車伎倆。

他在嘗試毒品之前,認為有錢就萬事足,誰知道試了毒品之後就慢慢上癮。

儘管數次要戒毒,但每次踏出戒毒中心,心就開始“癢”而後再次走回舊路,家中年老雙親燒香拜佛都無濟于事,對這個兒子也灰心、失望。

除了多次出入監獄,戒毒所也算是“明”的其中一個住處,惟每當他踏出約束的牢門之後,馬上又走回毒海裡。




“明”的往事回憶錄 - 曙光篇

如此的頑石,如何會下決心改邪歸正、棄安投明?

對“明”有如此大的影響,這個人竟然只是一個與他毫無干系的女性。

他口中這名“阿姨”從來不曾放棄鼓勵他,最後他終於被這名“阿姨”的勸說所感動,決心到加略山關懷福音戒毒中心戒毒,在成功將毒癮戒除之後又決定幫助其他的嗜毒者走回正途。

自成功戒毒之後,“明” 一直將過去的黑暗日子作為引以為鑒的經驗,同時也將自己的經驗用來協助有心戒毒者,甚至與社會分享以期能對社會起警惕的效應。

就這樣,在一班相同經歷的同伴,以及妻子的支持下,他毅然挑起明燈感化其他仍在迷失方向的羔羊,開創戒毒中心來協助嗜毒者脫離毒海,並以大家庭的形式操作中心的一切。

可以說,“明”在過去追求金錢、權勢和名望的過程中,深深陷於毒海而無法自拔,卻在福音戒毒中心找到了心靈的歸依,從此不僅讓生命重燃希望,也讓人生重新有了定義。

當過“活死人”的他,嘗盡了“活死人”的痛苦,格外珍惜生命中失而復得的一切,對生命充滿感恩、義無反顧地投入感化迷途羔羊的事工。

還記得當年他說的一句話∶“我算是戒毒中心的住客,也曾在死亡邊緣反復掙扎拉鋸,如今走過死亡的幽谷,感受溫馨美麗的雲彩。如今,我懷著感恩之情,同時以過來人的經驗,投身福音戒毒以及社會關懷的工作。”

我相信,他能再次完成生命的重建,繼續為更多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羔羊們,照亮前方的道路。

真心祝福他靠著宗教堅定的信心,再度坦然無懼地重返社會及面對人群,再度迎接蔚藍的天空。




感想

我曾經聽一些家庭背景較為不好,但子女有出息的家長們不斷誇獎自己的子女多好。

其實,這些家長們老來可以享福,稱讚自己子女有本事的心態是可以理解,不過若動不動就說因庭背景而走上歪路者是天生的壞胚子,與家庭無關,我則認為這種說法大錯特錯。

許多時候,做家長的不斷責怪子女沒有責任感,但卻沒有想到是自己親手扼殺了他們的責任感。

就好比說,父母在忙著做家務時,孩子們也吵著要幫忙時卻被父母“趕離”現場,不准他們“打擾”,久而久之孩子是不是會逐漸對家中的事情越來越冷漠?

一些父母有特別喜歡責罵較為特別的孩子,比如一個孩子在眾多兄弟姊妹中顯得較為調皮,父母就會使用諸如“为什么只有你特別頑皮、为什么只有你特別難管教”之類的話來責罵他或她。

这些话从父母口中说出,完全是气话,遗憾的是父母卻沒考慮到孩子的玻璃心會因此破碎,影響到其日後時對待周遭人、事、物的態度冷暖。

因為家庭問題而走上歧途的大有人在,家庭背景複雜的孩子也的確較難管教,因為他們比普通孩子更多機會面對多姿多彩的誘惑及影響。

這些孩子是否會就此走上歪路,其实还有待觀察,不宜靠著偏見來草率地下定論。

畢竟除了周遭朋友的影響之外,父母才是真正扮演著左右他們人生觀的要角,他們的人生未必是全然黑暗,而是與其他人一樣,享有擁抱陽光及希望的人生。

我採訪的對象皆經歷過青少年階段,也承認大多數青少年都喜歡別人注意他們。

雖是心理上的過度期,然而父母親在這階段應該對孩子多加關注,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孩子才不會覺得被父母親忽略而一味往外跑。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有特別的意義。

倘若一個家能給孩子“家的感覺”,父母能給孩子感受“我被爸媽完全接納”,他們就不會在親子之間建立厚牆,也不會在面對父母時盡是不耐煩的表情,更不會每天往外跑或將自己關在房間內。

畢竟青少年處於最好奇、最好勝卻也最軟弱,也最需要父母聽自己說話的年齡。

他們不想與無時無刻都緊繃著臉的父母親近,也不希望每次有疑惑向父母徵求意見時,後者一味地給予“只要你喜歡”、“只要你開心”之類的回答。

面對子女、教育子女並不輕鬆,但看著子女健康快樂的成長,組織幸福美滿家庭,歡喜地走人生路,就是父母用盡各種教育方式的原點,也是父母最盼望的結果。

(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