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系列五(完结篇)∶一生服事上帝,死囚变传道员


剪报(联合日报)



所谓皇天不负苦心人,要在社会中找工作,在当时来说或许是希望渺茫,但基督国度的子女们却不忘彼此守望相助,一位教会中的长老将百友介绍到另外一位张姓长老的洋货店工作。

张长老二话不说,直接让他第二天开始上班,但却言明在先,800令吉的薪水比之前冷藏公司仓库管理的工作少了400令吉。

这些对百友根本不重要,因为他只想找正当的工作,靠自己过每天的生活,就这样以800令吉开始了另外一个生活。

由始至终,百友都觉得上帝对他非常恩待,不仅赐予爱他的双亲及家人,还有成群教会的弟兄姊妹在后面形成了强力的后盾。

“以前每月350令吉只需2、3天就花光了,现在薪水800令吉,每个月给父母400令吉,自己还能有一些储蓄。”




投身教会
兑现对上帝的承诺

就这样,他在张长老的洋货店工作了大概9个月时间,碰巧新山和平长老会训练学院开始办课程,当时弟兄姊妹们非常支持他接受3个月的训练。

他向张长老表达自己想去上课的意愿,后者对他的决定非常鼓励。

“其实我对上帝的承诺,我曾经祷告上帝,上帝,如果你真的让我出去,我用这一生来服事你,我要虔诚的服事你。”

百友一直盼望可以做一个关怀社会的传道者,长老们对于眼前这名如此有负担的年轻人很是欣慰,就继续鼓励他到长老会训练学院接受一年的装备。

他以优越的成绩完成一年的课程,之后回到教会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教会干事实习,除了整年多的服事表现非常好之外,跟教会的弟兄姊妹及领袖们都有非常好的配搭。

后来,神进一步领导他,他有了“感动” 并想进一步的装备自己,教会很全然接受并支持他前往位于巴生的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接受4年的神学教育,对他来说是非常积极的鼓励。

在4年学习过程里,百友全神贯注装备自己,中间也拿假期回教会实习,成长得非常的快。

他于2004年7月1日正式担任传道员,也在同年11月6日出席了毕业典礼。




现任和平关怀协会会长

目前,除了在和平教会做牧养工作之外,百友也担任和平教会属下“和平关怀协会” 的会长,该协会现在有戒毒及反毒事工,以及边缘青少年事工。

说明戒毒事工的重点在于帮助中心内一班面对毒品捆绑的弟兄时,他坦言,这个工作在所有服事是最艰辛的工作,使命挣扎也最为强烈。

虽然如此,他认为这是上帝给予的一项使命,而他本身也真的盼望透过自己的经历,帮助吸毒者和边缘青少年。

对他来说,边缘青少年及在堕落的朋友们是因为迷路和失去方向,当他们想找回路的时候却又被恶习及罪恶所拦著,很多时候毒品和经历对他们造成强迫性的影响。

“无论是边缘、被毒品捆绑等的朋友们,一定要拿出信心和勇气来,踏出第一步,因为你们未来的人生一定要脱离这些毒品,这样才能有一个美丽的人生。”

询及各项事工未来的发展,他透露目前正在申请一片更大的土地,盼望能够把这事工更扩展及帮助更多人,因此企盼政府会拨地给他们来发展这些事工。

除了边缘青少年和戒毒反毒工作,百友也盼望有一天能够将事项范围扩大,包括孤儿、单亲家庭的孩童、单亲妈妈,甚至是老人的工作。

身为过来人,他认为戒毒者需要真心实意地改变,才能给予社会信心,当然也希望社会能够给予他们一个重见光明的机会,不要一直戴有色眼镜看这一群人。

“现在有些戒毒中心会帮助戒毒者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就是因为在很多时候,有些戒毒者就算经过特别训练,但在出来之后还是走回头路。因此,我们在他们信仰上扎根,以信仰为基础,让他们更积极面对人生,若有必要也协助他们找工作。”




边缘青少年跟进工作非常重要

虽然因时间关系而无法亲身前往青少年中心一游,但我也抓紧机会向百友进一步了解边缘青少年的课题。

目前正积极对边缘青少年进行辅导工作,他认为,要从教育角度着手处理身在“牢所”的边缘青少年,恐怕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在品格及人格方面皆已出轨,因此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与心灵的改造应该并重。

“对这些青少年来说,他们需要在社会寻求出路,并且面对社会接纳他们的问题,而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程度通常会视个案来决定,一般上若是吸毒的,愿意接纳他们的场所始终非常有限。”

据他所说,从牢所出来的之后的青少年们面对另一项大问题,就是生活的环境,而跟进工作在这时候就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谈及跟进工作,他指出需要跟进的工作有许多,比如出来之后学了什么手艺,在投入工作之后会认识到哪一类的朋友、生活环境是否理想、适合等等,都需要多加注意。

若缺乏跟进,就算有了工作又如何?因为朋友、社会及家庭都是他们需要面对的大难题,也会令他们迷惘。

由此看来,朋友、家人的关怀与社会的环境,都将决定“重新做人”的青少年们是否可以真正重新投入社会中。

“有些青少年的家庭环境也不是很健康,这也相当困难,就算有了手艺装备,出来之后又该怎么做呢?就算回到社会,他们仍然非常须要有人领导,才能更自信、更实在地走。”

百友盼望,政府能够尽量协助边缘青少年,比如让他们有机会进入手艺机构与中心,助他们重建生命及塑造人格。

他也希望,政府能够通过适合的管道,让这些青少年出来之后,可以被学院接纳并学习手艺。




背后的女人∶范淑珍

告别了死亡幽谷,百友迎接晨光之后,不但生命有了新方向,连生命中的另一半也在他读完神学之后而遇上。

百友与妻子范淑珍是在教会认识,即是他在4年半训练时期,在开始时的1、2年有到女方的教会,也因此结识。

双方坠入爱河,并在2002年1月1日结婚,目前有2名活泼的儿子。

我非常有幸在今次采访中与淑珍见面,听她亲口说出自己与百友的罗曼史,看着2名孩子活泼奔跑的情景。

据淑珍所说,当时她本身的教会是在吉隆坡,而百友在念神学时,必需到外面某个教会实习,就这样在教会认识。

虽然身在吉隆坡,但淑珍其实也是柔佛人,只是搬到吉隆坡已久。

在教会实习两年,一开始她并不知道有关百友的故事,直到后者在分享见证时才知道,当时两人还未走在一起。

或许本身是基督徒的关系,除了对眼前这个男人的经历深感惊讶,淑珍的内心在瞬间有了一种感动,觉得上帝要自己照顾这个男人。

之后,双方因为谈得来,就进一步的发展,虽然感觉不错但也感到挣扎,因为淑珍知道百友将来会是传道人,因此难免有些压力。

她的家人不但没有反对两人交往,还很支持她的决定,甚至认为百友已经改过,是个重生的生命,只要她自己喜欢就可以,并告诉她这是上帝的意思,因此淑珍对主非常感恩。

认识两年之后,他们在第三年结婚,到了今天也有两名分别4岁及1岁的孩子,大的叫黄世楷,小的就叫黄世惟,这名字是由百友所取。

看着两名活泼的孩子,整个过程跑来跑去,父母接受采访,孩子也好像接受采访似的,但来来去去不断重复自己的话语,似乎未得到认同就不停口,非常有趣。

听着百友分享孩子名字的背后原由,才知道“世” 是辈字,而“楷”及“惟” 的意义,主要来自基督徒生活。

“楷” 是盼望孩子有好的品格,亦即楷模,“惟” 则是指唯一的意思,亦即上帝给予最特别祝福。




黄春艳牧师∶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道理,但是他需要的是真理

曾经采访负责卫理青少年中心行政的黄春艳牧师有关边缘青少年的课题,悠然记得她说过一句话∶通过活动塑造人格及生命观,根绝青少年入感化院、扣留所及监狱的“机会” 。

谈到边缘青少年的问题,她认为这始终离不开家庭教育,而家庭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说真的,我有数名担任教师的同学都感叹如今的父母忽略了子女,忙著赚钱以物质满足孩子,却没时间注意孩子的品格塑造,有些甚至发现子女打人,还沾沾自喜,觉得很威风,更甚者认为子女很出众。

黄春艳牧师认为,当无法用学问、教育与物质满足青少年的心理与情绪时,就需要回到根本,确实去思考到底什么东西真的可以满足他。

她指出,基本上边缘青少年可以分成两大类,首先就是条件好、考获状元、家境方面也很好,父母将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且从不打骂,为何他们仍然会做出不寻常的行为,引起社会注意?!

另外一种就是什么都没有的孩子,由于缺乏各方面的的满足,因此有了“什么都要有”的表现,而这两种孩子可说在品格与心理方面皆大有问题。


需要培养及塑造正确人生观

黄春艳牧师认为,政府其实可以着手与更多社团及非政府机构联合主办各种生活营,给予学生们更多塑造品格的机会,比如激励课程、学习人际关系、通过活动及游戏让他们学习面对各种诱惑与挑战。

“最好想办法避免他们进去牢所,塑造正面的人生观非常重要,最根本的基础需要够强壮,否则容易就跨了。若不培养及塑造正确的人生观,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

她强调,处理青少年的问题仍然需要从“根本”着手,不是说他们歪路走到一半,建桥让他们通过,而是应该将他们拉回原点,让他们重新出发。




边缘青少年问题根源一篓筐

一位曾在学校打工的李姓小姐对我说过,自己发现校内问题学生们的家长都很年轻,才30岁出头子女就已经上中学,而且家长们以前也是这个样子,因此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

当时,李小姐就在想,若每位家长都这副德性,那该怎么办?婚姻到底意味著什么?他们又能教育孩子什么?”

她认为,时下青少年的想法非常难以了解,许多时候并不如自己所想像般,真的是令人捉摸不定,而现在有太多青少年表里不一,简直是具备了“完美”的双面特性,外表或许没什么,但内心却很恐怖。

“以前我也阅读了不少的例子,了解这些人回到社会之后的确走得非常辛苦,还发现那些愿意接纳及雇用这些人的雇主,通常都是在早期也有相似的背景。若以普通雇主来说,他们雇用的巴仙率仍然比较低,基本上都不愿意冒险。”

李小姐也指出,有些家长不理自己身在边缘的子女们,甚至还脱离关系,连父母都做到这种地步了,还能要求社会做什么?

或许就如李小姐所说,时下青少年不断寻觅自己真正要的“东西”,也只有确实了解他们寻觅的到底是什么,才是解决青少年问题的根本。




采访手记总结

今日,与毒品息息相关的资讯垂手可得,为甚么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新一代之中,仍然有人被毒品诱入虚假的天堂?在迷幻乐园中享受极为短暂的罪中之乐,却长期身陷万劫不复实况,从此活在残酷的地狱中。

到底生活在万劫不复的地狱,是否真该成为这群沉沦毒海者的报应?是他们自尝恶果?我曾经打从心底认为,这是他们自找的,活该!

但,从事记者行业的时间越长,听到的故事也越多,再采访了多名成功戒毒及仍在戒毒者之后,这种想法也渐渐有所改变。

随着想法的改变,我现在反而觉得论罪行的话,社会上有许多假仁假义者、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者、整日使心计让人含冤莫白却不断自喊冤枉且不眨眼的谎话连篇者,甚至唯恐天下不乱而终日到处挑拨离间及搬弄是非者,却是连这群人都比不上。

吸毒者往往是因为一时的情绪冲动、生长环境、家庭背景复杂等理由而接触毒品,就算是原本了解毒品危害的,在刹那间的痛苦及刺激下选择一时逃避而掉入毒海。

但,另一群擅于掩饰外表而将极度丑陋的内心层层掩盖者,完全了解自己的行径已离经叛道得离谱,但还是为了一己私欲而牺牲许多无辜者。

他们丝毫不为旁人的苦心配合及耕耘所动,只想著如何让愿意分担者扛下一箩筐的责任,却未察觉自己将人逼迫到一种境地,反而不断施展令人心灰意冷的毒舌功。

或许,这就是一种人人皆有的生存本能,差别只在于自己属哪层阶级罢了。

但,反观我在完成采访后,发现有多位曾经在毒海沉沦者,当初是因为所谓的讲义气而遭人利用,想起来真是非常大的讽刺,两者之间的出发点与结果竟然是天壤之别的相对立。

庆幸的是,吸毒者仍有机会得到上帝垂怜而施展的奇迹,让他们有重回社会的一天。

最后,希望社会人士也能仔细斟酌,若内心腐败却有金玉般表面者可以过著风光旖旎的日子,那诚心诚意改邪归正的吸毒者,从戒毒所“毕业”之后,社会何妨给他们一个重生的机会呢?!

终于完成“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的系列报导,希望这些过来人的亲身经历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省思,也能成为更多青少年的借镜,更能让许多父母了解子女们是多么渴望双亲关怀的事实。

(完)



青少年们的情绪困扰其实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面貌,
包括叛逆、药物滥用等,
而不只是以嘴巴说出来的“情绪”呈现。


黄百友抱著小世楷、太太范淑珍则抱著小世惟,
令人忍不住微笑的温馨照片。


身著毕业袍的黄百友与爱妻范淑珍
携同刚出世不久的长子世楷合影,
小婴孩的大眼睛相当灵活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