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

“福音戒毒,重塑生命” 系列三(下)∶叛逆心智接触毒品,吴鼎民渴望亲情温暖


剪报(联合日报)



处於叛逆期的青少年,脾气性格都特别刚烈,又处於热血冲动的年龄层,往往开口闭口都与朋友称兄道弟。

或许是希望被朋友团所接受及承认的关系,青少年在许多时候都“朋友至上”,偏离正轨的危机率也因此大大提高。

与毒品似乎有着不解之缘,到底是青少年群的心智未成熟,还是别有内情?

难道真如人所谓的瞬间冲动,就算知道吸毒后果的严重性,但在那一刻根本顾不了那么多,一心像著折磨自己?处罚自己?还是麻醉自己?

其实,孩子们的叛逆有不同的理由,许多事都收在心底。

然而,这股气无从发泄,因此到了学校就闹事等,对这类喜欢在校园内滋事的学生,需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

但,这类学生通常都是落得遭校方施予停学处分,最终被开除的下场。

在科技的发达及社会不断追求繁荣进步之下,人性品行方面的成长反而被忽略。

就拿“成绩代表一切”的观念来说,造成只懂得纸上谈兵的书呆子在社会层出不穷,否则就是大量生产目中无人、自视过高甚至性格乖张偏激者。

当一切都以成绩为前提时,“完整的人”所需要的各种价值观及人生观就逐渐被忽略。

成功考得文凭者自然是皆大欢喜,起码有文凭在手,日后求职容易些。

但,对於整天生活在压力之下,努力付出却仍旧无法考获佳绩的青少年,由於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不为人所承认,在意志消沉之际容易就被影响,慢慢地偏离轨道而去。




为图享受一切需重来
再次戒毒拒重历恶梦


与吴鼎民谈话,觉得他属于较一丝不苟的类型,谈话期间的表情比其他受访者严肃许多。

暗自操心该如何发问,庆幸他主动地分享自己的经历,而且配合度颇高,令我松了一口气。

鼎民其实“曾经毕业”,还因为表现不错而被挽留协助中心管理层。

如今回想起来,他自觉当时除了年龄的关系,导致他离开的主因其实源自本身无法割舍的贪念。

他首次进戒毒中心是因为在外有软性毒品的问题,而且已经到了一个星期进两次医院的严重地步,所以家人就将他带到福音戒毒中心,接受了两年的生命重塑工程。

他自称小时候叛逆好玩,每逢星期六就会跟着整班的朋友去娱乐场所。

后来,他参加了私会党,在14、15岁开始接触了毒品,就越来越爱夜生活。

两年的塑造期,中心领袖及教会的传道就不断向他提起本身有恩赐的事,并希望他能够以自己的才干帮助中心的管理层。

无奈,他本身始终认为,年轻人该在外头闯。




孤身离开保护层
贪念促走回头路


对戒毒者来说,福音戒毒中心就好比保护他们的环境。

鼎民的情况也大同小异,在中心内的表现堪称理想,孰知一回到外边原本的生活圈子,就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走回头路的迹象。

原本在中心内的家庭成员是共同进退、共同抵抗毒瘾并互相扶持地完成生命重建阶段,但他在离开之后,或许是缺乏跟进,身边少了一些互相勉励、互相提醒的弟兄,就为了找钱而再次堕落。

他说,通常在中心内生活了一年半之后,中心就会安排工作,让戒毒者慢慢重新适应外边生活。

他也因为中心的安排,在教会一位弟兄的复印厂从事维修工作,是一份非常正当的工作,薪资也上千令吉。

自从回到家,他就因为路程的关系,慢慢连复印厂的工作都辞了,之后自己又找到一份不再属于教会弟兄的工作。

离开了中心,鼎民在初期还会每个礼拜去崇拜,但慢慢就感觉本身的贪年越来越重,不断想着要赚更多的钱,渐渐地将中心内各种教导抛诸脑后,当然也慢慢地离开了教会。




贪图享受从事偏门勾当
家人关系彻底破裂粉碎?!


我原先以为他会不断想着赚钱,或许是家里的环境所致,但鼎民却毫不隐瞒,自称是因为本身贪图享受的生活,也承认问题根源在于他本身。

他也道出因为家境不错而从小开始过享受的生活,谁知随着年龄长大而越来越依赖那种享受,甚至为了维持自己继续享受生活,不断寻找更多金钱。

就这样,鼎民就慢慢地重新回归不好的生命。

虽然没有再接触毒品,但他了解这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因为自从脱离及离开教会之后,他就开始重新染上不好的习惯及行为。

另外,他所谓的新工作就是赌球、下注马票等。

尽管他本身形容这些是“网上偏门勾当”,却因为本身的贪念而继续过着24小时对着电脑(除了睡眠时间)的生活,完全没有跟家人沟通。

当我问他,家人是否知道他出去之后的行径,他坦白承认,自己重回复印戒毒中心的原因,就是因为跟家人的关系彻底破裂。

刚与家人团聚时,鼎民在家人的眼中确实是一个完全改好的成员,不抽烟、不喝酒,也不碰毒品,可惜他后来因本身又做非法勾当,为了不让家人知道真相而搬到外边住。

或许因为之前吸毒的背景,当他没有住在家里的时候,家人担心及怀疑他又接触不好的东西,就导致了彼此关系渐行渐远、越来越僵。

听着他的经历,我慢慢同意了他的说法∶问题确实在于他自己身上,因为家人担心他并没有错!

原本想把这种想法告诉他,但从他的谈话内容来分析,他其实非常了解家人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好,但表达方式包括不信任的态度及带着责备语气的话语,令他感受到许多压力。

尤其是“你是不是又走回旧路”这句话,更对他造成很大的伤害。

听他这么一说,反倒提醒了我本身终究是局外人,始终不了解他与家人之间的真实情况,只能把到了嘴边的话重新吞回。




享受之余也有悔意
无奈歹念占尽优势


因为要享受生活,他努力赚钱,甚至不惜走旁门左道。

然而,鼎民在称心如意地享受生活时,偶尔也会有瞬间后悔的心情。

他也不止一次问自己,为何会过着这种“好象很高兴,每天看电影又唱卡拉OK,跟不同的朋友一起享受生活,但内心始终存在着不安感觉”的生活。

谈到家庭成员,他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目前二人都在吉隆坡念大学及学院,一有假期或者得空就会回家,但他与乖巧的弟妹也同样没什么话题。

“我真的很在乎家人,可是我们没有办法沟通,有代沟。”

否认父母对子女偏心的说法,鼎民重申一切完全归根于他本身的问题。

倘若硬要说父母的问题,他的感觉就是父母使用了“错误的爱”,就是父母分别以白脸、黑脸来面对子女。

的确,家庭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父母在管教子女时不一致,不仅让管教无效,还会令其中一方尽失家长的威信。

他的父亲是有求必应,但母亲总是扮演凡事都NO的反对角色。

鼎民当然知道母亲也很疼爱他,但次次要求都NO的时候,明知母亲的爱,却怎么样都无法经营出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人近亲齐齐劝告
认真思考始回中心


之前已提到鼎民是第二次进戒毒中心,但这次并非因为毒品的关系,而是与家人商量的结果。

虽然他认为关系破裂,但听着整个事情的发展,他与家人之间的感觉根本无法切割,所以所谓的关系破裂,大概只是形容较为不当的说法。

由于双方的关系基本上就是电话联络,他回到家也没与家人谈话。

由于大家的关系已经很僵,而且每次回家就只想着洗澡后能够休息,松弛外面紧张生活带来的压力,惟总是跟母亲你一言我一语吵架收场,每次吵架后他就扬长而去。

他的父母认为如此下去不是办法,也因为过度担心他走回旧路,因此从家乡把他的祖父、祖母,甚至叔叔都请出来,之后致电要他回家跟大家见面。

他一边说着家人不尊重他,召开会议像审犯人般对待他,一方面又在言语中不断吐露着自己对家人的情感。

最后,鼎民终于承认,自己与家人都是彼此在乎,纯粹是沟通方面出现问题。

他终究还是说出“说是破裂,其实他们盼望我、等著我回去,可是我不能回去,因为我在家也是可以上网,而且我这次进来就是因为不要再过那种生活”这句话。

看来,他确实也在贪念与亲情之间不断挣扎。

因此,当他被家人叫回去时,自己也非常认真地思考,一方面家人不断劝告,一方面他也了解当时的生活若继续下去,就真的无法再回头。

虽染,他仍未真正回到过去的黑暗生活,其实已没多大区别,因为自己正一步一步往会走。

因为贪图享受,鼎民开始回到娱乐场所,虽然一直跟自己说“不要紧,我去,只要不碰那些东西就行”,但始终是跟以前的朋友在一起,要坚持己念并不简单。

之后,他也向我透露,自己毕业之后就抱着去影响旧朋友的心态去相处,可是凭他一个人的能力根本是飞蛾扑火。

慢慢地,他感觉自己反而又重新被对方所影响。

“我对他们的影响是那么少,但他们对我的影响是那么快,因为我们每天在一起,就拿香烟来说,我慢慢就会再度开始抽烟了。”




一年时间重新装备
不负家人由主引导


想到自己再次栽了个小跟斗,鼎民相信,这与他离开教会有密切的关系。

他曾经因为睡迟而首度缺席主日崇拜,到了第二个星期就告诉自己“没关系,上个礼拜也没去”,之后就开始想着该用什么理由,向跟传道解释之前缺席的原因。

他不断想着理由而选择逃避,但缺席的次数越多,反而无法再面对。

就这样,他跟两年生命重建时期所碰到的人、事、物隔绝。

鼎民了解,传道们会问他缺席的理由,出发点是善意的,但与其说自己当时害怕不能解释,实则上时他的内心已经开始犯罪。

诚如他所言,刚开始有去主日崇拜,后来重新跟旧朋友来往之后,慢慢又受到他们影响。

他本身希望,自己今次真的能够放下,可以学习更多东西,并帮助同样经历的人。

重回中心,他了解家人也是因为迫切盼望,才会做出把近亲都请出来的决定。

至于他自己的内心,其实也不断出现“不可以再这样下去”的声音,因此才会在几经挣扎后,下决心重回福音戒毒中心,把自己的经历与领袖及同工们分享。

中心的领袖与同工们要求他用一年时间再次装备,而他们也会在一年里面协助他,让他更沉稳,并劝他让神来指引未来的路,亦即留在中心,以自己的经历来帮助其他的皆毒者。

“盼望过了这一年,我可以真的放下那个心,希望这次的离开是一个教训,让我学习更多,也让我看到更多自己的需要。”




采访手记

时代进步,社会也不断进步,许多年轻家长都事业有成且曾接受高等教育,可惜许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幅度却在进步的声浪中越来越大,亲子关系也越走越远。

或许你我并未察觉,有时候,就算是与家人处在同一个空间,彼此的沟通几乎等于零,包括当时大家都做著相同的事情,例如观赏电视节目。

家长与子女之间的谈话,几乎都绕著子女的功课、在学校的表现、学术成绩等沉重的话题打转,对子女的一个拥抱、一个抚摸的动作却越来越少。

日子久了,家长对子女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子女因为害怕父母责备而开始选择性地告诉父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物。

在父母尚未来得及察觉之前,许多为人子女的已经开始在身边筑立起一座厚墙,逐渐封闭自己的心,抗拒及反叛心理随著年龄越大而越见明显。

当然,由於在家中的“乖孩子”形像已深入家长的意识,他们自然不相信子女在外的德行会令自己蒙羞,也因此在事情发生之后,双方只会不断地起冲突。

到底谁是谁非?家长怒吼责怪子女不理解为人父母的辛劳,子女喊冤高呼只要爸妈多一份关怀,不屑一直收到昂贵礼物。

像鼎民的情况,其实令人难以想像他有吸毒的风险。

倘若家长们能够团结一致,组成一个团体来寻求有效的方式,共同解决及预防子女接触毒品或涉及滥用毒品活动,彼此支持与激励,将形成一股意想不到的力量,效果肯定比单独作战强得多。

预防胜於治疗,令人惋惜的是,许多家长总是在子女接触毒品后才开始采取行动,为时已晚。

(完)



吴鼎民生日,双亲为他庆生。

在戒毒中心内,吴鼎民也参与不同的活动。

我就是在这座美观的亭内采访吴鼎民,
亭子是由他在中心内的弟兄们合建。


“我了解家人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好,但他们的表达方式
令我感受到许多压力,尤其是带着责备语气说
‘你是不是又走回旧路’
这句话更对我造成很大的伤害。。。我真的很在乎家人,
可是我们没有办法沟通,有代沟。。。”
~吴鼎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